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溅南梁宫》看潮剧广场戏的民俗文化特征
2023-04-15翁雪欣吴子煊陈黛丹陈若琪
翁雪欣,吴子煊,陈黛丹,陈若琪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潮剧是承载潮汕民俗文化的艺术精华。潮汕地区的潮剧演出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剧场或剧院演出、以供市民观看的剧场戏;另外一种是与潮汕民俗活动“闹热”(农闲时举办的游神赛会)紧密相关的“广场戏”。随着时代变迁,剧场戏有式微之势;而广场戏占据了潮剧演出的大头。潮剧广场戏又称踮脚戏、出街戏,常在空旷场地上搭起戏台、直接面对观众露天演出。①
明清时期的“竹帘戏”是广场戏的雏形。②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剧团常被邀请到村镇露天或开放式场地演出,潮汕谣谚“打起锣鼓一百三,戏班送戏到门脚”形象地描绘了广场戏与观众的距离之近。广场戏依凭潮汕各村的游神赛会,“以戏酬神”,因观众绝大部分是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故多演出通俗易懂、娱乐性和故事性强的内容,以传统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惩恶扬善的宫廷斗争故事居多,前者如《荔镜记》,后者如《血溅南梁宫》。
作为潮剧目前存在的重要形式,广场戏集中体现了潮剧的民俗文化特征。其一,广场戏与民间节日和祭祀酬神等民俗活动紧密相连,“民间的节日为地方戏曲提供了便捷的演出平台,同时,戏曲节目又丰富了民间的节日”。③潮汕地区传统节日的迎神赛会等活动,往往借助潮剧广场戏渲染气氛,增强节日的仪式感。乡镇百姓散居各处,平时忙于生活事务,娱乐活动较少,节日所具有的号召力、村民难得的空闲、走亲访友等,能为广场戏提供观众。其二,广场戏在剧情上以奇巧构思、奇趣情节、生动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取胜,无论是其众多的人物、精彩曲折的故事内容,还是能演上三五晚的长连戏、大戏的形式,都适应了各种民俗活动,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广场戏剧目丰富,其中,三十多年来盛演不衰的《血溅南梁宫》是一部长达八小时的大戏,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广东潮剧二团(老版/新版)、广东百花潮剧院、潮州市潮剧团等多个剧团演出过该剧④,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本文以广东潮剧二团演出的《血溅南梁宫》两个版本为例,探讨其民俗文化特征。
一、《血溅南梁宫》的艺术特征
(一)剧情特征
潮剧《血溅南梁宫》改编自王运成、平湖同名剧本,林鸿飞导演,是一部有名的广场戏,在潮汕地区家喻户晓,故事发生在南北朝的南梁,采用虚实结合的叙事方式。历史上的萧衍是南梁的开国皇帝,在剧中却是皇族宗正。剧情涉及的争夺皇位也确有发生,是受大臣和外部势力的影响而产生的。
全剧分为上集《东宫毒娥》、中集《逼宫夺玺》、下集《梁宫平乱》,向观众呈现了南梁皇子争夺皇位的故事。年老多病的梁皇欲从长子萧绚和嫡子萧缨中选出皇位继承人,宰相陆皓是梁皇最信任的人,对继承人的册立,陆皓有决定性的影响。萧绚为皇妃刘氏所生,仁慈善良,跟着宰相陆皓学习,饱读经文;萧缨为皇后毕氏所生,骄纵懦弱,沉迷享乐。萧缨因调戏陆皓的长女陆金莲而被陆皓憎恶,因此,毕后提出让萧缨迎娶陆金莲遭到陆皓的拒绝。太监曹淞献计威逼护卫欧阳庆在东宫杀死陆皓,并嫁祸于萧绚。萧缨诡计得逞,登上皇位,但玉玺仍在梁皇手上。梁皇性情急躁,被毕后的诡计蒙蔽,冤枉萧绚;刘妃护子自刎,萧绚被贬。陆家姐妹中机智勇敢的妹妹玉莲,代替温顺善良的姐姐金莲嫁给萧缨,为报父仇伴“虎”侧。欧阳庆之女欧阳云芳在逃命的路上,遇到了审判陆相案的管叔贤,沉着机智的管叔贤了解事情原委后,怀抱着为大梁江山、为陆相讨回公道、为萧绚平反的决心,与萧衍、欧阳云芳、玉莲和梁皇等人里应外合,同毕后、曹淞、萧缨斗智斗勇,最终,萧绚的冤案得以平反。
这部大戏是典型的迎合广场戏观众的宫廷戏。时长上,八个多小时十几幕,适应了潮汕农村游神赛会一般要举行三五日的习俗;内容上,《血溅南梁宫》集结了普通民众对历史上宫廷轶事的一切想象,以萧绚萧缨兄弟夺嫡为干线,衍生出刺杀陆皓、栽赃萧绚,欧阳云芳带血书逃亡、隐姓埋名等待复仇,陆玉莲为报父仇嫁萧缨,萧衍⑤和管叔贤查真相等支线,最后支线汇集,众人合力铲除萧缨、毕后等奸人,萧绚登上皇位,是大团圆的喜剧结局。萧家兄弟二人,弟弟是不学无术、横行霸道的嫡生子,哥哥是贤明善良的庶生长子,一黑一白的人物性格设定,体现了脸谱化倾向;一嫡一庶的人物身份设定,影射了在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宗族观念;同时,现实中常见的兄弟阋墙的故事,增添了广场戏的世俗性和亲切性,使观众产生代入感;此外,虽然斗争的过程曲折艰辛,萧绚等代表正义的一方屡屡受挫,但终究获得了胜利,惩恶扬善的结局既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观剧体验,又使他们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血溅南梁宫》的剧情设置满足了观众如下的心理需求:第一,迎合了民众对家庭和血缘关系的重视。除了萧氏兄弟间的争斗外,陆氏姐妹、欧阳父女、萧衍夫妇等有亲属关系的人物间的感情发展都深深地影响了剧情。类似人物关系和情节设定,在广场戏中不胜枚举,如《井边会》围绕李三娘和刘承佑母子相认展开;《苏后复国》中刘寄儿为父申冤等。这些经典的广场戏,都具有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干线构置情节的特征,使观众易产生认同心理。第二,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唾弃。如上所述,尽管最初代表邪恶一方的毕后、萧缨占尽优势,甚至害死了陆皓,但代表正义一方的萧绚等人,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第三,赞美了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且个人意识强烈的女性形象。剧中陆玉莲、欧阳云芳和萧衍夫人三位女性,对最终胜利的取得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陆玉莲毅然代姐出嫁,潜伏在杀父仇人身边;欧阳云芳保存父亲血书作为关键证据,潜入宫中帮助玉莲藏好玉玺并充当内应;萧衍夫人在萧衍冲动行事时及时劝止,关键时刻又果断带着军队出城帮助萧衍。她们善良勇敢、机智多谋,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由此可见,民众在心理上对这类女性有着强烈的向往和推崇,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第四,满足了百姓认可且推崇的道德准则和大局观念的艺术想象。贤臣萧衍、管叔贤帮助萧绚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萧缨杀害忠臣诬陷兄长,得位不当且品行恶劣,不利于王朝统治,不能成为正统意义上的明君;而萧绚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也有整体大局观,是明君人选。从中可以看出,民间百姓把道德水平高低当作能否担当大任的标准。
综上所述,《血溅南梁宫》作为广场戏的代表剧目,其剧情、传达的观念等,均具有广场戏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艺术形式特征
潮剧广场戏一般在广场搭起戏台,直接面对观众演出。演员的造型会影响观众的观看兴趣,因此,其在化妆上采用了色彩鲜明、浓淡相间的手法——“脸谱,红表忠肝义胆,乌白表奸诈阴险,紫表血气方刚,青黄表凶神恶煞;且造型极度夸张:浓眉、大眼、狮鼻、阔嘴,一目了然。”⑥在《血溅南梁宫》中,暴躁刚直的萧衍以红脸出场,追杀萧绚的士兵以乌白脸出场,鲜明地凸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中国戏剧普遍存在的对人物的脸谱化塑造,不仅能够帮助观众识别人物身份,理解情节与故事内涵,增强剧情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善恶是非分明,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民俗文化心理。
除脸谱外,不同版本的《血溅南梁宫》,演员造型各有千秋。相比广东潮剧团二团老版中演员服装颜色的暗沉,后来的版本在服装上多采用明黄、亮橙、玫红等明艳色调,搭配华丽繁复的头饰与精致的妆容,如陆玉莲红白相间的刺绣长裙搭配明黄色的披风;发髻上别着玫红色的雕花,两边缀有长流苏,又佩戴圆润饱满的珍珠耳环;眉形精致,眼妆微浓,两颊腮红恰到好处,把一国之母的雍容华贵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出场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与此同时,戏台的灯光、舞美、配乐也一直在改进。不断变换、绚丽夺目的灯光,搭配气势恢宏的鼓声,渲染紧张激烈的舞台气氛,视听结合带给观众双重感官冲击,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享受了独特的视听盛宴。
二、《血溅南梁宫》的广场戏特征:生活化传奇叙事
《血溅南梁宫》把国家社稷的传承聚焦于兄弟、母子的明争暗夺中,雇凶杀人、栽赃嫁祸、代姐入宫、暗藏玉玺、真假父女等传奇故事轮番上演。家庭伦理与宫闱秘斗相结合的叙事,体现了潮剧生活化与传奇化共存的特点。
其剧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故事发生于南梁皇室,背景宏大,事关国家权力、江山社稷;从争夺皇位的故事核心来看,兄弟之间的矛盾焦点与国家政治直接相关,毕后和萧缨机关算尽,栽赃嫁祸,情节也自然随着他们计谋的展开而此起彼伏,这是传奇性的特征所在。但矛盾发生在兄弟之间,又把叙事视角缩小了,家庭内部矛盾的出现——发展——解决中充满了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化的唱词,心理活动,以及贴近生活的叙事立场等,又表现出生活化的特征。
剧中许多经典片段表现出了生活化与传奇化相结合的叙事特征。以欧阳庆与女儿欧阳云芳面对生死诀别为例:心狠手辣的毕后以欧阳云芳的性命威胁欧阳庆,要求他在二更时潜入东宫刺杀宰相陆皓,进退维谷的欧阳庆为保女儿性命只得听从。家中女儿待父归家:“只因亲娘早去世,父女相依守清贫,四季衣服我缝洗,三餐茶饭我铺陈,步出门外远眺望,爹爹,爹爹,菜也冷了,酒也凉了,你为何还未回来?”欧阳云芳唱出自己的身世与生活,父女情在唱词中自然流露。“皇后与他何仇恨,狠心迫我杀忠良,我若遵命去行刺,国法天理岂能忘,我若不遵皇后命,连累女儿一命亡,我若冒死去告密,无凭无证怎开腔,进退两难无路走,天啊,难道真的无路可走了么?”这是欧阳庆回家后的内心独白。他神情慌张,心情忐忑,想告知女儿这一阴谋,却欲言又止。欧阳庆的内心在忠义与女儿之间纠结。该剧用女儿等父亲回家吃饭、一同饮酒以及家常化的对话等日常叙事方式,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出生活化的特征。
同时,欧阳庆的决定与整个故事的走向有紧密的联系,父女相处的温馨与争夺权力的矛盾相互交错,传奇色彩融入生活化的剧情中;日常小事与至高权力息息相关,影响着国家命运的走向,且与极具传奇性的皇位争夺自然交融,巧妙地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形成了生活与传奇融为一体的特征。
《血溅南梁宫》将争夺皇位、逼宫夺玺、梁宫平乱等具有传奇性的故事情节,缩小到皇家几个主要人物之间,以一种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将传奇性的大主题表现出来,篇幅虽长,却因传奇与生活的融合而使剧情一波三折,“只有做到将戏剧表演的形式更加贴近于生活,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带领观众走入剧情表演之中,深深地打动观众。”⑦贴近生活的叙事,使观众易于接受,能够投入地观看整部戏剧。因此,该剧历经三十多年依旧盛演不衰。
笔者认为,要探究其盛演不衰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巧设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直接推动剧情向前发展,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情节高潮。相比饱读诗书的萧绚,不学无术的萧缨在皇位之争中处于劣势,毕后想让儿子继承大统的迫切心情,与萧缨个人能力的不足形成冲突,因此,毕后对萧绚深恶痛绝,进而对他栽赃陷害,引发了该剧上集《东宫毒娥》的高潮。面对刑讯逼供,刘妃在清白名声和保全儿子的矛盾纠结下,被迫认下雇凶刺杀宰相的罪名,然后挥剑自刎,将剧情发展推向另一个高潮,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将政治斗争放在伦理冲突中,融生活与传奇于一炉,造成一波三折的情节,传递邪不胜正的普世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这是该剧盛演不衰的前提条件。
第二,满足了观众劳作之余希望放松娱乐、观看通俗的悲喜故事的审美需求。20 世纪80 年代,精神娱乐活动较少,广场戏是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血溅南梁宫》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需要深入思考的疑点悬念,也没有高大上的空洞说教,而是以家庭伦理和宫斗冲突共同构成故事链,将一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娓娓道来,利用曲折离奇的情节调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沉浸于剧中。
该剧唱词多用口语,又采用七言绝句式的编排,比如欧阳云芳唱自己的身世:“只因亲娘早去世,父女相依守清贫,四季衣服我缝洗,三餐茶饭我铺陈”,听来既亲切又朗朗上口,雅俗共赏。剧中通俗易懂的唱词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血溅南梁宫》在演出方式上也有其特点。影视界有个奇怪的现象:如果一部电影时长为八小时,大部分观众会因为其太长而选择不看;但如果把它剪成一部八集的电视剧,就会有不少人一口气把它看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分成八集意味着中间有七个供观众休息的时间片段,观众可以喝口水,散散步,和同伴讨论一下剧情;相反,如果在观看一部完整的电影中途手动暂停,着实令人不快。《血溅南梁宫》符合这种欣赏习惯,上、中、下三集分三个晚上演出,每一集都有精彩的剧情,同时又留下悬念,让观众在意犹未尽中猜测剧情走向,期待下一集的演出。村民们在祭祀拜神活动之余看戏,既放松了身心,又满足了精神娱乐的需要。准确定位受众群体和正确选择演出方式,也是《血溅南梁宫》能够盛演不衰的原因之一。
第三,《血溅南梁宫》在保留其文化内核的同时,不断创新。著名潮剧导演吴殿祥曾说,“潮剧传承,应该敬畏传统。”“戏曲需要敬畏传统,不要轻易去更改经典的作品,比如语言表达原汁原味,要保护好自己的‘根’。”⑧《血溅南梁宫》在不断完善唱腔的同时,将唱词口语化的特点完整保留下来;虽然演员造型、灯光舞美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但其惩恶扬善、邪不胜正的主题基调从未变过,观众也乐于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接受这种普世价值观的教化。
三十多年来,《血溅南梁宫》不断在舞台实践中创新,同时对受众群体有明确的定位,在保留其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常演常新,这便是它能够在舞台上盛演不衰的原因。
三、从《血溅南梁宫》看潮剧广场戏的美学特征
潮汕地区祭祀活动丰富频繁,祭祀背后的民众心理与潮剧广场戏有密切的联系。每逢重大节日,潮汕地区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百姓往往会通过祭神祭祖等方式表达敬意,祈求福报。他们不仅会准备好祭品,布置好祭祀场地,还会请戏班子在祭祀场所上演广场戏,可以说,广场戏是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潮汕地区的祭祀活动往往通过演剧来增加祭神的仪式感和虔诚感,以此向祖先和神明表达敬意,因此,为了适应祥和的氛围,广场戏在内容上往往带有极强的喜剧性色彩,如祭祀活动必演的开台戏《五福连》。《五福连》包括《净棚》《跳加冠》《仙姬送子》《京城会》《八仙庆寿》五折戏,每折都蕴含了祈福、吉祥、祝愿、团圆等美好意义。浓厚的祭祀文化背后,寄托了潮汕人民对家庭和家族的美好祝愿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潮剧广场戏往往呈现出有悲有喜的剧情走向,富有生活化传奇色彩的剧情内容,最后大团圆的喜剧化结局,给人愉悦美好的心理体验。潮剧广场戏代表剧目《血溅南梁宫》就具有上述特点。
同时,《血溅南梁宫》跌宕起伏的剧情带来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剧中既有因萧缨母子为争夺皇位而诬陷萧绚母子、刺死陆皓的愤怒难忍,又有因萧绚母子被陷害、绚母自写供状后自刎的悲苦难抑,还有因萧衍彻底明白案情真相后的急不可耐,以及最后因萧缨等阴谋篡国的奸党败亡的大快人心,观众的情绪随情节的悲喜来回起伏,形成了有悲有喜、先悲后喜的审美效果。同时,《血溅南梁宫》将生活化叙事和传奇进行巧妙结合,通过家庭伦理来映射政治斗争,一方面其生活化叙事很快将观众带进剧中,另一方面,其传奇性使剧情大开大合,一波三折,使观众欲罢不能;最后,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形成并巩固了惩恶扬善的价值观念。
潮剧广场戏往往能在小舞台上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展现得淋漓尽致,人性的善与恶在舞台上无限放大,直观地呈现不同人物行为产生的因果报应。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悲喜交织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成为潮剧广场戏的美学特征之一。
其实,无论喜剧还是悲剧,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人的情感起到驱动和净化作用,潮剧广场戏也正是抓住了悲喜剧带来的情感作用与审美效果,将故事情节设置得异常曲折,以此吸引观众的眼球,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注释:
①⑥见“潮剧广场戏又叫踮脚戏、出街戏,是潮剧的民间游艺形式,广泛流行于潮汕农村,深受农民群众欢迎。”韩星:《潮汕广场戏与潮汕民俗》,《中国戏剧》,1991 年,第8 期。
②见“明清以后,这些民间歌舞与正音戏逐渐融合形成潮腔戏曲,但初时的规制只是席地而演的‘涂脚戏’,经过在田野中草草搭台演唱的‘摔桶戏’阶段以后,才渐次出现戏棚为‘六柱’‘九柱’‘十二柱’‘十四柱’甚至‘二十四柱’的‘竹帘戏’,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广场戏的雏形。”陈韩星:《广场戏与潮汕民俗》,《韩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 年,第1 期。
③王燕飞:《地方戏曲与当地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以粤剧为例》,《戏剧之家》,2017 年,第6 期。
④演出过《血溅南梁宫》的剧团有:广东潮剧二团(老版/新版)、广东新扬潮剧团、广东百花潮剧院、潮州市潮剧团、潮州市潮剧二团、潮阳潮剧团、潮安潮剧团、福建东山海峡潮剧团、漳浦潮剧一团、云霄潮剧三团。
⑤《血溅南梁宫》由王菲改编,故事采用史实加虚构的形式。历史上的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萧衍即梁武帝。在本剧中,萧衍是刚正但鲁莽的皇族宗正,梁皇是编剧虚构的人物,是萧衍的兄长,但编剧并未交代梁皇的姓名,因此文中提及的梁皇,皆无名。
⑦孔继光:《浅谈戏剧舞台表演艺术的生活化》,《记者观察》,2018 年,第20 期。
⑧陈文兰:《潮剧传承要与时代合拍》,《潮商》,2019 年,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