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22-12-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3期
关键词:输液成功率组间

潘 迪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辽宁 大连 116033)

临床疾病治疗中输液治疗方法较常应用,因此,静脉输液也是儿科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这也是所有护理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不过,儿科患者多为幼小儿童,依从性较差,对输液存在恐惧、抵触心理,经常会用哭闹等方法拒绝输液,加上部分儿童营养条件比较好,体表脂肪较多,掩盖了下肢血管,造成穿刺成功率低,家长出于对儿童的过度关心,经常会要求护理人员零失误,零穿刺失败率等,这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也一定程度影响护患关系[1]。对比成人输液患者,小儿自控能力、配合能力均相对较差,加上器官发育不完全,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也明显较高,为了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以及小儿的安全性,需对小儿进行护理干预[2]。舒适护理干预以舒适为理念,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康复效果、满意 度[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输液治疗患儿为例,总结舒适护理干预对小儿穿刺成功率、输液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提高输液治疗小儿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总计200例。纳入标准[4-6]:①输液治疗小儿,小儿<12岁。②小儿监护人知情配合。③小儿基线资料完整,无输液治疗禁忌。排除标准[7]:①传染性疾病患儿。②免疫系统疾病患儿。③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儿。④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研究内容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对200例输液治疗小儿分组。试验 1组(n=100):男、女小儿分别为59例、41例;小儿年龄1~10岁,平均年龄(4.80±1.50)岁。试验2组(n=100):男、女小儿分别为54例、46例;小儿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0±1.60)岁。试验1组与试验2组静脉输液治疗小儿性别、年龄对比,P>0.05有试验可比性。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试验1组 给予100例输液小儿输液前穿刺部位消毒、更换输液药物、安抚患儿、观察患儿穿刺部位以及预防脱针、药物外渗等常规护理。

1.2.2 试验2组 给予100例输液小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落实舒适护理干预。

1.2.2.1 环境护理 患儿因为身处陌生环境,接触的医护人员也与平日家庭成员不同,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留心患者的负面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在输液室内,可精心为儿童做一些卡通的配饰,比如墙面绘制孩子们喜欢的奥特曼、狗狗特工队等卡通形象,鼓励儿童要勇敢,也可以在输液墙上放置乐高墙,提供部分乐高玩具,供儿童玩耍,分散患儿注意力,并定期对玩具进行消杀,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也尽量提供多类型玩具,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8-10]。儿童输液区位置结合小儿阶段喜好布置环境(设计卡通床单、被罩等)、摆放玩具、粘贴卡通图片,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做好通风、消毒工作,电视播放儿童歌曲等节目,以提高患儿的舒适度[11]。

1.2.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耐心和小儿沟通,以眼神、温柔的笑容等方式拉近彼此关系,以玩具等方式转移小儿注意力,并对其恰当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如你真棒、你好勇敢、你太坚强啦等[12]。护理人员进行穿刺前,可通过与患儿进行言语沟通方式分散其注意力,比如询问患儿学校学习情况,有没有关系好的小伙伴,家庭成员等,以降低患儿穿刺前的焦虑情绪,缓解穿刺带来的疼痛感。待完成穿刺后,再次对患儿进行表扬或鼓励,可以给患儿一个小红花、小饰品等,满足患儿的荣誉感,并提高其自信心,以成功提高小儿穿刺成功率[13]。另外,和家属沟通安抚家属情绪,并结合小儿疾病进行家属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家属配合程度[14]。

1.2.2.3 输液护理 准备输液物品,并指导家属固定患儿肢体的相关技巧,明确穿刺部位的基础上通过和患儿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在稳、准、快的操作中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给予患儿语言赞美、糖果奖励,穿刺时优选血管粗大易固定、神经分布较少的乏神经区,以降低穿刺痛苦,增加巡视次数了解药液低速以及小儿输液反应[15-16]。

1.2.2.4 拔针护理 输液完毕后拔针时要求动作轻柔、快速,以无菌棉签按压5 min,做好小儿穿刺部位保护。完成静脉输液,将拔针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出现力度较大造成患儿疼痛或出血情况,拔针后予以消毒棉签进行轻微按压,防止出血及渗 出[17]。为降低输液后针刺区域出现淤血及水肿的概率,可在输液结束后保持上肢平卧状态下屈肘90°,并适当将手抬高2~3 min;如患儿血管弹性较差,可给予湿热毛巾对血管进行热敷,以帮助提升患儿血管弹性。输液完毕后,注意帮患儿整理衣物,避免着凉,同时铺好床铺,如患者输液为抗生素或其他容易引发过敏或慢性过敏反应的药物时,应嘱患儿在观察室观察30 min后,无明显不适,才能离开[18]。

1.3 观察指标 记录输液治疗小儿主动配合度、哭闹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家属健康教育、沟通技巧、穿刺技能、环境护理评分(总分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二者成正比)[19-20]。

1.4 统计学数据分析 基于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分析200例输液治疗小儿试验观察指标数据结果。计数型指标如小儿主动配合度、哭闹率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情况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指标差异进行(χ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如小儿家属健康教育、沟通技巧、穿刺技能、环境护理评分情况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指标差异进行(t)值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两组输液治疗小儿试验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组间计数型观察指标比较 试验1组、试验2组200例输液治疗小儿组间主动配合度、哭闹率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计数型指标结果见表1。组间计数型观察指标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小儿家属组间计量型观察指标比较 试验1组、试验2组200例输液治疗小儿家属组间健康教育、沟通技巧、穿刺技能以及环境护理评分结果见表2。小儿家属组间计量型观察指标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00例小儿家属组间计量型观察指标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200例小儿家属组间计量型观察指标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儿童静脉输液中抵触、恐惧情绪明显且无法主动配合静脉输液,为了提高小儿的安全性、输液质量,需优化护理配合。舒适护理将患儿作为护理工作开展的中心,在为患儿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提高患儿的生理、心理舒适度,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 量[21]。另外,考虑到小儿的特殊性,小儿输液工作中运用舒适护理更加注重患儿的需求、整体、细节,在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为患儿提供优质、主动、细致、合理的护理服务。另外,护理工作中给予家属情绪安抚、小儿情绪安抚以及转移注意力,在提高患儿以及家属配合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小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输液成功率[22]。申晓红等研究指出,儿童静脉输液期间运用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成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小儿穿刺中的配合程度,保障小儿输液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护理价值突出[23]。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2组小儿主动配合度、小儿哭闹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试验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次试验结果和张楠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24]。分析原因考虑为,本次研究重视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有助于增加家属的信任,降低患儿的不良情绪和抵抗心理,让患儿心甘情愿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为患儿提供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帮患儿准备好可以消遣玩耍的区域,让患儿能够尽快融入就医环境,减少因疾病及静脉输液带来的恐惧情绪。同时,通过与患儿进行言语沟通,给患儿鼓励话语,并准备小礼品,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也是一种儿童心理学的应用,因患儿心理容易被外界影响,但也容易形成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加强与患儿沟通,也是一种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依从性的方式之一,让其对医护工作有认同,这样更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和医患关系,也从侧面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最终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给予患儿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主动配合程度以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输液成功率组间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