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研究

2023-03-02黄日成

教育与职业(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摘要]黨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同时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以及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广西职业院校面对跨国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索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重点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理念较为欠缺、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创新不足、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配套政策滞后、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亟待完善等现状及问题,提出以命运共同体为导向强化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发展理念,以服务产业链为导向推进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化建设,以完善教育链为导向制定权责清晰产教融合国际化政策,以完善标准链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等重点举措,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开展跨国产教融合项目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

[作者简介]黄日成(1982- ),男,广西百色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广西  南宁  530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参与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GDMKT2021ZD015,项目主持人:周旺)和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期刊发展现状分析”(项目批准号:19YJCZH140,项目主持人:苏显华)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4-0070-06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是民族地区融入世界职业教育链的重要环节,也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具有区域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实现突破性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外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双高计划”均提出要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在制度机制、合作模式、融合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遇。广西作为以壮族为主体的自治区,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在中国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高效实施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如何借助区位优势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构建具有边疆民族区域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迫在眉睫。本文研究分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广西路径、合作模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提供借鉴。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的时代导向

(一)符合国家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随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不断深化,我国职业教育也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广西职业教育高质量对外开放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和“一带一路”倡议添砖加瓦。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确定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作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随着《关于加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政策》的出台,良好的对外开放政策推动广西职业教育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二)符合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要求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到国(境)外办学,与产能合作国远程教育培训合作,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等重点任务,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指明了方向。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要增强国际话语权,贡献中国智慧。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由此可见,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提供顶层设计。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与东盟国家共创共享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主动服务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在东盟教育治理中提供中国方案。

(三)符合跨境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在产能合作、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从农业、轻工、化工等传统行业逐步聚焦电子信息、高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中马“两国双园”、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等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充分发挥了与东盟陆海相邻的优势,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和供应链。2022年1至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贸易额1728.8亿元。跨境产业的发展不断推动广西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新规则、营销新产品,使产业“走出去”,都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开展项目合作,促进新型人才培养,开展校企专业共建、师资共培共训和跨境产业人才联合培养已成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的广西路径

(一)推动中国方案走向东盟的“标准输出”模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积极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共建专业和开发课程,输出职业教育中国方案,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影响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跨国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输出方面,各有特色,契合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促进了“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水平提升。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高校合作办学输出“南职标准”,与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万象省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与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共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等6项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智慧仓储与库存管理”“立体剪裁”等15门课程标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沙特卡坦尼集团、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柳工”)合建沙特卡坦尼学院,并与“柳工”的技术人员共同研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学生认证标准、教师分级认证标准,形成完整的工程机械职教标准向卡坦尼学院输出,从国际先进标准引入、内化的需方,转变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职教标准的供方。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力马来西亚、缅甸等东盟国家的高校建设服装工艺、电子商务等专业,推广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教融合理念、标准和模式,提升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广西职业院校在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中,探索和实践了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合作原则、合作机制以及实施方法,积累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的评估诊断、质量评价、项目考核等丰富经验。

(二)构建资源开放共享的“职教联盟”模式

成立跨国职业教育联盟,是整合国内外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国内外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能够有效促进联盟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共培共用优秀人才、共建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2016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搭建多边可持续合作平台。依托联盟平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形成多校合作共赢的“语言文化+学生互换+标准输出+教师培训”四阶合作模式,融合“中文+职业技能”,开设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文+”特色课程,涵盖技能培训、旅游、机电、农业等领域,培养“懂中文、会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助力“泰国4.0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对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一带一路”高铁建设需要,与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共同成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集团),校企合作共建中国—东盟通信信号产业学院,服务“一带一路”项目国际化人才需求,创新高铁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发起成立广西国际友城职业教育联盟,通过“友城+职业教育”,搭建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跨国职业教育联盟发挥智库功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提升联盟各成员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吸引力,为国内外企业提供跨国产教融合方案与校企合作咨询服务,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理念较为欠缺

面对跨国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目前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相对单一,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理念较为欠缺,跨国院校合作双方如何开展人才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如何开展行业产业职业培训及跨国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创新不足

广西职业院校依托区位优势牵头建立了多个跨国职教联盟,职教联盟在构建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培养“一带一路”急需人才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创新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企业在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国别教育政策差异、职业教育水平不同、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不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职教联盟协同创新活力。第二,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产业行业和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从构建到审批、成立、发展再到政策调整,周期较为漫长,而现阶段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重点仍局限于学生留学、文化交流、职业教育培训等领域,在探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建立人才培养国际化标准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制约了职教联盟协同创新作用的发挥。

(三)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配套政策滞后

作为与经济社会和生产实践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若干促进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文件。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正面临新的环境和形势。虽然职业教育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实施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系统的政策体系支持,相關配套政策滞后,无法为职业院校的跨国产教融合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撑。

(四)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亟待完善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过程中,民族地区已经实践了多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的合作方式和模式。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与老挝、越南、印尼、缅甸等国家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输出农业技术和教育技术;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共建“中国—柬埔寨联合实训基地”,与老挝甘蒙省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建“中国—老挝鲁班工坊”;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和职业技能标准的国际合作平台等。这些合作项目输出了中国的职业技术和教育服务,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学互鉴、合作共赢。但是,跨国产教融合项目取得积极成效并将继续扩大合作范围的同时,也存在人才供给、企业战略需求、国内外市场环境、当地政策迵异等不匹配情况,部分项目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达标、规划项目未落实、合作效益不显著、跨国协调不顺畅等问题比较突出。构建科学严谨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成为提升产教融合国际化水平的前提。

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的发展策略

(一)以命运共同体为导向强化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深化与东盟的产能合作,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国产业链、供应链,电力、汽车、电子、旅游、经贸等产业产能合作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已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成效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更需强化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发展理念,明确产教融合国际化是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凝聚办学共识扩大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渠道、深化内涵建设创新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产教融合国际化师资团队、立足国际特色开发产教融合国际化课程、强化文化引领建设产教融合国际化校园环境,才能形成产教融合国际化的建设机制和运行模式。

(二)以服务产业链为导向推进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化建设

当前,以跨国产教融合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特征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同时,随着跨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广度不断加大、复杂性不断提高,单个职业院校牵头构建的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无法在日益激烈的区域市场竞争中完成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构建多校、多国、多企业协同共建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则有利于共同体各成员结合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产教融合效率、规避跨国合作风险。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参与者主要由职业院校、企业和政府机构等构成,各成员有着各自的利益目标和价值追求。协调好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才能推动各成员在协同过程中形成创新合力。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化建设,不仅能够为企业进行跨界合作、跨国合作、创新发展提供平台,而且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产业升级和国家战略新需求,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的关键步骤。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化建设需要以互惠共赢为价值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合作保障,紧紧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增强产教供需对接的精准性,加快一体化联动要素建设,引导企业项目、产业布局、人才培养、区域院校、教育资源等产教融合要素突破空间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高效协同,做到跨国人才培养一体化、跨国技术创新一体化、跨国成果转化一体化、跨国技术培训一体化、跨国创新创业一体化、跨国产教实践基地一体化,最终实现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化建设与发展。

(三)以完善教育链为导向制定权责清晰的产教融合国际化政策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也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内容提供了规范化指引,为研究制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方案提供了法律依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院校,要实现产教融合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系列配套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政府层面,要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跨国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打造一批跨国产教融合标杆行业,认定一批跨国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培育一批跨国产教融合知名企业。对获得认证的跨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政策激励。尤其要把促进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作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激励政策的重要内容,将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职业院校层面,要做好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建设集产、学、研、创、赛于一体的产教融合专业化高水平实训基地。结合院校实际及专业服务产业情况,组建服务重大战略的区域性、行业性跨国职教联盟(集团)或专业联盟。职业院校研究制订《产教融合国际化管理办法》《产教融合国际化考核办法》《产教融合国际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国际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促进产教融合国际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在企业层面,要建立健全企业发展规划和运作机制体系,把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作为企业升级发展的战略规划,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養方案制订、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质量评价等,培养符合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以完善标准链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

相对于国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跨国产教融合项目具有涉及面广、时空跨越大、协同推进复杂、考核周期长等特征,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项目合作规范化、科学化。首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提前是建立项目合作标准,即根据跨国产教融合项目面向的产业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基础上,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实训标准,重点是推进企业行业最新技术标准转化为教育教学标准,依据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实训条件。其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是以人才培养高质量与企业发展高效益为导向,重点将人才培养和发展效益2个质控点作为核心监测的一级指标。在人才培养高质量方面,以院校资金投入、共建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培训“双师”师资、编制教材、学生创新创业、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数、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共9个质控点作为二级指标。在企业发展高效益方面,以企业资金投入、开发产品数量、科研成果转化、攻克工艺数量、人力资源提升、直接经济效益、服务社会发展共7个质控点作为二级指标。上述16个二级指标均需要结合产教融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数量的三级指标,编制更加全面、具体、合理的绩效目标,突出指标的可测量性和定量性,形成“可量化、可审核、可监测、可调整、可评价”的质量考评体系。最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的保障是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质量监控。双方严格落实绩效目标质量监督要求,严格按质量标准开展合作,通过对专业教学、企业实训、毕业设计等核心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测,保证跨国产教融合项目始终在双方制定的质量标准范围内运行,从而保证跨国产教融合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国家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伴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企业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共同开展跨国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为行业企业提供了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人才和技术技能支撑,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仍需在“产”字上寻机会、在“教”字上扩边界、在“融”字上下功夫、在“合”字上创成效,深入探讨跨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新机制、新途径。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变化,进一步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效整合产教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风险管控平台,实现“一带一路”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郑义,金濯.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6):97-101.

[2]范临燕.“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0(21):108-112.

[3]邱金林.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基于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职业院校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6):24-28.

[4]杨院,许晓芹,连晓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9(19):26-31.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