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周村芯子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研究

2023-02-23王双晖

戏剧之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周村芯子民俗

王双晖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抬阁又称芯子、飘色,是结合杂技、戏剧、舞蹈、造型等多种艺术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态。周村芯子流传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地区,蕴含着鲁中地区汉族传统文化特点,其艺术魅力通过严谨的表演程式得到充分彰显,是村落文化以及社会关系的代表。

一、环境:周村芯子民俗文化的生成载体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形态。民间艺术在空间分布中所体现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并通过艺术中的各个环节呈现,特别是流传历史悠久、发展演变时间较长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域性标志着生存环境特点,反映民间风貌,同时维持着地方艺术文化的纯正性。

山东漫长的海岸线为山东艺术带来海洋文化的气质。由于沿海风雨不定的气候环境,人们对“海神”“龙王”的信仰崇拜加剧,其中“龙王”被认为具有“出入水则必风雨”的功能,因此“龙王”满足了人们祈求出航平安、渔业丰收这一心理要求。拜龙王庙会成为周村人民信仰的载体,周村芯子等民间艺术纷纷在龙王庙会等节庆娱乐场合进行表演。

周村芯子在融合多门类艺术的基础上,承载了不同文化内涵,是当地民俗习惯与记忆的载体。周村芯子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周村处在丘陵至平原的过渡地带,南部为山系丘陵,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中间有河沟穿过,形成堆积平原。从商周时期的村落开始,周村地区就已承担交通枢纽的作用,并成为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作为关乎商贸集散的枢纽区域,周村亦成为文化交流中心。周村芯子演出剧目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区域,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源于浙江绍兴一带。这些故事在周村芯子表演中出现,无疑是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成果,包括山东淄博阁子里芯子、济南章丘芯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村芯子以外的抬阁文化影响。

二、民俗:周村芯子艺术的基因主题

民俗由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并由村落群体共享,作为生活文化的重要构成,潜藏着历史知识与传统,是约定俗成的精神财产。周村芯子作为当地民间风俗,是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唱词还是演出程式,都涉及该地的民俗现象。对其民俗文化现象进行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抬阁艺术中所蕴含的民间精神信仰,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智慧等。抬阁民俗是地域文化传统形成演变以及民族变迁的缩影,并成为年节庆祝中乡村部落最真挚、最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

(一)节日民俗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自远古时期,就有以“年”敬拜神灵、庆祝丰收迎新年的传统,从庆丰收谢神灵的敬拜仪式,到汉代正式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新年之首,春节承载着民众心灵的寄托。周村芯子的展演时间通常在每年春节的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从年前开始筹备,年后进行表演。

周村芯子源于古时的敬拜仪式。传说周村人每年三月三迎接泰山周奶奶回娘家,从三月三到三月十五都会举行旱船、龙灯等社火表演,用精彩的社火民俗表演来庆祝泰山奶奶生日。清朝之后,村民将烛台与高跷结合使用,结合当地著名的纺织技术,与众不同的周村芯子便诞生了。不论是何种起源,周村芯子从最初的敬拜仪式逐渐发展成为民间娱乐形式的一部分。春节与周村芯子民俗同样源于古时敬拜活动,两者相互依存,热闹的芯子民俗表演在年节期间隐含着人们一年的期许,为人们提供心灵慰藉的空间,成为中华传统审美情趣的体现。

元宵节期间周村芯子的扮玩传统,对于周村人民而言已成为一种情结,这不仅是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同时在广泛的群体认同中历代相传,沉淀为节日中的文化形态,节日成为周村芯子民俗传承演绎的最佳场域。每年芯子仪式活动可谓“全村大出动”,周村芯子展演以地缘联系中的各个村镇、街道、社区为组织团体自发形成,有扮演阁上演员的5、6 岁的孩童;扮演阁下演员的街道居民、普通农民;承担道具制作、化妆任务的周村芯子传承人等。参与者在表演仪式中得到群体自豪感与参与感,其社会身份在这时已经被弱化。“艺术的目的应该被规定为:唤醒各种本来睡着的情绪、愿望和情欲,使它们再活跃起来,把心填满,使一切有教养的人或无教养的人都能在赏心悦目的关照和情绪中尽情欢乐。”②周村人民在芯子仪式中得到调整与放松,在元宵节寻找乡土社会的“年味儿”气息,这时,情感交流、身心愉悦与民众归属感超越物质报酬而排在首位。民俗艺术依托节日空间传衍,具有传承与娱人的双重意义。

(二)民间信仰

原始信仰不仅一直影响着中国先民的生产生活,也孕育了诸多为取悦神灵而生的敬拜仪式。这些远古时期的敬拜神灵仪式逐渐演化成了现今的传统习俗。抬阁民俗传承至今,其文化形成与民间信仰的影响密不可分,民间信仰观念往往由人民的向往与某种渴求而催生出来,经过岁月洗礼而成为流传于世的民俗活动,其中便孕育着文化风尚。由此,蕴藏信仰意识的民间艺术反映着不同的民族精神。

在周村商贾文化兴盛和交通枢纽地位的影响下,民间文化事业随之发展,在村落寺庙盛行的仪式活动中,以庙会扮玩为代表的民间敬拜活动在周村兴盛。据《博山县志》记载,周村芯子与当时地方的寺庙活动盛行有很大的关系。明清时期,周村商业街市纵横交错,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富足的经济使得各类庙宇的规模变大,如魁星阁、关帝庙等,其规模都达到山东省内之最。不同的敬拜形式使得各种庙会应运而生。在庙会上,龙灯、旱船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应有尽有,庙会扮玩是各类敬拜活动的主体,观者众多,为周村芯子提供了广阔的表演市场。

数不尽的庙会遍布市镇,在孕育周村芯子的同时,也成为周村人民对天地崇拜的信仰载体。先秦时期,齐地已有关于天的崇拜,曰“天主,祠天齐”。③对“天”的崇拜主要体现在民众对于玉皇大帝的信仰,往往将祭天与祭雨相结合。先秦时期,齐地出现关于“地主”的崇拜,④以求神灵庇护,实现农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因此,在每年农闲时期,当地人通过举行大型民间艺术活动,在娱人的同时娱神,用娱乐活动表达百姓的美好夙愿。虽然当今芯子仪式中的信仰观念已逐渐减少,但从芯子队伍前悬络上所悬挂的各种吉祥物不难看出,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周村芯子艺术仍然隐含着人们寄希望于神灵的期盼。

三、商业:周村芯子艺术的发展后盾

山东的周村芯子蕴藏着兼收并蓄的齐鲁文化,齐文化以东夷文化与殷商文化为文化来源,融入周礼文明后又继续创新发展,进而形成了开放性的文化系统。齐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礼制政治相结合,崇尚功用价值,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齐国重视手工业,一定程度上给淄博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重要影响,不仅提高了当地手工业的技艺水平,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周村芯子是齐文化对民间艺术推动最明显的体现。周村芯子的发展与当地发达的纺织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最原始的周村芯子只具有单纯的信仰观念外化、活跃节日气氛的作用,随着表演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商业组织开始将芯子表演作为宣传方式,运用制作精良华丽的芯子服装道具来宣传自家布料,这一竞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周村芯子突飞猛进的发展。周村芯子区别于其他民间抬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所用道具,如伞、扇子等全部由丝绸制成,反映出齐文化所推崇的现实主义思想趋势。齐文化重视工商业,带动了周村商贾文化的发展,促进具有鲜明齐文化现实主义特色的代表艺术——周村芯子的丰富发展。

芯子艺术表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淄博地区纺织文化的特色。周村芯子演出所运用的服装一般由商铺特制的材料制成,水袖采用较长的绸缎制成,小演员挥动手臂,衣袖迎风飘展。旋络最能体现周村地区运用丝绸的独特性。周村芯子仪式走在最前端的就是旋络,旋络一般于正月初十扎制,通常由上好的绸缎扎制成飘带和花节并嵌套组装。周村芯子的三名手工艺人,用三天才能扎成旋络的顶层绸缎花环,其由700 块6 米长的丝绸扎成花朵状。一架完整芯子的扎制耗时约两个半小时。扎制好的旋络无论从里面仰视还是外部观赏,绚丽的颜色和随风舞动的丝绸都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感,可见当地丝绸文化的兴旺以及当地人民的自豪之感。

以商埠文化、丝绸文化、老字号文化、商贸习俗等为传承和保护内容的周村芯子民俗文化,其发展处在经济繁荣兴盛的状态之下。从姜太公提出渔盐与工商的发展政策,到淄博人民在多种精神信仰的支撑中创造出集多种民间技艺之大成的周村芯子艺术,寓意人们对于风调雨顺生活的向往。

四、农耕:周村芯子艺术文化精神的延续

关于海洋文明的探索无法脱离中国社会基础——农耕文明。山东既有优越的海岸线又有较大的平原地带,山东人民在山与海之间进行劳作,因此周村芯子所广泛使用的行进队形中带有农耕民族的传统信仰“龙崇拜”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在明初山西大移民的影响下,山东接受中原农耕文化传递并有所发展,形成尚武轻文的民风以及保守低调的性格也在情理之中了。

相较于南方地区的崖口飘色、海沧蜈蚣阁等抬阁民俗艺术,山东周村芯子带有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交融的特色。南方抬阁受海洋文化影响时,大多秀丽美艳、精致灵动,带有雅致的人文气息,阁架装饰造型十分精美,而周村芯子服饰以大红、大黄、大绿为主色调,配以丰富多彩的各类精致手工物件,或瓜果梨桃,或大红辣椒,从而形成一种粗犷豪放的艺术气氛,场面恢宏,气势壮观。山东的抬阁民俗,豪放灵动、刚健有力,富有北方舞蹈特色。南方海洋文化抬阁以人抬基台的形式居多,周村芯子无论是扛芯子、抬芯子、转芯子,一般会挑选体格强健的成年男性,将载有儿童戏剧演员的阁架直接绑缚于成年男性的肩上与腰部,以体现山东芯子在海洋文化的积淀下,仍具有北方男子在常年农耕生活中体格壮硕、高大的特点。

周村芯子是在集体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自娱性艺术,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人与大地和谐共处,其展现的农耕文化内涵正是以此为基础。山东芯子民俗艺术通常不以农耕文化状态而独立存在,它受到地域民众的农耕生活与海洋文化的熏染影响,融合了舞蹈、戏曲、民俗学等相关艺术门类,以最纯粹的肢体语言展现被土地与海洋所孕育的热情宽厚的文化性格。

五、结语

在强有力的文化意识影响下,山东周村芯子伴随着民间审美情趣不断改进,文化在其应用中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意义内涵。山东芯子以饱含民众愿景与崇拜的区域民俗艺术传承于当代艺术长河中,周村芯子作为当地精神信仰与“隐形”文化内涵的可视化载体而大放异彩。

注释:

①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年,第26 页。

②[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1996 年,第57 页。

③《史记·封禅书》。

④清乾隆《泰安府志》,卷七,祠祀。

猜你喜欢

周村芯子民俗
冬季民俗节
姐妹
民俗中的“牛”
关于薄膜电容器卷绕工序端面不齐的工艺改进
内部具有一个以上空腔的内燃机用铝基合金铸件及其生产工艺
民俗节
鲁中地区民间表演艺术的一朵“奇葩”
——“茶业芯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发展出路探析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点赞!周村千人“五老”文艺队 点赞!阳光小学千人学生课间操
舞动者的周对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