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3-02-19王涛吴郁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涛 吴郁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是落实语文要素和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将语用训练与思想熏陶相融合,将课内外资源相结合,沟通认知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优化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教学,既能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又可以凸显语文学科的发展规律,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4-0091-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首要目标是建立文化自信,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教学内容。鉴于此,统编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了革命文化題材类课文,其中有关于革命传统人物故事的《朱德的扁担》《金色的鱼钩》等,有表现抗日战争的《冀中的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有表现老一辈党员领导人先进事迹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吃水不忘挖井人》等。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质。在教学这类课文的过程中,若偏重其思想教育性质,则会将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若偏重文本内容,又会容易忽略课文所特有的革命精神。因此,教师应注意将二者区分开来,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革命的大道理。针对当前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语用功能,既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情理相融。

一、语文要素与育人要素相融合

统编语文教材的主编陈先云先生认为:“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关键在于,寻求教材在语言文字、价值与教学取向之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以及体现国家意志与学科自身规律之间的平衡点,力求实现‘文与道的统一,以便更为充分地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主要内容都是经典的人物、事件、战役等,具有感人的故事情节、立体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故事,品位文本语言,利用语言拓展练习,让学生体会英雄人物的形象,感受伟大的革命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主题,实现语文要素和育人要素相融合。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它们都属于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其中,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革命诗词的代表作品,该诗于长征即将胜利时所作,整首诗气势磅礴,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革命者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时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为充分彰显革命诗词的育人价值,教师可通过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要素,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如开展“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诗歌,利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习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除此之外,可以设计连续的学习任务,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如设计“初读感知,奠定情感基调”“推进情感,读出磅礴气势”“创意朗读,欣赏毛主席诗词”三个递进式的子任务,让学生在连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能力提升,能够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七律·长征》记录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在学习毛主席的系列诗词中,学生能深入了解中国的革命历程,体会伟大的革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令人震撼的革命故事。文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的转移,展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文章紧扣一个“壮”字展开叙述,采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感情。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距今较为久远的抗战时期,而出生在新时代的学生很难去想象当时情况的危急和战争的残酷,也很难理解战士们为了完成任务勇于献出生命的做法,所以难以跟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引导,通过介绍故事背景、讲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式,激起学生对敌人的仇恨、对战士的敬佩、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从谈话导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说明五位壮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唤起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营造氛围、补充历史资料等途径,引导学生边读边用心体会,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积累精彩语言,牢记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走向文道合一的境界。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的图片,让学生面对这汉白玉纪念塔上金色的大字,面对英勇跳崖的五位壮士,写下内心感悟。这项作业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也是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升华课文主题。

上述教学,抓住了语文要素与育人要素的融合点,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处处关联人文主题,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相结合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有着较为久远的时空距离,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学生难以理解或认同英雄们的言行,甚至产生距离感。例如,邱少云为了完成潜伏任务,在被烈火焚烧时一动不动、一声不吭,最后壮烈牺牲;《灯光》一文中的电灯是学生所处时代常见的生活物品,而且款式多样,但这一在学生认知中普通的物品却是战争时期美好生活的代名词。鉴于此,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红军长征、毛泽东生平重大事件、狼牙山五壮士故事发生的背景等。利用拓展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有效缩小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使学生能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相关的课外资料,通过情境任务,引领学生阅读、探索、讨论和表达;在语言训练中,引导学生体会革命精神,使学生获得内心震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展示邱少云在奔赴朝鲜战场前写的家书(部分内容):“到朝鲜后我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这封家书展现了鲜活真实的邱少云形象,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必胜的决心,仿佛将学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在学生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的壮举后,教师引入这封家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邱少云在战场上牺牲小我、成就大义的壮举,他的英勇形象深深地刻进了学生心中。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给邱少云写一封信,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对英雄的感激,以及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努力建设祖国的决心。学生借助语言表现内心情感,结合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述说着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设计书信作业,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促进感悟。在开展语言文字訓练的同时,进行情感的熏陶,让语用功能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实现和谐统一,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实际需求,教师可以创设开放的学习场,链接教材内部资源,如课后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或者是同类题材的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引入教材外部资源,围绕统一主题、单元任务以及文章特点增加选文,以凸显革命内容、革命印记、革命人物的活动背景,引领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红色年代的风云岁月。例如,学习《七律·长征》及其课后“阅读链接”《菩萨蛮·大柏地》后,教师适当引入《卜算子·咏梅》等毛泽东所写的诗词,开展以“毛主席诗词”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体会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伟岸人格。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入网络资源,联系与课文相关的时事新闻,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狼牙山五壮士》改编自记者沈重的《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部分史实并没有编入课文中,如“五位跳崖壮士中有两位幸存”“日本军官向跳崖壮士鞠躬致敬”等内容。教师展示全文供学生阅读,让学生自由讨论编者意图,交流自己的感受。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辨别,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如网络上一些混淆视听的文章企图抹黑英雄形象,歪曲历史事实。针对此类不良现象,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能够证明故事真实性的历史资料,明确历史虚无主义者行为的可憎,明白历史不能忘却、英雄不容抹黑,要时刻铭记革命英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由此可见,将课文内容和网络上的时事新闻相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正确思想的感悟。

三、课内认知与课外实践相渗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在于“知”,而落脚点在于“行”。因此,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革命文化的内涵,体会革命情感,而且要让学生真正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教师可以合理设计实践活动项目,促进“教学做”的统一。例如,教学《灯光》一课后,学生体会到革命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为此做出的牺牲和贡献,理解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此时,教师可组织小组开展“学英雄,见行动”讨论会,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繁荣富强了,但依旧面临着许多考验。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正在面临哪些考验吗?”有的学生谈到国外霸权主义多方势力对我们的打压,有的学生谈到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有的学生谈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面对严峻的考验,我们如何才能成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样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知识转变为积极的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革命教育主题系列的课文相比于其他主题的课文,更强调学习方式的丰富性、多元化和实践性。教师要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充分发掘和运用身边的革命教育资源,带领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例如,完成本单元课文的教学后,教师组织“重温红色六安的革命岁月”研学之旅,引导学生游览金寨红军广场、皖西烈士陵园、独山红色旅游遗迹群等六安红色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筑牢红色基因。又如,教学《七律·长征》后,教师开展“革命诗歌朗诵会”,使学生在主题朗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生成更多的感悟。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革命文化题材类的书籍,如《雷锋的故事》《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等,让一个个动人的英雄故事,化作对学生的无声教育。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教材和课堂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突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熏陶,并自觉地在生活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教师应着眼于教与学的出发点,遵循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结合课内外教学资源,让课内认知和课外实践互相渗透,真正发挥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育人价值。

总之,教学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时,要以语文的方式传授革命文化知识,一方面要有效落实单元要素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要落实人文要素,通过资料链接、多媒体辅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唯有从语言实践中吸收养分、发展语言,革命文化中的“红”,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底色。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先云.“文道统一”原则下教材选编特点及教学建议:以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为例[J].江苏教育,2019(73):7-10,13.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张欢.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新教材革命传统篇目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0.

(责编 刘宇帆)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信息技术课题“信息技术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策略研究” (课题立项号:AH2022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