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预算管理中的绩效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3-31张兆肖赵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绩效评估预算管理高校

张兆肖 赵琳

[摘 要]文章以高校预算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绩效评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论文阐述绩效评估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对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绩效评估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包括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脱节、绩效评估指标不合理、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关系不明确,以及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缺乏有效衔接等;再次,概述高校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定量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和混合评估方法;最后,从完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优化高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绩效评估的实施效果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的衔接等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估;指标體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12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2-0037-03

0     引 言

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绩效评估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对于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一系列绩效评估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旨在分析高校预算管理中的绩效评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绩效评估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评估在高校预算管理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绩效评估有助于提升高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首先,绩效评估可以为高校预算管理提供指导。通过对各项业务和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高校决策者提供有效依据。同时,绩效评估还可以为高校预算编制提供参考,有助于制订更加合理、科学的预算方案。其次,绩效评估能够促进高校预算管理公平和透明。通过对各部门和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公开、公正的评估,绩效评估可以揭示预算管理中的偏颇和不公,有利于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公信力,降低腐败和资源浪费的风险。再次,绩效评估有助于激发高校内部的创新和竞争。通过对比各部门和项目的绩效评估结果,高校可以明确各项业务和项目的优劣势,为资源分配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这有助于激发高校内部的竞争,推动各部门和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绩效,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1]。最后,绩效评估可以加强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绩效评估结果的公开可以增加高校的信息透明度,有助于加强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促进高校与外部环境的有效

整合。

2     绩效评估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2.1   绩效评估标准与实际工作目标不符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估是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其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绩效评估标准与实际工作目标存在不符的情况。高校的工作目标通常涉及教学、科研、服务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工作往往难以被量化或以数字化标准来评估。然而,绩效评估标准往往倾向于使用具有量化指标的评估方法,这可能会导致绩效评估标准与实际工作目标之间脱节。例如,教学质量是高校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但是如何量化教学质量并将其纳入绩效评估标准是一个挑战。如果仅仅依赖学生的成绩或者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等硬性指标,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教学质量。此外,这种脱节还可能导致预算分配不合理。如果绩效评估标准与实际工作目标不符,那么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进行的预算分配可能无法真正支持高校的工作目标,反而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2.2   绩效评估指标不合理

高校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估指标的不合理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首先,绩效评估指标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财务数据,而忽略了对教学、科研、管理等其他方面的评估。这导致绩效评估结果无法全面反映高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评估效果受到限制。其次,绩效评估指标过于简单和粗放,缺乏针对性。高校预算管理涉及众多部门和项目,需要细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指标进行评估。然而,现有的绩效评估指标往往过于泛化,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最后,绩效评估指标设置过程缺乏科学性。在很多高校中,绩效评估指标的制定缺乏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导致指标设置不合理,无法真实反映高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

2.3   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关系不明确

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关系不明确会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与落实,给高校财务建设带来更大的挑战。一方面,高校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之间的关联机制,导致评估结果很难真正发挥作用。这使得部分部门和项目可能因为绩效评估结果优秀而得不到相应的资源支持,而一些绩效较差的部门和项目却继续获得充足的资源[2]。另一方面,高校预算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权力寻租现象,部分部门和项目依靠权力关系获得资源,而非依据绩效评估结果。这使得绩效评估结果在资源分配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2.4   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缺乏有效衔接

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过程分离,预算管理往往在预算编制和执行阶段就结束,而绩效评估则在预算执行后进行。这使得绩效评估结果很难对预算管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降低了绩效评估的实际价值。二是高校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很多高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难以获取到绩效评估的相关信息,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绩效评估结果进行指导和调整。三是高校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的组织协调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机制,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很难形成有效的互动和支持,这使得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之间的衔接程度较低,难以发挥预期的协同效应。

3     高校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

3.1   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方法是高校绩效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可量化的数据来衡量高校预算管理的绩效。定量评估方法具有客观性强、易于操作和比较的优点。主要的定量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①财务指标法:这种方法主要关注高校预算管理下的财务数据,如预算执行率、预算控制率、费用收益率等。通过对这些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高校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和效果。②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DEA是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估工具,主要用于评估具有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可以通过DEA方法评估各部门和项目的预算执行效率,为资源分配和决策提供依据。③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法:KPI是一种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高校预算管理绩效的方法。KPI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定制,有助于实现高校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和个性化。

3.2   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非量化数据,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估。定性评估方法具有全面性强、能够关注非财务因素的优点。主要的定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①专家评审法: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专家对高校预算管理绩效的判断和评价。专家可以从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角度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发现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②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了解高校预算管理绩效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预算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3]。

3.3   混合评估方法

混合评估方法是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以综合和全面地评估高校预算管理绩效。混合评估方法既能关注财务数据,也能充分考虑非财务因素,使绩效评估结果更为全面和客观。主要的混合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①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AHP是一种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多个评估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综合评估的方法。②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将定量和定性指标进行加权和综合的评估方法。通过对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可以充分考虑高校预算管理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使绩效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和科学[4]。③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处理定量和定性数据之间的模糊关系。在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估中,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提高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高校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估问题的对策

4.1   完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

为了解决高校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高校预算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首先,制定并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预算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强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估等环节的制度保障,提高预算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其次,推进高校预算管理的项目化和责任化。为各项目和部门明确预算目标和责任,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再次,加强对高校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确保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鼓励创新和持续改进,使高校预算管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最后,建立高校预算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分析预算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應的风险应对措施。通过风险防范,降低高校预算管理的不确定性,提高预算管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2   优化高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第一,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绩效评估指标应体现高校的发展战略和教育目标,同时要考虑到高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制定指标时,应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和时限性。第二,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高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涵盖财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高校的综合绩效[5]。同时,应在各类指标之间建立合理的权重关系,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三,注重指标的动态调整。随着高校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绩效评估指标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定期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和优化,以保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4.3   提高绩效评估的实施效果

提高绩效评估的实施效果需要从评估的公正性、客观性,监督管理,结果应用和体系优化等多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提高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选拔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评估团队,确保评估过程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同时,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和技术,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估的客观性。二是要加强对评估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评估过程监督机制,确保评估活动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对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当行为,要及时进行整改和问责,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实现评估结果的及时反馈和应用。将绩效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促使其对预算管理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高校预算资源分配和激励的依据,激发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4   加强高校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的衔接

实现高校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的紧密衔接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首先,明确绩效评估在高校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在预算编制阶段,应充分考虑绩效评估的结果,为部门和个人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在预算执行和监控阶段,应关注绩效评估指标的实现情况,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在预算总结和分析阶段,应充分运用绩效评估的成果,对预算管理进行反思和总结。其次,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的数据准确、及时传递。同时,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预算管理的绩效。再次,将绩效评估与高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预算管理中表现优异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约束。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高校预算管理中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绩效。

5     结束语

本文对高校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我们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制度进行改革,优化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升绩效评估的执行效果,以及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之间的紧密衔接。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高校预算管理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参与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中来,为推动高校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磊,张妮妮.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与优化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7):31-33.

[2]鲍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质量与市场,2023(6):25-27.

[3]乔春华.论高校预算绩效过程评价[J].会计之友,2022(14):148-153.

[4]徐芳婷.新时代高校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6):50-54.

[5]林源.基于学科评估的高校预算绩效目标管理[J].财会学习,2021(19):79-81.

猜你喜欢

绩效评估预算管理高校
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的多视角研究
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