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2022-12-08郑丽华

教育界·A 2022年29期
关键词:新高考一致性教学设计

【摘要】“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名称源自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一致性是指目标、教学和评估之间的对应程度。整节课的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即“我要到哪里去”;第二,通过什么具体的教学活动完成目标,即“我怎样到那里去”;第三,如何评估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即“我是否真的到那里了”。文章以“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了高中历史“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高考;“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郑丽华(198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

一、教学分析

(一)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1]。

(二)教学主题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展现了古代中国由三国以来的大分裂走向隋唐的大统一。从时空线索来看,本课讲述了隋唐选官制度、中枢机构以及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突出其变革与创新之处,与整个中国古代史价值主线一脉相承。从单元内在逻辑来看,本课所讲述的隋唐制度,是历经魏晋以来多个朝代的创立、调整与继承,到隋唐逐渐走向完备的成果,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繁荣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当下我国制度创新同样有重要启示,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掌握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等重要史实的基础上,能运用有关史料,基于特定的时空背景对隋唐制度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价,能辩证分析各项制度的影响,从而发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认识它们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增强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涵养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的特点及评价;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模式及作用;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难点:唐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选官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1.导入环节

导入导言中的唐诗《登科后》。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孟郊,大家还知道他其他代表作吗?

设计意图:《登科后》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唐诗,由此引出科举制出现的背景,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投影展示唐诗《游子吟》。

问题:孟郊年轻时家境如何,为何要出游?后来科考结果如何?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孟郊生活在魏晋时期,他有机会入朝为官吗?为什么?作为隋唐最高的统治者,隋炀帝设立科举制是基于什么考虑?是为了帮助像孟郊一样的人改变贫苦的命运吗?

设计意图:科举制是本课重点,通过分析以上问题,便于学生理解科举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

过渡:科举制实行后统治者达到目的没有?科举制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问题与探究

材料1: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2:(科举制)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问题:1.阅读材料1并结合所学思考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2思考科举制的影响。

教师说明:明经和进士是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明经科主要考查儒家经典的记忆和背诵能力,进士科主要考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考试内容看,哪个科考试难度大些?前面提到的孟郊考进士考了3次,及第时已46岁,说明了什么?

3.歸纳总结

1.科举制的特点:社会地位高;考试难度大;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客观。

2.积极影响:

(1)网罗天下才俊,扩大统治基础。

抑制地方士族,加强中央集权。

公平竞争机会,社会流动进阶。

提高官员素质,促进文化发展。

(2)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1)重文轻理,重视经验,轻视实验,造成中国近代科技的落后。

(2)明清时期发展成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与九品中正制比较),总结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料实证、辩证思维的学科素养。

4.课后梳理

让学生填写表1。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以上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评价,体现“学教评”一致性。

环节二: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与创新

1.导入环节

投影展示图1。

问题:表格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皇帝好了歌》浅显易懂,通过对表格材料的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隋唐统治者面临的统治困境—相权独大,严重威胁到皇权。

过渡:隋唐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问题与探究

投影展示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及唐朝三省位置示意图。

问题:1.三省制开始于何时?2.三省六部制的权力运行机制是怎样的?体现了哪些特点?3.各部门之间彼此制约有什么好处?4.相权对皇权是否有制约作用?5.观察唐朝三省位置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学生可以找到三省六部制的源流、权力分配和特点,关键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该制度是如何解决统治者的统治难题,削弱相权,进而加强皇权的。历史地图是重要的史料之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需要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唐朝三省位置示意图的分析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在专制时代,距离皇帝的远近往往能够体现权力的大小。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史料作为旁证,涵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3.课后梳理

让学生填写表2。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第二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予评价,体现“学教评”一致性。

环节三: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导入环节

投影展示《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问题:木兰出征前为何要自备战马?木兰家能买得起骏马等作战物资,至少说明了什么?这又与当时国家推行的什么土地制度有关?与该制度相应的赋税制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乐府民歌,由此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实行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和土地制度(均田制)。

过渡:租庸调制为何到唐中后期实行不下去了?

2.问题与探究

材料1: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

—《资治通鉴》

问题: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1思考,租庸调制为何难以为继?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制度变迁背后的诸多人事因素,涵养历史解释素养,引出两税法。

合作探究互评:给学生1—2分钟阅读课文,全班分4组完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的表格,第一组回答后,第二组回答前先评价前一组的回答是否准确全面,依此类推,体现“学教评”的生生互评。

材料2: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

材料3: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白居易集》

问题: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2、3,思考如何全面评价两税法。

设计意图:结合两位士大夫的诗文,引导学生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两税法的影响,形成全面、客观、长远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评价:

(1)将大历年间收税最多的一年税收作为两税法的税额,没有减轻百姓负担,反而有敛财的目的。

(2)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官员加征各种苛捐杂税,加重了百姓负担。

小结:

师:治理体制和治理行为主要体现国家的工具理性。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统治者一味强化、集中权力,而不考虑民权、民需。可见,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创新制度,国家才更具活力。“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少一些陈旧,多一点创新”,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三、教学设计反思

1.教师在讲述本课时,每个制度的指向應有所不同,选官制度指向的是选拔人才如何既能选拔更好的人才又能更公平,三省六部制指向的是中枢机构如何既能强化皇权又能更高效地运行,赋税制度指向的是收税如何更合理、更规范,这样才能把制度讲到位。

2.历史教学要有思辨性。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不应流于形式,每个成员都应该有学习任务,学习问题的设置应更具体化、开放化,真正引导学生思考、思辨和探究。教师应该常问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引发学生思想的交流吗?有激发思维的碰撞吗?有激发不同意见的交锋吗?只有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研究者,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探究—研讨”教学法的提出者兰本达教授指出:“一节课,你如果一半时间是学生活动,一半时间是老师活动,你是个及格的老师;如果三分之二时间让学生活动,老师讲解等活动只占三分之一,这样的老师是优秀的老师;你要是把时间都给了学生,老师只是几句话点到而已,最后来个小结,最多占十分之一,你就是特级教师。”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节课教师讲得过多,而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过少,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值得每一名教师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新高考一致性教学设计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