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策略探析
2023-02-11孙中虎
孙中虎
(蒙城县庄周办事处中心小学 安徽亳州 233500)
一、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策略的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其中,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该领域展开了研究。例如,韩文军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角度探讨了具体作文教学策略,沙伊露则提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实施路径,等等。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策略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升较慢、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水平。
二、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概念与特点
(一)思辨性阅读的概念及其特点
思辨性阅读是指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以达到理解和发掘文本意义的目的。这种阅读方式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要求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全面、客观地理解文本,准确地把握文本中的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思辨性阅读过程中,阅读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并进行准确的推理,保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同时,思辨性阅读也需要阅读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本背景、作者意图、文本结构等,以便更好地领会文本内涵。因此,笔者认为,思辨性阅读具有如下特点:
(1)主动性强:在思辨性阅读中阅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而是主动地思考、推理,并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质疑,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
(2)多面性:相对于单纯获取信息的阅读方式,思辨性阅读更加注重探究可能存在的背后含义,包含了多种观点、角度和世界观的表述方式,有意促使阅读者深化对阅读素材的理解。
(二)任务群的概念、特点及设计原则
任务群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近年来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任务群是指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个任务的集合,以达到一个统一的目标。任务群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学习中教育者已经发现了单一任务教学的局限性。在任务群中,学生要面对不同类型的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任务群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任务群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需求,科学选题,并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来说,在任务群设计中应当贯彻以下原则:
(1)明确任务群目标和重点。教师应当明确任务群的目标和重点,确定任务群发展学生思维的范围和深度。
(2)科学分析任务群中的阅读文本。教师应当对任务群所涉及的阅读文本进行科学的分析,挖掘其中的思辨性问题和思维任务,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需求适当调整。
(3)合理设置任务群中的子任务。在任务群设计中,教师应当合理设置子任务,在明确任务群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分解任务,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逐步提高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能力。
(4)注重任务的连贯性和因果关系。教师应当注重任务的连贯性和因果关系,确保任务群中各个任务之间衔接紧密,逐步推进思维活动。这是任务群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任务群中任务分解的关键所在。
以上四个原则是教师在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时需要始终坚持的。只有贯彻这些原则,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
三、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引导的策略
在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利用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本质。具体来说,可以设置启发式问题、批判性思维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完善思维模式。此外,还可以提供问题导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思维、理清思路。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高他们的表达技能和表达自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汇报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激发他们的表达热情和兴趣。
最后,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反思与总结。任务的完成不仅体现在任务表现上,更需要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回顾,挖掘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写作反思日记、口头反思等方式,深入思考完成任务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反思意识和总结能力。
总之,教师引导的策略在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从任务设计到学生表达再到学生反思总结,全方位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二)学生参与的策略
在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参与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够加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任务群设计和引导之外,还需要合理地制订学生参与策略,以确保任务群的有效实施。
首先,把握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以此确定相应的学生参与策略。
就学生的兴趣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材料更加的充分全面,增强阅读材料的可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景阳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突出课文的重点,改变传统的先读课文再对课文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老师再指导他们对文章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给学生带来启发,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有效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时,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寓言故事中农夫这样的人?你们平时像不像故事中的小农夫?
生: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小农夫,我为了让我家的君子兰快快长大开花,给我家的君子兰施了许多肥料,结果君子兰因施肥过多死了。
师:你这是揠“兰”助长,其他同学呢?
此时,教室里一片安静。
师:(利用班班通播放一些生活中揠苗助长的小事例)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谁能说一说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课堂上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特点等方面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充分的想象,锤炼其思维,从而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其次,设置合理的参与方式。在任务群中,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参与方式,如主观参与、客观参与、小组讨论、个人反思等。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学生特点来设置合理的参与方式,以便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例如:在教学《父爱之舟》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以小为大”的书写技巧,体会“父子之情”,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小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讲述父亲的爱,表达他们对父亲的感恩之情,学生可以通过诗朗诵、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再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任务群中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布置学生写学习日志、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等。这些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任务群中,学生的参与和学习体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积累的途径,更是情感价值和人格养成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便让学生在任务群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如《司马光》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体会司马光的智慧与遇事沉着、冷静的性格,教学时,老师要把握要点,引导同学接近“事发现场”,通过指导朗读、人物对比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学目标从体会人物形象提升到培养思考的能力。
总之,学生参与是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制订合理的参与策略,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四、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策略的优化
在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教学策略不断地进行优化与升级。
首先,教师需要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理念来制订任务和教学计划,将任务单独列为教学单元,每个任务单独设置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步骤,确保完成任务。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特点,掌握学生的思维模式,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和引导式等多维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开发、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课堂等,以促进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不断思索、探究知识,使他们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在教学《父爱之舟》一节课时,可以结合本课程的主题,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人关爱的作品,开展深层阅读。
最后,教师应该进行体现学生个性的任务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