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引路人作用

2023-03-14张玉胜

华章 2023年9期
关键词: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成长成才、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刻领悟并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努力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民族和社会所需要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路人

一、培养什么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担当起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首先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思政课教师对待国家开设思政课的基本认知和态度、对待思政课堂的认知和态度、对待学生的认知和态度,因此对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决不能含糊不清,必须作出坚定而清醒的回答。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立足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对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学校要“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进入新时代,对于培养什么人这一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前途和方向的重大问题,思政课教师还必须明确:培养能够勇于担当复兴重任之时代新人、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培养的时代新人,必须是真心实意坚持党的领导的时代新人,而不是什么别的时代新人;我们要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什么别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

要深刻领悟和回答好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明确,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我国的执政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领悟和回答好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和根本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深刻领悟和回答好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就必须把高校思政课放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高度来把握。

二、怎样培养人

怎样把大学生培养成能够勇于担当复兴重任之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课教师需要深入探究和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师要培养好青年大学生,最根本、最重要、最要紧的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坚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指引的是发展方向,教育方针指引的就是教育的发展方向,党的教育方针已上升为国家意志。2021年新修订的《教育法》第五条就作了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中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不能偏离或者脱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来展开教学;相反,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来指导人才的培养,从事教育教学。坚持这一方针政策,是坚持党性原则的体现,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政治保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原则,始终擦亮马克思主义这一最鲜明的底色。

(二)坚持“六个下功夫”

培养能担当、肯担当的時代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教师生命之价值所在。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上好思政课,必须准确把握“六个下功夫”的基本要义、遵循“六个下功夫”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世界的核心,人不能没有理想,也不能没有信念,思政课教师尤其要有理想信念,而且理想信念必须正确、必须坚定,否则就不能引导好青年大学生成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理想信念对于高等学校思政课老师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为自己的信念,时时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问题、把握时代、教育指引青年大学生。第二,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不是一句停留在口头上的空洞话语,而是展现在一个人一言一行中的真挚而朴素的情感,是一种内化于心的深沉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深厚的爱国情怀影响并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担当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对党忠诚,对学生真诚,热爱思政课堂,把爱国的深厚情感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担当起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时代使命。第三,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学习、勤学修德,锤炼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在教学工作中,平常生活中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政课教师身上展现师德之美。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加强品德锤炼,更要用爱党爱国之德引导学生立志修德、成长成才。第四,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宽广的眼界,就必须得善于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未知的知识,探索新的知识,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增长知识、拓宽见识,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得下一番功夫才行,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他人学习,更要自身领悟内化。深厚的知识积淀和见识拓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满足青年大学生成长需要。第五,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高质量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也不是可以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担当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需要用拼的劲头和持续进取的精神去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奋斗者的姿态引导学生善学善思、勤学勤练,把自己的奋斗和民族复兴的事业统一在一起。第六,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新时代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政课教师要刻苦钻研、主动学习,促进身心和谐、知行合一,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适应社会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事业的落脚点,思政课教师需要遵循好“六个下功夫”的内在逻辑,深刻把握好“六个下功夫”的总体要求,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

(三)坚持“八个相统一”

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发挥着关键课程的作用。如何把关键课程上好,实践已经证明,思政课教师是关键,蕴含于教师之中的教学积极性、教学主动性、教学创造性是第一位的因素。“八个相统一”,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规律,为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推进思政课内容、形式、方式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坚持“八个相统一”,首先,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属性和学理性的内在一致性,既要强调课程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又要注重课程的内在逻辑理性、学术性。“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要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在教学中,就必须用深刻的学理分析讲透思政课,用马克思主义深刻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真理性说服青年大学生,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观点、方法。其次,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引导大学生习得并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政课的重要价值追求和目标。思政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在教育教学中把思政课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在知识的学习中实现思政课的价值观引导。第三,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思政课的建设性,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性要求思政课要敢于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坚定自信地讲好思政课,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发挥好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功能。第四,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师只有把思政课的基本理论讲深刻和彻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论的力量,并在生活实践中去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逐渐接受科学理论。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要用心设计、精心组织,注重把理论学习的小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统一起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生活、坚定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五,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统一性是指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明确的价值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搞我的课堂我做主,要遵守思政课教学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旗帜和方向,落实思政课的价值目标;多样性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因材施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坚持统一性中坚持多样性,在坚持多样性中强调统一性,实现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第六,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通过认证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对教学中的主体和主导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主导,思政课培养目标、育人功能、知识习得、能力养成等都需要通过教师主导的、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来实现;青年学生作为学好思政课的主体,其价值观的建构、知识的最终习得、能力的不断提升等都需要他们在具体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完成。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只有统一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才能激发主体和主导各自的作用,共同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担负起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第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学方法,思政课的特点决定了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离不开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决定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探究式等,使各种教学方式融会贯通,共同服务于思政课的培养目标。第八,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坚持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结合在一起,既明确任务,又能潜移默化,体现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本要求。从思政课的角度看,要求各门课程同向同行,提升立德树人水平,挖掘其他课程所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八個相统一”,准确把握了高校思政课教书育人规律,共同作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领会学习,灵活运用。“打好这八个方面的‘组合拳,根本上就是要使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课教学‘知、情、意、行相统一”[2]。

三、为谁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国家不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3],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思政课教师,在为谁培养人这个事关国家、民族发展未来的问题上,决不能遮遮掩、扭扭捏捏、含糊不清。如果认识上出现偏差或者错误,那就是举旗定向的根本性错误。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那就是教育必须贯彻落实好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二是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三是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四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中央“四个坚持”的指导思想从战略高度突出强调了为谁培养人的使命要求。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为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明确而坚定地回答好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一方面,百年变局不断演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网络信息真真假假,对高校育人工作产生的重要影响前所未有,思政课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另一方面,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对育人工作的新期待前所未有,思政课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政治站位决不能有任何迟疑和偏差。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搞清楚、弄明白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才能更好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结束语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者有机联系,缺一不可,培养什么人是目标,事关教育发展的首要性问题;怎样培养人是路径、是方法,是教育的保障性问题;为谁培养人是前提,是教育的方向性问题。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和回答好这一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初心使命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2]顾海良.办好“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J].求实,2019(18):76.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5.

作者简介:张玉胜(1976— ),男,汉族,贵州瓮安人,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贵州师范学院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贵师院发[2018]100号)。

猜你喜欢

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心里装着引路人
最美教师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