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功能四项、FDP及D-Dimer检测在产后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3-03-23路娟何凤

贵州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正常率高凝纤溶

路娟 何凤

(西安市北方医院产科,陕西 西安 710043)

检测凝血功能四项、D-Dimer、FDP水平能够对医生进行有效指导,使其准确预测孕妇产后出血情况,进而采取合适措施处理,从而对孕产妇的健康进行有效维护[1-3]。本文主要分析产后出血诊断中凝血功能四项、D-Dimer、FDP检测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分娩产妇100例,依据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各50例。发生组产妇年龄(35.16±5.65)岁, 38~39周26例,40~41周24例。未发生组产妇(36.30±6.15)岁。38~39周27例,40~41周23例。纳入产妇均具有正常的凝血及心肝肾功能;均具有齐全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已排除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妊娠疾病者;有血液系统疾病者;近期接受过止凝血药物治疗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于分娩前后1 天,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日本Sysmex CA510)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四项水平进行测定,正常值参考范围分别为14.0~21.0 s、10.0~14.0 s、15.0~36.0 s、2~4 g/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ouiter公司)对D-二聚体(D-dime)、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进行测定,正常值参考范围分别为0~0.5 mg/L、1~5 mg/L。

2 结 果

2.1凝血功能 发生组产妇分娩后的PT、APTT均长于分娩前(P<0.05),FIB水平低于分娩前(P<0.05),但分娩前后的TT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未发生组产妇分娩前后的TT、PT、APTT、FIB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娩前发生组产妇的PT、APTT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但两组产妇的TT、FIB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娩后,发生组产妇的PT、APTT均长于未发生组(P<0.05),FIB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但两组产妇的TT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凝血功能四项水平的比较

2.2D-Dimer、FDP水平 发生组产妇分娩后的D-Dimer、FDP水平均高于分娩前(P<0.05),未发生组产妇分娩前后的D-Dimer、FDP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娩前后发生组产妇的D-Dimer、FD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见表2。

表2 D-Dimer、FDP水平的比较

2.3凝血功能四项、D-Dimer、FDP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产妇分娩前后的凝血功能四项、D-Dimer、FDP检测正常率、异常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娩前后发生组产妇的凝血功能四项、D-Dimer、FDP检测正常率均低于未发生组(P<0.05),异常率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见表3。

表3 凝血功能四项、D-Dimer、FDP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 论

研究[4]表明,分娩前后对产妇凝血功能四项、D-Dimer、FDP水平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能够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临床对产妇产后凝血-纤溶功能状态的判断,从而对产后出血进行积极预防,可以作为早期预测指标。目前,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凝血功能四项是临床最常采用的实验室指标,其中TT能够对凝血纤维蛋白向纤维蛋白转化的过程正常和异常情况进行评估,PT、APTT能够将机体外源性、内源性凝血系统正常与异常情况反映出来,FIB属于一种凝血活化标志物,在高凝继发高纤溶的诊断中可以作为一项敏感与特异的分子标志物[5]。本研究结果表明,分娩后,发生组产妇的PT、APTT均长于未发生组(P<0.05),FIB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说明产后出血产妇的PT、APTT、FIB在分娩前就已经出现异常,同时在分娩后更为显著,特别是产后具有明显较低的FIB水平,有相对低凝血状态出现,有产后出血风险存在。同时,在产后出血的诊断中,产前PT、APTT比FIB具有更高的早期预警作用。

D-Dime能够将机体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反映出来,对D-Dime水平进行测定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纤维蛋白形成情况的判定。在产后出血产妇机体内具有异常的纤维溶解、有继发性纤溶亢进发生的情况下,D-Dime表达就极易提升[6]。FDP是纤溶酶作用下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产生的各种降解产物的总称,主要将纤维蛋白(原)的溶解功能反映出来,在血栓继发性纤溶的诊断中可以作为一项敏感指标。在产后出血产妇处于高凝状态的情况下,机体内大量纤维蛋白原就会被分解,进而引发原发性纤溶亢进,从而显著提升FDP水平[7]。相关医学研究[8]表明,血液随着妊娠孕周增加会处于相对高凝状态,为产后止血提供有利条件。本研究结果表明,分娩前后发生组产妇的D-Dimer、FD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分娩前后发生组产妇的凝血功能四项、D-Dimer、FDP检测正常率均低于未发生组(P<0.05),异常率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说明产后出血产妇产前就具有较高的D-Dimer、FDP水平,机体具有异常的纤溶系统,使产妇产后出血风险提升。产后这两项指标提升,体内凝血-纤溶失衡,处于近似低凝状态。因此,临床应该依据产妇实际、各项检测指标综合诊断,进而将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制定出来,从而促进产妇产后出血率的降低、产科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正常率高凝纤溶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十三五”全国续建新建机场74个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80%
2014年我国航班正常率仅六成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