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育”中劳动精神的内涵探析
2023-03-10温志光
温志光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1 劳动精神内涵的研究现状
关于劳动精神的概念,有人认为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状态;还有人认为它是劳动者在劳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和精神品质。不难看出,这些观点主要是从劳动心理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劳动精神。
关于劳动精神的内涵,有人认为应包括爱岗敬业、勤奋务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创新创造五个方面[2]。可以看出这种观点注重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界定劳动精神的内涵。还有人认为劳动精神包括劳动者伟大和劳动伟大两方面的精神。这种观点从劳动三要素中劳动者和劳动本身的角度来认识劳动精神。还有人认为劳动精神主要包括:为民、敬业、科学、合作、求臻等精神,可以说试图从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社会、心理等多方面,来综合分析思考劳动精神的内涵[3-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有人在此基础上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勤奋精神、诚实精神和创造精神三个方面,勤奋精神主要表现在辛勤劳动,求真务实;诚实精神主要表现在诚实劳动,向善向上;创造精神主要表现在创造性劳动,追求完美。还有人认为劳动精神应当包括劳动理念和劳动实践两个方面的要求。在劳动理念和认知上应当包括“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实践和行为上应当表现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应当说从劳动理念认知和劳动实践行为两个方面来描述劳动精神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也是比较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此外,还有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角度来进行探求,认为劳动精神主要体现在劳动者的劳动理念、劳动态度、劳动品德和劳动习惯等方面,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精神应当具有民族性、世界性、时代性、传统性、精神性和物质性。
2 劳动精神内涵的理解与分析
课题组在对现有劳动精神论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从劳动理念认知和劳动实践行为两个方面来界定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人们在劳动中所形成的对劳动积极的内在认识和所展示出来的积极外在表现。劳动精神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
2.1 劳动精神的内在认知
劳动的内在认知具体指学生对劳动的认知、理念和心理,表现为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和热爱劳动。
a)尊重劳动既要尊重劳动成果,也要尊重劳动者。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因此,对于劳动者和劳动行为予以应有的尊重。很多学生在教室、校园、食堂,随处乱扔乱吐乱画,原因首先就是对于清洁人员的劳动行为缺乏应有的尊重感,认为劳动只是为了挣钱,只要挣钱,劳动就是应当的;劳动代表苦脏累、能力低和身份低。这种错误往往源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劳动收入差别现象和市场经济下庸俗的劳动力价值论,以及由此产生的畸形的社会评价体系。甚至很多劳动者本人也存在有认为自己的劳动仅是为了获得报酬,自身在社会上缺乏尊严感等错误的认知。
b)崇尚劳动说明人们对劳动形成了一定的信仰。这只有认知达到一定程度,且有从一定经历和环境中形成的内化于心的正确理念作为支撑才能实现。作为劳动者本人需要全面深刻地认知自身劳动的意义,而作为社会则需要确立劳动平等、按劳分配等理念和规则,确保每一个勤劳诚实的劳动者获得应有的报酬、荣誉和尊重。
c)热爱劳动说明劳动者不仅具有正确的劳动认知和理念,而且具有更加深厚的劳动情感,表现出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心理,劳动可以达到无私忘我的境界,从劳动中可以达到自我实现和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样一个主观认识形成的过程,比较符合马克思主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再指导感性认识的认识论基本原理。
2.2 劳动精神的外在表现
劳动的外在表现具体指学生劳动的状态、面貌、品质和习惯,具体表现为自觉劳动、科学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五个方面,可以概括为自觉、求真、勤勉、务实和开拓。
a)劳动精神在行为上首先表现为自觉劳动,包括自觉积极主动劳动、自觉遵守劳动规范、自觉奉献劳动三个方面。
为什么自觉劳动要成为劳动精神的第一内涵?首先,辛勤、诚实和创造性劳动必须建立在自觉主动劳动的前提下。没有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就谈不上辛勤、诚实和创造性劳动。而当下劳动精神最为欠缺的也是劳动得自觉性和主动性。影响劳动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因素,也是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只有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问题解决了,劳动者才可能会迸发出劳动的耐力性、毅力性和奉献性等可贵品质。
为什么劳动者应当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因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人脱离动物状态转变为人的决定性条件。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既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获得了自我发展和实现的机会。可以说,人类劳动的初级目标是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高级目标或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自由自觉地劳动符合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劳动目标的憧憬。
b)劳动精神还应当体现为科学劳动的精神。劳动作为一种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劳动自身的规律:
第一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劳动精神可以说是要让人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将人劳动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不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前提下,盲目强调劳动精神的发挥,就可能会发生劳而无功或者破坏自然的现象。第二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研究生产力发展条件,重视劳动的效率与公平,重视人尤其是劳动者本人的安全和健康。损害劳动者自身的异化劳动,只能让劳动者回到被动劳动的起点。第三必须重视劳动自身的规律性。劳动本质是劳动主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消耗。而劳动所需要的体力和智力有时难免超出劳动者本人所能提供的体力和智力,这就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另外,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疲劳,这就必须要求劳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调节。只有在尊重劳动自身规律,遵循科学劳动的原则,才有可能激发出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潜力。
c)劳动精神必然强调辛勤劳动,表现为在适当的劳动强度下、不可避免的恶劣劳动环境下,劳动者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耐力和韧劲。从劳动精神倡导者的角度来说,辛勤劳动应该说是弘扬劳动精神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指标。从劳动者本人来说,辛勤劳动是积极自觉主动劳动的重要体现,也是获得尊重的前提条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辛勤劳动是劳动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绝大部分劳动的关键都在勤。我国自古以来就不乏赞美勤劳的文学和历史作品,也不乏强调勤俭持家的家风家训。由此可见,辛勤劳动可以说是自古以来人们强调劳动精神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d)劳动精神还要重视诚实劳动,要求劳动本身要真实有效,实实在在,对待服务对象要公平公正,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诚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要求。劳动者在提供劳动时或者获取劳动报酬时,都应当做到诚实。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对诚实的要求,劳动者不仅要在劳动时对他人诚实守信,更要保持慎独自律,在服务对象不懂时,也要对自己的劳动负责。
e)劳动精神还要求发挥创新创造的能动性,包括质的变化,也包括量的提高,还包括开拓路上勇往无前的进取精神。高职学生在劳动精神培养上可以结合自身能力,鼓励进行理论研究型创新,也可以鼓励务实创业型创新,还可以鼓励发扬工匠精神将手上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