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发展性理答,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2023-02-11杨俊峰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4期
关键词:河伯西门豹课文

杨俊峰

(临泉县杨桥镇孔庄小学 安徽阜阳 236400)

引言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学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中的意蕴以及核心价值,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教学过程中,发展性理答的应用,使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提问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强化教学成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发展性理答,值得广大教师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

一、发展性理答概述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课堂理答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简单来说,理答即为教师通过问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反应与处理,是课堂问答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质上可以说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对理答进行细分,可以分为语言性理答与非语言性理答。其中语言性理答可以更为细致地分为目标性理答、激励性理答、诊断性理答以及发展性理答等。而非语言性理答可以划分为打断回答、神情理答、动作理答以及无理答。而在上述理答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是发展性理答,其不仅仅是对课堂问题的理答,更能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以及核心进行深入思考,在实践应用中,常常将发展性理答分为追问、探问、转问以反问等。所以说,理答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对话,更是一种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技能。而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巧用“四问”理答,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转变学生的观念,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发展性理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理答意识较为薄弱

素质教育体制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成果。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往往被忽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逻辑中处于二元对立的尴尬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客体。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通常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把控,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更加关注教学成效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重问轻答”的现象。换言之,教师更加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理答意识较为薄弱,甚至部分教师对理答的内涵与要求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对理答节奏进行有效把控,甚至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进而淡化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重要性。种种因素叠加,导致课堂理答行为质量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学成效。而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当课堂问答情况不理想时,其常常会认为是问题太难或者学生分析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而忽略了理答方式不合理这一因素。

(二)理答技巧运用不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经常存在教师对发展性理答技巧运用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一为教师运用理答的种类较为单一,在当前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使用判断性理答,对于追问、探问、转问、反问等发展性理答技巧的运用较少。虽然运用判断式理答以及肯定式理答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但是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学生出现迷茫的情绪,进而影响到教学成效的提升。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理答过程中语言运用较为单调,比如在使用判断式理答的过程中,常用“对”“错”“不对”这种简单的反馈,而在肯定式理答过程中常常使用“真棒”“真聪明”“非常好”等词语。虽然上述词语的运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仍存在着单调、刻板、千篇一律的特点,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获得感,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三)理答质量亟须提高

虽然在素质教育体制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了发展性理答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但是受到经验的限制以及理答答案随机性的影响,教师常常不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答案之中的合理之处,因此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效果不佳。而文章上述四种理答行为,都有其独特的使用环境,因此教师在运用理答技巧时,应就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另外,教学活动中课堂理答具备较强的随机性,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度的理解,才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理解与反馈,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文章核心。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理答风格,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

三、发展性理答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善用追问,引发学生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善用追问技巧,能够进一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而追问实际上是指当学生回答了某一个问题后,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而创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对文本内容更加深入地思考。追问技巧通常使用在一个学生身上,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的思维不被打断,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对话内涵的深入挖掘。在发展性理答中,追问更加简单、直接,实现师生之间有效共同互动。可以说,追问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纵向深入探究。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军神》时,引导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然而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阅读课文,学生并不能真正地了解文章蕴含的意味。因此教师可以使用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路进行逐渐引导。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沃克医生称病人为军神?”这时学生会纷纷给出答案,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继续进行追问:“你从课文中哪一点可以看出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生答:“刘伯承在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数出沃克医生割了七十二刀。”虽然学生的回答十分正确,但是教师需要明白,这只是根据课文内容而给出的口头答案,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并没有切实的体会。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可以继续提出“如果你受伤了,你会怎么样”“在包扎的过程中,你会记得医生的样子吗”等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追问,使学生能够切身融入课文氛围,进而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含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巧用探问,转变思考角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使用发展性理答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后,其思路仍然较为片面和肤浅,甚至答案是错误的,可以使用探问,引导学生转变思考角度,将问题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繁为简,逐渐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其他思路不断接近问题的答案,直至学生能够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要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需要学生能够深刻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而如果仅仅是通过课文本身,很难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多使用具有诱导性的话语,创设出相关情境。比如:“大家现在闭上眼睛,地球母亲正在向我们走来,你看到的地球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将自己带入课文语境当中,并且在小组交流中对地球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这时教师不能够满足于现状,可以继续进行探问:“地球母亲正在向我们诉说什么?”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运用探问,通过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转变思维角度,不断进行思维拓展,提高学生思维宽度与广度,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形成辩证的思维模式。

(三)活用转问,促进合作学习

使用发展性理答进行教学时,在学生的思维卡壳或者教师追问无效的情况下,或者需要更多的学生参与谈论过程时,可以使用转问技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谁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或者“谁还有补充”等提问,将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进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话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共同探究课文知识要点,使教学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而利用转问技巧,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例如,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手指的作用以及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解析,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完成课文阅读后,教师提问:“每个手指都代表着什么样的人?”此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回答:“大拇指是勤劳善良的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问题,转问其他学生:“对他的想法有不同意见的吗?”教师通过转问,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分成五个代表不同手指的小组,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小组谈论,探讨身边“手指”一样的人,要求学生进行演绎。在完成相关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利用转问,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辩证思维,进而进行分组学习谈论,使学生能够在小组谈论中,明确五指各自的用途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而通过小组谈论,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强化合作学习意识,进而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应用反问,探索文本核心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发展性理答中反问,从表面上看属于疑问句,但其实际上是表达肯定的意思。这种无疑而问的形式,能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强调,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同时,教师在使用反问进行理答时,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思考,促进学生能够透过文章表面文字形象,实现对文本核心的不断探索。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西门豹治邺》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当乡绅与巫婆联合祭祀河伯时,西门豹假借祭祀的新娘不够漂亮为由,将巫婆投入河中,告知河伯换一个更漂亮的新娘;在巫婆迟迟没上来的情况下,以催促巫婆为由,欲将乡绅投入河中,导致乡绅吓得磕头求饶。而针对这一情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西门豹真的相信河里有河伯吗?”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学生们纷纷回答:“不相信,西门豹想去救这个新娘。”教师继续进行引导:“哪怕这个新娘是美女西施,西门豹也会说——”此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齐声回答:“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为了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西门豹的巧妙方法?”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在学生重读课文后,教师为引发学生对文本核心的探究,可以适时提出反问:“看到乡绅的行为后,老百姓还会继续祭祀河伯吗?”在学生们多样的回答中,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在学生的理解中:课文中河伯娶妻是假的,是乡绅与巫婆联合骗取钱财的,河里也没有神仙,没有河伯,而西门豹为了百姓的利益,惩治乡绅与巫婆。西门豹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引起百姓的反感,反而巧妙地教育了百姓并惩戒了乡绅与巫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使用反问技巧,能够引导学生透过文章表面,对文章核心内容进行理解,进一步理解文章核心价值。

综上,追问、转问、探问、反问等提问技巧的使用,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成效而服务的。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使用“四问”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收获到学生更有深度的回答。合理利用发展性理答,能够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发展性理答与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结合,能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河伯西门豹课文
“河伯”形象的文化精神透视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背课文的小偷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人神传说之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