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节目主持人的IP打造和可持续发展

2023-03-11高宸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高宸

【摘要】进入移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成为当前各主流媒体发展的风向标与重中之重,而主持人可通过其个人IP效应,增强媒体受众双向互动,从而促进媒体深度融合。随着近年来各类体育赛事不断增加,媒体环境跟随时代变化,各类型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也应根据其特点研究和发展自身能力。在新兴的媒介环境中,体育节目主持人若想有一方立足之地,就要积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创新语言风格、提升内部修养、拉近受众距离,才能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体育主持人;IP打造;移动媒体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22.043

1. 体育节目主持人IP打造的背景及意义

1.1 媒体深度融合的社会背景

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媒体融合发展,开启了中国媒体行业传播理念与实务的全面革新。至2020年9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意见中从“推动”到“全面加快推进”深刻指明了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的方向,而媒体融合发展也是当前移动媒体兴起发展后对传统媒体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当前各级媒体都在积极响应媒体融合发展,以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为例,通过重构新闻采编播发流程,实现采编自动化、传播多元化、评估系统化,为媒体融合提供技术支撑和业务支撑。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者作为把关人,传播途径大多为单向传播,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受众也参与到了传播过程当中,互动传播成为当前媒体传播的主流,而媒体深度融合则促进着主流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传播过程。

随着当前媒体环境以及媒介的变化,体育赛事转播向移动媒体转移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在这种必然环境之下,因其移动媒体的受众之广,体育节目主持人在此时面对的受众数量也更大,受众垂度也更强,并随着我国对于体育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而大众对农民文娱、草根体育的关注度也在增强,如贵州省台盘村的村BA,贵州省榕江县的村超。因此大家对于体育节目、体育信息的需求也有所上升。

為顺应双向互动模式的发展,主持人也要走进移动媒体之中,而不只是成为移动媒体环境的旁观者。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新的媒体环境中立足自身发展,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主持人在时代发展洪流中的必经之路。

1.2 主持人IP打造的现实意义

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广电主持人IP化已成为了融媒传播的一种现象,受众不再满足于曾经“你说我听”的传播过程,因此不少广电主持人的形象塑造也不再局限,声音、文字、视频、图片都成为了传播观点、表达看法的舞台和树立形象的方式。广电主持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互动,形成一种你来我往的交流方式,不仅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更增加了用户的黏性。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当中,主持人不再是曾经电视里遥远的人物形象,而更具有人格化、具象化,受众更体会到亲近感、新鲜感。“建构主持人、记者的人格化IP就是赋予其独特且个性鲜明的个人魅力,帮助用户通过个性鲜明、情感饱满、具象的‘人来感知媒体,从而塑造用户对媒介形象的‘好感和信任”。个性鲜明且“接地气”的主持人不仅能在新媒体的时代大放异彩,更能为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助力。

相对于自媒体博主来说,传统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公信力更强,媒体形象更积极,在碎片化信息化的移动媒体时代,世界格局多极化,面对着不少体育政治化的形象,此时更需要有好的发声者,而体育节目主持人在移动媒体当中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

2. 各类型体育节目主持人特点分析

在《中国体育的电视化生存》(2007)第三页中李辉曾将体育节目主持人进行分类:“一类是电视体育新闻主持人,也可以称之为电视体育播音员;一类是电视体育专栏主持人,在节目中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第三类是赛事节目主持人,这一类可以称之为电视体育评论员,如篮球解说员、足球解说员等。”

我国的体育节目主持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张之是第一代解说员,那时候还没有明确的体育节目主持人或是解说员,还称之为播音员。当时的赛事转播的主要媒介还是广播,因此要求解说员将场上的具体情况详细描述出来,而解说风格也主要以叙述为主,着重强调比赛细节及表层内容,让听众可以通过声音就身临其境。而从解说鼻祖张之,一直到“一世名嘴”宋世雄,始终都延续了这样的风格。尽管这种表层描述比赛实况的解说在现在看来略显枯燥乏味,但对于当时的体育普及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体育解说员也开始走进了电视直播间,解说内容也渐渐发生了转变。从描述比赛内容,赛场情况到将点评词也加入其中,体育赛事的转播变得更具趣味性、可看性。随着媒介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也产生了分支,目前大体分为三类,分别是体育新闻节目主持人、体育专栏节目主持人以及体育赛事节目主持人,其中体育赛事节目主持人在我国体育节目主持人中占比最大。

2.1 体育新闻节目主持人

体育新闻因其特殊的播报内容,更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做到人性化的表达,“相对于其他类的新闻,体育新闻的稿件文字相对随意,在撰写新闻稿件时,不必遵循过多的条条框框,既可以严谨细致,也可以豪放洒脱。体育新闻播音员往往可以带有个人的语言特点,将个人的性格色彩融于新闻播报中”。所以整体播报风格多以明快、亲切为主。而在我国电视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新闻》可以说是我国的体育新闻节目的开端,其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体育新闻主持人,如宁辛——我国第一位女性体育节目主持人,以及沙桐、袁文栋等等,但《体育新闻》也并未脱离过新闻的本质,他们在体现个性化,增加对体育的情感性,激发观众对体育热情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对于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表达。相较于《体育新闻》,另一档体育新闻类节目《体坛快讯》节奏就显得更加明快许多,主要以具有时效性的短讯见长,而为了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被调动兴趣有效获取信息,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大多都简练明快,具有活力。

2.2 体育专栏节目主持人

体育专栏节目的重点依然在“体育”二字之上,以《天下足球》为例,其节目主要采用个性化策划、娱乐化制作的方式,使节目灵活生动又看点十足。精致的文案、诗意的语言风格,是拨动无数球迷心弦的拨片。自2014年《天下足球》改版后,开始了每期由一位女性主持人搭档一位男性主持人进行主持的方式。而其中新出现的主持人中马凡舒因其靓丽的外形和清新自然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不少观众,就节目而言或许她的体育专业知识与身旁的段暄相比积累不足,但因在主持中有时将个人定位与节目内容相结合,从而在体育专栏节目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主持之路。对于体育专栏节目主持人来说,节奏明快,娱乐性强是整个主持的重中之重。因其节目的娱乐属性更重,所以主持风格也更加轻松活泼,要求主持人松弛感,活力感更强。

2.3 体育赛事节目主持人

体育赛事节目主持人主要包括解说员、评论员等。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赛事的实时解说员,对于实时解说员来说,不仅要求其对比赛实况的描述叙事能力,更要有面对应急情况的即时预案能力,同时最为基础的是对于整场体育赛事的场内因素、场外因素,以及对于专业术语、比赛内容、规则等有准确了解。体育解说员对于观众来说是在观看体育赛事实时转播时的另一双眼,一名好的体育解说员不仅可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观赛体验,还可以是屏幕前观众心弦的遥控器,或紧张、或轻松、或快乐、或悲伤。在观看比赛的过程当中通过多样的解说语态潜移默化地将体育精神传达给受众。

我国体育解说员的优秀代表宋世雄,因其用一支话筒陪伴了中国女排这支常胜之师经历了五连冠的盛世,“宋快嘴”的名号也逐渐家喻户晓。“美国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勒罗伊·沃克尔在1995年的评价:‘36年中,他是中国人民的眼和耳;他是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之一”。那个年代的宋世雄,通过声音的塑造和语言的表达,引导所有的国内观众们去了解并喜欢上某一项体育运动,或许相对于现在的专项体育解说员来说,他并没有对于某一个项目有着深刻的理解,但他通过对于声音塑造、语调运用、语速体现等方式对比赛的节奏进行把握,去塑造整个氛围环境,引导观众进入身临其境的想象,去了解喜欢某一项体育运动,而这对于当时的体育普及来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不同时代阶段的体育解说员来说都拥有着不同的时代特色,对于当前的体育解说员、评论员来说语言方面变得更加年轻化、普及化、娱乐化,对于赛场上场外因素的描述,将描述重点从赛场实时情况,向具体的人物进行偏移,将每一位参与比赛当中的人物塑造饱满,通过语言的魅力将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受众成为了当前时代的底色。

3. 体育节目主持人IP的打造途径

体育节目主持人本身因其自带的属性就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让其人格化更加充沛,发展之路走得更加稳妥,则是新媒体时代体育节目主持应要思考的问题。

3.1 适应新兴媒体环境

当前进入了移动媒体时代,即小屏时代。短时、高效的视频更容易吸引受众的目光,而这时候就要求主持人积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转变语言风格。广播时代体育节目主持人主要以对于赛事的描述为主,电视时代开始将体育节目更加细分,出现了各个类型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同时内容也更加丰富,但由于受众面积较广,因此语言风格以保守为主。进入移动媒体时代,媒体传播垂度更大,内容信息获取更加高效便捷,首先对于主持人来说,要学会创新传播思路,确立自己受众的具体范围,年龄段等,学会运营移动社交媒体,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体育节目主持人,可在移动社交媒体中,以短视频的方式分享比赛内容、个人见解,或是日常生活,通过多渠道吸引受众,没有观众的节目是无法存活的。以当前在互联网上初出茅庐体育节目主持人的金佳悦来说,她将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赛事内容分享到互联网平台上,粉丝不仅通过她的账号了解到了关于当前体育节目的情况,更因为她自身的能量而备受吸引,体育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大多为男性,但随着不少女性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出现,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女性力量也备受关注,金佳悦这类主持人,也因其自身的特色吸引不少女性观众将目光放在体育节目上。即使在移动媒体时代,电视大多不是观众的第一选择,而面对纷繁复杂的赛事信息内容,体育节目主持人要在移动社交媒体上同样起着引导正确体育精神的树立和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3.2 创新语言风格

我国第一代解说员张之、陈述,因其特殊的传播途径,仅能依靠广播传播,所以他们的语言多以叙述性为主,描绘赛场的具体情況、将细节向观众传达,而当电视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以宋世雄、黄健翔、韩乔生为代表的体育解说员们,语言在延续了对于赛场实况描述的同时也加入了不少感性的部分,有以快速的语言节奏吸引观众引人入胜,有的加以犀利的点评让观众看到一个多面体的赛场,也有的将激情、幽默、诙谐带给观众,让观众在观看比赛的过程当中更加快乐。

近几年在解说中崭露头角的苗霖,作为单田芳的弟子,将评书加入到了解说词当中,尝试创新语言风格,作为第一位将评书加入到解说当中的解说员,在因其有趣的语言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同时,也引来不少不解之声,认为其专业性欠佳。作为新起之秀,将评书融入解说当中是一次好的尝试,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交流碰撞必将擦出新的火花。体育运动本就是充满热情,极具活力的,越来越多年轻血液的涌入,对于新事物不断的探索尝试,才是体育节目主持人未来的发展之道。

3.3 提升内在修养

内在修养的提升离不开日常对于体育项目的关注,而对于体育项目的了解也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渗透,宏观角度来讲要将项目发展的规律以及发展动向、国内外发展背景、比赛规则、裁判规则等充分熟知。从微观角度来讲,可以通过对体育项目中参赛的运动员,教练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赛事的具体情况、请教技战术布置、场内外因素等,为解说内容、主持内容进行补充。

同时体育节目主持人也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汇体系,在解说、主持时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或激情四射。“足球诗人”贺炜因其饱含诗意的解说,斩获一众粉丝,可不仅是足球。面对其他项目,他依然将诗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在东京奥运会上巩立姣以20.58米的成绩夺得女子铅球冠军时他说:“鲲鹏一日乘万里,不破楼兰终不还”,而当苏炳添在赛场上,跑出个人职业生涯最快的一次9秒83时他说:“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内在修养的提升不一定是主持或解说时可以加入诗词或出口成诗,而是用人类庞杂的语言体系,构建出当时场景下最美丽的语言,让观众们体会到体育真正的魅力,是快乐,是热爱,是激情,也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一个好的体育解说词或许可以让人爱上一项本不熟悉的体育项目,而这也是体育节目主持的魅力。

3.4 借鉴新媒体IP打造模式

体育节目主持人可通过借鉴、学习、总结新媒体IP打造模式,形成适合主持人自身,并具有个人特色的IP,如通过制造反差感、人物标签化、个人特色标语加深受众垂度,了解用户需求等来打造IP。

反差感可借鉴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结合的自媒体博主江寻千(九月),她出于自身对非遗的热爱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将苗族银帽、通草花、龙凤花烛、绒花等的制作过程学习并记录下来,并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同样喜爱传统文化或是欣赏其行动力的粉丝。体育节目主持人也可以不再是只能坐在演播厅的主持人,也可以成为走向赛场、与大家一起分享体育活动、学习体育活动的人,从第一视角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并穿插专业性的分析等,在拉近与人的距离的同时也达到了传播目的。

在移动媒体时代的视频节奏都偏快,体育节目主持人可以通过为自己设置个性化标语,标签以及专属动作等打造记忆点,使其在短频快的视频当中可以被观众捕捉到。例如在想到央视主持人康辉时就会想到“怼言怼语”想到尼格买提就会想到“开门大吉”以及他的标志性动作。而这些记忆点都刺激着观众的感官使其对该主持人产生印象有所记忆。

个人IP打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打造记忆点,营造记忆环境,而在移动媒体时代,由于信息的碎片化、海量化,人们通常不会在一条视频上停顿的时间过久,这个时候记忆点的简单、新鲜、个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4. 結束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热潮的到来,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不断增强,农民文娱和草根体育都让我们看到了体育运动几乎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而这对于体育节目主持人来说更是一个新的机会。在移动媒体时代,跟大众媒体时代不同的就是受众垂度更深,也就意味着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受众更加集中。而这时对于体育节目主持人来说更要把握机遇,发挥自身的特殊属性,不断学习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节奏、传播方式,增强内部修养,并在适应新媒体的环境中创新个人语言风格,打造好具有个人特色的IP名片。

参考文献:

[1]刘德寰,孟艳芳,程馨仪.新时期全媒体理论建构与实践[J].中国记者,2022(05):99-103.

[2]戴元初,刘一川.试析新型主流媒体影响力锻铸之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系列深度嵌入式传播行动的价值逻辑[J].电视研究,2022(12):92-95.

[3]化定杰.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的人格化IP建构策略探究——以河南卫视和四川观察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03):100-102.

[4]晨曦,金北平.体育新闻中的人性化表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04):165-167.

[5]王建强.中国电视体育解说的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主持人的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纸媒新闻采编的现状与转型探索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