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的空间耦合强度及其影响因子

2023-02-05刘林奇蔡颖颖王辛月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产业集聚绿色食品

刘林奇 蔡颖颖 王辛月

摘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将会有效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發展。基于2014—2021年湖南省绿色食品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的空间耦合强度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产业结构水平,还是产业集聚程度,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均较为突出;湖南省各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均处于中度耦合或中低耦合层次,而作为一个整体,湖南省则处于中低耦合层次;土地供给、政府支持、市场需求、水资源以及劳动力对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技术创新对空间耦合强度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产业集聚;耦合强度;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511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2021JJ30305);湖南理工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CX2021A34)。

Spatial coupling streng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etwee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green food in Hunan Province

Liu Linqi, Cai Yingying, Wang Xinyue

(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414000 )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the green food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reen food industry. Based on the green food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14—2021 of Hunan Provinc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index systems, and used entropy method, grey correlation model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spatial coupling streng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 foo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blem of un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were prominent in both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spatial coupling strength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green food in Hunan Province were in the middle or middle-low coupling level, overall, Hunan Province was in the middle-low coupling level; land supply, government support, market demand, water resources and labor forc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spatial coupling strength betwee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green food in Hunan Province, bu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patial coupling strength.

Key words: green foo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upling intensity, influencing factor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把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经。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一个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集聚升级,将能较好地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淡水养殖基地,也是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具有天然的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优势。本文以湖南省为视域,通过构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灰色关联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湖南省绿色食品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全国其他地区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1 指标构建、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指标体系构建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共同构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机整体[1]。一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本身就是合理分配产业内部各种要素的过程,这必然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也越高。因此,二者是分析产业结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此外,考虑到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亦作为评价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标准[2],因此,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综合选取“合理化”“高级化”“效益化”3个准则层用以测度产业结构水平,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产业的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产业集聚一旦形成,能够使集聚区域布局内的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这得益于信息成本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企业将以更高的生产率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此外企业间还能充分享受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和丰富的外部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益[3]。因此,选取“产业区位”“产业规模”“产业关联”3个准则层用以测度产业集聚程度,产业集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1.2 研究方法

1.2.1 熵值法

运用熵值法计算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计算步骤:

第一步,数据标准化。

由于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均由若干指标构成且单位不一,故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

S值越大,表示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或产业集聚的整体发展水平越高。

1.2.2 灰色关联模型

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接近1表示两大系统之间的空间耦合强度越强。空间耦合强度划分标准如表3所示。

1.2.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本文将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作为变量Y,将土地供给(Land)、政府支持(Gov)、市场需求(Market)、技术创新(Tech)、水资源(Water)、劳动力(Labor)作为变量X[5-10],各变量的具体含义见表4。

1.3 数据来源

囿于数据的可得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本文拟收集2014—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绿色食品统计数据,构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指标评价体系,用于测度湖南省各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态势。研究数据均来源于湖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2 实证结果

2.1 湖南省綠色食品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的空间特征

通过熵值法测算出湖南省各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5。各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综合得分为0.063~0.573,分值普遍较低,发展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样较为突出,湘潭、岳阳、湘西州的综合得分维持在0.500以上,属于第一方阵,说明这些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结构相对完善;益阳、永州、常德、衡阳、张家界、邵阳的综合得分为0.210~0.470,属于第二方阵,说明这些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发展还不够充分,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郴州、娄底、怀化、长沙、株洲的综合得分在0.200以下,属于第三方阵,说明这些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结构濒临失调,未来发展任重道远。作为一个整体,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水平综合得分仅0.284,发展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

通过熵值法测算出湖南省各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6。各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综合得分为0.113~0.978,除了常德外,其他地区分值均较低,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常德属于第一方阵,综合得分达0.978,体现了其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集聚程度很高;益阳属于第二方阵,综合得分达到了0.561,虽然与常德相比劣势明显,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同样具有较大优势,说明该地区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较好;衡阳、长沙、岳阳、怀化、邵阳、株洲、湘潭的综合得分维持在0.221~0.264,属于第三方阵,说明这些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弱,但如若充分利用区位条件,未来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郴州、娄底、张家界、湘西州、永州的综合得分维持在0.200以下,属于第四方阵,说明这些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不容乐观,未来发展任重道远。作为一个整体,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集聚程度综合得分仅0.280,发展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

2.2 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

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可以得到系统层和各指标层的空间耦合强度。

2.2.1 系统层空间耦合强度

由表7可知,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系统层空间耦合强度为0.635,属于中低耦合,说明从总体上看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耦合状态还有待提高。

湖南省各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系统层空间耦合强度如表7所示,均维持在中低耦合和中度耦合之间,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2.2.2 指标层空间耦合强度

在计算湖南省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系统层的空间耦合强度之后,为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子,还须揭示两个系统中的各指标层的空间耦合强度。出于篇幅考虑,本文仅展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各个指标层与产业集聚整体指标层空间耦合强度的均值(见表8),以及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各个指标层与产业结构整体指标层空间耦合强度的均值(见表9)。

从表8可以发现,从结构偏离度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来看,湘西州最高,达0.814,属于中度耦合,永州最低,仅0.400,属于中低耦合;从结构效果度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来看,长沙最高,达0.736,属于中度耦合,永州最低,仅0.454,属于中低耦合;从结构变动度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来看,永州最高,达0.871,属于高度耦合,湘西州最低,仅0.481,属于中低耦合;从结构超前度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来看,长沙和郴州最高,达0.691,属于中度耦合,永州最低,仅0.366,属于中低耦合;从技术进步率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来看,株洲最高,达0.731,属于中度耦合,常德最低,仅0.516,属于中低耦合;从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来看,永州最高,达0.825,属于中度耦合,湘西州最低,仅0.407,属于中低耦合;从综合比较优势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来看,永州最高,达0.850,属于高度耦合,娄底最低,仅0.573,属于中低耦合;从创新能力指数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来看,湘西州最高,达0.814,属于中度耦合,益阳最低,仅0.457,属于中低耦合。从全省来看,综合比较优势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最高,达0.695,属于中度耦合;结构超前度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最低,仅0.568,属于中低耦合。

从表9可以发现,从产值区位熵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强度来看,长沙最高,达0.898,属于高度耦合,永州最低,仅0.544,属于中低耦合;从就业区位熵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强度来看,长沙最高,达0.823,属于中度耦合,益阳最低,仅0.566,属于中低耦合;从市场集中度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强度来看,怀化最高,达0.812,属于中度耦合,常德最低,仅0.522,属于中低耦合;从赫希曼集中度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强度来看,怀化最高,达0.819,属于中度耦合,常德最低,仅0.459,属于中低耦合;从产业聚集指数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强度来看,郴州最高,达0.744,属于中度耦合,长沙最低,仅0.383,属于中低耦合;从内部关联度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强度来看,常德最高,达0.733,属于中度耦合,怀化最低,仅0.377,属于中低耦合;从外部关联度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强度来看,常德最高,达0.677,属于中度耦合,怀化最低,仅0.383,属于中低耦合。从全省来看,赫希曼集中度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强度最高,达0.694,属于中度耦合;内部关联度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强度最低,仅0.532,属于中低耦合。

2.3 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的影响因子

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之前有必要先作相关性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证实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设计的合理性。

2.3.1 相关性检验

本文使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检验。如表10所示,土地供给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协相关系数为0.187,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政府支持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协相关系数为0.128且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市场需求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协相关系数为0.393且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技术创新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协相关系数为0.111,但不显著;水资源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协相关系数为0.233,在5%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劳动力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协相关系数为0.200,在10%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初步证明了回归模型设计的合理性。

2.3.2 多重共線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本文进行了方差膨胀系数VIF检验。根据检验规则,方差膨胀因子VIF值不大于10,则表明不存在强多重共线性问题[3]。表11报告了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到所有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其中最大值为7.75,均值为3.62,因此表明该回归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2.3.3 回归结果

(1)土地供给系数为0.030 0,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表明当绿色食品产地检测面积增加时,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绿色食品生产与产业检测面积息息相关,这关系到了可生产的绿色食品产量,可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合理化程度。此外,产地检测面积的增大,意味着生产机会的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厂商聚集,形成产业集聚现象。因此,土地供给对增强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具有正向影响。

(2)政府支持系数为0.001 5且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表明当地人均农林水事务支出增加时,将会对该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当地政府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增加,无疑将对当地绿色食品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一方面在绿色食品技术研发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加工设备更新,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结构高级化,另一方面能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吸引企业集聚。也就是说,政府支持对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具有正向影响。

(3)市场需求系数为0.093 4且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对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具有正向影响。收入水平影响绿色食品消费频率。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会随之改变,消费偏好也会逐渐从满足温饱需求向满足健康需求转化,也就是更多的选择绿色食品,这不仅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也会刺激企业集聚,这两方面均有助于增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

(4)技术创新系数为0.019 9但不显著,说明技术创新对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的提升没有显著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文所选取代表技术创新的指标是有效发明专利数,该指标主要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它是国际通行的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核心指标。但考虑到湖南省绿色食品尚处于初级阶段,深加工能力不足问题凸显,绿色食品深加工技术相对来说还不成熟,故有效发明专利数的增加,对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的提升波动不大。也就是说,技术创新虽然系数为正,但还未能对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产生显著性影响。

(5)水资源系数为0.011 5且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表明当人均水资源量增加时,将会对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产生促进作用。水源条件对于绿色食品产业来说,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而人均水资源量的增加,将会为当地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有利的资源条件,从而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的提升。

(6)劳动力系数为0.110 4且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表明农村人口增加对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呈现显著促进作用。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要素投入的增加,更加夯实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不仅会对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支持,还会直接促进企业在空间内聚集,进而对二者的空间耦合强度增加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综上,土地供给、政府支持、市场需求、水资源以及劳动力对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对湖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强度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2。

2.3.4 稳健性检验

为证明本文理论模型的可靠性,使用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政府支持要素的另一个指标,即“人均农林水事务支出”的替代指标,并对本文假设进行稳健性检验。表13为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政府支持度量方法稳健性检验结果。

由表13可知,土地供给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系数为0.001 2,在5%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政府支持和空间耦合强度系数为0.005 9,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市场需求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系数为0.066 0,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技术创新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协相关系数为0.018 3,不显著;水资源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系数为0.023 8,在5%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劳动力和空间耦合强度之间的协相关系数为0.055 5,在10%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与前文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3 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

若系统层空间耦合强度为高度耦合,则不需要考虑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若系统层空间耦合强度为非高度耦合,则应根据指标层空间耦合强度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3.1 发展路径

湖南省的发展路径。鉴于湖南省选择以产业集聚升级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同时结合表7和表8结果,湖南省应重点关注赫希曼集中度,即以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为主。

湖南省各地区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为以政府协调促进为主导型的地区是常德和益阳,根据表7和表8,常德应重点关注综合比较优势和内部关联度,即以调整产业综合效益和加强产业内部关联度为主;益阳应重点关注综合比较优势和产值区位熵,即以提升产业综合优势和产业产值为主。发展模式为以政府扶持推动为主导型的地区是长沙、株洲、邵阳、张家界、郴州、怀化和娄底,根據表7和表8,长沙应重点关注结构偏离度和产值区位熵,优化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产值;株洲应重点关注结构偏离度和市场集中度,调整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和提升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个数;邵阳应重点关注综合比较优势和产业聚集指数,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产业销售额;张家界应重点关注结构变动度和就业区位熵,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郴州应重点关注结构变动度和赫希曼集中度,调整产业结构偏离度,增加或扩大企业数量、规模;怀化应重点关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比较优势,同时兼顾赫希曼集中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增加或扩大企业数量和规模;娄底应重点关注创新能力指数和赫希曼集中度,加强深加工研发力度,增加或扩大企业数量和规模。发展模式为以产业集聚为主导型的地区是湘潭、衡阳、岳阳、永州和湘西州,根据表7和表8,湘潭应重点关注产业聚集指数,提高绿色食品产业销售额;衡阳和湘西州均应重点关注产值区位熵,提升绿色食品产值优势;岳阳和永州均应重点关注市场集中度,增加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个数,提升绿色食品企业集中度。

3.2 政策建议

根据耦合强度影响因子计算结果,湖南省可从自然禀赋、政府扶持、居民收入、示范基地规模、科技研究、品牌建设6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

(1)充分发挥自然禀赋优势。湖南省自古以来就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享誉“鱼米之乡”的美名,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之一,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资源,积极引导普通食品向绿色食品转化。尤其是湖南省域内拥有洞庭湖、湘江、资水等多条河流,水系发达,因此可以通过在水系附近搭建更多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从而凭借丰沛的水源条件为绿色食品提供水文保障。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当地政府需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当地绿色食品发展特点的扶持政策。由于湖南省不同地区之间,绿色食品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因此这也就要求不同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一方面,对于绿色食品发展较好的地区,当地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并积极牵头当地龙头企业与当地普通企业乃至周边地区的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实现先富帮后富;另一方面,对于绿色食品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当地政府要加强财政政策倾斜力度,通过降低税收、价格补贴等手段,降低绿色食品产业准入门槛,引导更多企业、农户从事该产业,促使当地绿色食品产业焕发生机。

(3)促进居民收入协调增长。众所周知,绿色食品作为一种高质量、高标准产品,其价格通常要高于普通食品,因此收入差距一直是影响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切实提高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减小贫富差距,循序渐进地引导欠发达地区居民、农村人口对绿色食品的认可度,让农村人口不仅成为绿色食品的劳动者,也要成为绿色食品的消费者、享受者。

(4)扩大示范基地规模和质量。湖南省各地区应积极围绕绿色食品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积极进行自身定位,找准符合当地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合理扩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的规模和数量,增加绿色产业集聚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作用,通过经验交流、榜样示范、扶助等形式充分带动生产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示范基地产销结合的融合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监管措施,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检等形式,做到示范基地数量、质量两手抓。

(5)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步伐。聚焦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短板弱项,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支撑体系,切实提高深加工产品生產能力,着重增加附加值,打造湖南省绿色食品高质量产业链;加强与湖南省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交流,增加绿色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机会,通过寻找产学研的结合点增加绿色食品产业的科技含量;通过邀请农技专家讲座指导、现场讲解的形式,增加在岗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为绿色食品创新培养一批新兴骨干;增加绿色食品财政支出,给予生产企业、农户最大化的经济支持,用于构建与高、精、深产业体系相匹配的绿色食品主体建设。

(6)推动“湘字号”品牌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特色品牌,如保靖、安化的茶叶,湘潭、华容的优质米,炎陵黄桃等等,加大产品推广力度,依托线上直播、线下宣传等形式,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向现代化、科技化领域延伸,增加“湘字号”绿色农产品的曝光度和认知度;质量是品牌的前提和基础,要坚决树立质量优先的生产理念;加快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力能力,做到“湘字号”农产品质与量两手抓,让本土特色品牌成为湖南省绿色食品的“金字名片”。

参 考 文 献

[1] 高志刚.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36-137.

[2] 郭存芝,杜延军,李春吉.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Eviews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粮食生产的多元回归与神经网络预测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73-79.

[4] 石小晶,姜敏勤,姚安阳.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48(1):43-46.

[5] 唐伟,张志华.“互联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路径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6):7-10.

[6] 黄漫宇,彭虎锋.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3):4745-4753.

[7] 仇立.天津市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8):111-115.

[8] 周广亮,吴明.中国绿色食品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J].预测,2020,39(2):90-96.

[9] 梅洪尧,刘呈庆,李建春,等.中国绿色食品供需的耦合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经济,2020,36(9):121-128.

[10] 吕杰,刘传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J].统计与决策,2022,38(18):184-188.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产业集聚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基于个性化的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算法研究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