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2023-01-02孙文丹
孙文丹
(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下称“新课标”),新课标将原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原选修课程《心理健康》合并调整为《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主动的、不断调整的、具有创造性的动态过程,是实现价值感、成就感的有效行动计划。而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适应状态,是个体进行生涯规划、获得职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实,只有具有健全人格,才能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培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求职就业的能力。
1 问题的提出
采用《高中学生职业兴趣调查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从职业兴趣、心理资本及职业规划能力的特点及发展水平了解我校学生的生涯发展与心理发展特点。数据显示,职业兴趣、心理资本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两两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职业兴趣与心理资本、职业兴趣与职业规划能力、心理资本与职业规划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53、0.428、0.782。即心理资本存量越高,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两者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乃至相互促进和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
2 基于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析
2.1 全员育人全心守护
2.1.1 健全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学生发展中心作为专门机构,打破原有教育机制体制工作单向片面关系,由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中心主导负责和总体协调,带领三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推进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心下设生涯与心理咨询室,咨询室实施校长聘任导师制,规范导师准入机制,聘请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或青少年职业发展辅导教师、心理健康B级证书的专任教师为中心导师,培养具有心理健康C级证书、青少年职业发展辅导教师初级、中级证书的专任教师为补充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个别化心理咨询。
2.1.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干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心理教师、班主任为核心力量,其他学科教师为中坚力量,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干部为储备力量,将学校人员整合起来[6]。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团队结合学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及心理主题班会课,在一二年级思政课及三年级就业指导课中增设心理健康模块,每两周1节心理主题班会课,结合讲座进行点上的教育,统筹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结合专业课程融合以综合案例等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在全校各班进行面上的教育。面向学生干部及向团组织靠拢的学生开展心理团课、心理团康活动,培养成为校园中的心理卫士,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日常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开展教师队伍全员心理健康BC证培训及专题心理讲座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储备力量,从而有效保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落实。
2.1.3 提升家校合力
以家长委员会为依托,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强化家庭的育人功能。定期组织学校领导、家长学校主要成员及校级家委会成员的座谈会,畅通沟通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家长讲座、心理微学堂等家长学校课程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结合一封家书、书香家庭等征集活动及亲子研学行、成人礼、校园开放日等助力提升亲子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理解与社会适应。
2.2 全程贯通全面渗透
2.2.1 做好整体设计,明确任务目标
以“全员育人,全员参与,协同育人”为原则,构筑“两横三纵”全程化心理育人体系,两横即指课堂活动、课外活动横向两大教育教学领域,三纵即指根据年级差异,三年纵向分段构建不同侧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职一学生侧重在完成从中学生到中职生的角色转换与学习转换适应,重点在自我探索及人际交往;职二则更多在挫折教育及积极品质培养上;职三结合升学需求提供升学与就业心理调适与指导。
2.2.2 发挥课程优势,激发学习热情
对于学生而言,相较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心理活动课这种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以活动为载体的活动型课程教学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生成感受,在讨论中提升认知,在反思中强化感悟。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及其他德育课的校本心理模块中,采用心理活动课形式开展生涯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如在“我的职业价值观”一课上,通过游戏进行情境模拟,帮助学生代入角色,根据情境推演进行工作抉择,学生在抉择的过程中逐步澄清个人职业价值观。并结合组内讨论及组间分享,借助团体的动力激发自身进行生涯探索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多地了解生涯规划相关信息,促进知识的内化。
2.2.3 结合多元测评,助力自我认知
心理测评作为一种客观的测量工具,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已有很多较为成熟的职业相关测评量表,如职业个性倾向量表(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MMT)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等,作为职业决策的辅助工具。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测评进行辅助教学,首先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我分析的主动性;其次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分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再次,适当增强测评的趣味性,能较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2.4 乘借学科整合,设计校本学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生涯教育课程都是发展性教育,新课标将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有机整合,为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上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方向指引。本研究以《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为基础,注重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的整合,结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设计完整配套学案,如在“我的职业价值观”一课上,在课程导入选用钱学森拒绝美国提供的优渥条件毅然回国建设航天事业案例,采用活动形式探讨个人职业价值观,自我探索价值观的同时融入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观对个人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建设。在“如何提高专注力”一课,在体验感悟环节结合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陈子烽梁智滨及我校金睿奖金牌导师杨文浩个人事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高效学习除了高专注力水平外,还需要日常的积累与坚持。
2.2.5 延伸课外活动,丰厚心理资本
以全体新生为对象进行团辅,帮助新生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班级凝聚力。以全体团学干部为对象进行为期三天的远航计划素质拓展运动,结合创业设计及展示、团队沟通与合作、户外定向挑战等品牌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促进团队向心力的提升,同时增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
开展辩论赛、知识竞赛、形象大赛等校园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让学生更为自信,同时唤醒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认知专业。通过走出校园研学、街头心理实验、社区服务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进而帮助其重构知识经验,认知职业,形成健康的职业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学校技能节、专业类社团活动、技能大赛、文明风采活动等,助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共提升,在践行中提升职业素养。
2.3 全方位覆盖协同育人
2.3.1 丰富教育载体,提升教育成效
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通过“聆听树洞的声音”校内公众号及智为心理云平台,开设心理短片、心理微技巧、心理微课堂专栏,开放多元线上测评,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创设多维度、零时差的学习服务资源,为学生提供精准、开放、共享的个性化学习。如在“我的职业兴趣”一课,学生经过课堂学习了解职业兴趣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在兴趣六岛活动中感性认识职业兴趣,课后通过智为心理云平台进行职业兴趣测评,获取个人测评报告,结合线上线下学习,充分认识自身职业兴趣,为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引。又如线上心理微课堂“基于学习风格高端定制你的学习行为”作为《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我的学习风格”一课的线上延续学习,是学习心理模块学习的有益补充。
搭建“职教云视界”校内公众号,整合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类视频,完成视频资源收集共计120个,上传资源48项。通过榜样力量、行业视窗、职教风采、专业领航等专栏进行信息筛选,结合大国工匠事迹、学校开设专业的行业动态、优秀毕业生专访、学校专业介绍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菜单服务,精准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需求。另一方面,推荐优质校外公众号“收入专探”,分享全国各地行业薪酬及行业环境,拓宽学生对职场的认知。
2.3.2 注重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充分利用心理刊物、宣传栏、心理信箱、公众号等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文化环境氛围,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密切配合,构建及实施“八个一”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体系,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学会必要的心理求助。“八个一”分别是一心理刊物、一心理宣传栏、一心晴信箱、一导师制、一预约咨询二维码、一心理咨询室、一心理讲座、一公众号心理宣传专区。
2.3.3 引入社会力量,共建教育生态
针对青少年阶段性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我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引进第三方社会机构——广州市越秀区小蜜蜂青少年指导中心及登峰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街道社工站等参与学校家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聘请教育专家冯德泉教授、升学指导专家李珍老师、原广州市团校拓展培训导师沈佳彬在各学期不同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团体心理活动、素质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与升学指导等不同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3 思考与展望
心理健康教育决定生涯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方法与路径,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对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