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3-03-31王金鑫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会计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王金鑫

[摘 要]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许多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文章在简要概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以期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会计;实践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7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2-0239-03

1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202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产教融合”出现了10次,可见其在职业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产教融合主要是指行业或者企业与学校的教育相融合。从方向层面来看,产教融合需要解决好产业发展与教育发展相统一的问题;从操作层面来看,主要是使行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统一[1]。此外,产教融合还包括企业与学校相对接、产业与专业相对接、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相对接[2]。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高职院校研究的主要课题,对高职院校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如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财务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积极地探索使用这些新技术处理财务工作,推动会计工作智能化,进一步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构建符合企业时代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调研分析发现,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在设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仍然定位不够准确,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初级会计证的考试通过率,而忽视了其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主阵地的作用。2021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其中提到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共有670.2万人取得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242.02万人取得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20.57万人通过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业人员近40万人[3]。虽然当前我国会计人才队伍规模较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会计人才队伍发展差异较大,结构性失衡嚴重,持初级会计证的人员过多。再根据《YCY会计行业观察》提供的数据,我国初级会计人员存在非常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4]。这样的培养目标不仅没有体现职教特色,而且不符合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会计岗位实际要求有偏差,严重阻碍了学生就业发展。

2.2   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逐渐转向了解企业业务、精通会计核算、善于企业管理、掌握数字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这些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仍是以课程为中心,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软件,分别展开实训教学。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学时要求,但是教学成效并不理想。一方面,软件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提前设定好的虚拟业务,而虚拟业务与现实业务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有的软件中的教学业务严重滞后于现实业务,从而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各个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孤立的,通过实践教学只能让学生掌握部分技能,缺乏系统整体规划,学生并不能形成全局观念,业财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仍模糊不清,实践教学成效并不显著。

2.3   教师实践技能经验不够丰富

在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技能构建尤为重要。会计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就走向学校工作岗位,并不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严重缺乏企业真账实操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相对接。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高度依赖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缺少举一反三、列举实例的工作能力,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财务”的快速发展,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原来的“会计”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有较高比例的老教师,很难接受新信息技术对会计专业的影响,在实践教学环节仍停留在传统手工核算阶段,信息化、智能化等信息手段的教学工作进展缓慢,实践教学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工作需要,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要。高校应当重视会计专业教师培养问题,多举措增加教师实践经验,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5]。

2.4   实践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目前,大部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评价还是以传统的方法为主,缺乏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实践。大数据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它能够帮助会计师分析会计数据、发现问题、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效率。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评价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缺点:一是缺乏全面考察。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评价通常只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评估,而忽略了学生在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和评价,这使得学生只学会了基本技能,但缺乏全面的实践能力。二是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评价方式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实践过程中的方法、技术和经验的收获和总结。这样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缺少主动性和探索性,并且无法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三是缺少创新性和灵活性。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评价方式通常采用固定的评价指标和流程,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改进和完善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3.1   精准定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是动态的。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应经常深入行业企业、兄弟院校,与行业专家、职教专家等进行调研,并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精准定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及岗位能力需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信息化时代,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保证财务数据的合法安全,因此,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首要目标是思政引领,培养会计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律和敬业精神。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础,因此,培养会计人才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企业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在招聘专业人才时主要考虑的是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而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会计人员的实践技能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随着经济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等也尤为重要,因此,不断提升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必要目标。

3.2   构建“能力递进、双创贯穿”的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和运用,企业转型升级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可以构建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并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入学强化训练、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和毕业前岗位能力提升。明确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分阶段的教学计划,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目标与岗位能力相融合,循序渐进地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战略对“双创”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使“双创”教育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通过校内实训室对外开放、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园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进行企业实训、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实践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产教融合的效果。因此,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6]。通过顶岗实习,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根据岗位经验,专业教师能够在教育思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等方面形成特色、经验,使教师快速成长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企业导师制”,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和资深技术人员来校为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加强高职教师了解行业背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产业需求。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更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并且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

3.4   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会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该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出发,包括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指标应该分别对应到不同的实践环节,如课堂实践、实验实践、项目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使评价指标与学习成果、能力培养紧密联系。二是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实践环节和评价指标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单项评价、多项评价、组合评价、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等,灵活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方法应该体现在日常学习、实践实验和项目实践中,采用多种形式,如报告、展示、讨论、演讲、演示、考试等,以鼓励学生全方位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三是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该建立在对学生能力真实认知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发展和实践过程中的需求。评价结果应该反馈到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综合评价、专业评价、外部评价、自我评价等环节,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四是深化评价的功能。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评估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还应用作监控、预测和指导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发展和发掘创新潜力,从不同侧面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培养,形成一个更具鲜明特色的、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对会計专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产教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2]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3]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

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2022(2):5,

40-58.

[4]张多蕾,刘永泽,池国华,等.中国会计教育改革40年:成

就、挑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19(2):18-25.

[5]姜红.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40-141.

[6]韩君彦.会计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在教学中的探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增刊1):58-59.

猜你喜欢

会计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