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本位课程观下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023-02-19肖玩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

肖玩君

[摘 要]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整体教学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创新理念,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素养本位课程观为透视点,从学、教、评三环节来审视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设计与实施,要做到以下四点:课堂目标的制订要凸显学生主体,课堂结构的设计要立足素养本位,课堂教学的实施要探索科学路径,课堂评价的优化要力求高效多元。这样,能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教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素养本位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4-0051-04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素养本位课程观,即以培养学生的素养为本位,其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置于课程设计的首要位置。这与崔允漷教授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具有内在的关联。章勤琼、阳海林则进一步总结出:“‘学教评一致性更符合课标的体系,也更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逻辑。”只有聚焦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才能更好地思考教師应该实施怎样的教学以及如何进行评价。因此,笔者认为,基于“学教评一致性”设计与实施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素养本位课程观下的必然选择。下面,笔者就从课堂目标、课堂结构、课堂教学、课堂评价四个方面探索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以促进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一、课堂目标的制订:凸显学生主体

目标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只有这样,目标才能成为评估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的有效标尺,让教育教学行为形成一个闭环。传统教学基于教师本位理念,将课程目标称为教学目标。我们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以凸显学生本位思想。学习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角度提出的,要思考在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中学生将“获得什么”,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考虑学生将“去往何处”。

目标制订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有二: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二是语文学科的评价要素,包括“基础知识积累”“语言读悟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方法”“精神内涵”等。因此,笔者将课堂目标分为两类:课堂学习目标和课程评价项目。课堂学习目标一般包括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堂评价项目是针对课堂学习目标制订的评估内容,用于评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及效果。

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通过对比原来的单元教学目标和现在的单元学习目标,解读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价值(见表1)。

由表1可知,“块状”素养目标是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为依据,结合单元特点,由原本分散的能力点梳理、统整、归纳而成的一个整体,包括“基础知识积累”“语言读悟能力”“运用能力”“阅读方法”“精神内涵”等板块,涉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内容,具有综合性、指引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课堂结构的设计:立足素养本位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和内容,使单元整体教学真正凸显其优势呢?我们尝试了优化课堂结构的三种方式:单元内重组、跨单元整合、跨学科组合。

(一)单元内重组

单元内重组是指以单元为单位,以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出发点,对单元中的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梳理,发掘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联系,并进行课时内容的重组。这能使课堂内容更加紧凑、丰富,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一般用于常规性单元教学活动中。

(二)跨单元整合

跨单元整合是指打破传统单元组合形式,以六个学习任务群为导向,采用板块的形式对不同单元、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跨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样优化,能满足语文学科基础性、能力发展性和综合拓展性等层面的教学需要,往往用于阶段性梳理复习的教学活动中。

(三)跨学科组合

跨学科组合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进行跨学科组合的优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强调不同学科的融合,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用于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学活动中。

三、课堂教学的实施:探索科学路径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通过反复实践,探索出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见图1)。

下面笔者结合课例,对各个板块进行具体阐述。

(一)第一板块“启动阶段”

第一板块“启动阶段”是单元学习的起点,以单元导学单为导向,突出预学与导读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这一板块的主要课型为单元导学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在课前借助单元导学单,进行有目的、有策略的预学,保障预学质量,为单元学习打好基础;二是引导学生在课上通过单元导学单学习交流,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单元学习方向。

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单元导学课为例进行说明。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学生喜欢的故事为线索,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二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课堂上,笔者共设置了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生活引入,感受美好

歌曲引入。引导学生欣赏儿歌,畅谈感受,分享童年趣事。由此导入课题,激发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环节二】梳理目录,感知内容

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引导学生浏览本单元目录,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发学习期待。出示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图文,让学生读题质疑,并交流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单元导学单,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三】明确任务,习得方法

发布单元学习任务:举行“故事分享会”,评选“故事小达人”。引导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微课和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讲好故事的方法,并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环节四】星级任务,拓展提升

设置两个星级任务。一星任务是选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读给家长听,并让家长评一评。这一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二星任务是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并说说制作过程。这一任务旨在勾连语文学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在实践中培养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第二板块“蓄能成长”

第二板块“蓄能成长”是单元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设计理念是以阅读为引领的写作指导,突出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连接。这一板块的主要课型为单元研学课,包括文本阅读和习作表达两大内容,模式有二:一是在写作指导课中重点回顾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写出质量较高的习作;二是将单元习作前置,即在教完单元导学课后,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再将课内阅读与习作修改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后,当堂修改习作。经过数次修改,最终形成一篇篇优质习作,集结成班级作文选。这样以名篇引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写作的价值点,优化了习作指导路径,使学生能自主“蓄能”,实现写作能力的持續生长。

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本单元为习作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写游记的能力。从编排体系来看,单元内容是一个习作指导的阶梯式结构,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笔者以单元学习项目任务——“我为家乡美景代言”的游记评选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习作之旅。这样,从单篇进阶到单元统整,增强了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共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预写:初试身手明任务。笔者借助“初试身手”板块,让学生进行学前试写,真实呈现已有水平,明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真实学习需要,找准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生长点。

【活动二】改写:借助文本习方法。借助课文、习作例文,整合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板块,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元对比自己的习作,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边发现、边运用、边修改。

【活动三】评选:赏析评价练表达。引导学生交流评选,检验问题解决成效,完成单元学习项目任务——“我为家乡美景代言”的游记评选活动。

(三)第三板块“有效释能”

第三板块“有效释能”是单元学习的延展,是对单元整体学习中所获能力的实践运用。其设计理念是以单元主题为引领,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强调阅读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这一板块的主要课型为单元拓展课,模式有二:一是开展单元主题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二是开展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体现跨学科学习理念。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拓展课设计为例。笔者开展了以下两个实践活动:1.单元主题阅读活动。围绕单元主题“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教师选择并推荐学生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冰心的《腊八粥》等文章,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形成群文阅读活动。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2.单元主题实践活动——风俗展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风俗知多少

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风俗诗词大比拼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环节二】风俗中的仪式感

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春节风俗。一是“家乡风俗寻访记”,录制展现家乡风俗的小视频或制作手抄报,写下自己参与过程和感受;二是“风俗寓意我知道”,通过搜集不同风俗的寓意,感受民间风俗的美好;三是“煮一锅腊八粥”,学会煮腊八粥,并与家人分享,体验参与风俗活动的乐趣。

【环节三】风俗展馆

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记录自己家乡的风俗。学生亲身体验了民间风俗的魅力,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升,习作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汇集起来,制成一本风俗作品集,形成班级的单元学习成果。

(四)第四板块“反思提升”

第四板块“反思提升”是单元学习的总结,其设计理念是以单元知识清单为载体开展复习活动,突出梳理与评价的高度整合。这一板块的主要课型为单元综评课,分四个步骤:一是借助知识清单检查过关,夯实基础;二是绘制主题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三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反思;四是整合学生自主设计的作业,巩固提升。

上述四个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起点—发展—运用—总结”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科学引导—师生互动评价”的“学教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理念。

四、课堂评价的优化:力求高效多元

课堂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解决“教到什么程度”这一关键问题。如何根据“双减”政策和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合理地、贴切地、系统地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与学进行评价,是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实效的关键。

如单元导学课中使用的评价媒介是单元导学单。导学单根据单元学习内容设计而成,一般包含单元的生字词、课文大意、核心问题、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等,是一份指导学生构建单元整体结构的学习资料。导学单既能在学生预学时给予指引,又是开展评价的重要依据。利用导学单开展评价主要有三种形式:自评、他评、师评。导学课上,学生将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导学单相对照,实时反馈评价;小组学习时,对他人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则贯穿课堂始终,发挥调控、诊断、促进的作用。以导学单为主要媒介构建的评价体系有三个突出优势:一是评价有依据,二是评价有目的,三是评价有层次。经历了评价,学生了解了自己的预学能力,对单元整体学习有了方向;教师精准把握整体学情,从而能在后续的单元学习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与教师评价相辅相成的是学生评价,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以单元综评课为例,我们设计了单元知识清单,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价媒介。知识清单包括基础知识积累、语言读悟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方法及拓展提升、自我反思、自主作业设计等,涵盖了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一份完整的、有价值的复习资料,承担着筛查、反思、评价、反馈等功能。单元知识清单的使用方式,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自我筛查,多元评价。课前,学生借助知识清单进行自我评价,及时改正错误。二是知识闯关,集体检验。教师以知识清单为载体,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实践形式,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拓展,循序渐进,既关注整体又凸显个体,既夯实双基又落实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钟启泉.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J].基础教育课程,2021(11):5-20.

[3] 章勤琼,阳海林.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兼论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1):21-28.

[4] 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 李琼.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评价[M].合肥:黄山书社,2018.

[6]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