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如何构建高效班级管理模式

2023-02-28吴燕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吴燕

摘  要:小学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初期阶段,此时教师不应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率,还应引导学生走入正向发展路径,避免其受错误意识与观念的影响,为其成长保驾护航。班级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主要场所,并且是学校进行管理的最基本单元,所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在班级中担任着组织与管理的角色,所以小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究如何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家校共育

针对班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掌握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是教师制订针对性策略的基础。调查显示,通常可以发现班级存在以下短板与不足: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行为与动态;第二,学生缺乏进行自主管理的机会,所以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第三,教师没有与学生讲解班集体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班级事务中配合与参与度较低;第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与评价时,忽视正向反馈的作用,所以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五,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无法在连贯的教育进程中实现持续发展。为此,教师可以从构建沟通渠道、推行小组模式、开展班级活动、创设激励模式以及实现家校共育等角度解决班级管理问题,从而实现班级管理成效的有效提升。

一、构建沟通渠道,全面掌握学生动态

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双向沟通是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动态的重要途径,并且也是帮助学生排解负面情绪的有效通道,所以教师应该创设沟通渠道,给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一个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通道。为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创设多维度的沟通渠道。

例如教师从线上以及线下两个角度构建双向沟通通道。首先,教师课间多在班级走动,提高在学生面前出现的频率,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了解学生在独处与和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状態,从而全面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其次,教师在每日放学后设置半小时至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向教师求助与反馈,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逐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最后,教师将所有班级学生和家长纳入同一线上平台中,在学生有异常表现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在学生遭遇问题与困难时,及时帮助其排解情绪,以此减少沟通的局限性。教师建立沟通渠道,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的状态与行为,从而为制订针对性的班级管理策略提供依据与方向。

二、推行小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不仅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还可以减少教师对班级事务的过度管理,是构建高效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因素。小组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群体合作模式,既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提供了土壤,又可以促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发展与成长。为此,教师应将小组模式引入班级管理进程中,例如教师实行“教师—小组—学生”的多层次管理模式,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分组意愿、学习成绩等角度将学生科学划分小组,并且保证每个小组中有一名班委成员,便于发挥班委的辅助管理作用;其次,教师要求组内自主选定组长且规定不可由班委担任,为其余学生创设更多管理实践的机会,并且学生在选取组长的过程中,能够初步感受自主管理的乐趣与价值;最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结合班级学习、纪律与劳动目标,制订小组目标与个人目标,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管理,小组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

三、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过程中一种较为重要的方式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知集体活动的乐趣与魅力,从而形成集体意识,在后续班级事务中积极主动参与。为此,教师应该借助班级活动这一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例如教师举办“班级篮球赛”活动。首先,按照性别、体能素质等因素划分参赛小组,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活动中;其次,按照小组抽签随机对战的形式,开展晋级比赛,直至角逐出最终获胜小组,并且教师在过程中注重带领失利小组在场边观看其他小组比赛并加油助威,切实保证每名学生全程参与班级活动;最后,在比赛结束后,教师要求全班学生合作对场地以及器械进行整理,以此避免学生因为胜负而产生消极情绪,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感知班级的价值,并且逐步提高班级凝聚力。教师举办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在活动形成集体意识,为教师实施有效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四、创设激励模式,落实积极教育价值

小学生群体处于幼儿向青少年发展过渡的阶段,幼儿在这个过渡阶段心理脆弱且渴求关注,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向反馈,推动其感受自身价值,并且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为此,教师应该引入积极教育理念,创设符合小学生群体的管理模式,例如,构建激励模式。首先,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正向反馈,在学生实施了良好行为或者展现出良好品质后,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赞扬,并且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学习其中好的行为与品质,以此满足小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其次,在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或负面情绪时,教师减少批评与指责,先肯定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安抚其情绪,随后带领其一同寻找行为或情绪出现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以此降低其心理健康状态恶化的可能性;最后,教师运用班会与学生一同进行定期总结,学生自荐或推荐他人的良好行为表现,随后教师与学生选出“班级之星”,树立班级榜样。教师创设激励模式,运用积极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良性发展,从而形成了正向的班级管理氛围。

五、实现家校共育,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家校共育是近年运用较为频繁的教育理念,强调家长发挥陪伴与关爱的作用与价值,学校与教师发挥专业且科学的教育价值,二者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从而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进程。为此,教师应该将家校共育落实在班级管理进程中,例如,教师构建与家长的双向反馈机制,首先,将学生的每日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且在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或错误行为后,及时告知家长,引起家长的重视,以此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其次,教师定期向家长分享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避免错误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影响,以此促使学生在更为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学习与生活;最后,教师引导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在学校未显现出的性格特点,在向家长提供教育建议后,调整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向,运用针对性方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由此可见,教师推行家校共育,可以对学生进行连贯的管理与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在全面关注下健康成长。

六、塑造班级学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一种学习品质。小学生若能够在学习中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则能够摆脱依赖性的学习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探究出符合自身学习的道路。不仅如此,小学生还能够加强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构建班级学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极为重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先提出学习的基础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信息课件等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小学生能够有效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同时增强解题的能力。在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后,教師还可以构建师生互换课堂,让小学生在讲台上讲解知识点,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法,显然不适用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引导学生,为学生构建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预习、复习等,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此外,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以此推动学生构建创新性的学习理念。

(三)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阶段。具备合理目标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焕发学习的潜能,投身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解题、分析等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小学生明确与规划学习的方向与目标。例如,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订“每周成绩提升十分”的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努力,以此夯实学生学习的基础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针对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满分”的学习计划,以此升华学生学习的思维,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等。

七、养成良好班风,促进学生发展

(一)抓好行为规范,优化班级工作

在班风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具有明确的班级管理意识,其次构建合理的行为规范,以形成良好的秩序,才能够有效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优化班级工作,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例如,制订明确的班级规范,可以利用依法治理的内容,让学生自我制订规范与管理方法,增强学生自主构建班级的意识。在班会中,教师可以跟学生以班级规范为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并遵循集体主义,选择并确定符合班级发展的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班级行为规范制作成板报,营造班级的良好班风,让学生能够直接观看到行为规范,从而起到警示学生的作用。在制订班级规范后,教师还可以定期去除或填充内容,以实现更为科学的管理,从而达到优化班级工作的目的。

(二)引进竞争机制,推动班级管理

合理运用竞争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等。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观念、创新思维、开拓进取的精神等,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进竞争的机制,活跃课堂管理的氛围。例如,在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构建竞争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班干部,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当班干部的可能性,以此提高班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值日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构建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值日小组,并让小组轮流值日。将值日最佳的小组评选为“劳动模范组”,以此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由此,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还能够使校园内的环境更加整洁。良好的竞争机制促进学生也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形成优质的文化理念。

(三)开展先进活动,促成规范行为

班级活动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一种方式,是减轻学生压力的一种方式。同时,在班级活动中,学生还能够了解多样的道德思维,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改变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以开展课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例如,在假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让学生种植花草树木,以此让学生理解绿色环保的理念。学生在成功种植树木后,能够增强活动的体验感,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精神品质。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家长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等,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家长的辛苦,让学生自发性地改变不良的行为。

八、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黄金期。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成长进程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观念与意识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班级管理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与辅助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小学班级管理效果较差,其教育价值未充分发挥。为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学时期的重要性,认清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价值,探索多维度的教育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志均. 浅析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J]. 山西青年,2019(16):152.

[2]裴忠玲. 谈小学班主任如何落实班级自主管理[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9):117-118.

[3]王华平,王晶晶. 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 小学生:中旬刊,2017(08):66.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