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反思意识 提升反思能力

2023-03-16吴慧倩

数学之友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学习习惯反思

吴慧倩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与能力,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深化,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供时间、创造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以此获得知识与技能、领悟思想与方法、提高智能与潜能,提升学习品质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反思;学习习惯;综合素养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复杂的,为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反思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借助反思,学生会自主地整理和归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提升问题理解的深度;借助反思,学生会自主地把数学活动作为认知对象,从而通过反思、经历、总结、归纳等活动,优化认知,提升思维品质;借助反思,学生会思考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通过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完善认知,提升数学素养;借助反思,学生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重新审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过程的优化,而且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最终实现学习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共赢[1.可见,反思在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笔者分析了学生反思意识与能力薄弱的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与能力的策略及方法,供参考.

1 反思意识与能力现状分析及问题归因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常常将回顾与反思等同看待,然回顾往往是浅层意识上的理解,而反思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其聚焦学习的实质与方法,是对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全面思考,是学生思维质变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与能力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机械、随机

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学生在解题时喜欢模仿和套用,习惯凭借直觉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很少以“问题解决”的模式来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显得过于机械、单一.另外,在解题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还没有读完题,或者没有读懂题就确定了算法,可见学生在解题时侧重于追求结果,忽视了获得结果的过程,这样即使学生获得了正确的结果,也会因思维过程的缺失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并没有将学习反思和内容识别纳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再思考,再认识的过程,进而解题时出现了机械、随机的套用.

1.2 表面、肤浅

在解题时,大多学生只关心如何解?却不思考为什么这样解?还可以怎么解?哪个是通法?哪个是巧解?从而使解题思路狭隘,学生的“学”过于表面化,难以深入.另外,学生在面对错题时并不关心错在什么地方,错因是什么,怎样避免?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给出的思路去修改,为此在解题时常常是“一错就改,一改还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只是人云亦云,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于浅层的认知上,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1.3 零散、无关联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是学了新知识就忘记了旧知识,没有很好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从而使得学生的学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关联性,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过度地关注于散点化的知识问题,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此学生也没有经历知识重组和再建的过程,进而影响了相应认知体系的建构.

2 反思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1 有的放矢,精准引领

在指导学生反思时,若抓得紧、管得多,则容易让学生出现厌烦情绪,限制学习能力提升;若抓得松、管得少,则又容易使课堂出现随机、无意识的现状,为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了解学生之所惑、之所想,精心筹备,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引领.

在教学中,将解答过程视为反思的对象,引导学生将问题退回至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状态,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探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提供平台,深化理解

基于学生在反思时常常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加以引导,以此在问题的驱动下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促进知识的深化.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为了促进知识的深化,让学生掌握数学研究方法,在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

师:我手中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如果将它进行推拉,那么它会转化成什么图形呢?(教师展示模型,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之间的转化)

生齐声答:可以转化为长方形.

师:很好,刚刚我们通过推拉来感受图形的变化.现在有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卡片,它是否能变成长方形呢?

生齐声答:能.

师:如何操作呢?

生1:剪下来,拼上去就可以了.

师:很好,请大家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如何剪最方便?(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

生2:这个很简单,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就可以了,剪开后将剪下的三角形“拼一拼”就能拼出一个长方形.(生1一边陈述,一边动手操作)

师:为什么要这样剪?一定要这样剪吗?

生3:长方形的角为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高垂直于底,这样剪正好能够剪出直角,用其他方法剪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师:为什么一定要想尽办法将其拼成长方形呢?其他图形不行吗?

生4:我们学过长方形的面积啊,这样如果能够转化不就能求面积了吗?

生5:对啊,转化为长方形后,计算会更方便、更简洁.

师:很好,经历以上过程,你知道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

经历了以上探究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已知经验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总结、推理和概括能力.同时通过逐层问题的引导,凸显了由未知到已知转化的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可以借助旧知识和旧方法来解决.这样以问题为引领,使反思更有层次,更有深度,有利于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2.3 借助错误,完善认知

引导学生进行错解反思是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反思发现错误的根源,找到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以此提升学习品质,提高反思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时,学生常常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出现结果的遗漏或重复,为了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借助课堂的错误资源进行了引导和梳理,通过讨论、交流弥补了认知漏洞,建立了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当遇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去订正,要鼓励学生去反思,找到错误的根源,并探索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方法,充分发挥反思的力量,提升教学效率[3.

2.4 体现逻辑,建构知识体系

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因未能建构完善的认知,而使得解题时频频受挫.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头看,不断地将新知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实现丰富认知、强化认识、完善认知的目的.

例如,整数运算法则与小数运算法则有着明显的关联性,那么在教学小数运算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整数运算方法,引导学生将整数运算方法迁移至小数运算上,从而通过沟通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找到正确的运算方法,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通过不断地回顾、整理、对比、联系,让学生进行信息的重组和建构,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新内容,掌握新知识.

总之,教学中要關注于学生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视为长期的、持久的教学任务,以此充分发挥反思的力量,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冰彬.数学反思力:引导儿童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刻[J].江苏教育,2020(1):50-53.

[2] 朱夏兰.“对比思考”为小学生数学课堂反思力“推波助澜”[J].新课程导学:中旬刊,2017(8):69.

[3] 赵朝香.探究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南北桥,2019(12):134.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学习习惯反思
刍议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童诗”也精彩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