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评估的价值

2023-01-11陈为官卢壬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3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结肠癌

陈为官,卢壬肖

(高州市中医院影像科 广东 茂名 525200)

结肠癌指结肠上皮来源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流行病学显示,我国结肠癌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此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2-3]。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平扫具有操作简单、图像清晰、全方位显示病变等特点,而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并明确病灶侵犯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后处理技术,使得获得的三维CT图像空间分别率更高,脏器结构形态显示更为清晰[4-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间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为45~80岁,平均(60.61±13.58) 岁;病程平均(3.61±0.64)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62±3.59)kg/m2;分化类型:47 例低分化,29例中分化,8例高分化,均为腺癌。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版)》[6]诊断标准,且经术后病理确诊;②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③MSCT检查前已行放、化疗患者;④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患者;⑤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缺失患者。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型64排螺旋CT扫描仪,配套ADW4.5工作站,高压注射器及配套针筒由美国Medrad Stellant公司提供。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头后进,行CT平扫,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300 m A,层厚5 m m,层间隔5 m m,扫描范围为膈顶水平至耻骨联合水平。平扫结束后,切至CT增强扫描模式,以高压注射器向肘正中静脉注射1.0~1.2 m L/k g碘海醇,速率为4 m L/s,行增强CT扫描,重建参数为:层厚0.625 m m,层间隔0.5 m 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同平扫,以膈顶水平腹主动脉中心为监测层面进行触发,阈值为120 H U,动脉期为25~30 s,门脉期为60~80 s,延迟期为3~5 m i n。所有扫描序列均于患者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MSCT扫描生成图像上传至配套工作站中,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技术行图像后处理,获取矢状位、冠状位二维重建图像,根据横断位准确显示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周围浆膜面、肠壁、肠腔、脂肪间隙、淋巴结、转移灶情况。

1.3 图像分析

由两位资深影像学医师共同对图像行阅片、分析、诊断、TNM分期。两者意见不同时,经讨论达成共识后给出最终结果,并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病理分期标准参考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8版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MSCT扫描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TNM分期评估价值,Kappa值<0.4时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4~0.75时一致性一般,Kappa值≥0.75时一致性较高。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MSCT扫描诊断结果

84例结肠癌患者中,病灶部位:29例乙状结肠、19例盲肠、16例升结肠、11例降结肠、9例横结肠。病灶形态:48例溃疡型、25例隆起型、11例浸润型。肠壁厚度平均(28.88±8.56)m m,邻近脂肪间隙:58 例模糊、26例清晰,强化程度:3例轻度强化(≤20 H U)、54例中度强化(21~40 H U)、27 例重度强化(≥41 H U),动态增强曲线呈速升缓降型,15例合并结肠梗阻。CT特征表现:①肠壁增厚:84 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肠壁增厚,且呈环形或半环形不均匀增厚,黏膜面多凹凸不平;②肠腔狭窄:半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肠腔狭窄,表现为肠腔不规则狭窄、肠袋消失;③肠腔中肿块:57例患者出现肠腔中肿块,肿块直径<5 cm者密度均匀,而>5 cm者密度不均匀,且部分内部出现坏死,大部分肿块可和周围组织清晰界定,且呈偏心性生长,不规则或分叶状,表面伴小溃疡;④肠壁异常强化:增强CT扫描发现,34例患者出现肠壁明显增厚及肿块强化。典型患者MSCT扫描图像,见图1。

图1 典型患者MSCT扫描图像

2.2 术前MSCT扫描与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

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术前MSCT扫描评估结肠癌患者T1~T4期准确度分别为100.0%(7/7)、72.7%(8/11)、82.4%(42/51)、100.0%(15/15),评估符合率为85.7%(72/84),Kappa值为0.766,术前MSCT评估T分期与术后病理间表现出较高一致性;同理可知,术前MSCT扫描评估结肠癌患者N0~N2期准确度分别为100.0%(7/7)、78.5%(51/65)、91.7%(11/12),评估符合率为82.1%(69/84),Kappa值为0.621,术前MSCT评估N分期与术后病理间表现出一般一致性;术前MSCT扫描评估结肠癌患者M0~M1期准确度、符合率均为100.0%,Kappa值为1.000,术前MSCT评估M分期与术后病理间完全一致,见表2~表4。

表2 术前MSCT扫描与术后病理T分期比较 单位:例

表3 术前MSCT扫描与术后病理N分期比较 单位:例

表4 术前MSCT扫描与术后病理M分期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结肠癌近年来发病率逐步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减小[7]。张宏凯等[8]研究表明,结肠癌术前分期对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评估极为重要,既往多采用纤维内镜检查、消化道钡餐X线进行分期诊断,但难以准确显示结肠癌周围组织浸润、肠壁增厚、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等情况[9]。随着MSCT和后处理技术不断发展,MS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评估中的准确率大大提升,已成为术前评估结肠癌重要手段之一[10]。MSCT增强扫描的时间分辨率较高,能降低肠运动伪影的同时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评估准确率。此外,MSCT所具备的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角度、方位判断病灶性质,观察并分析病灶和周围组织间形态、结构关系,因而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MSCT诊断结肠癌病灶分布及形态与我国流行病学结果相同,而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腔中肿块以及肠壁异常强化,与孟雷等[13]结果一致。而在分期评估中,MSCT扫描对T1~T4期评估准确度分别为100.0%、72.7%、82.4%、100.0%,符合率为85.7%,Kappa值为0.766,表明术前MSCT评估T分期与术后病理间表现出较高一致性。分析原因为[14]:T分期反映肿瘤侵犯肠壁程度,MSCT可借助观察结肠壁各层、浆膜外以及邻近器官是否出现浸润以评估T分期。在结肠癌N分期方面,MSCT扫描对N0~N2期评估准确度分 别 为100.0%、78.5%、91.7%,符 合 率 为82.1%,Kappa值为0.621,表明术前MSCT评估N分期与术后病理间一致性一般。分析原因为[15]:结肠癌主要以淋巴结转移扩散为主,临床中主要通过分析淋巴结位置、大小及密度变化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但N1~N2期淋巴结转移区域常出现淋巴结和原发肿瘤相融合现象,使得图像分辨率降低,进而低估N分期。此外,结肠癌还可经血行转移至远处脏器,MSCT扫描对M0~M1期评估准确度、符合率均为100.0%,Kappa值为1.000,表明术前MSCT评估M分期与术后病理完全一致,MSCT扫描对结肠癌M分期评估具有独特优势。但少数转移病灶较小,MSCT无法检出,尤其盆腔、腹膜微小转移灶易出现漏诊情况,提示临床中应多关注盆腔、腹膜微小转移灶情况。

综上所述,MSCT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应用于结肠癌术前诊断可清晰显示病灶特征,而对T N M分期准确度较高,且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结肠癌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