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步古文世界 探究文言文教学

2023-02-10王鸿云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5期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课文

王鸿云

(萧县赵庄镇吴蒋庄学校 安徽宿州 235200)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核心,是我国语言发展的历史见证,并且对历史学、考古学而言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所以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17年开始,安徽省中考不再局限于考查课内文言文,而向课外文言文拓展。文言文教学旨在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打下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呢?我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他们对文言文感到很陌生。文言文在语言上晦涩深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厌学文言文。因此,如何使学生爱上文言文是当前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他们就不会认为文言文很难学,就会一直去钻研,即使遇到什么困难,也不会退却,而是想方设法地去克服,进而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巧设精彩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以,在教学文言文时,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内容,巧妙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讲述背景故事,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播放相关视频、图片、音乐,等等。

例如,在讲授《陋室铭》时,我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以此导入新课:“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县后,在势利小人贺知县的逼迫下,半年时间内搬了三次家,并且居住环境一次比一次差。虽然遭此境遇,刘禹锡却挥笔潇洒淡然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并请石匠刻成碑立在大门之外。”我通过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刘禹锡,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刘禹锡。这样不仅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还激发了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又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是这样导入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的我们依然是这种作息。不过,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元丰六年农历十月十二日这天夜里,却怎么都睡不着,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或者有什么不幸的遭遇呢?好,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这篇课文,去寻找答案!”这样的导入充满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寻作者苏轼遭遇的过程中了解创作背景,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精彩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老师教”为“主动地自己学”,收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课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师生质疑,再让学生释疑并当小老师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评。

又如在《岳阳楼记》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中心,我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形容迁客骚人的心情。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形式去劝慰一下迁客骚人。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第一个问题,吴伟豪说“被贬官,心情较为郁闷”;吴琼说,这种难受的心情,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许俊逸说“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我紧接着跟了一句“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对于第二个问题,吴艳说“不应该哭泣,男儿有泪不轻弹”;吴宇豪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吴祯禹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都正常,其实主要还是看心态”;张悠悠说“山重水复疑无路,黑暗花明又一村”,我跟着评价“很好!你是在劝慰迁客骚人要看到希望,不过应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吴晨雨说“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有平坦也有起伏,坦然面对,磨炼了意志,开阔了心胸,忘却了屈辱”,我评价“妙,诗一般的语言。在课本上诗人被称作什么呢?(学生回答‘骚人’)好的,让我们感谢‘骚人’的精彩回答!”。之后我总结道:“能够达到‘不会因为外在事物的好或坏和自己的得或失而喜、悲’这样的境界,才是高人!课本上有一句注释,是怎么说的?”学生回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追问:“谁的言论呢?”同学们一致回答“古仁人”。由此,“古仁人”终于闪亮登场了!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首先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诵读与理解相结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古语,无不揭示着“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古时的文学家韩昌黎、欧阳修、范仲淹,还是现代作家鲁迅、巴金、臧克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读”。因此“读”是文言文教学中最有效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在《出师表》一文的教学中,我请语文科代表来朗读,他的朗读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当他用恳切的语气,语重心长地朗读时,教室里寂静无声;当他声音低缓、表情沉重地读完最后一句时,其他学生无不受到诸葛亮忧国忧民情怀的感染。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增强诵读效果,特别是诵读诗、词、曲时,配上古典音乐、相关图片等,更容易使学生领悟这些作品的美。如学习《过故人庄》时播放农村田园风光的幻灯片;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播放旋律急促的《十面埋伏》,使学生通过强烈的听觉冲击,感受诗中的爱国情感。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水平相当的两个班中,选用一篇中等程度的文言文《爱莲说》,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一)班,直接带他们读,然后给出译文,让他们自由地背诵课文和译文。在(二)班,先让他们借助工具书自行学习,找出一些难理解的字词,再稍作点拨、评讲,让学生试译,然后给出译文让他们对比,最后再要求背诵课文和译文。三天之后检查发现,(一)班的学生虽大都能把课文和译文完整地背诵出来,但用的时间比(二)班的多,个别句子的翻译张冠李戴,一些字词的解释更是错漏百出,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而(二)班学生却没有这些问题,他们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较顺畅地理解另一篇相类似的文言文,提高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由此可见,诵读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地诵读,而是要在理解课文,尤其是明白一些艰涩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去诵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调整教学顺序

以往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把所有的考点全部“塞”给学生,采用的教学顺序是:阅读-串讲-翻译。这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要点,但并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不能有效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在中考改革增加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情况下,这种教学顺序更加不合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认识应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新的教学顺序:自读-试译讲评-练习。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自读自学的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每教一篇文言文,都可以先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认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读后,老师通过提问、互问的方式让学生试译课文。这不仅可以检查、评价学生自读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试译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以及发现疑难问题。而有了问题,学生都会急于去解决,他们积极地请教老师、请教同学,专心致志地听他们讲解。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还培养了他们主动求知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逐步养成这种习惯:在学习文言文课文之前,利用工具书对照课文,一个词一个词地落实,进而连成句,最后弄懂整篇课文的意思,有些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便做上记号在课堂上解决。渐渐地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顺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理念,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规律。

四、加强课内外积累

现今中考中文言文分值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近几年中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题目更加灵活多变,尤其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此,可以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一)注意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

初中课本所选的文言文虽然不多,但都是经典。其中包含许多需要学生重点理解的字词意义及用法、句式等。如之、而、以等,它们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表示不同的意义,学生只要牢固掌握,那么遇到大多数文言文都不用为难。因此,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文言知识方面的积累情况。每讲完一篇文言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篇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如制作通假字卡片、找出古今异义词,总结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分析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等,然后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学生通过课文积累文言知识,自己动手、动脑归纳,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目标。

(二)增大课外文言文的阅读量

初中阶段教材所选的文言文总量较少,难以满足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考试时遇到课外文言文,学生拿它们一点法儿也没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充分地积累课外文言知识,开阔文言文阅读视野,为改革后的中考做充分的知识准备。

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拓展几篇与之相类似或有关联的课外文言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自己去阅读一些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比如《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等,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五、结语

文言文是我们先人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散发着永恒而迷人的艺术魅力,是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积极地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学好文言文,时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灵动的文言文教学氛围,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猜你喜欢

课外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