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向着“好”的生活方式前行

2023-01-14王慕华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以人为本道德与法治

王慕华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预设的德育目的是引导学生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生活是多样的。德育就是要使人在多样的可能生活中选择一种“好”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德行的人。本文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学,提出以“生活为根本,活动为源泉,故事为榜样,思辨为动力”,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就学生的“好”生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以人为本;可能生活;现实生活

鲁洁教授认为:“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成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就其具体目标来说是成就人的德性的教育。”可见,教育必须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具体表现为“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为了生活”“学习生活”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预设的德育目的正是引导学生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生活是多样的。德育就是要使人在多样的可能生活中选择一种“好”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德行的人。那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把可能生活中的“好”生活变为现实生活呢?笔者认为,以“生活为根本,活动为源泉,故事为榜样,思辨为动力”,可以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就学生的“好”生活。

一、以生活为根本,呵护学生心灵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多为生活场景的再现,特别凸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教师,要将这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带入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认同,继而再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有了情感上的体验时,教师再对其进行一些引导,给予细心的呵护,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这样的德育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并不断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转化为一种德行。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教材中绘制着一幅幅学生第一天上学的场景,再现了两个情况不一样的学生开学第一天的情景。教师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可以告诉学生,第一天上学,会害怕,会开心,都是正常的表现。让学生不再为第一天上学时的哭闹感到难为情,同时又让学生有了一次身份认同——“我们都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了!”

这样的生活教育,保护并影响着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向着“好”的生活方向前行。生活是学生的生活,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和选择,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生活。只要我们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努力去呵护学生的心灵,我们的道德教育一定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以活动为源泉,启发心灵感悟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活泼多样的。灌输式、说教式都不适用于小学的道德教育。而且,道德教育本身也是要从行动中展示得失的。因此,活动就成了道德教育的源泉。

将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再现,可以让学生得到一次又一次真实的心灵感悟。

这跟单纯地把道理说出来,效果当然是不一样的。在活动中,学生有了亲身经验,就有了情感的发生,也就有了心灵的感悟。

有专家认为,心灵培养能成为道德的强大支持,原因是心灵成熟的人行善,不是因为道德教诲的要求,而是完整人性的自然表达。另外,心灵修养更能帮助人突破个人利益和物欲,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

因此,活动作为道德教育的源泉,能不断地给学生的心灵以滋养。我们要将道德的知识和理念放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对道德价值的意义有亲身体验,再联系到个人的经历,最后因为有情意上的共鸣,才能实践道德的行为,成为有德性的人,走向“好”的生活。

三、以思辨為动力,激起心灵涟漪

如今是一个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和思想都能影响到学生。人们对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也愈发复杂和多元。面对如此复杂的生活背景,培养学生的判断与选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思辨是道德学习的一种方式和道德生活的方式,同时还是道德教育的一种途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思辨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辨中得到德性的塑造。

例如,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课有一个绘本故事:小猴弄不明白“为啥大家不理我”。教师在授课时,不妨让学生在思考中辨析出如何交朋友,学会与人相处,为他们更好的生活提供经验。

再如,一位国外的教师在给学生讲《灰姑娘》这个故事时,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继母到底是不是坏人。教师的观点是,她是一个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明白妈妈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这位“继母”爱得很自私。也让学生明白,人是很复杂的,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应该非黑即白,而应该是多角度的。

可见思辨才能使人得到心灵的触动,才会有情意上的体验,才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才会有动力为了“好”的生活而努力。

四、以故事为范本,修养儿童心灵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不太能听得懂大道理。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他们听不懂,也不想听。所以,许多成人的道德教育方式对低年级的学生都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不如将故事当成一个很好的载体,用故事里的角色来演绎学生的生活,再现学生的过去、当下、以及不远的将来,让学生在听故事时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如何生活。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将故事情节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也会不时地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得到启发。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生活的智慧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从故事的角色到学生自身,从故事的情节到学生的生活经历,无一不是以教育为目的。

故事就是范本。有了故事就有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抓手。我们应该利用好教材中的故事,还可以找一找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来讲,将故事与经历共融,更加触动人的心灵,有了一个好的目标,并不断向“好”的生活靠近。

《道德与法治》教材就如同一盏明灯,展现着学生可能的“好”生活,照亮着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教育工作者正是那个点燃明灯的人。我们要将《道德与法治》教材落实好,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好”的生活场景,使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并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现实生活,帮助他们成为有好的德行的人,成就他们过上一种“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以人为本道德与法治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