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对肌张力恢复的影响

2023-03-09刘华徐冬梅邓小渝袁建饶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肌张力痉挛偏瘫

刘华 徐冬梅 邓小渝 袁建 饶安

(新余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 新余 338000)

脑卒中是因脑血管堵塞、突然破裂等因素所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致使脑组织受损而引起的病症,具有发生率、病死率均高的特征,且后遗症较多,偏瘫肌痉挛即为其常见类型〔1,2〕。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易使肌张力水平异常升高,对患者正常运动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引起痉挛畸形,加重瘫痪风险,因此需及时进行治疗,改善预后水平〔3〕。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临床常规措施为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尽管可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但持续效果有限,需辅以其他方案进行联合治疗〔4〕。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物理疗法,通过对运动纤维产生刺激作用,促进肌肉收缩,抑制失用性萎缩,以改善肌肉痉挛程度,加快血液循环〔5〕。本文拟分析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60~84岁,平均(71.63±2.54)岁;病程0.6~6.0个月,平均(2.26±0.19)个月;脑卒中类型:脑梗死55例,脑出血35例;偏瘫侧:左侧49例,右侧41例。观察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60~85岁,平均(71.70±2.59)岁;病程0.6~6.0个月,平均(2.29±0.21)个月;脑卒中类型:脑梗死56例,脑出血34例;偏瘫侧:左侧47例,右侧43例。纳入标准:(1)病情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中相关标准〔6〕相符;(2)年龄60~85岁;(3)病情稳定,单侧偏瘫;(4)读写能力、语言能力、意识状态、认知水平正常;(5)改良Ashworth分级(MAS)〔7〕≥1级;(6)知晓研究内容,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运动功能障碍;(2)其他疾病所致偏瘫肌痉挛;(3)过敏体质或治疗点皮肤组织存在感染或破损;(4)并发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5)合并严重性脏器功能障碍;(6)存在精神障碍或恶性肿瘤。研究已获医学理论学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脑卒中类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即予以神经营养、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糖及降压等对症治疗,口服10 mg巴氯芬(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H19980103),3次/d,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持续性牵拉痉挛肌,待痉挛肌恢复松弛状态后,展开诱导分离运动、作业疗法等,康复训练45 min/次,1次/d,连续4 w。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以上海掌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KT-90A型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进行治疗,定位患侧上肢前臂的伸腕肌肌腹、下肢的踝背伸肌肌腹,分别放置电极,将电刺激频率调整为25~100 Hz,强度选择0~60 mA,脉宽为200~300 μs,30 min/次,1次/d,6次/w,连续4 w。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4 w,评定两组各项指标。(1)肌张力恢复效果:以MAS标准予以评估。0级:肌张力维持正常水平状态;1级:肌张力存在轻度上升征象;2级:肌张力存在中度上升情况;3级:肌张力存在重度上升情况;4级:肌张力已达到僵直状态〔7〕。(2)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取患者俯卧体位,下肢保持中立位,用软垫对踝部进行支托,使膝关节维持屈曲120°,对比目鱼肌的肌腹进行常规消毒后,粘贴IDEEA表面肌电分析仪的电极片,检测偏瘫侧下肢的M波最大波幅(Mmax)、H波最大波幅(Hmax),并计算H波/M波最大波幅(H/Mmax)。(3)周围神经电生理学:取患者平卧体位,以表面电极对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进行检测。(4)运动功能:采取Fugl-Meyer系统运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包括上肢运动功能(FMA-UE)、下肢运动功能(FMA-LE)2个方面,其中上肢部分总分66分,下肢部分总分34分,系统总分100分,分数低即患者运动功能偏低〔8〕。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肌张力恢复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肌张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w,两组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恢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001),见表1。

表1 两组肌张力恢复效果对比〔n(%),n=90〕

2.2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比较 治疗前,两组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w,两组Mmax、Hmax及H/Mmax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见表2。

2.3治疗前后两组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w,两组双侧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与SCV均显著加快,且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P<0.001),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对比

2.4治疗前后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w,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强,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见表4。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周围神经电生理学对比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运动功能对比分,n=90)

3 讨 论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十分常见的合并疾病,以一侧肢体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出现障碍为主要表现,直接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在偏瘫不断进展的过程中,病变对脑干部、皮质及基底节等运动神经通路产生损伤,致使肌张力异常升高,引起痉挛症状,加重病情与康复难度,需及时进行专业治疗〔9,10〕。研究表明,给予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积极治疗,通过改善肌痉挛程度,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11〕。尽管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单一治疗效果有待提升,需联合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因此研究适宜的辅助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有效措施,可促使功能及时重建,使肢体恢复至动态平衡状态,改善肌张力水平,从而促进肢体运动能力有效恢复〔12〕。本研究结果提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可促进肌张力恢复。常规治疗中,通过药物抗痉挛治疗,有效缓解偏瘫肌痉挛程度,联合进行康复训练,促进侧支循环功能重建,提升大脑功能代偿性与可塑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能力,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再辅助进行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偏瘫肢体产生直接作用,经脉冲电流对偏瘫肌肉神经组织进行刺激,促使其收缩,缓解偏瘫肌萎缩速度,有助于提高肌力水平,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肌张力及时恢复〔13〕。研究表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患侧的肢体功能严重受损,中枢神经系统明显损伤,周围神经功能出现异常,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缓〔14,15〕。本研究结果提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有助于改善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周围神经电生理学。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肢体功能状态,缓解肌肉痉挛程度,以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进行辅助治疗,通过对神经肌肉产生作用,使其恢复兴奋状态,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并进行自主控制,缓解痉挛程度,对相应拮抗肌产生刺激作用,促进拮抗肌群、痉挛肌群恢复平衡状态,有助于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指标改善。不仅如此,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还可促进受损神经元兴奋性有效增强,使大脑皮质中的兴奋灶生成,且建立起新神经突触,促使传导通路及时重塑,从而增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系统传导功能,加快传导速度。此外,本研究结果提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还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于常规药品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以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案进行辅助治疗,通过低频脉冲电流模拟正常的运动模式,并对神经纤维组织产生刺激作用,使神经纤维支配的肌肉恢复至正常的舒张与收缩状态,协调偏瘫肌肉群的功能,促进肌肉功能进一步改善,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血供,调节肌张力,从而改善运动功能水平。综上,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促进肌张力恢复,改善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周围神经电生理学,而且还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提高。

猜你喜欢

肌张力痉挛偏瘫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