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好家风的内涵、价值及传承

2023-04-01张瑞张春秀

文教资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传承新时代

张瑞 张春秀

摘 要:家庭需要好家风,新时代更需要好家风。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好家风包含“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好家风在建立好家庭、营造好社风、提升好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文化自信。借助妇女力量和媒体媒介作用,是传承好家风的有力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 好家风 传承

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特别是新时代好家风建设,多次提及好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什么是好家风”“为什么要建设好家风”“如何践行好家风”的问题,把握新时代好家风的内涵、价值和传承方法,不仅有利于家庭和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利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蓄磅礴力量。

一、新时代好家风的内涵

家庭是好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家教是好家风传承的重要媒介,是好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教,特别是品德教育,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好家风从总体上包含了“家国情怀”和“家庭美德”两方面。

(一)爱国爱家相统一的家国情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好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国家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家园,是好家风发扬的重要场所。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人自古便以家庭为重,重视家国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爱国和爱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二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厚植和弘扬家国情怀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任务。追溯中华文明千年发展进程,传统文明自古以来就格外重视家与国的联动关系,认为家和国从来就不是可以分割的情感和价值共同体[1],而是有着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家国理念,是传承和延续着的爱国为民的伟大情怀。纵观中华儿女百年奋斗历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无论是革命与改革还是动荡与和平,无一不体现着深沉的爱国情怀。正是有了中华儿女为大家舍小家的志气,有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勇气,国家才不会是一盘散沙、无舵之船。爱国爱家这一情感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并在成长历程中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向上向善相结合的家庭美德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正家而天下定矣。”好家风的传承离不开好的家教,家教是其传承的重要媒介,而良好家教的形成,又得益于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向上向善”。所谓“向上”,是指对于生命、知识、成长等各方面的追求,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不懈奋斗。“向善”,则是指秉持宽容、诚实、善良等道德准则,心怀善良之心,处处与人为善[2],弘扬和传递社会正能量,向上而生,向善而行。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历来重视真善美的教育,其中包括很多“向上向善”的思想观念,如既有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王永彬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亦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志者,事竟成”“少年不坠青云之志”。展望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有许多践行这些向上向善文化的典型代表,他们舍小我、求大我,将家庭美德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着社会正能量。重视品德教育,弘扬家庭美德,将向上与向善相结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社风民风向上、营造崇德向善氛围的力量。

二、新时代好家风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好家风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价值。无论时代如何进步发展,好家风对于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建立好家庭、营造好社风、加强好国风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砥砺前行的不懈追求,更是坚守社会稳定、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远之义。

(一)好家风构建和谐好家庭

好的家风决定了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影响着其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塑造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首先,好家风能够提升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良好的家风使家庭成员具备更高的道德情操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并对子女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积极引导作用。家庭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品德教育和做人道理的教育,还是良好行为的塑造。好家风有利于价值观的传承。好的家风让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感悟正确的思想和道德理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知耻近乎勇、以诚待人、宽容善良的人。同时,好家风有利于孩子行为规范的塑造。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好的行为帮助孩子成为有骨气有志气有担当、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优秀的家风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塑造其行为习惯,帮助其成为思想有高度,行动有落实,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四有”新人,从而有利于家庭建设。

其次,好家风能够促进亲情关系,加固家庭纽带,塑造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在家庭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摩擦和矛盾,好的家风能够让家庭成员认识到,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应该以和为贵,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理解,互相尊重、支持,在共同遵循好家风的基础上,形成紧密的亲情纽带,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归

属感。

好家风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不论是提升道德素质、引导子女成长,还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关爱,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好家风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好家风营造社会好风尚

好家风是社会好风气的关键,家风是家庭精神风貌、文化氛围的积淀,千万家庭家风的延伸汇聚就是社会风气。[3]好的家风可以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稳定。

一方面,好家风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好家风批判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同一性,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好家风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落实、落细、落小,使之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4],为其提供了最佳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条件变好的同时也滋生出很多诱惑,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躺平”思想蔓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而优秀的家风有熏陶和教化作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我,找准人生定位,厘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面对利益和诱惑时,能坚定自我,坚守初心,从容地做出正确选择,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好家风有利于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的进程。好的家风不仅能塑造个人,而且能塑造整个社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机遇,同时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风气有损,道德标准下降。而一个拥有好家风的家庭,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由点带面,这种和谐关系会在社会中产生涟漪,这一责任感也会促使人们积极关注社会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利于形成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社会成员安居乐业、相亲相爱的社会氛围,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平和凝聚力,推动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带动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总之,好家风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家庭的小和睦带动社会的大和谐,以家风培育推动社会治理,以优良家风支撑良好社风,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好家风提升国家好形象

新时代好家风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而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巩固,加强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形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仁义礼智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邻里和谐”等优良传统对于当代社会仍然适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便形成了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家风文化。弘扬好思想,传播正能量,传递向上向善相结合的价值观,从而为文化自信注入了理论和思想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宝贵财富,是新时代好家风的文化实质。“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等优秀美德经过代代相传,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充实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当代家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美德注入时代精神,坚持传递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厚植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从而加强了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文化,是在革命年代艰苦环境下磨炼和总结出来的人生财富,是新时代好家风的文化灵魂,升华了文化自信的思想阵地。

在好家风的继承、弘扬和熏陶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坚守文化阵地,加强文化认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新时代好家风的践行传承

新时代好家风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价值意蕴。传承和弘扬好家风,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发挥家庭培养好家风的熏陶作用

家庭不仅是遮风避雨的港湾,而且是成长成才的場所。家庭对于个人的启蒙和良好品德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好家风得以有效传承,就必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的传承和弘扬,注重家庭文化熏陶。

第一,家庭要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美德。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美德,如《颜氏家训》中有“增益德行,敦厉风俗”“惜取光阴,勤学趁早”;《朱子家训》中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诸葛亮训子格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等。这些优秀的家规家训同样适用于当代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作为父母,应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优秀家风,反对守旧主义,坚持扬弃的态度,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教育孩子多读书,陪孩子一起读书,尤其是经典名著和家训家规,让优秀家庭美德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孩子成长成才。

第二,家庭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的规范塑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养小德才能成大德,父母肩负着培养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肩负着从小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任务,应重视方式方法,注重因材施教,不可过分强硬,也不能太过松懈。同时,父母应转变固有思想,摒弃唯分数论,不仅关心孩子的成绩,而且要教会孩子怎么做人做事,树立正确的成才观。[5]此外,家庭应重视孩子良好行为的塑造,父母应坚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如此,孩子才会效仿学习这些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更好地践行好家风。

(二)提高妇女弘扬好家风的独特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广大妇女要听党话,跟党走,在思想上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妇女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首先,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才能保障家庭发展方向不偏航、不掉队。其次,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用先进文化和科学方法教育子女。

第二,广大妇女要坚持身体力行,久久为功,用实际行动教育身边人。在现代家庭文明建设中,思想是武器,行动是火力,只有将思想价值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妇女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如果妇女勤劳勇敢、爱国如家、相夫教子,子女便相应地爱劳动、爱祖国、爱学习;反之,如果妇女整日沉浸在贪图享乐、奢侈安逸中,好吃懒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那么子女也会效仿,不努力、不奋斗、不上进。用正确向上的行动引导孩子,才能践行好优良家风。广大妇女要利用其独特优势,弘扬好家风,传承好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践行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拓展社会营造好家风的媒介作用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手段的不断更新,好家风的传承有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借助现代媒介,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和信息化工具[6],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地传承中华优秀家庭美德,弘扬好家风。

一要创新好家风的传播媒介。传播好家风的传统方式主要是通过读书、家庭言传身教、学校教育等,具有很大的时空局限性。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可以借助电视栏目、电影、微博话题、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媒介更直观地以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引导,更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例如,继中央电视台于2014年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栏目,各大地方台也推出了相应的栏目,如湖南卫视的《儿行千里》,河北卫视的《中华好家风》等,生动地传承了优秀家风,弘扬了中国精神。同时,我们可以借助各类短视频平台将优秀古代家规家训进行解读,以动画等形式呈现,增强其通俗性和实用性,挖掘这些平台的教育功能,开设学习好家风的模块,拍摄能够传播家庭家风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二要综合社会各界力量传播好家风。除了家庭传承好家风,学校应开设学习好家风的班会团会,开展传承好家风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征集家庭故事短视频、家庭最美瞬间照片,宣讲好家风的故事。妇联应向广大妇女普及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转变其教育思路。社会应大力宣传优秀家庭、模范家庭的典型事迹。社区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的评比,举办好家风分享会,展示家庭文明风采,营造学习和践行好家风的浓厚氛围,达到文化熏陶的作用。只有这样,好家风才能在时代进步的大浪潮中永葆青春活力,保持先进性和时代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历史和事实均证明,新时代好家风符合当代国情,具有时代特色,其内涵深刻、意义深远,传承和弘扬好家风,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参考文献:

[1] 柳礼泉,刘江.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论述的内涵要义与价值意蕴[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119.

[2] 王磊,孙亚男.中华友善家风的传统文化意蕴及当代价值[J].长白学刊,2018(2):152-156.

[3] 李毅弘,戴歆馨. 习近平新时代“好家风”论述:内涵、价值与建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6):6.

[4] 赵子林,陈丽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家风路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5-21.

[5] 徐国亮.深入学习习近平家风家教重要论述[J].红旗文稿,2019(9):31.

[6] 若谷.新时代新家风的新架构与新使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70.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专项课题“科学实践观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创新研究” (PJ-21012), 202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反馈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传承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