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兴习作,轻叩起步习作之门

2023-02-19刘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2期

刘敏

[摘 要]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引领学生轻叩起步习作之门。即兴习作教学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立足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案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精心设计即兴场景,为学生铺设了一个从体验式习作到命题式习作的通道。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为学生开启起步习作和个性习作之门。

[关键词]即兴习作;起步习作;个性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4-0097-03

王崧舟教授谈到小学语文教学,总结为“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写作文;三怕还是写作文。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习作难,起步习作更难。怎样让学生不怕写作,甚至爱上写作呢?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积蓄,不吐不快。”习作教学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点燃学生的习作激情,而即兴习作能为我们叩开起步习作之门。学生的习作具有真实性和生活性等特点,是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即兴习作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生活挖掘习作素材,开启了通往“我想写、我要写、我能写”的习作大门,是我起步习作教学的成功密码。

一、立足教学实践,落实习作要求

(一)分析学生学情,创新教学模式

我对即兴习作教学的研究源于15年前的一节写字课。那是一节三年级的写字课,学生正在认真地写字。突然,“唧……唧唧”的鸟叫声由窗外传来,细细的鸟叫声格外温婉悦耳,打破了这难得的安静。几个学生马上抬起了头,向窗外望去。“唧……唧唧……唧唧唧”,鸟叫声又多了起来。这时,教室里抬起来的小脑袋更多了。有的学生看到我,又低下头去写字;有的学生惊喜地望着窗外瞪大了眼睛,早把写字这事给忘了。很明显,学生没有之前专注了。学生被其他事物吸引,即使教师强行集中其注意力,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于是,我灵机一动,说:“孩子们,放下筆吧。”学生很诧异地看着我。“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闭上眼睛,听!”学生很听话地闭上了眼睛。一分钟以后,我提问:“听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鸟叫声!”我继续引导学生:“趴在桌子上,继续听。我听到了小鸟在说,同学们刚才都在很认真地写字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小鸟在讨论,树儿什么时候长这么高了。”“小鸟在比赛谁唱歌唱得好听。”“小鸟在背课文呢!”……我让学生动起来:“咱们去窗户边看看吧。”学生陆续行动起来。我继续提问:“看到了什么呀?”学生回答:“是鸟妈妈在教鸟宝宝捉虫子呢!”“是鸟哥哥带鸟妹妹玩耍。”“是鸟妹妹带弟弟跟我们一起学习。”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谁也不落下。我进一步引导:“真好玩!那么,大家想想,刚才我们本来在干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总结:“我们刚才在上写字课—听鸟叫—看鸟影—猜鸟语。”这样,完整的习作模板就呈现出来了。我组织学生按照自己归纳的习作模板进行写作,完成后在小组内互读,并进行润色修改,最后参与班级最佳作文的评选。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样,如《一节鸟语课》《写字课上》《我的新同学——两只小鸟》等,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活灵活现。

课堂上,教师立足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即兴习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习作教学的效果。

(二)依据课标指引,探究教学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在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对学生提出习作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鉴于此,教师应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探索即兴习作的教学路径。

即兴习作是指在某一即时情境下的文字创造行为,即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和由此而产生的思维活动的描述。即兴习作的特点之一是即时性,这符合学生瞬时记忆的特点。实时情景就在眼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即兴习作的特点之二是体验式。实时情景触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产生写作的内生动力。同时,开展即兴习作教学顺应语文新课标坚持创新导向的要求,即“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并且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而即兴习作具有短时性、体验式、情境性等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适配性。教师开展即兴习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效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的习作板块中,习作类型主要有两类,即观察类作文与想象类作文,其中近70%是观察类作文,30%是想象类作文,有人物篇、叙事(活动)篇、状物篇、写景篇、想象篇等。想象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两类作文能够有机融合。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梳理相关的习作教学内容。统编语文教材以由近及远、由微到广的角度编排习作内容,如人物,从身边的同学到身边有特点的人;如事物,从身边的事物或场景到自然界的植物、国宝大熊猫、一幅图画等;如故事,续写学生最喜爱的童话,发挥奇思妙想。

传统意义上的即兴习作教学,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捕捉偶发事件,组织学生开展实练。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根据习作内容及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体验式习作导入同类型命题作文,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结合具体案例,实施教学策略

(一)以突发事件为契机,即兴“无意之作”

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因时“即兴”。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关于人物篇的习作《猜猜他是谁》《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可以从学生都认识、都熟悉的人物入手,开展有意识的“无意之作”的教学。

【教学片段】

以《我的新同学》为例展开教学。

新学期到了,班级转来了新同学。教师带领新同学××走进教室,按照程序进行介绍,让全班学生表示欢迎。掌声过后,教师提问:“大家说说对新同学的印象,他有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生1:他虎头虎脑的,居然还有小酒窝。

师:你的观察能力很强。

生2:他皮肤黑黑的,一定热爱运动吧。

师:了不得,你还做了推断。

生3:他个子比我高,头发比我少。

师:你还和自己做比较啦!

教师进一步提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新同学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陆续提问:“你几岁了?你家住在哪里?”“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你最爱的运动是什么?”……

当全班学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掌握了新同学的基本信息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描摹新同学的形象:“大家把介绍新同学的话写下来,看谁写得最像。”一个关于人物描写的即兴习作主题应时而生。随后,教师读习作、评习作的过程,就是以人物为专题的习作教学。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顺利完成了教材中的命题人物习作,提升了写作效率。

(二)以感兴趣的事物为契机,即兴“兴趣之作”

只有学生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展开探究,从而获得一系列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如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童话故事、绘本故事和喜欢的活动、游戏等,都可以成为即兴“兴趣之作”的素材。

【教学片段】

以《玩雨》为例展开教学。

细雨蒙蒙的春天,教师劝告学生别出去玩,学生却趁课间在雨中的运动场尽情嬉戏。又一个雨天,上课铃声响了,有三个调皮的学生还没回来上课。既然学生对雨如此痴迷,索性就让他们玩玩吧!于是,教师问:“你们想不想去玩雨啊?”学生眼睛放光,心想:“还有这样的好事?”“带上雨伞,排队去运动场,玩雨!”欢呼声快掀翻了教室。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玩雨,有的蹲在伞下听雨,有的伸出手接雨,有的仰起头去品尝雨的味道。甚至有学生比较谁的伞最大,比谁转动雨伞的速度最快……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法。玩够了,学生回到教室。此时,教师进行引导:“太开心了!为了让其他班级的同学也能感受到你们的快乐,请给其他的班主任介绍一下今天的活动。如果你写的建议足够好,能让其他班级采纳,你们就是其他同学的小福星哦!”学生的习作热情被激发,创作意愿呼之欲出,一个个摩拳擦掌、下笔如神。

这次习作教学的目标和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不谋而合,也与叙事作文(写日记或写传统节日)、写活动的看图作文(放风筝)、做实验的作文等属于同一活动类型题材,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围绕一个意思,把过程写清楚”。在后续教学中,学生通过读习作、听讲评,提升了写作技巧。

(三)以教材内容为契机,即兴“有意之作”

除了以上的人物篇、叙事(活动)篇,三年级习作板块还有状物篇、写景篇、想象篇。教师可以据此设计即兴习作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习得写作方法。

【教学片段】

以“写植物朋友”为主题开展习作教学。教师结合劳动教育内容,组织全班学生种大蒜。学生把自己种植的大蒜带到教室,摆放在窗台上。教师让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边种植边观察,并撰写日记,记录大蒜每天的细微变化。学生通过询问家长或自行查阅资料,了解大蒜的生活习性,和大蒜建立了亲密的供养关系。观察结束后,学生的日记成了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的素材来源。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细化学生的观察目光,明确写作方法,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以“写动物朋友——国宝大熊猫”为主题展开习作教学。教师以热点事件“熊猫丫丫变形记”的视频为切入口,让学生扮演丫丫饲养员、丫丫解说员等,抓住其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生活区域等,向大家即兴介绍国宝大熊猫。

以“画科幻画,解说科幻画”为主题展开习作教学。教师将即兴习作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利用学科间的融合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充分释放自己的情感,发挥奇思妙想进行创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冬天組织一场激烈的雪仗;在课后服务社团,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积累活动素材;引领学生在校园内参观,选择一处感兴趣的景物进行描写;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感悟实验的乐趣,积累实践经验,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续编课文中的故事,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的习作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产生了将活动体验转化为即兴习作的愿望。

(四)以自主命题为契机,即兴“个性之作”

教师把习作方法的指导渗透在整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中,通过以上有意或无意的即兴习作,帮助学生打开起步习作的大门。在这个阶段,学生深刻体会到,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心”的过程,是让笔尖在纸上跳舞的过程。学生感受到了习作的乐趣,看到新鲜事、有了新想法,就会不吐不快。于是,学生自主命题,写出了一篇篇独具个性的习作。如分享喜悦的《今天太高兴了》《老师表扬了我》《第一次上台》《我的暑假打卡点》《我们家的新成员》,倾诉烦恼的《今天不开心》《我不想长大》《我的小狗,你在哪里?》,对动画片的续写……一句句童真的话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幅幅惊奇的画面,展现出丰富的童年生活。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及时展开讲评,通过教师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作文。

激发兴趣,从心动开始;有感而发,从即兴起步。即兴习作看似即兴,实则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即兴习作,铺设了一个从体验式习作到命题式习作的通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为学生打开起步习作之门,更为今后的习作教学打开了一扇通往个性习作的大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夏燕.例谈即兴习作的情感表达[J].基础教育研究,2015(6):2.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