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研修平台赋能教研组提升课堂行为效率*

2023-02-10黄益琴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5期
关键词:教龄课例教研组

水 明 黄益琴

(1.合肥市梦园中学 2.合肥市锦绣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一、教研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中提到,要秉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英语,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要坚持引导学生将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关联起来,引导学生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内化所学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小学英语课堂行为已经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虽然大家已经意识到课堂行为的重要性,但什么样的课堂活动是有效的?什么样的课堂行为是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活动是不是越多越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前区域内小学英语学科缺乏精准的课堂观察工具。研讨课因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过程数据很难采集。听评课参与教师范围小,记录不完善,很难对课堂中的各种行为进行严格的量化和分析。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对课堂的9种常态化师生行为数据进行伴随式记录,并形成课例的智能分析报告。央馆智能研修平台专家在解读报告数据时指出,代表着教师和学生行为的S-T曲线,接近45°,呈上升趋势,是师生活动效能较高的理想状态。那如何让这条线接近黄金角度?也就是如何让我们的课堂行为更有质量,是我校教研组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二、教研实践

合师院附小英语教研组借助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分别对3种不同教龄段的教师(林老师,教龄22年;黄老师,教龄14年;程老师,教龄4年)以课例为单位,实施常态课课堂行为的跟踪观察。我们选取了对话课和阅读课两种课型,关注不同教龄段的老师及不同的英语课型下,课堂活动中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质量。

在为期近一年的课堂观察中,智能研修平台精准数据表明:教龄短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教师行为占有率Rt相对于教龄长的老师数值更小;学生行为占有率数值相对较大,相对应的行为转化率Ch较教龄长的老师数值更大。

在对话课型和阅读课型中,对话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占有率Rt相对更低,而学生行为占有率数值相对较大,故行为转化率Ch值更大。在平台依托精准数据划分的练习型、讲授型、对话型、混合型4大教学模式中,对话课型的数据偏向讲授型,少部分课例属于混合型课堂,而阅读课的数据则基本上偏向于讲授型。在所有的课例数据中,讲授型课例偏多,混合型和练习型课例较少,对话型课例几乎没有。尽管我们执教了多个对话课型的课例,但数据仍显示属于讲授型或混合型。

三、教研分析与反思

1.剖析课堂活动,聚焦师生行为

教研组选定了一个阅读课型,在线组建磨课组。由三位不同教龄的老师进行同课异构。这节课选自英语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My weekend plan,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主题的阅读课。从现场观课来看,课堂气氛活跃,3位教师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多个不同难度的学生活动,层层递进,学生学习和语言输出的效果均不错,但是平台提供的数据仍显示教师行为占比较大,3节课都属于讲授课,学生行为占比较小。

智能研修平台对课堂的9种常态化师生教学数据进行伴随式记录与反思,包括学生“听讲”“举手”“应答”“读写”等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教师层面有“教授”“巡视”“板书”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教研组对3节课进行了切片式分解,组内教师分工对3节课所有实施的课堂行为进行罗列和分析,结果如下:教师行为除常规性“巡视”“板书”外,“教授”主要包括提问、示范读、核查答案、讲授和借助多媒体播放音视频等。师生互动主要表现在引导性讲述或提问,常常是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停留在较浅层次的互动。学生行为除常规性“举手”“应答”“读写”之外,“听讲”主要包含听读、跟读、跟唱、完成课堂活动任务、完成课件活动任务、看图、使用电子书包拍照、答题等。生生互动包括小组活动和Pair work等。

这些实践操作的课堂行为在智能研修平台生成的S-T曲线和时序点中表现不明显,说明设计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效率不高,只停留在表层。

2.依托客观数据,衡量行为质量

教研组更换课型,选取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hose dog is it?Part A Let’s talk.仍然由三个不同教龄段的老师执教。这轮磨课中,执教老师重点关注课堂行为的效率,课后教研组将3节课均按教学流程切块分析。从平台提供的精准数据中可以看出,3节对话课有一个共同点,前段导入、新课呈现环节的教师行为占比较大,曲线呈持平状态。有效的学生行为从操练环节开始显现,教龄最长的教师课堂上学生有效行为出现的最晚;教龄最短的教师课堂上,学生行为曲线出现的最早。

根据S-T曲线图走向,教研组对3节课的学生行为曲线和对应的教学行为时序点进行比对和分析。程老师,教龄4年,S-T曲线显示课堂行为的效能相对最高,学生行为占比也最大。曲线图中效能最高的两个时间段分别是8~12分钟和22~26分钟。借助平台的时序点观察到,第一个学生行为高效能较时间点对应的师生行为是问答。问答是非常常规的课堂活动,普遍出现在所有课型当中。同样是问答行为,为什么此处数据显示效能最高?通过回看教学视频,程老师提出的问题是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这是对话学习之前的读图环节,在欣赏很多艺术节绘画作品后,老师提问哪个是你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这类开放性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第二个学生行为高效能点时间点对应的活动是利用电子书包的拍照上传功能,同学间互相拍照,并操练名词所有格和物主代词的句型。这一环节属于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生对这类活动非常感兴趣,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内化语言并在真实情境中使用目标语言。

郭老师,教龄8年,课例前16分钟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行为占比很大。学生行为线段主要出现在16~20分钟、28分钟左右。第一个学生行为高效时间点对应的活动是情境游戏,寻找物品的主人。第二个学生行为高效时间点是绘本拓展环节的创编对话,这里郭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你发现了一只迷路的宠物,你怎么帮助它回家?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对话创编,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学生行为曲线表现得较为明显。

黄老师,教龄14年,课例前17分钟的教师行为曲线一直是一条横线,后面的学生行为曲线起伏很小。说明教师的讲授时间过长,教师行为占比最大。实际课堂教学中,黄老师在各个环节均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但数据和图表显示,这些课堂活动里的学生有效行为较少。经教研组反复研究发现,黄老师这节课从操练环节开始才有学生活动,前一段导入和新课呈现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3.重构课堂活动,提升行为效能

经过一系列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课例研磨,教研组将数据分教龄段纵向对比和分课型横向对比,结果显示我校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行为效能不高。教研组积极探索策略,进行实践验证。将黄老师的一节对话课作为组内典型案例,本节课在已经设计、实施了多个师生活动,并在情境中多次引导学生行为的基础上,S-T曲线仍然持平向前。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研,针对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设计和实施进行深度研讨,对黄老师的这节课进行师生行为的重构,旨在通过提高课堂行为的效能,助力本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策略一:丰富活动形式,开展信息融合教学。

此轮磨课案例选自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hose dog is it?Part A Let’s talk.黄老师在第一轮磨课中,发生了以下学生行为:

(1)观看同学小时候的照片,用句型It’s...’s.来猜测和表达照片是谁的。

(2)观看学校艺术节照片,用动词短语进行描述。

(3)听录音,勾选正确答案。

(4)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5)观看对话视频,完成填空任务。

(6)听读、跟读对话,分角色表演对话。

(7)欣赏著名国内外城市的照片,用the picture of...表述。

(8)图片与人物配对练习,配对后进行句型操练。

(9)欣赏国际名画,pair work:Whose picture is it?

(10)欣赏太空画展,小组活动创编对话。

在同课重构活动中,教研组着重设计多样化课堂行为表现形式。充分发挥现有的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功能支持,利用电子书包和希沃课件,将课堂教学任务与信息技术融合,增加学生的互动性。

第二轮磨课中利用智慧课堂环境,将听音勾选、听音选择两个常规活动,以电子书包课件推送形式让学生在线作答,后台直接生成答题结果和反馈。操练环节中的几个任务,设置成希沃课堂活动,增加学生互动,希望通过设计多样性学生活动来增加课堂行为效能。

策略二:增加活动时长,面向全体学生。

第一轮磨课中,黄老师的这节课学生活动的时长在12分钟左右。第二轮磨课中,黄老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加长了学生活动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操练、展示对话。语言输出时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展示,这一轮的学生活动时长在18分钟以上。

策略三:增加活动频次,践行学习活动观。

小学英语教学要秉持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在情境中操练、内化句型。第二轮磨课中,黄老师增加了学生活动频次,并实时观察学生行为效果,调整课堂活动。

通过实施以上三个策略,S-T曲线发生了如下变化:教师行为占有率Rt从91%下降到77%,在重构后的课堂上教师行为比例下降,教师努力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行为占有率从9%上升至23%,学生行为效能有很大提升。二次磨课中设计的提高学生行为效能的策略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行为转化率Ch从15%上升至17%,虽然上升得不多,却是合师院附小英语教研组在智能研修平台的助力下,探索提升课堂行为效能道路上迈出的很重要的一步。虽然有所收获,但是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此案例中的不足。这是一节对话课,经过课堂重构后学生行为占比虽然有了明显上升,但S-T曲线图显示教学模式仍属于讲授课。S-T曲线的总体走向偏低,本课例两次授课的前16分钟学生行为效能均较低。

4.借助评价量表,优化行为设计

央馆智能研修平台设置了精准教研量表和课堂评价量表。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评课教师的量表打分来全方位衡量本节课的效果和质量。下一步教研组将以此为突破口,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的评价量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课型,设计侧重点不同的量表来衡量课堂行为有效性。借力人工智能,倾力打造常态课有效课堂。

四、结语

课堂行为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应有的行为。教研组现阶段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行为效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课堂活动的频次并不是越多越好,学生活动的时长也不是越长越好。下一阶段,教研组将继续开展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环境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着眼于课堂行为的课例研修、课例反思。

猜你喜欢

教龄课例教研组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课例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