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联盟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1-02马东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幼教产教校企

马东邦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随着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推进实施,区域内幼教产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得到扩张,对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急剧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区域产业基础薄弱、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合作企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专业建设缺乏亮点、职业发展类同等问题,借助丝绸之路(酒泉)学前教育儿童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依托附属幼儿园组建了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产业联盟。依据区域幼教产业发展办专业,根据行业和幼儿园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服务职业岗位及学生个人职业发展需要进行校盟双元协同育人,共铸“幼师成长”摇篮。

1 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负责人、二级学院领导、60家幼教机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受访幼儿园80%具有十年以上办学经验,受访教师、专业负责人60%具有五年以工作经验。50%受访者对目前“产教融合”或“校企合作”的方式及效果不满意,特别是对学生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效果不太满意或完全不满意。问题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用人单位参与度不高、融合度不深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单位人才需求息息相关,所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参与度与融合度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成功度。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或修订70%由专业负责人制定,20%邀请校内专家参与,仅5%幼教行业受调对象表示曾受邀请一起参与制定,“主要由幼教行业或幼儿国相关专家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比例为0。以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及校内专家为主体的制定团队远离幼儿教育一线,对幼儿园等用人机构的人才需求了解不够全面,所以制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比较偏向专业基础教育,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与用人机构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导致学生就业后用人机构二次培养,提高了用人成本,削弱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 课程体系、实践内容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不匹配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产教融合不匹配。由于用人单位参与度不高、融合度不深,还停留在接纳学生实习的初级阶段,没有依据产教融合的要求将专业课程体系与幼儿园教师工作过程及能力进行有效匹配。调查中40%受访专业教师认为其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完全依据幼儿国教师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60%表示主要依据该要求。30%受访学生认为其专业课程体系与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偏差较大,20%表示有偏差。在教学内容及课程开发方面,仅有10%专业教师长期与幼教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学内容,20%专业教师与幼教行业企业合作过。超过50%受访专业教师没有与幼教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学内容的经历。长期使用其他高校教师编写的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内容与产教融合不匹配。学前教育专业依托附属幼儿国、实训室能保证实践教学。但调查显示,70%实训项目开发者以专业教师为主,以学校教师与幼教行业、企业人员为主占25%,而仅5%的学前专业实训项目由幼教行业或企业人员担任主要开发者;学前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完全有专业教师或领导主导完成占60%,由学校教师与幼教行业、企业人员共同主导建设占30%,由幼教行业或企业人员主导完成的仅占10%;再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仅10%由学校与幼教行业或企业合建。

1.3 教师“双师”素质不足,教学与实践脱节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问题以及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在学前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中较为突出。数据显示,学前教育专业由来自幼教行业、企业的教师担任日常教学的比例非常低;学前专业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虽然教高,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对口率较低,仅35%的双师教师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经历或资格证书。此外,教育教学与实践环节相脱节现象也较为严重,既存在培养目标与实践任务脱节的问题,也存在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任务脱节的问题,还存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与幼儿园、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缺少协同的问题。虽然学前专业通过校内教育与幼教机构实践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学生培养,但从校内外实践学时占比上看,70%专业实践学时在校内完成;结合专业开展横向课题、科研成果转化等情况也不尽人意。

1.4 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合作企业松散,产教融合协同不够

区域产业基础薄弱、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合作企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是当前学前专业产教融合实践中现存问题之一。当地90%幼教机构为私立幼儿园,超过80的幼儿园注册在园幼儿规模在200人以下。受生源波动、地域限制等问题影响,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能完全配合的幼儿园占到50%;同时专业教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支持学程度也不尽相同,有15%教师不太支持该模式;最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套制度及支持力度不够,同时对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双导师制”执行情况不太满意。

2 基于产业联盟的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模式与路径探索

2.1 产业联盟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

“产业联盟是指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优势,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机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企业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联盟模式”。通过产业联盟的纽带将“政校企”与“行校企”链接起来,搭建“教产对接”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及问题,通过产业行业的发展现状、人才需求现状进行调研,按照在产业联盟基础上合作开展科研和教学、共研共育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思路,借助丝绸之路(酒泉)学前教育儿童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依托附属幼儿园联合区域内2家政府机关、16家职业院校、130余家幼儿园、60余家校外培训机构、8家行业协会组建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产业联盟,依据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及产业的契合度成立了“葛玉宏围棋师资学院”“金淑梅舞蹈学院”等产业学院。通过联盟搭桥,政、行、企、校协作,加强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幼儿园相关企业、行业协会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区域人才共育共享、专业建设与信息资源共建共用、项目与社会服务同推共创,实现对产教融合的助推。

2.2 基于产业联盟的产教融合路径探索

以产教融合为指导思想,组建区域产业联盟,校盟“点对点”解决专业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助力政、行、企、校间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初步形成了“联盟搭桥、三层对接”的产教融合模式,为支撑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明确了方向、厘清了任务,创新了方法。

2.2.1 专业发展与需求对接

学前教育专业创办之初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逐渐形成了“信人有才,助人成才”的育人模式。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努力成才的欲望;另一方面让教师树立对学生的教育信心。在专业发展改革与产教融合的推进中,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要求,按照“素能一体、德技双修”的原则,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产教融合的推进与深入,结合对产业需求、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根据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的多样化需求,复杂的生源结构及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诉求,对接产业,校盟合作建立适应“市场和个人双需求”的特色专业培养体系,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化方向培养模式。在保持教育类专业属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围棋、舞蹈、声乐、钢琴、绘画、机器人编程等方向化培养特色化模式。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通识艺体技能的同时获得特色化职业发展技能。既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促进学生分类分层成才。

2.2.2 课程内容与标准对接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工作任务流程与教学内容过程、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将课程内容与标准的进行对接。根据职业属性和产业共性,以“宽基础、强实践”为原则将岗位基础能力课程内容与纲要、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接;以“活模块、求适应”为原则将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与教师资格证书标准、技能大赛标准对接,打破原有课程的学科体系结构,结合接幼儿园工作过程开发精准对接教师资格考试的模块化课程,同时开发《学前教育综合技能实践》课程精准对接学前教育技能竞赛,按照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重构教学流程进行模块化教学;以“重素质,谋发展”为原则将岗位拓展能力课程与幼教行业的新标准与规范、1+X证书标准对接,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少儿围棋》《少儿机器人编程》《敦煌舞》等企业课程,服务于学生个性化需求,由企业教师为主,专任教师协助进行模块化教学。

在课程内容与标准对接的同时推进课程内容与人文素质、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发展对接。一方面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筛选《入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处理》《职业礼仪》4门课程,强化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另一方面结合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开展学生演讲比赛、汇报演出、书画作品展等活动;最后结合学生个性化的兴趣爱好组建飞天合唱团、百花争鸣辩论社等学生社团。通过通识课程、赛事活动、学生社团建设在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职业规划能力显著增强。

2.2.3 教学过程与岗位对接

一是通过产业联盟模式,使合作企业由单一的幼教企业转变为有规模有层次的产业集团。通过聚集校盟资源,在专业设置中捆绑利益、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中加强协作,促进校企双方合作发展,使专业融入产业链中,进一步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方式,使校盟双方的利益捆绑得更紧,实现“资源聚集共用,平台共建共享、产学研教结合”。

二是建立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附属幼儿园,开展“学园一体化”办学,不但拓展的实训的场地,保证了设备的适时更新和补充,同时获得了课程新内容和课堂新载体,将教学、实训、教师实践有机融结合在一起,使消耗型、训练型实训转变为生产型、教研型实训,促进教学、生产、科研的有机融合。

三是依托附属幼儿园及联盟优质幼儿园,将入学与专业认知教育、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及走园、顶岗实习与幼儿教师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成熟三个成长过程融合,融入职业岗位元素,构建教学过程与岗位培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3 成果成效

3.1 联盟聚力,构建“政行企校”育人生态

以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出发点,解决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短板弱项为目标,借助研究中心形成政、行、企、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专业设置上加强引导、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与设置,促进校企双方合作发展,使专业融入产业链中,进一步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聚集共用,平台共建共享、产学研教结合”。企业投资建立实训室2个,建立订单班8个,有300名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涌现出张淑君等28名就业先进典型,完成幼儿园教师培训300人次,建成酒泉学前儿童专家智库。同时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与指导提供乐便利,为区域行业产业交流提供了窗口,为产教协同育人搭建了平台。

3.2 三个对接,促进“课岗证赛”融通

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双轨同步进行,通过三个对接,学校课程、校企课程、企业课程三层贯通。促进了“课岗证赛”融通,建成课岗赛证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4门,建成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1门,校级6门,课程思政精品在线课示范课程2门,获批幼儿照护“1+X”幼儿照护证书考点,开展培训130余人次,建设专业资源库1个,课程思政教学中心1个。教师在省级教学能力竞赛获奖4项,市级竞赛获奖3项,学生在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获奖1项,省级竞赛获奖12项,飞天合唱团获评省级校园文化品牌。

3.3 协同育人,共享优质就业服务体系

借助联盟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校盟双方利益捆绑,双方共建实践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实习与顺利就业的桥梁。联盟单位通过企业课程增强学生的拓展能力,提升综合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共享优质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与指导,从就业岗位、就业质量方面有效促进学生择业和就业。

基于产业联盟的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模式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范本,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兼顾效益与质量,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了新的路径,促进了校盟双元协同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幼教产教校企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