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课题群:“双减”隙地中的深耕实践
2022-12-08苏光宣万文亚
苏光宣 万文亚
【摘要】作为国家行动,“双减”势在必行,但传统应试教育催生的“重负”行为,以及落实“双减”政策必须立即跟进的教学服务要求,成为“双减”政策实施的两大挑战。文章以江苏省宜兴市丁山第二实验小学为例,从“加减”齐推、“刚柔”相济、“知行”同进三方面出发,对“行知”课程群开发的实践研究做了重要探索,意在使教学服务有所作为、落到实处,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发展实现互动与双赢。
【关键词】“双减”;“行知”课程群;课后服务
【基金项目】本文系宜兴市2020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活教育’理念下‘行知’课程群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YX/202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光宣(1978—),男,江苏省宜兴市丁山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万文亚(1983—),女,江苏省宜兴市丁山第二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
“双减”行动的全面展开对长期以来“负重前行”的学生来说,无异于一股强劲的春风。然而,人们心底顽固的应试意识和强大的惯性思维该如何破除,学校又该如何破解“双减”难题,践行时代使命,交出满意的答卷,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宜兴市丁山第二实验小学坚定不移地贯彻“双减”文件,充分利用“双减”垦出的隙地,毫不犹豫地减去种种低效负担,既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又使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素质发展收获实效,在逐渐摸索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加减”齐推: 为“双减”立则定标,让“行知”课题拥有广阔天地
为学生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绝不是只要做减法的事情。恰恰因为要为学生课业负担做减法,所以学生的其他学习活动必定要做加法。基于这个认识,丁山第二实验小学在“双减”行动上坚持“加减”齐推的原则,确定了三个方针。
(一)无谓的课堂环节做减法,有效的学生活动做加法
学校与教师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课堂教学在减负增效中的关键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资源,以及师生、生生互动对话的机会,落实好减负增效。一方面要积极倡导目标简扼、结构简约、讲解简明、过程简洁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着力组织话题恰当、思路清晰、时间充裕、参与踊跃的学生活动,从而杜绝课堂实践浪费,实现学生高效学习。
(二)学科的教学时间做减法,课后的服务质量做加法
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总体框架下,学校要按照教育局为落实“双减”要求制定的周课时计划来编排课表,并严格执行“双减”课表,毫不犹豫“砍”去曾经随意增加的教学时间;与此同时,确保足量的课后服务时间,并且积极引导、督促每天負责课后服务的教师,提高相关课程辅导的教学质量,杜绝课后服务形同虚设的现象。
(三)课后的书面作业做减法,课后的素质培育做加法
学校要贯彻“双减”政策,杜绝随意增加作业的做法,缩减学生的课后作业量,坚决执行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作业时间的规定。如宜兴市教育局所规定的“低年级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中年级课后书面作业量控制在40分钟之内,高年级课后书面作业控制在60分钟之内”。每天学科教学结束之后,能让学生把时间用在自己的兴趣开发和特长培养上,为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营造自主空间,提供良好服务。
二、“刚柔”相济:为“双减”明确导向,让“行知”课题得以稳健前行
“双减”政策的落地,不仅要借助原则方针,帮助教师确立自觉行动的意识,还需要构建保障与引导有机统一的管理机制,借助有督察效力的制度与有内驱作用的活动,规范并引导教师的行动。为此,丁山第二实验小学实行“刚柔”相济的管理策略,既为“双减”落地保驾,又为教学前行导航。
(一)完善制度,构筑“双减”工程“防护墙”
这是管理中的刚性举措。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和日常的督促、检查,能让教师脑子里有制度意识,在行动上用制度约束自我。比如学生在校作息有明确规定,学校每天有轮值教师在校门处进行晨查,控制提早到校现象;课间有行政巡视,控制拖课现象。教师教学准备有具体要求,学校每月布置组内自查,安排期中期末全校普查,穿插行政抽查。教师课堂教学有上课规范,学校推行教师相互听课、教导选择听课、行政随机听课等检查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行为,纠正差错,为“双减”筑牢“防护墙”。
(二)加强教研,探寻“双减”实践“快车道”
这是管理中的中性举措。我们规定年级学科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全校学科组每月组织一次教研活动,研究的重点专题有学科教材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结构方法、学科作业内容与形式,学生学业水平差异及分层辅导策略,学科课后服务管理与教学方式,“行知”课程群中各学科专题拓展和专项实践活动等。借研究探讨以发现规律,提高教学效率,为“双减”探寻可以“畅行”的“快车道”。
(三)注重引领,点亮“双减”行动“航标灯”
这是管理中的柔性举措。做法就是每年为所有教师征订教育期刊、购买必读书目,提出泛读、精读、片段摘录等要求,组织相应的评优评奖。与此同时,以常年聘请和定期约请方式,确定科研顾问、培训导师,由他们定期为教师进行课题实施指导和论文点评指导,借此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为 “双减”点亮前方的“航标灯”。
三、“知行”同进:为“双减”开拓空间,让“行知”课题“群芳争艳”
“双减”政策的强力实施,就是因为长期以来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让学生做了太多重复无效的脑力劳动,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学习课外知识,也导致学生素质发展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所以,通过以上各种举措,将该减必减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之后,腾出的“隙地”,我们便可以在“十三五”课题“‘生活教育’理念下‘行知’课程群开发的实践研究”的框架中,构建教学服务体系,对接拓展性课程群,借此夯实课题研究的过程,帮助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旧观念,调整行动策略,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校教育呈现“群芳争艳”的喜人面貌[1]。
(一)“七马”竞奔:架构完整的“行知 ”课程群内容体系
“双减”实质上是要减轻语数英学科的学业负担,同时更要关注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课程群并不只是开发语数英学科的拓展课程,而是对国标七个学科领域进行综合筹划、整体构建,分别以经典诵读、应用探究、绘本阅读、民歌演唱、纸艺制作、校园足球、实验探究七个方面对接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七个学科领域,构成拓展类和实践类“行知”课程群体系。
(二)“三管”齐下,展开扎实的“行知”课程群实施过程
为了使学生的拓展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双减”后省下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丁山第二实验小学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着力推进“行知”课程群。
1.学科课堂渗透
利用学科的国家课程教学时间—即课堂教学时间,巧妙穿插,在课堂上当即渗透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或实践运用。诸如语文学科中的了解作者生平、认识时代背景、引入同类主题文本等,英语学科中的当堂观看动画绘本,科学学科中的紧随教者的示范实验等。
2.组建社团活动
学校可将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时间和一课时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时间合并起来,于每周五下午课后服务时间,作为社团活动集训的辅导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校级层面组建的七个专业社团,在事先指定的活动地点参加活动,每个社团都有教师或教练现场组织指导,可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学科社团活动,获得学科素养。
3.课后服务活动
在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中,当学生以少量时间完成当日作业之后,学校便可组织学生开始拓展性“行知”课程的学习。每周共有四次课后服务,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拓展性学习小组,平行班之间交替安排不同领域的拓展性学习活动。
(三)“多式”同施,探索灵活的“行知”课程群活动形态
拓展性“行知”课程群开发,主旨是为学生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领域,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实践,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知情互动、知行同一,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力戒机械识记、重复书写等枯燥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活动样态。
1.自主学习方式
语文经典诵读课程、英语绘本阅读课程、数学应用实践课程等在文本感知环节,均提倡先自主学习,或给一个核心提示,让学生以个体或同桌两人为单位,进行自主、自由阅读相关教材,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凭借自身的经验,发掘自身的兴趣点,形成自己的学习主题或探究方向。
2.合作探究方式
科学的实验探究课程、体育的校园足球课程、美术的纸艺制作课程、音乐的民歌演唱课程均可安排合作探究,即学生对该类课程某个知识要义或操作要点理解后,让其动手操作实践。在動手的过程时,由于每个人理解的准确程度不同、操作的技巧水准不同、掌握的速度快慢不同,让学生多人合作,可以起到相互观察、相互提示、相互纠正的作用。
3.讲授提点方式
知识拓展、实验操作、技艺技能、应用探究等各类“行知”课程中,都会遇到盲点、难点、关键点的内容,如古诗中的文学意象、相关背景,实验中的现象解释、原理说明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关讲授、提示或点拨,以为学生指点迷津,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4.专题竞赛方式
语文的古诗阅读专题、数学的趣味数学专题、科学的生活常识专题等,均可以采用专题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的专题竞赛活动,有时放在正式学习之前,用来预测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状况;有时放在正式学习之中,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时放在正式学习之后,用来反馈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
5.集中表演方式
音乐的民歌演唱课程、美术的纸艺制作课程、科学的实验探究课程、体育的校园足球课程等,都是以动作技能熟练状态来表征其素质水平的,均可以运用集中表演方式,事先在班内预选选出表演者,而后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中表演。这样既能对参演者产生激励作用,又能对全体学生产生示范作用。
四、师生共赢:为“双减”收获实效,让“行知”课题取得长足发展
两个学期以来,丁山第二实验小学坚定不移贯彻“双减”精神,在强化作息时间管理、学生作业管理、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等举措的基础上,依托“行知”课程群的实施,卓有成效地实现了“双增”—增知、增能,“双赢”—教师赢得了专业成长,学生赢得了素质发展。
(一)从教师专业成长看
教师提高了对“双减”的认识,进而提高了执行“双减”规定的自觉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研究减负增效的实践探索中,在读书读刊的理论充实中,在听取专家辅导报告与论文点评的指导中,其教育理论素养、课程研发能力和论文撰写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21年宜兴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中,我校共递交14篇论文,有6篇获一等奖、3篇获二等奖、4篇获三等奖,总获奖率达93%,一等奖获取率达43%;此外,有5篇论文在省级期刊发表,骨干教师队伍中,有2位宜兴市级能手晋升为“带头人”称号。
(二)从学生素质发展看
首先,因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且课后服务时间学生拥有提优补差的机会,所以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整体上有明显提高,其学习成效的差距也明显缩小;其次,每个学生除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更加扎实之外,还因每周参加社团活动与课后服务时间的“行知”课程群学习活动,在学科知识背景上得到很好的拓展,在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上都得到了良好发展;最后,由于机械重复训练的教学现象得到改变,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大胆创新等方面的兴趣与热情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显著提高。两学期以来,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素养竞赛,取得可喜成绩。学校的锡剧、经典诵读、足球、田径等“行知”社团在市乃至省级相关赛事中分别获得了金奖、银奖、第一名、前八名的好成绩。
结语
通过开展“行知”课程群活动,能够有效落实“双减”的要求与目标。从“加减”齐推、“刚柔”相济、“知行”同进三方面出发,对过去无效、繁重的课业学习做减法,对有效的教学活动做加法,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行知”学科课程群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减”。
【参考文献】
[1]曹改荣.“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科研探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