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情感需的摇头灯造型设计研究

2022-12-07张顺峰张凌浩刘晨光

设计 2022年21期
关键词:Kano模型用户体验

张顺峰 张凌浩 刘晨光

摘要:LED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摇头灯设计带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目前,在技术平台趋于一致的行业背景下,摇头灯造型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利因素。然而,多数产品外形雷同,差异化塑造不足致使用户无法深刻理解品牌产品,进而为构建长期情感联系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从用户情感需求出发,运用Kano模型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归纳摇头灯头部造型设计特征,并将语义描述词作为情感需求的表征途径,最终实现用户不同情感需求层次和摇头灯造型设计特征的映射。研究立足行业需要和用户情感体验需求,通过归纳摇头灯头部造型特征,以及明确与之对应的用户情感需求层次,有效将感性的情感需求转化为理性和数据化的具象造型特征,进而为摇头灯造型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用户情感需求 Kano模型 摇头灯造型 设计特征 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11-0142-04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LE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oving head lights,and ha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tage lighting market. At present,under the market background where technology platforms tend to be consistent,moving head lights have similar shapes and cannot stand out in market competition,and they lack the deep recognition of users,thereby forming longterm emotional connections.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problems,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emotional needs of users first,and explores the design features of moving head lights that map to different levels of emotional needs of users,in order to deepen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of users and increase market share. Secondly,after the user emotional needs stratification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Kano model,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th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head shape of the moving head lamp are summarized,and the semantic description words are used as the representation method of the emotional needs,and the design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users emotional needs are condensed with the help of questionnaires. Finally,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market and the needs of users emotional experience,and realizes the effec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of the moving head lamp. By studying the head modeling features of moving heads,extracting the corresponding levels of user emotional needs,transforming perceptual emotional needs into rational and data-based concrete modeling features,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moving heads modeling.

Keywords:User emotional needs Moving head light Design Feature Kano model

引言

自20世紀中叶LED发光二极管面市以来,其技术和应用创新已然成为当下和未来灯具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舞台灯具产业和产品品类也随之兴起与丰富。目前,舞台灯具在加强舞台空间氛围、营造意境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摇头灯作为舞台灯具中重要的类型之一占据着主要市场。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就造型设计而言,虽然目前市面上不乏部分优秀的产品,但多数摇头灯仍存在外形雷同,缺乏个性或差异性等问题,导致企业期望的品牌产品无法脱颖而出。此外,摇头灯的聚焦于工程技术的研发,对其造型是否符合用户情感需求等方面的设计研究较为匮乏。因此,将用户情感需求作为突破口引导摇头灯造型设计开发,进而实现用户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和体验的满足,成为促进摇头灯产品差异化塑造和品牌价值传播的关键途径。

一、用户情感需求与摇头灯造型设计特征相关理论

(一)基于Kano模型的用户情感需求划分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加深了用户对产品全方面的期待和要求。用户期望产品在提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拥有符合感性美学的设计内容,进而满足自身的情感化需求[2]。事实上,情感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内在需求而产生的态度及体验[3],是认知主体对客观外在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具有多维度性和多层次性[4]。同时,情感必须基于过往的经历和经验,是在无意识下产生的[5]。例如,主体评判某个产品是否具有“温馨感”时,往往会存在以下三种情况:强烈的“溫馨感”、感受到一些“温馨感”和未感受到“温馨感”。导致这种认知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用户内在深度的情感需求,Kano模型作为成熟的工具能够高效辅助设计团队展开对用户情感需求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Kano模型是由日本学者狩野纪昭及其团队提出,该模型从用户认知视角出发,推测和分析用户使用需求和优先级,对产品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6]。在设计研究中,通常使用Kano模型结合不同体验主体需求,实产品现功能层次的全新开发以及服务质量评价等。例如,姚湘等[7]针对老年人可穿戴设备,运用Kano模型获取用户需求属性,进而明确产品的功能层次,以期提升老年人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满意度。Yadvav等[8]则提出了模糊Kano模型,并将客户的情感化需求进一步转化为可用性的设计数据。显而易见,该模型能在获得用户对指定指标的反馈程度上,更深刻地实现对用户情感需求层次的划分,见图1。一般来讲,Kano模型主要囊括基本层、期望层和兴奋层三个需求层次。首先,基本层的需求涉及用户最为根本的需求属性,若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内容未能满足该层次应有的评判标准,会催生用户极大不悦,降低用户重购的可能性。其次,期望层需求涉及用户的内在期许,该层次的满足能够促进情感体验的提升。LEE和NEWCOME[9]指出期望层所展现的特征越多,更易引发体验主体对接触或使用对象的偏爱。最后,兴奋层是较难实现的需求层次,该层次需求的满足意味着超出用户原有预期,并给用户惊喜之感。值得指出的是,该层次需求的确实并不会降低用户对体验多想的满意度。

(二)摇头灯造型设计特征

李明浩和张阿维[10]认为在功能与技术均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后,产品造型设计成为改善用户体验的另一种途径。用户凭借自身多种感官对产品造型产生情感反馈,又精准掌握了用户感觉与期望,成为理解用户的重要媒介[11]。因此,摇头灯造型设计除了满足用户基本的功能需求外,更应注重造型在心理层面赋予用户的积极体验及产生的情感联系。正是产品造型中的设计特征催生了用户情感需求[12],产品造型中的点、线、面、色彩和材质作为可视化的特征要素与用户情感需求密切相关。例如,绿色通常给人以自然、健康、环保的感受;蓝色给人静谧、冷静的心理感受。产品造型特征是富有感情色彩,即便是不同品类的产品,在具备相同特征形态的前提下,亦能给予用户相通或相似的感受。而针对同类型产品,借助差异化的大小、曲直、厚薄或形态同样能够诱发用户不同的心理感受[13]。研究以最受企业管理人员和用户关注的灯头造型特征为研究对象,并借助形状分析法展开详细的归纳分析。

(三)用户情感需求与摇头灯设计特征关联模型

就产品设计而言,差异化的产品设计特征或者设计特征集能够与用户不同层级的情感需求相对应[14]。通俗来讲,某个特定的造型设计特征能够对应特定的情感层次,摇头灯作为常规产品同样符合该规律。由于摇头灯的展示和使用方式,致使用户对摇头灯投射口部位的面特征印象深刻。故此,研究将灯头灯头为主要分析对象,归纳灯头散热孔或散热孔的集合为点特征,侧面中部的腰线为线特征,灯头投射处的面为面特征。同时,通过网络资料收集和实地拍摄与考察,明确色彩特征、材质及表面加工工艺,图2直观呈现了摇头灯造型特征与用户情感需求层次之间的关联性。

二、用户情感需求下的摇头灯造型设计特征分析

摇头灯造型设计特征是唤醒和激发用户情感需求的核心途径之一,因此,设计研究和实践将紧紧围绕以下两部分内容开展:第一,立足用户视角,通过文献调查法初步得到能够代表用户情感需的词汇。随后,结合典型样本,通过用户访谈法、问卷调查与语义差异法,对描述词进行量化并获取权重,结合专家建议确立产品整体设计风格;第二,提炼摇头灯造型设计特征,结合特征制作Kano问卷,明晰摇头灯点、线、面灯设计特征所对应的用户情感需层次,实现摇头灯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流程见图3。

(一)样本与情感语义描述词筛选

本文通过品牌宣传册、国内外官网、现场拍摄等途径筛选出造型差异较大且适用于研究的样本。图片资料涉及国内外10个知名品牌(PHILIPS、ACME、ROBE、SGM、珠江、明和等),挑选产品时均选择45°视角,且每个品牌选取样本至少10张,共计图片100张。随后汇集企业管理者、市场专家以及用户展开讨论,在初步产品样本中萃取样本,最终选择作为实验的典型样本的4大品牌(Martin、Vari-lite、明和、珠江)的产品20款,见图4。此外,为了避免色彩和材质特征带来的视觉影响,在实验之前对典型样本进行统一灰度处理。

由于摇头灯造型描述词较为匮乏,本文参考和借鉴了张建成(2000)[15]研究中能够影响用户认知产品造型意象的词汇,并结合用户访谈中的相关记录,归纳代表用户情感需求的初级语义描述词。随后,通过“正向创造”理论和方法,将消极的描述语句转换成正向表达[16],最终筛选出15个代表当下摇头灯造型特征的形容词。由于部分学者已成功利用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D)使隐性的情感外化于显性造型设计特征之上[17]。本文也通过SD法,将15组语义描述词反应在李克特7点量表中进行二次萃取,见表1。

首先,实验结合精选产品样本与15对语义描述词制作调查问卷,并对语义描述词进行主成成分分析,以此实现用户感性情感和造型设计要素的相互映射[18]。分析方法采用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利用pearson系数对15个变量(既定指标)进行筛选,最终获得11个有效变量。实验的人员具体包括:与摇头灯长期接触的工作人员6人,以及具备专业设计知识的设计师18人。研究利用了KMO(Kaiser-Meyer-Olkin)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进行检测。KMO测度从比较观测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系数与偏向关系系数的大小出发,范围变化在0到1之间。当变量之间的偏相系数平方和远小于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时,其值接近1。一般结果以以下值进行相关解释:0.9以上,非常好;0.8以上,好;0.7,一般;0.6,差;0.5以下不能接受。本实验数据监测表明,KMO值为0.685,虽然未达到好与非常好的程度,但仍能进行实验,因此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见表2。

随后,通过spass软件中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实现对精选语义描述词进行降维,结果见表3 ,其中大于1的主成成分共有3个,且三者维度的累积贡献率可以达到75.013%,该结果基本能够代表实验中典型样本所体现的特征意象。

经过专家评测与建议,认为需要在已有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挑选出切实能够代表摇头灯特点以及符合现今市场审美的描述词。最终萃取以整体性为主要方差解释的第一个因子、以光电感为主要方差解释的第二个因子,以及以优雅为主要方差解释的因子,总共涉及10个语义描述词,将上述能够表达与体现用户情感需求的核心语义描述词进行产品风格归类,获得科幻风格、亲和风格与体统风格三大类,见表4。

(二)摇头灯造型设计特征提取

通过比较分析摇头灯产品散热孔的发散与排布方式,将其点特征归纳和总结为四类,见图5。A1类特征呈现单元素水平分布特点,将其命名为“单点平行式”。A2类是在A1类点特征上的断续变化,将其称为“多点平行式”,此类特征可以是大小相同或不同的点的组合,其排布方式较A1类特征未有较大差别。A3类则与前两者有着显著差别,呈现出“点向式”特征,突出强调了方向感的赋予和视觉冲击力的提升。A4类“中心发散式”散热孔呈现以中心向外扩散的整体趋势,表现形式多以曲线或圆形为主,在语意上更加契合散热功能。

沿用对点特征的提炼方法,对摇头灯的中部侧面的腰线进行分析归纳,见图6。获得最为基础的B1类线特征,该类特征以“自弹头”的样式呈现,在视觉感受上能较好契合摇头灯的外轮廓形体,且在方向、趋势、弧度等方面能够实现与主体外轮廓一致。B2类“平行式”特征线多以水平行方式进行设计,虽然在力量感和方向感的营造上不及B1类线性特征,但更能体现理性及秩序感。B3类线特征只出现在少量摇头灯造型设计之上。其整体设计呈现倒八字内敛状态,与主体机身的外轮廓趋势相反,团队将其命名为“内收式”,见图6。

在面部设计特征方面,大量摇头灯面设计呈现出C1“双耳状”,其处理手法是在圆形投射处的左右两边配合摇臂辅以方形块面,以此打破纯圆形的头部面特征。C2类面部设计特征较为简单,直接以“正圆形”方式呈现。C3类面部特征较之C1类和C2类有所不同,该类面特征在最为基础的圆形块面上,进行灵动环绕式处理,以期呈现出“花瓣”的姿态。C4类面特征以椭圆形外框对灯口外形进行构建,较之正圆形特征更为轻巧和富有张力,展现出“鱼眼形”特征,见图7。

由于摇头灯多数情况在夜间使用,其色彩设计不能过于突显。所以,功能性要求致使黑色(D1类)成为最普遍的色彩特征,而D2类属于行业中占比率较少的色彩特征。值得指出的是,在选择D2类产品时要注重使用场景的考量,不当的使用会引起不良影响。此外,品牌为突显品牌差异性,往往将品牌色局部融入在D1类色彩之中,该类色彩的应用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产品形成差异化,并起到加深顾客和用户对于产品和品牌印象的作用,即即D3类色彩特征,见图8。

最后,通过研究和分析市面上现有的摇头灯产品,了解摇头灯常规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以及产品表面加工工艺,归纳摇头灯产品的材质主要为PC、ABS塑料、以及碳纤维。其中,由于碳纤维成本较高,其产品并不多见,见图9。

三、用户情感需求层次下摇头灯造型设计实践

在实现对摇头灯头部点、线、面、色彩以及材质五大特征的分析归纳后,整合归纳的产品风格(以“科幻风格”为例),制作和设计Kano问卷,明晰设计特征对应的情感需求层次。由于摇头燈在日常甚或中出现较少,因此实验邀请了33位对摇头灯有一定深入了解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观看实验样本,要求实验主体针对五个不同维度进行语义差分量表打分。在量化分析,将用户情感需求层次与摇头灯五个造型设计特征所对应。由于商业保密的原因,本文仅展示了点特征和材质特征所对应的情感需求层次的部分数据,见表5。

从表中可以得出,当企业和设计师想营造使摇头灯呈现“科幻”风格时,A1类单点式平行表现为基本需求,A2类“多点式平行”特征和A4“中心发散式特征”属于无差异需求,A3类“点向式”特征更符合科幻感,是用户所期望的需求。因此,若想要提高用户对于“科幻”感的认知或感受,设计师可以选择A3类“点向式”特征进行设计。同样,根据数据可以得知B1类箭头式线特征与B3类内收式特征属于无差异需求,B2类平行式特征属于基本需求。所有面部特征都属于无差异需求,并未对风格和用户情感需求产生影响。色彩特征中C1类和C2类色彩特征属无差别需求,C3类蓝色特征属于兴奋需求,所以蓝色能高效的表现“科幻”风格。研究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出了颜色自带的情感色彩外,与用户日常生活中的过往经历和记忆密切相关。在材质特征的选取方面,E1与E2类特征均皆属于无差异需求,而E3类碳纤维则隶属于兴奋层需求。所以,在表现“科幻”之感时,可局部考虑采用碳纤维材质。最终,通过上述方法明细具体设计特征,以及立足工程机构和参数的基础上,开发了符合“科幻”风格的某企业品牌摇头灯造型设计方案,见图10。值得指出的是,该方案为达到功能性和市场方面要求,在点特征上采用了A1和A2设计特征相结合,以更好地实现散热效果。同时,采用B2类线特征结合小倒角设计,营造理性、科技之感。此外,将与品牌色相一致的蓝色作为点缀应用于侧壁之上,并在侧壁局部采用碳纤维材料,以期激发用户对“科幻”风格的感受。

总结

研究针对摇头灯外观造型同质化问题,以用户情感需求为切入点,结合Kano模型探究摇头灯造型设计特征与用户情感需求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了现有摇头灯案例中点、线、面、色彩和材质五类构成其造型特征元素,并借助Kano模型和问卷调查明确与各类设计特征对应的情感需求层次,实现符合用户内在情感需求的摇头灯造型创新方案设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摇头灯类灯具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编号:KYCX21-2053。

参考文献

[1]龚小虎.LED技术于舞台灯光设计中的运用——以电视晚会为例[J].设计,2017(21):148-149.

[2]贾丹萍,靳健,耿骞,邓斯予.感性工学视角下的用户需求挖掘研究[J].情报学报,2020,39(03):308-316.

[3]杨阳,肖狄虎.基于情感体验的岳麓书院创意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16,37(04):57-60+74.

[4]欧静,赵江洪.多维情感—动作与产品形态的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18):49-53.

[5]梁峭.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关联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20):14-19.

[6]张静,尹佳怡.基于Kano模型方法的咖啡机情感化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05):76-78.

[7]姚湘,胡蓉,杨熹,胡鸿雁.基于用户需求的老年人可穿戴设备功能层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20):159-165.

[8]Yadav H C,Jain R,Shukla S,et al. Prioritization of aesthetic attributes of car profil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2013,43(4):296-303.

[9]LEE M C,NEWCOME J F. Applying the Kano methodology to meet customer requirements:NASAsmicro-gravity science program[J]. Qualify Management Journal,1997,4(3):95-110.

[10]李明浩,张阿维.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听诊器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04):109-111.

[11]赵丹华.产品造型情感类型与情感价值的研究框架[J].包装工程,2016,37(20):1-8.

[12]姚湘,胡鴻雁,李卓.汽车造型设计的用户意象知识获取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06):68-70+76.

[13]张凌浩.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2.

[14]姚湘,胡鸿雁,李江泳.用户情感需求层次与产品设计特征匹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2):304-307.

[15]张建成.使用者对产品造型意象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D].台湾:国立交通大学,2000.

[16]陆定邦.正向创造力及其设计管理模式[J].创意与设计,2014(05):42-47.

[17]李少波,全华凤,胡建军,吴永明,张安思.基于在线评论数据驱动的产品感性评价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8,24(03):752-762.

[18]王年文,王剑.面向感性需求的家庭服务机器人造型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8,35(11):111-116.

猜你喜欢

Kano模型用户体验
网络零售企业顾客对服务本卜救需求的分析
基于Kano模型绿色食品消费者需求分析研究
基于KANO模型的中老年人移动阅读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Kano模型的温湿度仪情感化设计研究
基于用户交互式体验下的APP版式设计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