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联结思维的大单元识字教学策略探索

2022-12-08沈芸

教育界·A 2022年2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要】大单元识字教学的提出,契合当下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教师通过语文课堂上大单元的集中、专题识字,以主题联结、情境联结、学科联结等丰富多样的课堂学习模式,引领学生从识字中感受汉字的规律与魅力,传承汉字文化,丰富学生内涵,使语文识字更具有厚度和广度,将文化自信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大单元识字;联结思维;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沈芸(1982—),女,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太湖校区。

联结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利用横向、纵向等多角度,多方面的学习方法去掌握事物之间、知识之间联系的,建构新知识网络的思维能力。汉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文化自信的纽带,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更是连通整个语文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传统的识字教学,仅仅聚焦在眼前的每一个汉字,极少与教材中的其他内容进行关联,这就造成了教学的单一性,教学容量与资源的匮乏。传统识字教学下,教师不仅无法系统地落实好识字教学任务,而且教学视野狭窄,无法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识字能力,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中落实好学生的识字任务,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大单元识字教学的价值引领

(一)教材编排采用板块样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将识字内容编排分为集中识字(整个单元都是识字课)、课文识字(随着课文阅读识字)及“语文园地”识字三大板块。不同的板块,编排的意图不同,学生的任务也不同。这样的编排,更符合大单元识字教学的规律。在识字板块的编排上,每一个关键知识在单元中都是逐步进阶的,教学时,教师依托大单元范畴,构建有体系、有层次、有结构的整体识字课堂,深入研究教材,找寻知识的共同点,学法指向会更加明确。在设计大单元任务时,也会形成有效联结,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识字能力,最终提升核心素养。

(二)教材内容凸显汉字文化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于汉字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教材内容的选编上,也体现了“关注汉字的多元性与趣味性”这一点。在一、二年级课文的编排上,字理识字、象形图解、猜字谜、顺口溜及形声组合等多种方法凸显了中华汉字的深厚底蕴。教材内容编排循序渐进,在一年级培养学生利用拼音、图画、汉字构字规律、生活经验识字方法的基础上,二年级增加了查字典识字的方法。以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巩固部首归类识字法。这些内容的编排,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汉字表义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其充分体味到汉字文化的魅力,促进思维发展。由字到词再到词串,每一个汉字有根可循,渗透汉字故事,优化识字内容,赋予汉字文化新时代的新内涵。

(三)单元统整开启新研究

一个个独立的识字单元,在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中,除了是“有意思的汉字”外,还应该透过课堂上的不断深入,充分挖掘关联的教学资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大单元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趣”的支配下,逐渐走进神奇的识字王国,在任务型学习的驱动下,不断激发学生的识字探究欲,开启新的探究。虽然文本的教材内容是固定的,但学生的发现是无穷的。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的道路上,也会慢慢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的秘密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会油然而生。

二、大单元识字教学的目标内涵

(一)集中识字探寻规律

通过识字单元进行集中识字,是统编版教材第一学段在识字教学编排上的一大特色。识字单元的教学,不应是狭隘的“只为识字而识字”,而应该更多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汉字就是一种文化。在教学《树之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所有木字旁的字标红,启发学生发现共性,即带有木字旁的字大多数和树木有关,以生字“桐”为例,右边是“同”,两个字读音一样,这就是一种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字,左边的木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右边的“同”提示我们这个字的读音。教师再展示“木”的字形演变图,如图1所示,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从而探寻构字规律,找一找、圈一圈课文中还有哪些字也包含了“木”字。

除了课文中的字,生活中还有很多带有木字旁的字,如桃、梨、李、枝……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规律,提升识字速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生字进行集中识字训练,让学生探寻规律,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融会贯通,识字效率也在训练中不断提高。

(二)随文识字夯实方法

在教学中,除了探寻生字规律外,我们可以利用随文识字,将生字的学习任务贯穿于课文的教学中,不断优化学生的识字方法。汉字有其独特性,一个象形字如同一幅画,借助字理识字,可体悟识字乐趣。例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关于“盯”这个字,教师就可以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识记。

师:我们先看“盯”字的右边,“丁”字原来的意思是指钉子,力量集中到一个点,钉子才能被钉下去,那“丁”的左边是什么呢?

生:目字旁。

师:目字旁就是我们的眼睛。这样一组合,我们的目光集中到一个点这就是“盯”。现在,你们就是种葫芦的人,要盯着这个小葫芦。风一吹,葫芦藤上的小葫芦,就晃到了这里;风一吹又晃到那里,你们的眼里只看到葫芦,这就叫“盯”。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智力大转盘”游戏,将学过的生字,例如“灯、顶、盯、钉”等放在一起,集中识字,将枯燥的識字教学趣味化,将抽象的形声字变得立体化。通过课堂上字理识字、集中识字的方法,追溯汉字的本源,学生既认识了字形,了解了字义,又能够通过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强化字音,一举多得,扎实高效。只有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深度结合,将一个个生字置于语境中,学生才能更容易识记汉字。

(三)专题识字拓宽渠道

“识字加油站”是统编教材第一学段语文园地中新增的教学点。该栏目巧妙地将识字纳入生活情境,多以主题聚合或形义类化的方式进行编排,引导学生探究识字规律,拓宽识字渠道,感受识字的兴趣,是第一学段学生识字的重要平台。该栏目的编排不管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的呈现都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借助“学习伙伴”和插图提示,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为例,该单元的学习任务是透过一张火车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读火车票,包括由字母、数字组成的信息。学生可以一行一行地仔细读,也可以选择相关信息选择性跳读,最后再说一说自己在这张火车票上的发现。由火车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生活中还有很多认识汉字的地方,如广告牌、指示牌、说明书、药方、包装盒等。这样的专题识字,将学生引向了生活这个广阔的识字舞台,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而自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生活汉字的“搜集者”,才能提高自身的识字能力。

三、大单元识字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主题联结

统编版教材注重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统一性,识字单元大多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教师可以从单元内容入手,提炼单元主题,通过串联主题,找到单元内课文的共性联系,化零为整,达成整合延伸的目标,以此挖掘教材中单元的关联点,将零散的认知聚合成统整的主题,形成新的单元逻辑结构[1]。

比如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一)有4篇课文。《场景歌》呈现了4个不同的场景,用数量词串联出一幅幅生动的风景画;《树之歌》探索祖国大江南北常见树木的独特秘密;《拍手歌》则通过学生熟悉的拍手游戏展现了动物分类的学问;《田家四季歌》聚焦四季农事活动,展现乡村田家风光。不难发现,这一单元的主题都与自然有关,教师需要基于大自然这个主题,找到解锁大自然的“钥匙”,形成该单元新的架构。识字教学贵在“趣”,通过主题联结,立足核心素养,整体规划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这一吸引眼球的“环境”中,推动学生深度学习,识字内容也会更具厚度。

通过主题联结,开展任务教学,打通知识的横向与纵向关联,从提取信息到拓展学习,探究汉字的衍生,从而辐射整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任务整合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一个个单元的主题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并通过不断迁移、拓展与延伸,将知识内化为思维能力。

(二)情境联结

大单元识字的教学,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多元性、统整性的学习活动,找到主题以后再策划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开展教学,形成一条统整的学习活动线索,利用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发现部首归类识字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树之歌》时,教师可以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们化身小导游,对照着地图,将课文中出现的树木标识在相应区域,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探索不同种类树木的习性、分布规律等奥秘,从而了解木字旁的表意功能,感知汉字文化的神奇。在学习《拍手歌》时,学生需要和课文共情,通过一次次的拍手小游戏,跟着书中的动物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从而发现这一课大量生字和动物名称有关,以此找出规律,体会鸟字旁和隹字旁的表意功能。同时,教师通过讲述“隹”和“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体会“隹”这个象形字,古时候像一只鸟的样子,“四横”表示鸟的羽毛,在古代就是表示“短尾巴鸟”。再如“雀”“雁”二字的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本溯本求源,既了解了汉字背后的故事,也借助故事的力量,牢記生字的特点。接着,教师再将这些短尾巴和长尾巴的鸟类通过图片形式展示,让学生们通过图画归类,加深识字规律的印象。

学习完这两课后,学生会发现部首归类识字的规律,再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课堂上,通过情境联结,开展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为目的的学习实践,通过适切的路径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学科联结

大单元识字采用的是双线并行(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的单元逻辑结构,因此在完成识字教学以后,要进行素养提升,启发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科进行整合,实现多元联结。

例如,在学习完《树之歌》后,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同树木的习性,教师就可以和综研课、美术课开展联动,完成一次“我为小树做名片”的主题活动。具体而言,学生要利用综研课的时间,融入校园,探寻学校中的树木,并通过查阅书籍,了解这些树木的名字和相关资料,做好名片内容的采集与规整;依托美术课,学生需要拿出手中的画笔,给这张名片进行装饰,使其能够更加美观和丰富。再如学习完《田家四季歌》后,教师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农事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研发游戏道具,制订游戏规则,玩转农事小游戏,从而了解播种、插秧、耕田、割麦等不同农事活动的特点。

从课本中走入生活,也是对前期课堂知识的巩固、梳理与拓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主题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摸索与思考,识用结合,既轻松地掌握了课文中的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抓住各个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搭建好平台,利用多学科联结,呈现不同样态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识字能力不断生长,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结语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与“源”,见证了中华文化经久不息的生命力。语文课堂上,教师用联结思维进行大单元识字教学,能够为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增值赋能。因而教师要树立单元整体意识,设置和完善学习任务,挖掘文本联结,从不同维度思考与探究。从课时到单元,“大任务”具有统摄性,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场景中集中识字,通过大单元主题统整、多元主题的联结,实现学科素养的衔接与贯通,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林乐珍.大单元识字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11):4-5.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