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百雀驿站”提升师幼生活力的叙事研究
2023-04-05邱向琴
文 邱向琴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文中指出:“生活力指适应、改造现代社会生活该有的力量。”他将生活力分为五类,即康健生活力、劳动生活力、科学生活力、艺术生活力和社会改造生活力。结合当下时代发展和我园课程现状,我园将生活力归纳为“三力”:劳动力、互动力和创造力。本文中的生活力是指师幼在以“百雀驿站”为载体的课程中,能够适应一日生活,实现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人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熟练掌握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并形成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倡导师幼教学相长,促进师幼科学探究和艺术审美的力量生长。
一、“百雀驿站”和师幼生活力的研究背景
“百雀驿站”:“雀”,体型较小的鸟类,善鸣叫。“百雀”,山林间各种自由飞翔的小鸟。在本课题中,我园把“百雀”比作幼儿园里自由游戏、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幼儿。“驿站”是指在旅途中,相互沟通、调节状态,增进情感深入探索的互动平台或空间。
“百雀驿站”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幼儿成长的驿站。我园建设游戏基地,提供适宜的材料,供幼儿游戏、探究、互动,包括“百雀隧道”“百雀剧场”“百雀养乐园”“百雀种植园”“百雀轮滑场”“百雀博物馆”“百雀机场”“百雀高铁站”以及“百雀果园”等实景游戏基地,让幼儿尽情玩耍、自由探索,获得相关经验;第二层含义是指教师发展的驿站。我园注重课程建设空间与互通的方式,通过师幼共创游戏,增强幼幼之间、师幼之间的互动,促进各基地有机融合,助推幼儿可持续发展;第三层含义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百雀驿站”都可以呈现出“百雀争鸣”和“百雀千姿”的局面。
二、“百雀驿站”和提升师幼生活力的研究基础
(一)基地开发,促进“小百雀”全面发展
我园开发“百雀驿站”系列课程基地,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创设和利用生活中与幼儿经验能够融合的“百雀驿站”社会环境,带领幼儿走进社会、亲近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以课程开发为依托,打造园所整体环境,形成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整体建构、材料的保障与支撑。例如,“百雀轮滑场”——以体育轮滑为抓手,开展“我是轮滑手”等体育活动;“百雀飞机场”——以交通资源为背景,开展“我是小机长”等角色游戏;“百雀小剧场”——以山园环境为依托,开展“我是小歌手”等音乐游戏。
我园还以“百雀驿站”课程为劳动教育主线,以“百雀小农场”“百雀小果园”“百雀小种养”为劳动教育基地,以“百雀爱劳动”“百雀来收获”“百雀小能手”为抓手,加强幼儿劳动教育。
(二)平台组建,提升“大百雀”专业能力
在“百雀驿站”课程推进中,我园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探索多元互动平台,在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由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分享教育过程、经验,并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修正,提升课程实践综合能力。
我园在“百雀驿站”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融合过程中,关注教师对于“百雀驿站”课程的理解,收集教师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难点,指导教师开展实施前的审议、实施中的调整和实施后的评价等,提升教师“百雀驿站”资源利用与开发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课题立项,夯实“百雀驿站”课程基础
近年来,我园已成功申报并立项了省、市多项规划课题。一方面,我园建立科学的生态课程开发机制、组织实施机制、材料收集与环境创设机制,对资源进行多方位融合,实现园内园外各种生态资源的互动共享与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我园形成“百雀驿站”教育理念,建构独特的“百雀驿站”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课程资源整合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观察与指导能力、协调与合作等多方面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百雀驿站”和师幼生活力的研究价值
(一)发展性和现实性
1.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我园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创设“百雀驿站”,让幼儿拥有最大限度的选择权,进而自由地交流、探索和互动,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愿望,让游戏成为一种持续发现和开拓创意的过程。“百雀驿站”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引,引导幼儿在具体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经验,让教育理念成为幼儿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环境,让环境融入幼儿的世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百雀驿站”系列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面对新的游戏机制,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重新创新游戏的形式,重新理解游戏的内涵,重新学会观察和指导幼儿。我园引导教师增强课程建构意识,创设互补、互通、互容,互促的游戏环境,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有利于形成特色办园文化
“百雀驿站”课程有效整合周边各类资源,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库”。通过叙事研究,我园能够倾听师幼的内心声音,探寻师幼的互动情感,体验师幼的生命律动,打造一支斗志昂扬的“百雀号”好教师团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百雀山园”办园文化。
(二)前瞻性和创新性
1.关注幼儿劳动教育,有效落实幼小衔接
学前儿童的劳动教育是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观念的教育,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园以“百雀驿站”课程为抓手,立足儿童,多维衔接、自然生长,挖掘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幼小衔接”劳动课程。我园以一日生活、特色活动为路径,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在“百雀驿站”,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花的绽放与凋谢,感受植物的自然生长,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生活区,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相应的生活游戏活动。通过对生活劳动的模仿体验,幼儿保持已获取的生活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还开展“小小值日生”活动,鼓励幼儿协助保育老师擦桌子、摆碗筷、发点心、捡拾餐余垃圾、整理玩具。
2.展现“山园”地方特色,打造“百雀号”团队
我园地处城乡接合地段,享有城际和乡村双重文化和环境资源。背靠将军山,前邻南航校区,幼儿园周边的环境教育资源、课程资源丰富。我园开展“走出去”实践活动,带领幼儿亲身体验、感受本土文化、风情,调查和记录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启发,以多形式表征自己实践的体会,共同设计和打造“百雀文化隧道”。“百雀号”是发展和成长的名号,2020 年6 月,我园被列为南京市“四有”好教师重点建设团队。
四、“百雀驿站”和师幼生活力的研究构想
(一)研究目标
一是对我园师幼生活力的发展现状,开展调查分析,梳理“百雀驿站”课程与师幼生活力的相互关系,以叙事研究的方式推进我园基于“百雀驿站”课程提升师幼生活力的表达、思考与实践。
二是在“百雀驿站”课程叙事研究中,通过劳动实践、人与环境互动、科艺创造等活动,萌发幼儿的生活意识,丰盈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实现幼儿生活经历到生活经验、生活力的转变。我园以叙事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创生、实施、反思和评价等能力。
三是促进我园课程研发由关注课程发展动向到关注师幼共生共长动态的转变,进一步明晰“幼儿、教师、课程”三方互促的课程价值导向,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百雀驿站”课程体系。
(二)研究内容
一是开发“百雀驿站”师幼成长基地。从教师发展和幼儿成长的需要出发,创设和利用生活中与师幼生活经验相融合的“百雀驿站”游戏环境,并采取适宜的策略,引领师幼体验生活、走进自然、亲近社会。
二是构建“百雀驿站”课程理念。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百雀驿站”中,提升展示个性、语言表达、交往合作、审美表现等方面的能力,培育幼儿爱劳动、乐互动、喜创造的优良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是组建“百雀驿站”教师多元互动实践平台。组建教师互动实践共同体,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探索多元互动平台,在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由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分享教育过程、经验,进行叙事结构分解、原因探寻、内容解码、形成评价,探寻教育实践的意义。
四是融合“百雀驿站”多方课程资源。引导教师把握教育契机,明确课程目标,优化实施策略,提升课程资源整合能力。
我园将不断推进基于“百雀驿站”课程提升师幼生活力的叙事研究,以“百雀驿站”为教育载体,通过幼幼之间的互通交往游戏、师幼之间的互动、师师之间的沉浸式互动研训,促进师幼生活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