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

2023-02-28韦光姐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写作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韦光姐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科目中的主要学科,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可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写作生活化教学中植入核心素养,有助于教师探寻核心素养对作文生活化教学的促进机理,最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对生活的展现和提炼,二者互为促进。当前,小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采取写作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写作策略

一、习作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概述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与综合性兼具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素养研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视觉。在写作生活化教学中植入核心素养,有助于教师探寻核心素养对作文生活化教学的促进机理,最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中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对生活的展现和提炼,二者互为促进。没有生活的写作注定是空洞的,是缺乏思想情感的。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写作生活化教学和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写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息息相关。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项内容: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流畅的语言、深度的思考、主流的审美和优秀的文化水平。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观察到的经验或者行为都要建立在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前提下,作文素材的选择也是学生审美的体现。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充实”?叶圣陶先生对此作了生动的比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让学生积累“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换句话说,就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许多的创作素材,作文时就能源盈流长,信手拈来,一泻千里,无穷无尽。当年俞伯牙学琴的故事也揭示了——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和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热爱生活,使生活成为作文的内容,使生活真正地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目标。

二、鼓励学生深入生活,获取写作灵感

(一)创作和生活的关系

创作源于生活,一旦离开生活,作品就成了无本之木。作者要想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要描写的人物、事件、景观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名门贵族,后来家道破落,曹雪芹由貴族公子沦落为罪囚后代,晚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生活。生活的遽变,使曹雪芹饱尝了人间的疾苦,加深了他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由此可见,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写作材料。而这些材料,无不是来源于作者的所历、所见、所闻。老舍曾说过:“我能描写大杂院,因为我住过大杂院。我能描写洋车夫,因为我有许多朋友是以拉车为生的。”有很多发明创造的例子也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地球引力”等。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发明其实并不神秘,都是来源于生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的有效对接。可见,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只有亲身投入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并满怀激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

小学生往往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使他们在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就必须引导他们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鲜活的写作素材,做生活的主人,亲自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例如,让学生自己制作风筝,放风筝,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领悟到写作的真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思考写作。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提出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如教师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太空生活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这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并获得新的感受,丰富了学生生活内容的知识,增加了生活的积累。写作时,学生便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极大增强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明确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话的“米”从哪里来?就要靠生活的积累。作文就是对生活的觉察,写作文就是写生活。

(一)观察生活的意义

生活是丰富的宝藏,生活是活泼的,富有生命的源泉。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首要和根本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体味生活,去感受生活的馈赠,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积累生活中许多有意义的场景、有意味的镜头和情愫,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编织生活的有品位的人,这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观察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只有多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只有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阶段,进而为创造奠定基础。当然只凭教师空口说教是不行的,应让学生多观察、亲自实践。

(二)观察方法的指导

心理学研究显示,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强烈,他们对任何新事物都感兴趣,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并不困难,难的是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对生活观察的目的性并不很明确,如何防止小学生无意观察、胡乱观察、肤浅观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着重进行下列指导,以便学生观有所得,形成良好的习惯:第一,观察目的要明确,一次观察只定一个目的,不要多而乱,目的要明确。第二,观察态度要认真,观察时要严肃认真,细致负责,不要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科学、严谨地对待观察对象,以便获取真实准确的材料。第三,观察与思考应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认识能力,提高观察质量,增加观察深度,使观察结果系统化、条理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认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作为教师,工作起来就容易。”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对客观事物有新的发现。但是他们对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往往是模糊的、笼统的或片面的,因而影响了观察感知的清晰性、具体性、全面性和正确性。这就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认识能力。

因此,要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眼前景、平常事、普通物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养成多看、多听、多想、多问的习惯。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思维就会更加灵敏,心胸就会更加开阔,对身边生活就会更加充满好奇心与探求之心,感受和认识能力会更强,作文思路会更广,写作效率就会更高。

(三)整理观察笔记

学生通过观察接收了客观事物的各种信息,如不及时做出整理、记录,即使目的足够明确,观察足够成功,也很难作为写作素材。因此,一定要做好观察后的记录、积累工作。在做“观察笔记”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人、事、物三方面做记录。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而言,即每个人的容貌、身体、语言、动作各不相同。再细一点,表情如喜悦、得意、兴奋、激动、害羞、苦恼、紧张等更不一样。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事是非常多的。物:书包、笔、房屋、布娃娃、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动态的、静态的,都是写作材料。

学生将这些观察所得分门别类地做好观察笔记,在写作时,便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所收集的素材。宋代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名为“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的得句,有的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由此,教师应该引导好学生观察后,去进行笔记整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真正地做到收集有效素材。

四、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从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身上可以看到,文学成就较高的人往往喜爱阅读,阅书无数。小学语文教师将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书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用书籍武装自己的头脑,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写出生动、鲜活、个性化的文章,感染读者。

(一)阅读对写作的益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大量的閱读,潜心的钻研,能汲取很多的营养,挖掘出很多精神能源。这方面,许多名人均有切身体会。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的“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鲁迅的“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些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借助的是“多读”的途径,多读产生语感,多读激发灵感,多读能让学生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用心感受生活,接收多元刺激。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便能水到渠成,自然流泻。通过阅读,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习兴趣增强了,特别是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将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段、写作知识及时写在专门的“阅读卡片”上,鼓励学生朗读、背诵好文章,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加强阅读,提升核心素养

课外阅读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拓宽视野,增强学生知识储备,提升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展思维,在思维深化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阅读、积累、记录,在这些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兴趣和信心,而且在“育人”方面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学生在选择观察对象、观察目的和角度,以及对写作素材的记录、整理、提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中,可以知晓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意志、品质、个性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会养成吃苦耐劳、积极上进、勤奋学习、互助合作、乐于奉献、关心集体、礼貌文明、遵守公德、严以律己、保护环境、爱惜粮食等方面的好品质,不待教师教育,便已自教自育了。在社会生活中,学生学会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完善自己,将自己培养成为出色的、有担当的人才。

五、结语

总之,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而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作文能力的好坏。要想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促使学生注重日常生活中素材的积累,拓宽视野、增长见闻,把五彩缤纷的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自己的喜怒哀乐记载下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文素养储备,并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学会做人,实现作文写作的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娟.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读写算,2021(33):154-155.

[2]杨勤家. 回归生活 灵动作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10):41-42.

[3]黄毅虹. 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1(37):31-32.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写作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谈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