APP下载

旴江医家万全对“郁”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探析*

2023-04-25章青青熊卫标郭倩伍兰萼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万全郁证香附

章青青,熊卫标,郭倩,伍兰萼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9

万全(约1482-1579),号密斋,我国明代著名的临证医学家,祖籍江西南昌,旴江医学代表性医家之一。万全天赋聪颖,拜名儒张玉泉、胡柳溪为师,攻读经史律历之学,得师真传,一试即获“廪生”之位。但因三次乡试未中,父亲亡故,目睹连年天灾人祸,民生疾苦不堪,于是放弃科举功名,立志继承世医祖业,攻岐黄之术。行医五十余年,足迹涉及鄂、豫、皖、赣、陕、闽等各省,精于切脉、望色,尤长于治疗儿、妇、麻、痘诸科,与同时期的李时珍齐名[1]。万氏一生著述颇丰,有关儿科、妇科、伤寒、温病、养生等方面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临床医学影响广泛[2]。

“郁”很早就出现在中医古籍当中,“郁”本义是指草木繁盛,后逐渐演化成情志之郁。郁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之郁是指疾病过程中人体气血郁滞不畅的状态,包含了“五郁”“六郁”、情志致郁。狭义之郁是指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的一类病证[3]。古今探讨五郁、五郁之治及郁的医家众多,各有侧重,积淀厚重[4]。万密斋在其著作《万氏家传保命歌括》中,明确指出“五行过极皆成郁”。[5]在《内经》“五郁”的基础上结合钱乙、李东垣和朱丹溪等医家对郁证的治疗作了详细论述,现将万氏治疗郁病的学术思想探析如下。

发皇古义,拓展五郁之治

五郁的概念及治法渊源于《素问》,从五运六气、天人相应等内容出发,论述人体的五郁病理变化[6]。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明确提出了五郁的治疗法则:“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7]从中可以得出郁的产生机制即源于运气太过和不及,导致所胜之气被郁,其本质即是五行乘侮规律。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在此基础上将“五郁之治”与汗、吐、下法结合开启了“五郁之治”的具体临床应用,其释曰:“达,谓吐之,令其条达也;发,谓汗之,令其疏散也;夺,谓下之,令无壅碍也;泄,谓渗泄之,解表利小便也;折,谓抑之,制其冲逆也。通是五法,乃气可平调,后乃观其虚盛而调理之也”。[8]王冰的注解对后世郁证的治疗影响深远。万密斋指出《素问》五郁说虽然阐明了郁证的治疗大法,但未与具体脏腑结合,故万氏结合王冰的注解对《内经》“五郁之治”进行了进一步发挥。

五郁在于人,与脏腑相应,木之外形,树干可曲可直,枝叶向上和四周舒展,可引申为具有升发、条畅等性质的事物,肝气冲和调达之性与木性相似,故肝属木,主疏泄,木郁其病机主要在于肝失疏泄功能失职,肝失畅达,万氏认为“木郁达之”既是指用吐法顺其性而使之恢复条达之性,也是指用升发之药使清阳上升,举而散之,更够使气血经络通畅,木郁得解的方法,皆为达法。如胃脘当心疼痛、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诸症宜用吐法,若以肺金与脾土皆盛于上,肝木生发之性被遏制宜吐法;如性急,肝火上逆,实为肝肾阴虚于下宜用升发之药,若脾胃浊气下流而少阳清气不升致木郁,或久风入中的泄泻,则可以用轻阳之剂升阳益胃止泻。

火在脏腑应于心,可主小肠和三焦的功能,心为君主之官,火郁即阳气的发散之性被遏制,万氏认为治疗上当因势而治,予邪气以出路,若火邪在表可用汗法,若火邪郁于内则可以顺火热炎上之性,使火热可以寻得外出之路,只要气得升扬,则火郁自解。如寒邪外闭腠理,邪热郁积于内,则用麻黄、桂枝汤等发汗以开腠理使阳气发散;若阳厥极深,阴气极弱,不可过寒过热,宜以凉膈散养阴退阳,宣散郁热。

土属中央应脾胃,主四肢肌肉,病位多在胸腹,喜燥恶湿,易被湿邪侵犯。万氏认为土郁壅滞,病在上者可用吐法,在中焦,可用攻伐祛邪之法,在下者则可用泻法,使壅淤得通,只要清除浊邪,土气可平,此皆为夺之之法,这与张介宾治郁理论不谋而合。如湿邪气困脾,脾失健运,病在中则以平胃散祛湿运脾和胃;如热邪入阳明,伤及阳明胃腑,大便不通,病在下则用承气汤去除热邪;若气虚之人,不宜一味攻伐,用中满分消丸健脾和中,清热利湿;若是湿热痢疾,则用药力度要大,或攻伐或祛邪。

金应肺与大肠,金郁之病多伤在气分,金郁即气的变化流通之性被郁,泄,为疏利之义,万氏认为“金郁”即其流通之性被遏制,可以用发汗、行气、破气、通便等方法恢复其流通之性,凡能使气液顺利运行的方法,都可以归为五郁泄法。如外感寒邪侵袭,出现鼻塞声重或咳嗽宜用麻黄汤类方以汗解;若火热内盛,气逆喘咳,宜用葶苈丸泄肺祛邪;肺为水之上源,水之上源被郁出现水道不通,则宜清肺祛邪利小便;若肺气壅遏胸中,胸膈痞满,宜用小陷胸汤宽胸散结。

水应肾、肺,水郁之病多伤及阳分,水郁即水失润下之性,或蓄积或泛滥冲逆出现水肿、痰饮等病症。折是指调控节制的意思,治疗宜顺其性而疏导。如蓄水、留饮宜用十枣汤攻逐水饮;湿邪犯中焦,宜以五苓散上下分消祛湿;水肿诸病,宜先补其脾土,健脾利水。可以看出万全对《内经》五郁之治的解释,早于张景岳,补充了王冰、朱丹溪等人在此相关理论上的缺失。

脾胃为本,顾护中气

万全认为郁证的根本病机是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治疗宜补脾胃,顾护中气。万氏在书中说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大抵六郁之病,皆缘脾胃虚弱得之……当以补脾胃为主,顺气次之,去郁又次之”。[5]指出了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气强则气血流通,气血流通则郁证自解。同时,万氏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五郁之治中提到的“然调其气”其中的“气”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认为其特指人体的“中气”。所谓中气是指脾胃阴阳之气,可调畅全身气机升降,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道:“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己土上行,阴升化阳,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9]万氏认为中气不足时,机体容易因气、湿、热、痰、血、食或情志过急而生病,病积久不愈则转化成郁证。具体方药上,万氏指出若脾胃虚弱则以异功散加减,以钱氏异功散补脾胃治诸郁,方中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益气健脾,行气化滞,先补其脾胃;佐以川芎、苍术和香附三药升降中气,戴思恭在《推求师意》指出:“苍术,阳明药也,气味雄壮辛烈,强胃健脾,开发水谷气,其功最大……香附子,阴血中快气药也,下气最速,一升一降以散其郁……抚芎,手足厥阴药也,直达三焦,俾生发之气,上至目头下抵血海,疏通阴阳,气血之使也”。[10]诸药合用以达补脾胃而解诸郁之功。同时,万氏在越鞠丸的基础上创立了家传枳术越鞠丸以补中解郁,方由枳实、白术、苍术、香附、抚芎、神曲、陈皮组成。

遣方用药,尊古不泥

1 效法丹溪治六郁

朱丹溪秉承《内经》思想,在五郁理论基础上,提出因郁致病,把郁证分为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六种类型并创立了治郁名方越鞠丸。丹溪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郁”“凡郁皆在中焦”,可见丹溪认为六郁病位主要在中焦,基本病机为气机失调、气血失常。其弟子戴元礼又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11]。万密斋基于前人对郁证的探索,指出六郁主要是指因郁滞不通而致脏腑气血失和的一种状态,并非单指情志不遂,治疗上要注重顾护中气,补益气血,中气足、气血畅通则郁自解。

在遣方用药上万氏首推越鞠丸、六郁汤、升发二陈汤。万氏认为越鞠丸虽可解诸郁,但要随六郁之证加上各类辅佐药物。气郁以香附、苍术、抚芎为主药升降中气,佐青皮、木香疏肝行气化滞;湿郁以苍术、白芷、川芎、茯苓为主,佐猪苓、泽泻,诸药可上下分消祛湿解郁;热郁以栀子、青黛、香附、苍术、抚芎为主药宣发郁热,佐黄芩、黄连清实热,诸药合用郁热可解,实热可清;痰郁以海浮石、香附、天南星、栝蒌为主药理气化痰,佐皂角、枯白矾祛风痰;血郁以桃仁、红花、青黛、香附、川芎为主药活血行气,佐丹皮、延胡索清热止痛;食郁以苍术、香附、山楂、神曲为主药祛湿健脾,佐枳实、厚朴行气化滞。万氏还指出治疗六郁证还应注重时令,在治郁方中春季应该加防风,夏季加苦参,秋冬季节加吴茱萸。

2 随症加减创新方

万全认为郁证本身的病机核心是气机不畅,小病积久则成郁,其转归易于化火,其与虚证之间互为因果,可以相互转化,且临证常见各种郁证兼夹为病。“郁”会影响人体的各种功能,临证宜“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轻重”。万全在郁证的治疗上广泛吸收《内经》及后世医家的治疗思想,总结出郁证的治疗首当补脾胃,其次调畅气机,然后再随症治疗。在各类郁证的治疗上不局限于越鞠丸、六郁汤,开创了各类治疗郁证的新方剂。如沉香降气丸(由沉香、砂仁、炙甘草、香附、抚芎、木香、槟榔、苏子组成)治疗气郁病;胜湿平胃散(由平胃散加羌活、防己、黄柏、薄荷组成)治疗湿郁病;清热金花丸(由黄连解毒汤加大黄、香附、青黛组成)治疗热郁病;逐血四物汤(由四物汤加香附、红花、桃仁组成)治疗血郁;加味枳术丸(枳实、白术、陈皮、山楂、苍术、香附)治疗食郁;以升发二陈汤(陈皮、抚芎、茯苓、半夏、升麻、防风、甘草、柴胡)治疗痰郁。可以看出万氏在治疗郁证时紧扣病机,尊古不泥,随证而治。

小 结

万全一生处于明朝中后期,当时中医学对郁证的认识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进展,这一时期的医籍中大多单列“郁证”一门,对其理法方药进行全面总结,有的医家还附有医案,也有医家将其附于诸气门和杂证门中进行阐发。在这一郁证理论的总结发展过程中,《黄帝内经》“五郁之治”朱丹溪六郁学说以及情志之郁等内容成为诸医家阐发的重点。各家观点不尽相同,有的医家将五郁、六郁杂合而论,有的医家则试图将二者严格区分,各家对郁证的争鸣成为现代中医学广义郁证的基础。万全对郁证的认识承前启后,基于《内经》“五郁”提出“过极而成郁”在治疗上主张调畅气机,气顺则郁解,对“五郁之治疗”进行了拓展,使之能更为便捷地应用于临床。同时,万全积极吸收钱乙、李东垣、朱丹溪、滑寿等医家的治郁思想,提出治郁的根本在于使脾胃气血得以旺盛,中气得以充足。同时,强调郁证还应随证而治。万全认为气血不和是导致郁证的关键,凡是气血不和而导致的疾病皆为郁证,对气、湿、血、痰、热、食诸郁提出了治疗方法,创新了治疗方剂,拓展了郁证的治疗方药,丰富了旴江医学的内涵。

猜你喜欢

万全郁证香附
胡国恒从肾论治青少年郁证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万全“水幕”
万全准备
抗日英雄万全策
仲景方在郁证中的运用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第二小学
治胃寒痛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治疗产后便秘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