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家校共育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2023-02-28刘晓梅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高年级优化策略

刘晓梅

摘  要: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在校、在家的时间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步入小学高年级后,学生面临着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准备的重要任务,因此很多家长都表现出了焦虑感和迷茫感。对此,家校之间需要在学校的引导下转变育人观念、明确育人职责、构建多元体系、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好基础。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高年级;家校共育;优化策略

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在2021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其目的是要改变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使教育“返璞归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使学生真正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对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也有积极意义。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小学高年级的家长因为学生要面临初中阶段的学习挑战而愈加焦虑。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一种新变化,需要学校在方方面面做出调整,特别是对家长的焦虑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家校共育为目标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学生成长。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当前的小学高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双减”政策的全面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发展“夯基固本”的关键阶段,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要求,要真正培养适应我国新时期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把思想道德培养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相统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终身成长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发展。但是,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为了使学生“赢在起跑线上”,或者“使学生有竞争优势”,不正常的“剧场效应”愈加突出,在小学阶段则表现为学生负担过重,这样短视化、功利化的教育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难以实现学生的持续进步,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违背了教育规律。

“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要求教育回归本质,也有利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这样学生才能有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劳动体验等活动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这也能够逐步促进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学校、家庭需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当前小学高年级家校共育的现状

根据我国新时期教育要求,教育学生要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其中学校要发挥专业优势、家庭要发挥辅助优势,家校之间达成教育的一致,协同育人促成长,二者均不可或缺。但是,从“双减”实施后的家校共育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共育意识有待提高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在家的时间明显增多,但是从部分家长的角度而言,依然存在对学校教育的依赖。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家长觉得在辅导学生方面变得困难,同时也担心家庭对教育的不专业,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以完全依赖学校在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应有功能并未真正发挥;另外,部分家长对家校共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片面地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而认为对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则主要依靠家长的作用,甚至把家长自身为人处世的原则作为“标准”教给学生。这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相背离。因为缺乏共育意识,导致家校之间的合力不足,会产生“1+1<2”的效应。

(二)共育职责不够明确

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双方都有育人任务,而教育政策中对二者的任务没有明确划分标准和依据,这无形中就会形成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惯性思维,从而形成了教育完全以学校为中心,导致学校教育存在“越位”的嫌疑,进而使家长在学生教育中产生依赖心理或者盲从的问题,这样就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家庭教育机械的落实也会影响共育的实效性。

(三)共育形式较为单一

从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而言,需要把“成人”与“成才”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因为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总会把共育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导致在常规的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都围绕着学生成绩进行沟通。而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等對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内容关注不够,这实际上并未形成本质上的共育。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家校共育的实施策略

(一)促进思想观念一致,奠定共育基础

思想观念直接影响教育行为,因此做好“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家校双方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达成一致,充分认识到“双减”政策的内涵要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达成思想上的一致性,为形成育人的合力打好基础。

学校要发挥其专业优势,特别是对“双减”政策较为熟悉的优势,要做好国家“双减”政策的推广、解读工作,使广大家长了解党和政府推进“双减”政策的目的与具体要求,以减少家长的排斥和应付心理;同时,学校也要告诉广大学生家长,学校在“双减”政策下的具体要求,实施建议等。学校自身也要根据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在充分研究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制订出契合学生在校、在家的实施建议,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家长要树立“家长始终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应有作用,特别是要摒弃“躺平”思维,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成长需求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为了使家长的家庭教育更具实效性,家长可以多和学校进行交流,并提升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同时,家长也要多关注国家政策,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是有规律的,就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简单的“百米冲刺”,“笑到最后的人才会笑得更好”,逐渐克服在学生教育上的焦虑、功利化思维,认识到陪伴学生的重要性,意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同时,家长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家庭教育中杜绝简单粗暴或者动辄呵斥,要有耐心、讲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双减”政策,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为“双减”政策扎实落地打好基础。

(二)明确各自职责,凝聚共育合力

“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学校和家庭要明晰各自职责,把各自应做的事情做好,努力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也有利于教师推进家校共育工作。

学校要根据“双减”政策对学校的要求来做好小学高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整,既要关注文化课教学,也要重视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在文化课教学中,要把“減负提质”相结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流程的精心设计,同时也要把课前预习、课后辅导、自主学习与探究等内容全面考虑,进而提升对学生作业设计的针对性,通过布置弹性作业、分层作业等形式,既给学生“减负”,也力争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质量。在“五育并举”方面,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力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健康的心理;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鼓励学生不仅要上体育课,还要积极地参加课外的体育锻炼活动,强健学生体魄、磨炼学生意志,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要重视学生的美育,不仅要发挥艺术课程与音乐、美术的审美、鉴赏的教育引导,同时也要挖掘各学科所隐藏的“美育”教育的素材,使学生能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细节表现,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鼓励学生劳逸结合,家长要多陪同学生,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这也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减少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和锻炼其自主能力、独立意识;其次,让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这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对其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最后,大家的事情一起干,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三)构建多元化沟通机制,提升共育效果

落实“双减”政策,这对学校和家长而言,都是新事物,都是在摸索中推进、在尝试中完善,要想达成“共育”的效果,需要家校之间时刻保持沟通与交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推进家校共育。

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谋划,要了解广大家长在“双减”政策下的具体需求或者是困惑点、焦虑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多元化的沟通。首先,学校要进行必要的政策调研工作,提高沟通内容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如发放作业布置、课后托管等方面的调查问卷,了解家庭教育的诉求;其次,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学校邀请相关的专家进校宣讲,然后组织家长参加活动,也可以开展家长大讲堂、家长论坛等活动,邀请优秀的家长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这样既能够提供借鉴,也能够开拓家校共育的思路。再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鉴于部分家长工作时间紧张,无法到校参加活动的现状,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定期给家长推送与“双减”下家庭教育的相关资源,给家长提供必要的建议与指导;最后,针对家庭教育中德育相对薄弱的问题,学校可以开展家校共育的德育活动或者是亲子教育活动,给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减负增效”。这样也能够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加契合,从而提升教育效果。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学校教师也要发挥学生的“桥梁”作用。针对小学高年级家长担心因为“双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其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产生的顾虑,学校在给学生“精简作业”的基础上,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能力,可以适当增加亲子互动的“讲”的锻炼,即鼓励学生回家后把在校学习的内容讲给家长听,如果学生在家能给家长“讲”得比较清楚,那就意味着学生学习、消化、吸收的效果较好,这也能够验证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出色;而如果一些学生回家后“讲”得不好,则说明这部分学习的内容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在此基础上家长及时和学校教师交流、反馈,这样也能够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四)重视总结、反思,优化家校共育的效果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操作、逐步提升的过程,特别是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及时总结、反思,进而寻找最佳路径。开展“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也是如此,需要家校双方的及时总结与反思。

从学校角度而言,首先要做好宏观上的规划与设计,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做好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多方面的尝试,并且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的及时交流来掌握学生的落实情况。其次,也要倾听家长的反馈情况,特别是家庭教育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家长也要和学生及时做好阶段性的总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总之,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积极推进家校共育是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重要路径。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需要家校双方认真领悟政策,强化各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力争达成教育的一致性,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秀娟. 随风潜入校 润生细无痕——“双减”背景下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5):112-114.

[2]郑雪纯,曾凤玲,孟净.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探讨[J]. 学园,2022,15(11):25-27.

[3]申咏梅. “双减”政策下家校共育的策略性探讨[J]. 教师博览,2022(18):6-7.

(责任编辑:孙晓林)

*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家校共育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GS【2022】GHB1641)。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小学高年级优化策略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