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嵌入思政课的价值依据、伦理困境及超越路径

2023-04-01胡桥

文教资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元宇宙优化路径思政

胡桥

摘 要:元宇宙的嵌入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次重大模式创新,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思政育人的实效性、针对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迎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但技术造成的马太效应、数字中心效应造成的隐私风险及技术替人效应造成的人的情感异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政育人的本质。因此,我们需要以“技术药性”中和“技术毒性”,以制度完善筑牢隐私防线,以重拾人的主体性平衡技术与人文之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元宇宙 思政 技术毒性 优化路径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个虚拟世界的概念,通常指的是一个数字化的多维度虚拟空间,其中包含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互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这个虚拟世界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允许主体以数字化的身份在其中互动、社交、娱乐和创造。将元宇宙与思政课堂相结合可以增强学习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1]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工具或方法的更新,而且是教育哲学和实践的革命,是从以人为中心逐渐演变为以数据为中心的范式变化。这种转变既带来了显著的育人成效,也进一步缩小了教育鸿沟。由于技术的应用也有潜在的消极一面,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规避技术风险,以确保教育的进步始终是积极的、可持续的。

一、元宇宙赋能思政课的价值依据

(一)元宇宙赋能思政革新课堂评价模式

学生思想评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进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思想和情感的培养是一项深层次、内在化的工作,涉及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因而难以进行直接量化和衡量。当前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积极的情感状态和道德品质。这些方面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阶段以及长期的教育过程和积极的引导。这些内在变化往往难以被直接观察或测量。因此,以往的教学评价主要存在两类问题:一是缺乏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这些标准需要反映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原则,凝聚广泛共识以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二是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可操作性不强。评价不应该是一次性测验的结果,而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来检查和改进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评价工具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场景和学生群体。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元宇宙技术实现了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全程跟踪和记录,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作为评价的依据,保障了评价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更进一步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客观呈现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元宇宙融入课堂教学和教育环境是对科技发展的积极响应,也是满足信息时代教育需求的一种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有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二)数据驱动思政提高育人针对性

元宇宙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不仅弥补了过去在传统一對多教学场景下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足,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从而实现了对以独立个体存在的学生的全面了解和科学评价。首先,元宇宙作为一个综合的虚拟环境,将学生的学习数据、行为记录、在线互动等信息整合到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中,以便进行聚类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在元宇宙中,教师可以访问学生的在线学习日志、互动记录、课堂表现等数据,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揭示出数据中存在的模式、趋势和关联。基于这些分析结果,教师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思政课的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数据驱动还可以用于早期干预,识别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3]大数据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通过分析学生评价和学习成绩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教学改善建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但需要明确的是,数据结果本身并不具备决策能力,最终仍需要人类的解释和理解。因此,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将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有效地传达给教师以确保能够为教学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三)沉浸式学习体验增强思政互动性

元宇宙是虚拟现实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多项创新技术的融合,旨在创造一个逼真、多样化且高度互动的虚拟环境,让客体能够沉浸其中,体验到超越现实的感觉。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中的师生共享一套技术系统,以反映元宇宙对现实的原生事物的虚拟映射。[4]AR、VR等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内容、样式、形态更加多元化。[5]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仿佛置身于虚拟的现实世界中,与所学内容互动,不仅实现了知识的传递,而且实现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探索。这种互动性和沉浸感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生动和深刻的学习感受。首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扩展了传统教育的边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即“超越即在”。传统教育通常在教室内进行,而虚拟现实技术将学习任务带入虚拟的现实世界中,将学生从课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此引发了一种更为广阔的教育观念,教育不再受限于物理空间,而是与现实融合,超越了传统的地域和时间限制。这种新的学习体验改变了学生一贯的学习习惯,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从虚拟世界中获取的信息转化为对现实世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转化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这种情感丰富的虚拟场景与学习内容形成紧密的联系,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一起解决问题、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交流与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互动,学生可以分享想法、探讨观点,并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充分诠释了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二、元宇宙嵌入思政课的伦理困境

(一)马太效应:人的思维固着

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为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供了新的动力。创新思政课的形式不仅是思政课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数字化时代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发展不仅需要适应这一时代的潮流,还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以更好地育人。

“马太效应”这个概念在元宇宙融入思政教育中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为了实现个性化推荐,算法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从而实现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推荐。这样看似一种有益的趋势,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实际上,这种个性化推荐的背后隐藏着风险和问题。首先,随着算法不断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学生的兴趣和偏好将被越来越精确地描绘出来。这虽然有助于提供更精准的学习内容,但也可能使学生陷入信息的“舒适区”,只能接触到与自己兴趣相符的内容,缺乏对不同观点和知识的了解,很容易滋生认知偏见。同时,这种个性化推荐会削弱学生探索多样观点和理念的意愿,限制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数据中心效应:人的隐私泄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依靠教材和课堂经验进行教学,而不需要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个人数据。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学生的个人数据变得至关重要,以便为每位学生提供定制的教育计划。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更多地需要处理学生的个人数据信息,包括网络浏览历史、课程表现、兴趣爱好等。由此引发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主体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隐私权利。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全过程并没有涉及或仅极少涉及关于教育客体个体性特质的隐私信息,教育模式主要依赖教材和教师经验,其核心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培养思想,用不到也不需要搜集学生的大量个人数据,对学生的信息也仅限于姓名、性别、年龄、成绩以及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这些信息只存在于教师个人的思维之中,不会被第三者获取,更谈不上信息泄露的风险。元宇宙的嵌入,为了实现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教育,需要广泛地收集、分析和应用学生的数据,这就势必会使学生的个人隐私数据有泄露的风险。对算法来说,收集的数据越丰富,来源越广,分析的结果越精确。如果教育主体缺乏对隐私权的充分尊重和保护,则会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影响教育的客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本人也会造成侵扰。因此,教育主体需要在个性化的有效性与学生的隐私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使技术的工具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三)技术替人效应:人的情感淡漠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承载着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重要使命。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元宇宙的迅速崛起似乎给这一伟大使命带来了新的省思。情感作为一种发端于人的大脑,外显于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的人的独有的情感体验,构成了人内在体验世界的方式。然而,情感的表达和理解并不总是简单明了,在人際交流中,常常依赖于非语言信号,如微笑、眼神接触、语调等,来解读他人的情感状态和意图。这些非语言信号使人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与对方建立情感联系,因此情感还是一种交流和连接的桥梁。在教育领域,情感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涉及价值观念、道德原则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还是情感的感知者。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状态,增强情商,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但是,情感培育需要更多的比知识传授更深刻的互动和联系,而这正是作为人的教师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地方。机器通过算法和模式识别来模仿情感,但并不等同于机器真正理解或体验情感。因此,机器所传递的情感态度往往只是机械计算和规则应用的产物,而非真正的情感体验。思想政治课若依赖机器灌输,会使学生变得冷漠和不关心他人的情感需求。长时间与机器互动使他们习惯于冷冰冰的虚拟界面,失去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求。最终,长期与缺乏真实情感的机器互动对学生的情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产生社交问题和情感障碍。

三、元宇宙赋能思政课的优化路径

(一)技术药理学:“技术药性”化解“技术毒性”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出现了,其中,“马太效应”以及由信息过滤引发的学生思维僵化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难题。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通过运用技术本身的“药性”来抵消其“毒性”,实现人工智能育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首先,一个直接的方法是引入多元化的推荐策略。传统的推荐系统往往倾向于根据用户的过去兴趣来推荐相似内容。为了打破这种模式,多元化的推荐策略在推荐算法中引入一定程度的随机性,以确保不仅与用户兴趣相符的内容被推荐,还要展示用户没有主动寻找但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种随机性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用户的信息获取面,从而避免思维固着。其次,多样性评估指标的运用是重要的一步。推荐系统可以通过监测覆盖率、多样性得分等指标,确保推荐结果中包含不同主题、观点和来源的内容,以减少信息过滤问题造成的思维僵化。再次,设置用户反馈机制。用户可以对已阅读或观看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或意见。这些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推荐系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喜好,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推荐策略。用户的反馈还可以用于纠正潜在的偏见,以确保推荐结果更加多元化。另外,内容的标签和元数据的准确性也是确保多元化推荐的重要因素。采用人工数据审核的方式,对内容进行精确的标签和元数据标注,使推荐系统更好地理解内容的性质和主题,生成更具有质量的学习内容。最后,透明度和解释性也是算法系统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算法系统通过向用户展示推荐内容的来源、推荐算法的工作原理等方式,给用户提供所看到的推荐内容的合理性解释,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推荐系统。

(二)制度完善说:夯实数据保护体系

隐私保护在个性化教育和数据分析领域至关重要。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制定行之有效的数字管理规定,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6]首先,透明的隐私政策和知情同意程序应该成为标准。学校和授课教师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隐私权利的重要性,包括确保学生知情同意,明晰自己的数据将被收集和使用,并知晓这些数据将只用于自身。其次,技术开发者需要采取可靠的数据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数据不会被滥用或泄露,包括数据的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存储等。再次,建立监督和审查机制,确保数据的使用符合法律和伦理要求。个性化评价和数据分析应当尊重隐私原则,不过度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对数据做脱敏化处理,建立数据保留和删除政策,保证不再需要的数据会被及时清除以减少对个人数据泄露的潜在风险。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发挥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监督和审查作用。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建立明确的监管框架,监督和审查技术公司的数据处理流程。同时,建立有效的投诉渠道,以便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报告任何隐私问题,并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三)情感互动论:增加师生、生生交流

“依托技术撬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在技术赋能的过程中兼顾思政教育的‘温度。要在智能化、技术化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温度的‘扬弃。”[7]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教育的本质仍是育人,是培养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我们需要在技术与人文的交汇处找到平衡,让人工智能成为思政教育的有力助手,而非削弱其精神内核的存在。首先,明确技术在思政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应该将技术视为一种有益的工具,而绝非人的替代品。技术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供个性精准的学习推荐,但不应取代教师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其次,推动教育技术的人本设计。人本设计强调将人的需求、价值观和体验置于技术设计的核心位置。在教育技术领域,我们不仅需要确保教育工具功能强大,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创造更多互动性学习环境。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学生共同探讨重要的伦理和价值问题,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等,在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中培养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19-05-17.

[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3]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20.

[4] 陈琳.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理论框架与实践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21-127.

[5] 董圆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9):1-7.

[6] 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內在逻辑与实践方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6):3-4.

[7] 查建国,陈炼.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5-06.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数字赋能医学院校精准思政研究” (sztsjh-2023-6-9)。

猜你喜欢

元宇宙优化路径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