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对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2-12-28米成嵘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4期
关键词:肠套叠性病变肠壁

柴 佩 米成嵘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超声科,宁夏 银川,750004)

肠道是小儿容易发生疾病的部位之一,并且全身性疾病、肠外局部病变也容易累及肠道,使得肠壁增厚比较常见[1]。肠壁增厚性病变包括炎性水肿、肠套叠、肠梗阻继发坏死等,其中主要为肠套叠与肠坏死等,临床典型症状是腹痛、腹部包块、血便等,部分患者可伴随有剧烈的阵发性腹痛,及时、准确地早期诊断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价值[2-3]。肠壁增厚性病变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生与肠管解剖特点、病理因素以及蠕动异常、肠功能失调等存在相关性[4]。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检查,但是对患儿有一定的创伤,且很多患儿的依从性比较差。根据临床表现、大便检查、腹部X线检查可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但是诊断肠壁增厚性病变的特异性有待提高。当前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在诊断小儿胃肠道疾病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减少放射线暴露[5-6]。生理盐水灌肠也是当前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治手段,其具有易于控制、压力平稳、安全等特点,能有效实现逆压灌肠,清楚地显示诊断的动态过程[7]。本研究具体探讨与分析了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对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促进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治的肠壁增厚性病变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内镜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将患儿分为肠套叠组(38例)与肠坏死组(32例)。肠套叠组的病程、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腹胀、呕吐等与肠坏死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被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s)/n(%)]

组别 例数 病程(h) 性别(男/女) 年龄(岁) 体质量(kg) 身高(cm) 腹胀 呕吐肠套叠组 38 12.48±3.11 20/18 3.34±0.24 16.22±3.25 101.36±10.13 31(81.58) 34(89.47)肠坏死组 32 12.56±3.23 17/15 3.35±0.33 16.87±3.48 101.76±10.48 29(90.63) 30(93.75)χ2/t 0.105 0.002 0.143 0.807 0.162 0.540 0.043 P 0.917 0.967 0.887 0.422 0.872 0.463 0.83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标准[8];②年龄1~14岁;③经结肠镜检查或活检确诊为肠壁增厚性病变。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儿;②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患儿;③合并肠道畸形患儿;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儿;⑤合并影响研究的其他消化道疾病患儿;⑥临床资料缺乏患儿;⑦极度不配合检查患儿。

1.3 方法

所有患儿都给予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采用三星W8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线阵高频探头(6~13 MHz)与凸阵中低频探头(3.5~6.0 MHz)。患儿取仰卧位,对腹部实质性器官进行常规检查,主要对腹腔进行多切面扫查,重点记录肠壁回声、肠壁增厚与否(正常厚度<4 mm)、肠壁积气、肠管形态等。检查期间采用加压探头进行横向、纵向扫查,观察“翻滚征”“葡萄串征”“蟹足征”发生情况,同时进行血流分级,Ⅰ级:可见点状、细棒状血流信号;Ⅱ级:可见线状、条形血流信号;Ⅲ级:可见网状或条状丰富血流信号。同时所有患儿在超声检查时进行生理盐水灌肠检查,患儿取截石位,将灌肠包内的导管头端经患儿肛门插入直肠5 cm左右并固定,将一次性灌肠袋、导管、压力检测器三者连接起来,注水500~1 500 mL,记录复位相关水压情况。

1.4 观察指标

以内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重点记录肠套叠与肠坏死情况,分为肠套叠组与肠坏死组,对比两组超声特征(肠壁积气、“翻滚征”“葡萄串征”“蟹足征”);两组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水压;两组超声血流分级(Ⅰ级、Ⅱ级、Ⅲ级);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对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判断诊断的效果。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镜检查结果

在70例患儿中,内镜检查判断为肠套叠38例(肠套叠组),肠坏死32例(肠坏死组)。

2.2 两组超声特征对比

所有患儿都表现为肠壁增厚,肠套叠组的肠壁积气、“翻滚征”“葡萄串征”“蟹足征”占比分别为73.68%、81.58%、84.21%、81.58%,均明显高于肠坏死组的50.00%、56.25%、62.50%、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超声特征对比 [n(%)]

2.3 两组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水压对比

肠坏死组的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水压明显低于肠套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水压对比 (±s,kPa)

表3 两组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水压对比 (±s,kPa)

组别 例数 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水压肠套叠组 38 13.44±2.14肠坏死组 32 10.57±1.10 t 7.213 P<0.001

2.4 两组超声血流分级对比

肠套叠组超声血流分级为Ⅰ级30例,Ⅱ级5例,Ⅲ级3例;肠坏死组分别为12例、10例、10例,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超声血流分级对比 [n(%)]

2.5 诊断价值

在70例患儿中,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判断为肠套叠39例,肠坏死31例,为此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对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38/38)和96.88%(31/32),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与内镜病理检查一致性检验的统计量Kappa=0.9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5。

表5 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对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3 讨论

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是肠道自身或肠外疾病累及肠道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病理改变,具有发展快、起病急等特点[9]。肠坏死与肠套叠为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主要类型,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检查,对于判断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类型有重要的意义[10]。内镜病理检查可取得患儿的病变组织,还可以清晰地观察黏膜的病变情况及肠腔狭窄情况,但是对患儿的创伤比较大,较难作为普查手段。胃肠道X线造影无法准确显示肠壁增厚性病变的位置,且有一定的辐射损害[11]。超声检查是一种无痛性的影像学检查,具有无伤害、检查方便、可反复使用等特点;并且患儿不需要做肠道准备,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动态观察肠管的动态变化,对于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12-13]。生理盐水灌肠能有效判断肠道的通畅性,比如在血流Ⅰ级时,可在密切监视下尝试性低压灌肠复位,从而可有效判断患儿的疾病状况。同时可以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超声检查也可自行选择探头,当患儿发生积气时,结合生理盐水灌肠也可快速确诊,从而为患儿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4]。

本研究显示在70例患儿中,内镜检查判断为肠套叠38例(肠套叠组),肠坏死32例(肠坏死组);所有患儿都表现为肠壁增厚,肠套叠组的肠壁积气、“翻滚征”“葡萄串征”“蟹足征”占比都明显高于肠坏死组(P<0.05);肠套叠组超声血流分级与肠坏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以肠套叠与肠坏死为主,其中肠套叠多表现为肠壁积气、“翻滚征”“葡萄串征”“蟹足征”。当前有研究显示,肠套叠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套入部肠壁明显增厚、回声减低,伴有腹腔积液,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包块内未探及血流或仅探及零星血流[1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显示,肠坏死组的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水压都明显低于肠套叠组(P<0.05)。李俊峰等[16]的研究显示,当水压值为13 kPa左右时,肠套叠整复成功率最高,达67.9%,且水灌肠压力值不得超过16 kPa,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另外,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对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88%,且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与内镜病理检查一致性检验的统计量Kappa=0.971(P<0.001),表明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对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唐奇琼[17]的研究显示,对比常规腹部X线检查而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性96.25%,本研究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基础上,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取得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应用价值。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纳入的样本量少,也没有采用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以肠套叠与肠坏死为主,两者的超声特征与血流特征存在差异,同时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水压也存在差异,超声结合生理盐水灌肠检查对小儿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与内镜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肠套叠性病变肠壁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