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实践路径

2023-03-02汪俞辰刘大卫

教育与职业(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就业教育

汪俞辰 刘大卫

[摘要]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以及高校就业质量的“助推器”。对高校而言,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数字管理赋能为基础,全面提升数字化领导力;以数字培训赋能为抓手,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以数字资源赋能为内涵,推进教育资源汇聚;以数字评价为保障,优化全过程管理服务。通过全方位发力、全链条推动、全要素重構、全过程服务,推动师生乃至全社会就业观念的重塑和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的共享共建共进,不断推进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应用,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就业

[作者简介]汪俞辰(1990- ),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工业大学,讲师,硕士;刘大卫(1977- ),男,江苏泰州人,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副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18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MLD013,项目主持人:汪俞辰)和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的新境遇与新作为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083,项目主持人:汪俞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4-0109-04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将数字化赋能高校就业教育,促进高校毕业生稳步就业,已成为高等教育重点研究的新问题。高校理应搭建好沟通教育与职业的“信息化桥梁”,加强就业的数字化管理、指导、教育等问题研究,关注产业转型新动态和新职业发展,剖析行业企业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好职业教育作为就业“稳定器”的作用。

一、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从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把握就业教育数字化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次深层次变革。数字化赋能高校就业高质量发展,就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就业工作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推进就业领导工作信息化、管理服务个性化、师资培训网络化、就业资源共享化、信息反馈精准化,全面贯彻和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

2.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就业教育数字化的核心要义。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数字化,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在推进数字化就业教育改革时要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避免落入“技术决定”的窠臼。一方面,要精准把握广大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就业教育数字化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要深度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环节,推动各个地区各类高校积极开发涉及就业各方面的数字资源,进一步深化就业精品课程和就业平台建设,贯穿就业教育改革、管理和服务全过程。

3.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把握就业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支持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及数字素养的全面成长、全面进步。一方面,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可靠的数字资源建设,为全国高校全体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学习资源,共同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特别是通过有效运用国家就业平台资源的大数据,极大地推进就业教育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探索,提升就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水平。

二、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1.工作机制不够畅通。高校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学科建设。推进高校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各部门一体化统筹、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建设。当前,高校各部门对就业工作数字化的目标和内涵理解不尽一致,一定程度上存在弱化、泛化、失焦等现象,就业数字化建设一体推进机制不畅通、力度不足、深度不够,校内外协同壁垒还未被打破,工作合力还未形成,难以高效推进就业教育数字化建设。

2.管理服务不够精准。当前,青年学生的社会环境和心理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趋势,这对职业教育、引导、规划、服务等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学生对就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理解不深刻,对求职的态度不够稳定,对学校就业部门、企业、招聘方式的信任和认同尚未定型,易受社会舆论和虚假信息误导,进而对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就业能力辅导以及组织的大型招聘会、小型双选会等产生忽视、抵触甚至逆反心理。

3.就业认知不够深刻。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互联网的“裹挟”、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竞争驱动等属性给予青年学生较强的物质取向、竞争意识及社会压力。面对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教育难、结婚难等诸多现实问题,部分青年大大降低甚至丧失了提升就业综合素质的自主动力。此外,高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话语体系不够灵动,且存在枯燥、说教、催促的话语风格,这既不符合青年学生的思想追求和语言风格,也难以引发师生对高质量就业的共鸣和思考。

4.师资专业化水平相对不足。高校负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存在校际数量差异大、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的问题。师资专业化不足的问题使广大青年学生难以真正形成关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学习社会经济方针政策和就业理论实践、向高质量职业目标奋进的行动自觉。同时,高校和教师在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高质量就业建设的部署要求时存在不扎实、不深入、不全面现象,课程冗杂、课程质量低、课程内容重复问题突出,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5.信息化建设有待突破。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采用说教、灌输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创新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与重视程度。此外,受限于网络教育资源不足、专业度不高、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内容复杂、优劣不齐的新兴网络平台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知识、集聚讨论的重要场域,平台中的不良信息及消极观念频现,导致青年学生的求职意识和观念易受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三、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1.以数字管理赋能为基础,提升数字化领导力。首先,加强统筹数字工作建设布局。高校要根据就业工作和信息化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就业工作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全校就业数字化工作的整体设计、统筹部署和协调推动,凝聚起全校合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其次,加强校内外各部门协同合作。要重视学校各部门分工管理,明确各部门权责关系并由就业部门牵头具体负责就业工作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部门及其他部门通力配合。进一步打通数字化合作渠道,共同组织实施就业数字化行动,制订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把握目标任务,开展细致工作,保证校内校外紧密协调,确保沟通无障碍。最后,加强数字化教育改革和实践探索。各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组织精干力量,在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研究中超前布局、全面部署,有效推进传统教育与数字教育相融合、学分认定、课程体系开发和实际运行管理等工作,积极探索就业教育数字化治理方式,有力彰显就业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成效。

2.以数字培训赋能为抓手,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首先,不断深化教师的数字化理念变革。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数字时代”教学与研究取向,稳妥把握数字化就业教育改革的多样性、实践的探索性和有效性,在满足学校、师生和企业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推动就业教育模式、就业教学模式、就业教育机制的改革,全方位推动新时代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次,逐步培养教师数字时代的教学胜任力。有梯度地设置不同智能教育场景下的就业教育教学能力要求,鼓励教师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学创新。拓宽数字化就业教育方式,充分利用高水平教学资源库改变教学方式,助力各高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支持个性化学习、教师备课,贯穿教师、学生和在线教学、在线考核以及学习反馈全过程,有效解决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中所面临的困境,进一步转变学生信息化就业中的理念、知识和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互转化。最后,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是数字时代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各高校要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着力打造名师、名家、名校、名课,真正形成一批精品资源,积极挖掘并提供优质在线资源、实验资源,在动态调整演进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教师对优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聚合发展。

3.以数字资源赋能为内涵,推进教育资源汇聚。首先,要加强数字资源的开发供给。各高校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就业数字化工作,把重心放在开发资源和应用资源上,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优势,有效推进多专业多领域多渠道开发就业数字资源,挖掘各具专业特色的优质资源,推进全国大规模的就业教育数字化改革,开创数字资源整合运用的良好局面。其次,精准把握数字化资源的优势。要解决好资源的选择性、标准性、规范性问题,研制资源评价入库标准,推动形成优质资源从开发应用、到应用评价、再实现广泛运用的贯通体系。通过资源数字化、培训数字化和数字化学习使教师快速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精准发现就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了解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做到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和自学、教学、管理水平的全面优化。最后,将教育平台资源和本地特色资源有效统筹起来,打造终身就业的有效平台。尤其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就业服务平台与各省份、各高等学校的就业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岗位资源共享,实现自主选课、自主投递简历、自主开展就业辅导、自主参加招聘,推动学习、招聘全覆盖,做到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真正形成一批精品资源,不断增强平台的集聚力和影响力,有效支撑全国各地毕业生共享优质就业资源,进一步支持学校服务毕业生就业。

4.以数字评价为保障,优化全过程管理服务。首先,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和数字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方应把深度应用数字资源这一导向和要求落实落地,明确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点与考核评价规范,将自主选学与能力认证相结合,支持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发展需要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建设面向未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进一步推动数字建设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其次,要推进数字资源实效性评价改革。通过各高校充分发挥大规模实践和教育的综合优势,把师生应用的效果挖掘出来,把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治理的成效通过数字资源的实际应用展现出来,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反馈。由此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倒逼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优质资源的建设标准和开发应用模式的引领。最后,要时刻关注数字平台的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数字化是网上就业的载体和支撑,数字化的保障能力需要设计,更需要在应用和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数字化赋能就业工作,要始终守住网络安全底线,创造并实践数字资源平台的运维管理体系和有效机制,要特别把握高效运行的安全标准、技术标准和实践运维的支撑,用平台管平台、用平台服务平台,加强平台内部管理、平台监控信息技术攻关和有效的调度搜索机制。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为教育特别是就业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和挑战。高校就业教育数字化工作,要在校方统筹布局的基础上将深化教学、精准辅导、拓展服务结合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利用数字化技术转变就业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促进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同时,学校要与师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健全更加畅通、更加有效的联动机制,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推动发展,共同研究和处理遇到的堵点难点,确保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教育教学与学习变革,培养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不断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孙思玉,陈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创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8):46-51+44-45.

[2]于妍,蔺跟荣.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53-60.

[3]刘大卫,周辉.中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比较研究[J].人民论坛,2022(3):110-112.

[4]郭璇瑄,陶红.数字经济赋能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5-74.

[5]胡志平,王婉颖.数字赋能公共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8-03.

猜你喜欢

就业教育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环节的融合
对高等职业学校生存价值的思考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对“微时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就业教育与时俱进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分析
在摄影室经营中对中职学生开展摄影实操教学的探索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