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渊冲与埃兹拉·庞德中国意象诗歌翻译观对比
——以李白《玉阶怨》为例

2022-12-12

英语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庞德许渊冲诗行

吴 乐

引言

意象诗歌往往以富有内涵的意境及诗行间流露的情感给人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意象诗歌的英译与其他语篇的英译的相同之处在于,同样要考虑汉语和英语在文字、语句方面的差异,不同之处在于意象诗歌的翻译需要涉及意境的解读和文化内涵的同义转换。下面从李白《玉阶怨》这首意象诗的许渊冲和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两个英译本入手,通过文字、语句、意境三个方面对比翻译技巧及其特点,旨在探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二人在意象诗歌的英译中的翻译观,为意象诗歌的翻译实践与研究提供借鉴,也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原文及许渊冲和庞德的英译本如下:

原文(李白 1997:163):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许渊冲(2007:44)英译本(以下简称许译):

Waiting in Vain on Marble Steps

The marble steps with dew turn cold,

Silk soles are wet when night grows old.

She comes in,lowers crystal screen,

Still gazing at the moon serene.

庞德(Pound 1915:13)英译本(以下简称庞译):

The Jewel Stairs’Grievance

The jeweled steps are already quite white with dew,

It is so late that the dew soaks my gauze stocking,

And I let down the crystal curtain,

And watch the moon through the clear autumn.

(Jewel stairs,therefore a palace.Grievance,therefore there is something to complain of.Gauze stockings,therefore a court lady,not a servant who complains.Clear autumn,therefore she has no excuse on account of weather.Also she has come early,for the dew has not merely whitened the stairs,but has soaked her stocking.)

一、文字角度

汉字是象形文字,除了表达含义之外,还具有呈现画面的功能。这也是意象诗歌仅用几个简单的意象就可以实现表情达意作用的重要原因。英文是表音文字,要欣赏这种文字的美及其背后的寓意,就要通过听来感受,无法获得直观的视觉体验。从这方面来看,就用文字表示意象这一点,汉字略胜一筹。这就要求译者在意象诗歌翻译实践中考虑文字的特色,在最大限度上地实现语意相通。

第二句中的“浸”字为动词,指泡在水里,也有渗透的意思。在诗中,这个“浸”字意在指露水渗透罗袜而致其潮湿,充分体现出主人公在玉阶上等待时间之久,侧面表达出主人公之怨。许渊冲将这个动词翻译成了一个系表结构are wet。这种方法将“浸”这个动词转化成潮湿的状态,通过已有的现象表明等待之久这一语意,较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表达方法。庞德关于这一字的翻译是soak。soak作动词的意思是“浸湿,吸掉(液体),沉浸”。除了和“浸”在语意上对等,soak的“吸掉(液体)”这一含义也刚好能表现罗袜吸收露水这一现象,很好地实现了原文与译文的同义替换。

二、语句层面

范仲英(1994:161-162)认为中文语句像竹,而英语语句像树。这是对汉语和英语在语句层面不同的经典总结。在汉语意象诗中,常见的都是短句,有时甚至是几个意象的堆积,但每句都是单独的诗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典型的案例。在英语诗中,常见的是整首诗只是一个句子的拆分。因此意象诗歌译者需要在准确传递信息的同时考虑句子结构的差异,以达到形似的目的,更好地被目的语读者接受。

语句层面,《玉阶怨》有三个特点:第一,每一诗行都有独立的谓语:“生”“浸”“下”“望”;第二,主语虽不明确,根据汉语语句的意合特点,不会造成汉语读者的误解;第三,每一诗行的含义独立,即便缺少任一诗行,也不会给其他诗行造成歧义,即汉语典型的竹式结构特点。在翻译成英文时,为了避免歧义并突出原诗行的重点内容,需要译者明确每一个句子的主语,并对谓语进行相应的处理。许译将前两句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生”这个谓语忽略,添加turn cold作为玉阶的谓语,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主人公等待的时间长。第二句则被改成了主从复合句,将“浸罗袜”译成主句,“夜久”译成时间状语从句,较好地突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内容。庞德对第一句的处理是将原句的谓语“生”改为英文中较常见的静态的系表结构are already quite white。第二句庞德则将其变为主语从句。在从句中,庞德强调了“浸”这个字,并将重点放在“夜久”上,这种处理方式虽然与原句要表达的重点有些出入,却易于被译入语读者理解。

整体来看,原诗前两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属于静态描写;后两句介绍主人公的动作,属于动态描写。整首诗使用的都是短句,简洁、准确地呈现了失宠女子的一个生活片段。许译未更改原诗的句子数量,仍然将诗歌译成两句,力图使句子保持和原文一致的简洁。此外,许译最大限度还原了原诗先静后动的表达方式,实现了“真与美的统一”(覃江华、许钧 2018:52),也起到了弘扬我国句式文化的作用。庞德则采取了归化的方式处理这首诗,按照英语诗歌的形式重新编排了诗歌的句式,将原有的两个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句。庞译通过句子长度表达情感。前两句交代故事的背景,后两句陡然变短,体现了主人公失落和哀伤的程度之深。这一点和美国诗人狄金森(Dickinson)的诗歌创作方式类似,更利于英语读者接受。这其实也是庞德独有的翻译方式——“创作寓于翻译,翻译中又不乏创作。”(陈历明 2020:70)

三、意境层面

古诗中的意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体现了民族的共同认知和普遍接受。比如,“月圆之夜”在汉语意象诗歌中普遍会引发思乡等情感,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汉英翻译实践时需要兼顾意境的描述和意境可能引发的情感,实现“通过翻译促进和实现不同文化间真正双向而平等的交流”(刘云虹、许钧 2017:54)。

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常采用汉白玉或大理石等材料制作台阶。此外,由于中国古代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中的“陛”也指台阶,这里的“玉阶”其实暗指皇帝。因此,“玉阶”为宫中女子期待皇帝的到来提供场景。关于“玉阶”的处理,许渊冲从材质出发将其译为marble steps,虽然未将另一层含义表达出来,但是至少保留了原文中“玉阶”的基础含义。而庞译选择将“玉阶”二字译为the jewel stairs,即用宝石做的台阶,虽然与原文的汉白玉制作的台阶有明显差异,但是能让译入语读者理解“玉阶”是一种高贵的象征。“秋月”常在中国古诗中指中秋月圆之夜的情景。在这首诗中,李白在表现失宠女子对皇帝的盼而不得,心中哀伤无法排解后,在末尾加上“秋月”,表现出身在异乡的儿女在外受到委屈时希望和家人倾诉,却同样无法实现的悲伤,进一步凸显了“怨”这个题眼。关于“秋月”的处理,许渊冲将其译为the moon serene,将易于引发中国人思乡之情的月亮的静谧很好地传达出来。而庞德则将其处理为watch the moon through the clear autumn(在清秋中望月),虽不及原文简洁,但至少实现了译文与原文较为全面的对等。

“罗袜”在古代指用一种名为丝罗的丝织品织成的袜子。女子在大理石台阶上翘首以盼,竟然“罗袜”被露水浸湿,从另一个侧面展现等待时间之久。关于这个意境的处理,许渊冲将“罗袜”这一意象译为silk soles,即丝绸的袜底。sole指袜子的底部,虽不能和原文完全对应,但基本可以将原文的含义进行合理的同义转换,也与前文形成时间上的联系。玉阶上的白露越来越多,逐渐将主人公的袜底浸湿,也能起到衬托主人公等待时间之久的作用。这里涉及文化方面的差异,代表中国古代先进丝织技术的“罗袜”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为了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庞译的处理是gauze stocking(丝袜)。尽管庞德这种归化的处理方式使译文失去了与前文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却是他在英译中作出的较为合适的转换。

结语

通过从文字、语句和意境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李白《玉阶怨》的许渊冲和庞德两个英译本,发现许渊冲的翻译从汉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出发,着眼在对外传播中保持中国意象诗歌的特点,而庞德则从中国意象诗歌文化的引入方面入手,意在实现源语言和目的语言最大程度的对等,尽可能做到语言间的同义转换。两位译者虽然在翻译理念上有所不同,但是共同推动了中国意象诗歌的英译实践与研究,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庞德许渊冲诗行
流年似水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中的译者声音及其文化认同
大河诗歌 诗行天下
爱的诗行
摔得挺美
平凡生活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庞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