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现代散文情感教学策略

2023-04-08王文雨徐晓杰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0期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情感教学初中语文

王文雨 徐晓杰

【摘 要】现代散文是语言的艺术,经过作者细腻的文学加工和灵活的艺术化处理,抒发个性化感悟。现代散文情感教学有助于提升审美素养,落实情感美育;优化阅读习惯,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开阔情感视野。以教学《秋天的怀念》为例,可采取“立足文本,以读入情;捕捉线索,以线导情;创设情境,以境品情;审美品鉴,以创怡情”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刻地感知、体会、领悟真情,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散文 情感教学 《秋天的怀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0-66-03

部分初中生由于自身的认识水平与能力有限,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情感教学的本质正是激发、调动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在现代散文中开展情感教学,对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实现情感层面的教学目标,落实学生审美创造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文章描述作者在罹患不幸及与至亲的生离死别中参透了生命的本质,向“死”而“生”,探寻到活着的意义,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与忏悔,完成了作品情感的建构与升华。这样一篇以情动人的佳作,十分适合开展情感教学。因此,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例,探究初中现代散文情感教学策略。

一、现代散文情感教学的价值

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学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现代散文承载着真挚、深厚、丰富、绵长的情感元素,成为开展情感教学的范本,语文课堂更是实现情感教学的主要阵地。

(一)提升审美素养,落实情感美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可见,课程标准着力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并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出了具体指向。虽然“情感”作为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现代散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正是这种主观性更适合触动审美主体的“情”。教师在开展散文情感教学时若能关注以“文本的抒情主体”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由文本到情感,再由情感到人格塑造來探究文学世界,并对文本进行审美性解读,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表达力,彰显现代散文魅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落实情感美育。

(二)优化阅读习惯,引发情感共鸣

情贵在真,表现“本我”“真我”是现代散文的重要内核。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作者的情之所至是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准确地捕捉、品味这些情感又存在一定难度。情感教学的开展则是依“情”施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中的情感元素,寻找到文本清晰的情感脉络,并将自身的情感与文本、作者形成链接,以此为契机体验思考,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在阅读中沉淀感悟,在拓展知识中关照情感,在比较鉴赏中引发共鸣。

(三)激发学习兴趣,开阔情感视野

现代散文取材广泛,贴近生活。相较于以往只拆解知识点的单一化散文教学,情感教学更加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创设师生情感互涉的语文课堂。教师若能发挥情感教学的调节与诱导机制,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去感受丰富多彩的情感主题,则有利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感悟不同作家对不同情感的思考,从而开阔学生的情感视野,以智慧的哲思去关照生活中多重的情感。

二、《秋天的怀念》文本特点

现代散文是一种注重抒发真实感受的文学体裁。《秋天的怀念》是作者追溯回忆之路,对往事中的人、事、物进行艺术性审美建构,实现自我救赎的回忆录,行文过程中具有叙事文本的“非虚构性”及叙事情感的“二我差”。

(一)叙事文本“非虚构性”

王荣生认为散文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1]“当时的我”的感受,是作者对过去真实发生事件的记录,具有客观性。“现在的我”的“再感受”是在真实回忆的基础上,融入浓郁的思想感情,抒发主观性的内心独白。《秋天的怀念》在展开叙事情节时并非全然虚构,所回忆的母亲、北海看花、秋叶飘飘不仅仅是真实记录,更是触动了作者敏锐的神经,且这种触动延续并影响到现在,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具有非虚构的文本特质。

(二)叙事情感“二我差”

散文中的“我”的情感,一是文本中的“我”在彼时彼刻的感受,二是作者在写作本文时的感受。双重的情感错位,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今昔之别,这就是叙事情感的“二我差”。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我”在叙述当时的感受和心境,以及“我”在写作本文时的感受,并将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感受进行比较,借此走进回忆性散文丰富和复杂的情感。

基于文本的“非虚构性”及叙事情感“二我差”呈现的真实、巨大的情感反差,《秋天的怀念》十分适合紧抓艺术张力进行情感教育。

三、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现代散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文质兼美,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文体之一。但目前初中现代散文情感教学的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如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属性在教学重心上存在一定偏差,过于重视工具性,不可避免地冲淡了人文性。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的生成和引发情感共鸣,也会严重阻碍学生文本审美阅读习惯的培养,因此需要探究现代散文情感教学策略。

(一)立足文本,以读入情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经典文本的学习,首选方案无外乎“读”,它既是听说读写的有效载体,又是情感教学良好的助推手段。首先是读什么。学生需要真正与文本对话,品析语言,才能够确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不仅要通读全文,而且要挑选重点语段来读,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挑选。其次是怎么读。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灵活处理声音来传情达意,特别注意重音、停连、抑扬顿挫语气的把握。最后是读出什么。情感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定基调,读出“情”。

在《秋天的怀念》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朗读为抓手,引导学生以读入情,欣赏现代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设置活动任务一:深情朗诵,探寻真情。通过细读文本切身体验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在此基础上,建立“情感坐标”,以母亲为参照,反观“我”在言语、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反差,鼓励学生自主寻找阅读片段,捕捉反差点,感受其呈现的情感差异。与此同时,若想更完美地诠释情感,播音技巧的传授与指导也不可或缺。例如文章的第一段直接展现了激烈的场面:“我”由于惨遭不幸而变得暴躁狂妄——朗读时应着力凸显“我”的愤怒,愤怒如何通过气声表现?第二段因“我”答应赏花,母亲甚是惊喜,气氛陡然转换——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处理,节奏轻快地读出母亲的喜出望外。相机点拨史铁生对于母爱伟大的抒写,并非落脚在直白的歌颂,而是于细微处运笔着色。母亲将所有的爱都化作了小心翼翼的卑微与隐忍,这与消极、脆弱、麻木的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至此,母爱情深处处留“情”,自然生发,在母与子鲜明的情感反差下,引发学生无尽的思考。

(二)捕捉线索,以线导情

“创作主体的感知、表象、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无不灌注了情感的因素,于是出现了感知、表象与情感的融合,想象和情感的融合,理解与情感的融合。”[3]现代散文写作形式自由灵活,抒情达意极富个性。每一篇文章或明或暗都有着独特的线索,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串联成为全篇的灵魂和骨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定难度。

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利用诚挚的情感笔调,以“看菊”为明线,以“情”为暗线,获得了新的生命感悟。设置活动任务二:“三看菊花”,菊花有何象征意义?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厘清脉络,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读懂的部分,梳理课文中史铁生和母亲的主要对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总结,梳理看花片段(见表1)。

毋庸置疑,三次看菊的行为是作者用“情”设计的巧思。菊花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也是创作思维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而在文学作品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思和个人理想的客观物象,达到意与象的复合则称其为意象,因此,菊花为意象,“三看菊花”为线索,正是学生体会情感的向导。作者以朴素的語言钩织看花的线索,实则另有隐情。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篇章的内容和主旨,捕捉散文中的线索,感知散文的“情”。串联看花追思亡母的情感明线,实际上是与作者向死而生的暗线相互交织,隐喻作者实现了生命观上的凤凰涅槃,完成了作品情感意义的构建。

(三)创设情境,以境品情

现代散文文境一体,情意相生。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必定融汇了自己的美学追求与艺术创新,从而见著于笔端,赋予了文本特殊的情感。以境品情,则是依据散文中作者营造的情境体会将要传达之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组织互文阅读来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境品情。《秋天的怀念》选自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授这一课时,不妨巧设心思,选在立秋时节或秋天的季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与学生一同迎秋赏菊,如临其境。除此之外,教师有必要创设“情思”现场,回归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文本之间搭建回忆走廊,设置活动任务三:时过境迁,“我”如何心随境转?教师给出学习提示,组织学生课前查阅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开展互文阅读。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及《我与地坛》篇幅过长,涉及的人物、情感等内容过于复杂,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因此设定母亲园中寻“我”情节。以小组为单位将查阅到的资料整合,拉近学生、作者、作品三者的时空距离。课上进行信息共享,以便学生凝练情思,引发共鸣。

由此,师生穿行于同一作家的不同文本间进行情感探究,体会到正是伟大的母爱使史铁生心中向阳,充满阳光,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获得了一份“好好活”的底气和坚韧顽强的毅力,这样的教学直击学生心灵。

(四)审美品鉴,以创怡情

审美创造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课程改革也呼吁教师要重视贯通学生读写之间的联系。反观当下,部分学生写作能力存在欠缺,易出现只读不写的情况,学生参与的知识学习远超过想象创作,这与发现学习理论是背道而驰的。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加深对《秋天的怀念》理解的同时,还应反复斟酌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与分析文章的技巧,这有助于后续的深度学习。其次,从创作的角度看,读中悟情,写中延情,能加深对文本情感的内化。教师在此处可以设置仿写优美句子、创写现代散文段落、创作现代散文三个梯度任务,逐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要在时间有限的语文课堂中充分地进行情感体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关注到学生在现代散文课堂之后的情感延伸问题,利用班会时间给学生创设分享交流的平台,开展《秋天的怀念》分享交流会。设置活动任务四:致母亲。学生讨论,分享交流,抒发己见,相互启迪,并规范表达方式。教师在学生发言之后对观点陈述、论证方式、举止仪态等多方面作出点评。在此过程中提炼写作观点,升华学生对亲情、对生命的情感体验,为其后续作文的书写厘清思路、积累素材。

在初中阶段强化情感教育,并将情感探析作为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学意义深远。教师作为情感教学的主导者,应充分挖掘现代散文蕴含的情感价值,以情感升华为目的,采取多种手段引领学生披文入境,循序入情,最终通过情感积淀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情思共鸣、生命融合的审美状态,践行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属性,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6.

[2]赵俭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谈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7):36.

[3]童庆炳.童庆炳文学五说[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36.

猜你喜欢

秋天的怀念情感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秋天的怀念》语词运用背后的情感解码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意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