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
2023-04-05文陈斯
文 陈 斯
情绪作为幼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调节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良好的情绪状态是促进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情绪情感,关注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使幼儿拥有愉快的心情。
一、开展绘本主题活动,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开展绘本主题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等方面发展。开展主题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确定情绪主题模型,结合不同的情绪为幼儿制定认知主题。
二是选择合适的绘本,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发挥出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更好地完成“培养幼儿情绪”这一目标。
在绘本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将内容内化成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在情绪调节中的积极性。例如,在阅读绘本《菲菲生气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菲菲生气”这一情绪,了解情绪的产生和表现,进而知道菲菲生气的主要原因,再通过菲菲采用的自我安慰、代替活动等方式完成情绪调节。
接着,教师提问:“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节呢?”有的幼儿说:“可以撕旧报纸。”有的幼儿说:“可以唱歌。”针对幼儿多样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这样可以在菲菲生气的时候调节她的情绪。同时,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行调节。
二、开展舞蹈主题活动,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的表达、感知等和身体状态有关联,在情绪加工这一过程,情绪和身体变化有统一性,情绪产生也是通过身、心和外部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果。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中融入“情绪热身操”这一环节,改善幼儿的情绪表达,促使幼儿认知情绪的发展。舞蹈选择可以采用《向快乐出发》主题音乐,节奏欢快,积极向上。
幼儿无论是聆听音乐、还是感受内容,都能获取较好的情绪体验。在舞蹈动作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在舞蹈主题动作之外的小动作编排中引导幼儿进行参与,为积极情绪表达提供支持,通过跳跃、挥手等动作促进情绪表达。在舞蹈队形设计上,教师要注重简单化,促使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疏导情绪。例如,在一次热身运动中,小明闷闷不乐,不理睬教师的口令。针对小明的这一情绪,教师走到小明身边,询问不开心的原因:“小明看起来有点不开心,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能告诉老师?”
在教师的鼓励下,小明说出原因:“小刚在早餐时说我长得丑,我十分生气。”教师对小明说:“老师和小刚的看法不一样。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每个人都有优点。如果你感觉到自己不开心,可以尝试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跳舞,这样就会产生好心情。”之后,小明逐渐融入舞蹈运动中,通过拍手、跺脚、转圈等不同肢体动作,逐渐消除小明的生气情绪。
三、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音乐调节是通过音乐声波、频率、声压引起生理反应,进而达到兴奋或者抑制的效果。一方面,这种方式和个体的情绪调节之间有更为明显的关系,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融入音乐主题活动。幼儿在音乐旋律中调节自身情绪,并在等待和转换环节保持较为稳定的情绪。例如,在调节焦虑的情绪时,教师可以选择《摇篮曲》《仙境》《威尼斯船歌》等音乐,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放松;对于《菊次郎之夏》这种旋律的音乐,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伤心情绪进行调整,通过音乐对情绪的较强感染力实现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引导。
另一方面,音乐中的小提示和音乐主题活动进行融合,在幼儿处于兴奋状态时提示“是谁的声音大过音乐?”引导幼儿形成自主意识。又如,在一次活动中,小雯参与了“情绪太空站”的活动设计,这使小雯在就餐时十分兴奋,并和同伴打闹,不能保持安静的就餐状态。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采用播放音乐《梦》这一方式,提醒幼儿安静吃饭。在幼儿园进餐环节,幼儿容易出现无理取闹、过度兴奋等不当情绪,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情绪唤醒这一方式对幼儿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