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探索研究

2023-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食品分析专业课食品

任 靓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所以,作为食品专业高职教师,应积极思考并探索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将思政之“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高职食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2]。本文将以高职《食品分析》课程为例,将“课程思政”理念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相结合,对食品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面临的困境与课程建设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1 食品分析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3]。在国家提出一切课程都是思政课的大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食品专业课中,力图在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全面推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初步探索。

《食品分析》课程既是高职食品专业群的核心课程,也是1+X课证融通课程,其以现行的食品标准作为指南,运用分析方法对各类食品进行分析、检测与评定的实践技术性课程[4]。由于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卫士,故不论是食品安全角度,还是检验分析职业素养要求,都蕴含着与高校思政教育相一致的目标,充分彰显出专业课在教育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政元素,才可能使学生在学习扎实的分析检验专业知识、掌握分析检验实践能力、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职业技能时,树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以及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新、求真务实、踏实严谨、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最终形成具有敬业爱岗、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

2 食品分析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中面临的困境

2.1 难以设计出恰当的思政融入点

由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未建立起“专业课程也是思政教育载体”的意识,故课程设计的重心在于实施专业知识点、检验技能点的传授,导致在课程标准、实施方案、课堂教学设计中均未引入课程思政融入点,更缺乏长期进行思政融入教学设计打磨的过程。因此,目前课堂教学中思政设计还处于教改初始阶段,教师在改革实践中常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难以设计出恰当的思政融入点。专业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常会混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关系,在教学单元中生硬地引入过多的思政教学内容,这不仅影响专业知识传授的教学进度,还让学生产生该课程不是专业课而是思政课的错觉。二是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思政融入点就引入思政内容,会使所引入的思政元素显得十分突兀,这样不仅没起到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课程思政效果,甚至还会引起学生反感情绪。因此,要想达到传道受业解惑的目的,就需要教师深度挖掘食品分析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的衔接点,设计恰当的思政融入点。

2.2 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教育设计

目前,专业课中引入思政的方式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导致无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至于难以满足分层教学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方面学习的时空受到限制,课内教师的思政讲解与引入,学生只能被动的吸收思政元素,缺少学生思考过程,进而导致缺乏情感内化与共鸣的机会。另一方面,这种单向灌输方式并不符合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造成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甚至使用多了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

由于本课程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课程,已建立了以典型食品的检测任务为载体,依据检验分析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如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专业课思政教育方式,实现在检验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教学与专业知识或实践教学相融合,相辅相成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这才是让学生主动自发地重塑正确价值观和坚定政治信念的有效教学方式。

3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本课程经近几年的课程教改与建设,已在智慧职教建立了课程平台。因此,针对以上所面临的困境,本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智慧职教、多功能实训室等课程平台的支持下,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

3.1 线上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情规划教学策略

通过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从先导课程知识、分析技能、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了解并分析学情。由于食品专业群在我校是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是由普高生、技能高考生和扩招生混合形成的教学行政班,故学生基础和特点各不相同,比如普高生的知识能力较强,技能高考生操作能力强,而扩招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强,但三类学生均存在检验技能要点难以判别、缺少设计检验方案与规划工作流程的能力、缺乏工作场景的认知、职业意识不强等问题[5]。鉴于此,教师把课堂搬到食品检验实训室,将三类学生混合编成分析检验小组,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完成教师发布的真实检验任务,使学生在团队中培养交流协作能力,建立集体荣誉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边做边问、边做边学、边做边思、边做边悟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达到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操作技能的规范、职业素养的养成、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树立等教学目的。

3.2 课前环节

教师发布检验任务、推送相关教学资源、设置课前测试、论题讨论区等,提供先学后教的资源平台。比如:在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模块中,教师推送我国曾爆发的健美猪事件报道,瘦肉精对人体危害的科普视频,以及2008年奥运会中欧阳鲲鹏和美国泳将哈迪因误食含有瘦肉精的肉制品而被禁赛的新闻,并建立讨论区,让学生对“运动员误食含有瘦肉精的肉制品是否应该被处罚?生活中如何远离含有瘦肉精的肉制品?”进行讨论与互动。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并认识到,作为食品加工从业者不可为了经济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与健康;作为食品质量监管人员,其肩负的保护人民舌尖上安全的职责重要性;以及勇于承担错误与责任,建立公平竞争意识。

3.3 课中环节

教师利用微课、标准和SOP导入知识点,引导检验小组讨论、归纳、梳理分析操作要点和流程、分解检验任务、规划合理分工,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团队合作的意识。然后,让检验小组按照课程平台中推送的操作规范视频、实验室安全规范守则进行初次实操,就实操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追求实验安全、反复求证、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在检验工作中,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完整的检验过程和原始数据,正确地处理数据和结果判定,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踏实严谨、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与科学态度。

3.4 课后环节

检验小组将实操视频和检验报告上传至课程平台后,教师组织学生完成线上互评。在任务评价表中,从知识运用度、操作完成度、技能规范性、实验室安全、劳保要求、职业素养、思政目标达成度等方面多维度地进行评分和评价,一方面考核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考核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从而达到以评导学的目的,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的建立。

以上便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的初探。通过此种方式课程设计,使得专业课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最终落实到我国高校教育立德树人上,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回归。

猜你喜欢

食品分析专业课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食品造假必严惩
高职《食品分析》教学内容的重构与优化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课内任务驱动,课外项目带动”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