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肝胃百合汤对老年胃溃疡患者胃运动功能和溃疡愈合的影响

2023-03-09葛阳李琨苏晓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肝胃胃窦胃脘

葛阳 李琨 苏晓兰

(1三亚市中医院,海南 三亚 572000;2北京开放大学;3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于胃角、胃窦的消化系统疾病,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侵蚀胃内黏膜,导致局部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性损伤,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可引起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胀痛、灼痛〔1〕。老年人慢性胃炎病程往往较长,更易发生胃溃疡,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是目前西医临床治疗老年胃溃疡的常用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但抗生素不宜长期应用,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临床疗效〔2〕。

中医学理论认为,胃溃疡属于“胃脘痛”“胃痞证”之范畴,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其病位在胃,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老年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高发人群,治则以温养脾胃、疏肝解郁为法〔3〕。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虚寒胃痛第一方〔4〕。肝胃百合汤出自《夏度衡医案》,功擅疏肝和胃、活血祛瘀〔5〕。本研究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肝胃百合汤治疗老年胃溃疡,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运动功能和溃疡愈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选取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于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60~75岁,平均(68.63±4.23)岁;病程0.5~12年,平均(5.74±1.96)年;溃疡位置:胃体部15例,胃底部21例,胃窦部17例。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60~75岁,平均(67.96±5.07)岁;病程0.5~12年,平均(5.71±2.05)年;溃疡位置:胃体部14例,胃底部19例,胃窦部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符合《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年,西安)》〔6〕的标准,经快速尿素酶试验(RUT)H·pylori阳性,且疾病处于活动期;(2)中医符合《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7〕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标准;(3)年龄18~70岁;(4)4 w内无相关药物使用史;(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女性;(2)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3)合并重要脏器疾病、精神疾病及系统性疾病者;(4)过敏体质;(5)有胃部手术史者。

1.3药品及规格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 mg,国药准字H20113137);阿莫西林胶囊(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5 g,国药准字H31020363);克拉霉素胶囊(山西好医生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25 g,国药准字H20093257);胶体果胶铋胶囊(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 mg,国药准字H20064288)。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1次/d;阿莫西林胶囊0.5 g/次,2次/d;克拉霉素胶囊0.5 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100 mg/次,3次/d。用药2 w后停用抗生素,余药继续服用4 w,共6 w。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肝胃百合汤治疗,黄芪30 g、桂枝10 g、白芍10 g、百合10 g、郁金10 g、丹参10 g、柴胡10 g、乌药10 g、川楝子10 g、黄芩10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7枚。上药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各150 ml,加饴糖一勺冲服。反酸较甚者去饴糖,加瓦楞子、桑螵蛸;泛吐清水者加半夏、陈皮;胃脘灼热者加蒲公英、半枝莲;食少纳差者加炒麦芽、焦山楂。两组均于治疗6 w后评价疗效。

1.5观察指标及计算公式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溃疡愈合指标、胃运动功能指标、核转录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8、IL-4、三叶因子(TFF)2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并统计两组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率和不良反应率。样本量计算公式:根据《医学统计学与卫生统计学》〔8〕,样本量计算公式为N=Z^2×〔P ×(1-P)〕/E^2〔z为置信度(取1.96);E为误差值(取0.003);P为概率值(取0.5)〕。

1.6检测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6 w后采用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指标:溃疡底部的厚苔面积、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及溃疡周围再生上皮面积。检测仪器:日本OLMPUS-260型胃镜。

于治疗前、治疗6 w后采用单切面超声法检测胃运动功能指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胃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禁食12 h,患者取坐位饮用37℃温牛奶300 ml,探头置于幽门平面体表投射位置检测上述指标。检测仪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于治疗前、治疗6 w后检测炎症因子NF-κB、IL-8、IL-4、TFF2水平,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上肢静脉血4 ml,离心取血清,离心参数:速度3 000 r/min、时间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指标,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ELX800酶标仪为美国伯腾公司产品。

1.7评分标准 中医症候积分〔9〕:于治疗前、治疗6 w后评估,包括胃脘隐痛、空腹病重、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及大便溏薄,采用4级评分法把每项症状按照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其中无症状计为0分,轻度计为1分,中度计为2分,重度计为3分。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溃疡底部的厚苔面积、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及溃疡周围再生上皮面积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2.2两组Hp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Hp阴性率〔47例(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39例(73.58%),χ2=3.944,P<0.05〕。

2.3两组胃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胃窦收缩幅度及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显著上升(P<0.05),胃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胃运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胃脘隐痛、空腹病重、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及大便溏薄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两组NF-κB、TFF2、IL-4、IL-8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IL-4、TFF2显著上升(P<0.05),NF-κB、IL-8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IL-4、TFF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F-κB、IL-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两组胃运动功能比较

表3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n=53)

表4 两组NF-κB、TFF2、IL-4、IL-8水平比较

2.6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总不良反发生率(11.32%;消化道不适3例、皮疹1例、肝功能异常0例、头痛2例);观察组总不良反发生率(7.55%;消化道不适3例、头痛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442,P>0.05)。

3 讨 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运,可将胃中化生之水谷精微通过三焦气道输布周身,中焦虚弱,则津液无法输布,使水湿停聚,久蕴化热。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纽,与肝之疏泄功能密不可分,肝气郁久而化热,与痰湿相合成湿热。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外感邪气、年老体衰等均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司,食浊、湿热滞留于胃而损伤胃络,使胃壁腐烂成疡〔10〕。《黄帝内经·素问》有云:“木郁而虫动,木郁之发,胃脘当心而痛”,明确指出胃脘痛与肝郁的关系,老年人真元之气不足,脏腑功能日虚、气血阴阳渐衰,在治疗时当以补为主,肝胃同治〔11〕。

黄芪建中汤善补脾益气、温阳散寒。肝胃百合汤善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本研究将黄芪建中汤、肝胃百合汤相合,以黄芪、大枣、甘草共为君药,功擅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桂枝、生姜温阳散寒、行水止呕;白芍、饴糖补脾和中、缓急止痛,四药共为臣药。佐以百合、丹参益气调中,生血养阴;郁金、柴胡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乌药、川楝子一温一寒,善行气止痛、疏肝和胃。黄芩清解肝胃之热〔12,13〕,甘草兼为使药,调和药性。反酸较甚者去饴糖,加瓦楞子、桑螵蛸以制酸止痛;泛吐清水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行水;胃脘灼热者加蒲公英、半枝莲以清热利湿;食少纳差者加炒麦芽、焦山楂以健脾开胃〔14,15〕。诸药合用,共奏温养脾胃、疏肝解郁之功效。

中药黄芪所含的黄芪多糖可调节免疫、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病毒、抗溃疡。白芍所含的芍药苷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等途径发挥抗Hp作用。柴胡所含的柴胡皂苷可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蒲公英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可促进胃肠蠕动、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海螵蛸所含的多糖类成分可提高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而加速溃疡愈合,还可中和胃酸而保护胃黏膜〔16,17〕。

IL-4是趋化因子家族成员,由辅助型T细胞(Th)2分泌,具有调节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等作用〔18〕。TFF2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具有胃肠黏膜修复功能〔19〕。NF-κB 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等防御性反应,在胃溃疡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IL-8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促进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增强溶酶体酶活性、增加活性氧代谢物而加重局部组织炎症反应,不利于溃疡愈合〔21〕。本研究发现,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肝胃百合汤可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局部免疫炎症反应,促进黏膜修复,这是其治疗老年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黄芪建中汤、肝胃百合汤在胃脘痛中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对症状的改善方面,对其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发现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肝胃百合汤治疗老年胃溃疡可通过调节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对临床治疗胃溃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肝胃胃窦胃脘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木蝴蝶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