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教学法: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实践路径
2023-04-18黄贤明
摘要:微课程教学法不仅带来了数学教育教学上的变革,更为数学跨学科学习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微课程教学法,对苏科版八下数学《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进行设计与思考,指出微课程教学法能让学生真正经历跨学科学习,让学生敢于参与跨学科学习,让学生乐于体验跨学科学习。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跨学科学习;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08-0065-04
微课程教学法与数学跨学科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以跨学科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1]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教师热情高涨,学生毫无兴趣;教师枯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过多指导,学生缺乏思考;教师讲解时间过多,学生探究时间紧迫……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缺乏明晰的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实践路径,导致教师不能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优化微观课程设计,创新课堂教学组织。
而利用微课程教学法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微课程教学法是课程理论应用于课程的微观组织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它源自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创新,建立了从学习知识走向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型,创造了以高质量学习为鲜明特征的学习设计方法,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环境下促进教师和学生超常规发展的教学方法。[2]本文基于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对苏科版八下数学《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进行设计与思考,以期为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开展提供教学参考。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微课程设计
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1)提炼达成目标
提炼达成目标是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首要环节。只有给予学生明确的达成目标,学生才能在目标的引领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确保课堂学习任务的有效衔接。《标准》中对反比例函数的内容要求是“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苏科版八下教材也围绕着这一要求,呈现了诸多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问题,并渗透了相关跨学科内容。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炼出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①能发现具体情境中的变量之间存在反比例函数关系;②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③能够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核心内容,也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必经之路”。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以达成目标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促使学生利用微视频、教材等资源自主学习新知,实现“减负增效”。在《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一课中,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与所提炼的学习目标,笔者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学习任务。
(3)配套资源开发
在微课程教学法中,配套学习资源是指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为载体,支持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有难度的任务的相关学习资源。虽然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过程,也能够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缺乏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能力较弱。因此,本课微视频开发的重点就集中于“用反比例函数解释生活中的跨学科现象”。微视频中以拉面为背景,给出“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面条越长,则它越细”的现象,揭示了情境中的反比例函数,促进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解释生活中的跨学科现象。
2.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1)提炼达成目标
课堂学习的达成目标必须指向知识的内化,即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开展协作探究,解决以实际生产生活为情境的任务活动,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本课的课堂达成目标为:①通过完成检测任务,巩固课前自主学习成果;②通过完成进阶作业,能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综合的实际问题;③通过微项目学习,能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杠杆问题。
(2)设计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四个步骤:检测、进阶、微项目学习(包括协作探究和成果展示两个部分)。检测环节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也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阶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横向拓展;微项目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应用知识的真实情境与展示成果的平台。由于数学学科的基础性与包容性,数学知识在现实情境中往往会以跨学科的形式呈现,这就使得微项目学习成为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途径。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页表2所示的课堂学习任务。
实践反思与建议
1.微课程教学法让学生真正经历跨学科学习
在微课程教学法的设计中,微项目学习强调要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并能够产生项目活动成果。教师在微项目学习的主题开发中,必须选择真实的生产生活背景,如本课中的微项目学习以生活中缺斤少两的真实新闻为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制作杆秤的实际意义与价值,提升了学生参与微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在该项目的探究中,学生需要利用杠杆原理,并结合反比例函数的知识才能理解杆秤的制作原理并确定杆秤的刻度。因此,微项目学习成为跨学科学习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创意跨学科学习项目,促进学生真正经历跨学科学习的全过程,积累跨学科学习的活动经验,提升跨学科意识,发展跨学科素养,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核心素养的养成。
2.微课程教学法让学生敢于参与跨学科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优生”,他们掌握、理解、迁移、应用同一内容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使得教师在开展跨学科学习时会主动忽视一部分学生,导致他们不了解项目的基本内容,不理解项目开展的基本思路,最终使得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较差,甚至不参与跨学科学习。[3]而微课程教学法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布置与配套学习资源的开发能精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课前利用配套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获得对本课探究内容的初步认识,进而在进入课堂探究时敢于参与跨学科学习。
但在本设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课堂上仍存在着个别学生未参与到杆秤的制作中。课后通过了解笔者发现,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杠杆原理,但因时间久远,大部分都已经忘记了,而且初中物理还未教到这一内容,因此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制作杆秤。这也引发了笔者的反思,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开发配套学习资源时,要关注其与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联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课前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扫清课堂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努力实现跨学科学习的全员参与。
3.微课程教学法让学生乐于体验跨学科学习
在以往的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往往只关注跨学科问题的理论化解决,而忽视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跨学科问题的解决过程,这会导致学生产生“跨学科学习的本质就是解决跨学科应用题”的想法,逐渐丧失探究的兴趣。而微课程教学法的系统设计能够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欲,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协作探究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成就体验基础上获得探究的乐趣。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學生都亲身经历了制作杆秤、称量水果的过程,享受项目探究的趣味,同时在成果展示环节中各小组“各显神通”,展示着小组中的优秀作品与决策结果。在课后,学生表示,这是第一次上如此有趣的数学课,希望以后能够多开展这样的课程。学生的反馈反映了微课程教学法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金陵.新体系·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黄贤明.数学理解的内涵、意义与实现途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3(Z1):124-129.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数学理解视域下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NO:2022/LX/0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