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版印刷工艺的当代视觉设计价值

2022-12-07房建军李安东栾良才

设计 2022年21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设计手工艺

房建军 李安东 栾良才

摘要:为探索活版印刷工艺在现代语境中的推陈出新,及其手工艺形式复兴的独特面貌,以设计表现与应用为路径,分析在当代视觉设计中活版印刷所表现的重要参与价值。通过诺曼情感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梳理出其多元化的设计观念、个性化的受众需求和人性化的情感载体。现今,活版印刷工艺在设计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高品质的当代视觉设计产品,展现出现代活版印刷工艺强劲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

关键词:活版印刷工艺 视觉设计 手工艺 纸质媒介 文化创意产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11-0097-03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nique appearance of letterpress printing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context and the revival of handicraft form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participation value of letterpress printing in contemporary visual design by taking the design 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 as the path. Through the three levels of Normans emotional design-instinct level,behavior level and reflection level,this paper combs out its diversified design concept,personalized audience needs and humanized emotional carrier. Nowadays,letterpress printing technology has produced a series of high-quality contemporary visual design products in design practice,showing the strong vitality and market vitality of modern letterpress printing technology.

Keywords:letterpress printing process Visual design Handicrafts Paper media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引言

数字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而在这种人与技术、人与机器的紧张状态中,大众对于手工艺的追求悄然育发。在这种现代语境中,活版印刷凭借独有的“纸本”情怀,进入了视觉设计师的视野,开始了传统工艺进行现代设计应用嬗变。

一、活版印刷工艺的历史演进

(一)活版印刷的诞生与发展

雕版印刷是中国最早的印刷方式,从原始社会陶制的“印模”、树皮雕刻的印文印花,到印章的使用,再到后来雕刻木板印制帛书、纸币等,以及传承至今的版画,都是雕版印刷的方式,构成了雕版印刷悠久的历史。最初的活版印刷,也即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就从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雕版印刷是一种凸版印刷方式,但是因其在整块“版”上进行雕刻,往往费时费力也只能用一次,就算改动一个字、一条线都需要重新雕刻版面,因此能够更灵活改动版的印刷术就应运而生: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在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下,经过反复试验,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 ,成功让版“活”了起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信息传播方式的重要转折点,完成了印刷史上重大的革命。直至四百年后,被认为西方印刷术之父和印刷机之父的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才发明了铅活字和古腾堡印刷机。古腾堡印刷机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使得印刷更为便捷,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为文化普及打下基础,进一步推动了西方宗教改革,为西方文艺复兴和科学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古腾堡印刷机也一直沿用到19世纪,乃至20世纪也一直作为印刷和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直至20世纪胶版印刷发展起来,劳动密集型性质以及需要存储大量铅制字体的需求导致活版印刷工艺不再受欢迎,铅字活版印刷最终在胶版印刷的冲击下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现代活版印刷的兴起

时至今日,活版印刷已經开始展现手工形式的复兴。铅活字挑拣和排列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印刷效果一般,这些本来在胶版印刷面前极大的缺点,在当代,却悄悄地成为了一种值得称道的手工艺形式,活版印刷成为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印制品也通过独特的媒介特质获得新价值。

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活版印刷较之传统有了多方面的变化。首先在印刷方式上,传统印刷通过铅字的挑拣和排列,形成完整版面进行印制,在印制过程中极力追求机器压力的恰到好处,用最少的墨水量,以产生最清晰的无压痕打印,有印痕的印刷品被认为是拙劣的、失败的。而在现代活版印刷中,印痕反而成为了最重要的追求,而且印痕的深浅错落,也成为了现代活版印刷的标志性特点。

除了传统的铅字版面,现代活字印刷也在“活版”上进行了变体。传统活版受铅活字所限制,只能局限于铅字进行印刷,而感光树脂材料的发明,为活版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感光树脂版是具有感光性质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也称光敏聚合物版,它对光敏感。一侧是表面,当暴露于紫外线下时会固化;而另一侧是可以安装在基座上的塑料背衬。在现代活版印刷中,可以先通过电脑设计出复杂图形,制成菲林片(Film),菲林片中图形图像部分是透明的,其他部分是黑色不透光。将感光树脂版与菲林片紧密贴合,通过晒版机曝光,菲林片中图形图像透过光使感光树脂版相应的部分产生光化学反应,穿过底片透明区域的光会使树脂版硬化,未曝光的区域则保持柔软,可以用水冲洗掉,由此制成供印刷的“活版”。现代活版印刷产生了新的设计可能性。

纸张的变化也是现代活版印刷较之传统的一大不同,特种纸张的发展为现代活版印刷的复兴提供了载体。现代活版印刷追求印痕,那么传统用纸的轻薄和平滑就很难与之适应,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种纸张的不断发展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从1945年美国国立现金出纳机公司(National Cash Register Co.)研制成功无碳复写纸开始,各式各样的特种纸不断地推出,拓开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对纸的传统看法。活版印刷也选择了呈现更佳印制效果的“绵纸”,如美国棉纸制品制造商卡兰有限公司(Crane & Co.),坚持以质感、环保兼具的棉花纤维造纸,提供100% 纯棉的优良纸质,满足了活版印刷的纸张需求。这种饱满厚重、质感丰富的全棉纸张,对世界范围内活版印刷纸张耗材进行了重新定义。

二、视觉设计中活版印刷的参与价值

唐·诺曼(Don Norman)提出,情感系统由三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体验。这三个层次分别是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以设计表现与应用为路径,分析在当代视觉设计中活版印刷所表现的重要参与价值,就可以引入诺曼情感设模型,将活版印刷工艺梳理为三个层次。

(一)多元化的设计观念

“本能层”设计是关注外观本身的设计,活版印刷工艺以其形式而言,很好地承载了多元化的设计观念,其形态、材料及外观都契合的当代视觉设计语言的突破与创新。现代视觉设计呈现出各种思想、各种理念和各种传播媒介的碰撞和融合,设计观念趋向多元,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成为了设计的时代命题。设计师需要不断突破现有设计的局限,不断寻找更多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实现设计思想。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多元人文背景为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表述样本,面对当今设计观念极碰撞、设计方法极多样、媒介语言极丰富的时代背景下,活版印刷展开了现代语境的蜕变,将传统工艺进行现代应用,成功进入了敏锐的视觉设计师的视野。如何在一纸之上表现创新、如何承载更多的设计内容、如何避免同质化、如何提高整体设计效果?现代活版印刷于纸质媒介上给予设计师视觉语言拓展和应用更广阔的可能性。

传统文化象征符号的新支点。活版印刷作为发源于中国的传统技艺,曾经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大放光彩,传播思想、记载历史、传经布道……活版印刷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浸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三千多年后的今天,历经风华的活版印刷展现出弥足珍贵的传统意蕴,通过现代活版印刷印制的视觉设计品,不仅传递传统技艺的独特体验,还直接架构现代设计的内在品味与文化气质,凝结雅致、温润、朴拙的传统气韵。

绿色环保设计的发新方向。现代活版印刷在制版上重复利用,在油墨方面选取植物油墨,在纸张方面使用纯棉纸,活版印刷全过程皆可循环回收,传递着原生态、绿色环保的理念,契合时代文明发展的方向。

(二)个性化的受众需求

“行为层”的设计应该是“与使用的愉悦感和效率有关”的设计,活版印刷工艺古拙的气韵、清晰的感官感受,得以满足目标受众个性化的追求,带来高程度的愉悦感。随着媒介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信息的传播产生了大爆炸,而经过庞大的信息洪流冲击的受众愈发追求个性化的设计体验,一成不变的单调设计、同质化严重的制式化设计被强烈抵触。麦克卢汉曾指出,“当信息以电力的速度传播时,印刷时代线性的、明晰的感觉被取代了”。面对丰富多彩的数字媒体,纸质媒介的“平平无奇”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希望视觉传达设计在各种新设计、新技术、新媒体空前发展的情形下,将纸质媒介展现出神奇的风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何洁认为,“无处不在的商业文化,大量涌现的廉价消费品,日益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形成了巨大的超级消费市场。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态度已经不再是基本功能、属性上的满足,而更多地希望其能够日新月异,并更加个性化,更加关注自我心理层面上的需求”。现代活版印刷工艺所呈现的手工制作流程、印品的独特视触感受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给予人们一丝宁静,以其“慢速度”“精工艺”满足个性化的受众需求。

(三)人性化的情感载体

“反思层”是情感设计的最高层次,代表着有意识、有思想的设计。活版印刷工艺在当代手工艺式的印刷流程和独特的印制效果,凸显情感维度、彰显人文特质,成为人性化的情感载体。由此响应自我形象、自我尊重的诉求,也达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金字塔尖。回顾对活版印刷工艺的现有研究与论述,活版印刷仅仅被当做一个复兴的印刷方式,在视野上没有看到它是当代新艺术形式和手工文化的一部分。活版印刷保留了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实用性,也在当代新艺术生态中获得了审美价值,纳入了手工文化的价值体系之中。它的回归不仅在于其生產性和实用性,更在于其文化性,新艺术和手工文化的发展,重塑了当代手工艺的哲学观念与生活营造,活版印刷也寓于这种生活化的哲学营造之中。

传统手工印制的独特魅力。研究文化必然要寻找其根系,探究文化的基因所在,活版印刷迎来手工艺形式的复兴,其文化基因也就烙印在手工艺形式的表达中。活版印刷的雏形是传统中国的雕版印刷,始于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又在德国古登堡铅活字后发扬,这种起源于手工作坊的印刷方式,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了“乡土中国”“手艺中国”的属性。在传统中国崇文贬商的大背景下,活版印刷早期形态的活字印刷并未以追求量的工业化的路程发展,而是注重“文以载道”“技艺传韵”式的印刷表达,技艺是为了呈现“思想与情操”“生命与悦动”的哲学体悟,正如孔子讲“六艺”而非“六技”。对传统中国的印刷作坊而言,活字印刷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文字复制,而是追求原有图文字的意义与韵味的重复表达以广泛传播。现代活版印刷正是传承了这份“匠人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其印刷本身的实用价值衰减的情况下发现手工艺形式的再生。虽然从密密麻麻的铅字中找打所需的铅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沉重的铅字排列起来也并不轻松,但是在现代人群心中,这些经过摄氏300多度高温,又被瞬间冷却而形成的方块铅字却分量十足。寻找、排列、印制成为了一种感受传统魅力的文化体验活动,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情怀。铅字的自由选择、印制的手工操作、印刷品的自主创造,现代活版印刷可以将整个设计活动的主导交由受众,给予受众最大的创造自由,提高视觉设计的交互性。

现代活版印刷独特的印制效果。数字媒体活跃的今天,纸质媒介不断地被弱化,纸质媒介单一的视觉呈现很难与数字媒体竞争,而现代活版印刷给视觉设计提供了不一样的纸媒表达。活版印刷品的图案和字体带有凹凸不平的印痕,如同镶嵌到纸张之中,不仅产生光影错落的视觉感受,而且也联结触觉感受,不同颜色的凹痕具有阶梯深度,凹痕深浅自由控制、相互嵌套,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体验活版制品的一纸情怀,解读属于自己的情感故事。

活版印刷印制过程的艺创表达。同时,可以发现活版印刷不再是单纯的印制环节,而是将绘制与印制联结的艺术创作全过程。参与者首先进行创意激发,构思图文作品;通过平板电脑屏绘或者手绘扫描,得到电子文件;而后亲自制作树脂版,体验菲林片打印、晒版、洗版等过程;再选择纸样,开始进行活版印制;最后得到印制品,参与者策划展示形式,进行展示。在整个活版印刷体验中,参与者不仅是印制者,同时也是创意者、绘制者、展示策划者,扮演了多元属性的角色,亲身发动了一场艺术实践,最终得到自我灵韵的艺术作品。活版印刷正如传统基因里的追求“图文字的意义与韵味”,适应了当代人个性抒发和精神倾诉的需求,形成以“物”为载体的生活观念,蕴含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活版印刷设备的历史沉淀。现代活版印刷是建立在传统印刷设备之上的,经典的活版印刷机器,同样为视觉设计提供了历史积淀。常见的有各式各样的圆盘机,更为经典的是德国海德堡公司(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Co.)在1921-1985年间生产的风车印刷机,也被成为“小怪兽”。在2008年上映的电影《七磅》中也出现了海德堡活版印刷机的身影,在男主角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维修后,重新开始有节奏的运转起来,展现着活力与重生。

三、当代活版印刷工艺的实践意义

当代社会结构正在扁平化和散点化,生成规模正在小型化,生产产品正在向着高科技与高文化含量化发展,人文资源的开发也进一步深入,社会从以往讲究效益和速度的工业化时代变为注重意义和价值的知识化时代,活版印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力量,在设计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高品质的视觉设计品、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活动和创意设计体验,展现出现代活版印刷工艺强劲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

(一)视觉设计与实践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玛莎·斯图尔特婚礼》(Mar tha Stewart Weddings)杂志激发了人们对现代活版印刷的兴趣,这款杂志使用活版印刷印制邀请函。在2004年,这款杂志又强调“在选择完美的婚礼请柬时要格外小心,从形式到字体的各种细节,都应仔细考虑。印刷方法也同样重要,因为它可以使请柬更加生动有趣,设计精美。活版印刷就有这样的效果”。他们的实践和宣传,引发了人们对于现代活版印刷的兴趣,在之后的十数年间,活版印刷工作室层出不穷,现代活版印刷成为了视觉设计品印刷的一种独特方式运用开来。例如1879年创建的Hatch Show Print活版印刷工作室,将活版印刷应用在商业海报上,产生了一大批色彩缤纷、形式独特的视觉设计作品。2004年前后,现代活版印刷在中国逐渐兴起,各类印刷工作室不断地创建,将现代活版印刷应用到视觉设计品的方方面面,如请柬、标签、名片、海报、包装……活版印刷工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受众也逐渐从设计师、艺术家、插画师等专业人群扩大到更广阔的群体。

同时,活版印刷也走入大学,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一部分。2006年,马里兰艺术学院成立了大学活版印刷商协会(CULPA),由阿比盖尔·乌特格(Abigail Uhteg)创建,旨在帮助学生和活版印刷群体学习和共享活版印刷资源。爱丁堡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的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等都开设了活版短期课程并将其作为其平面设计学位课程的一部分。在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也在教学中引入了活版印刷工艺,培养学生对活版印刷工艺的了解,进一步丰富了视觉设计品的印作方式。

(二)文化产品开发与赋能

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录取通知书被评为“京城之最厚重的录取通知书”,这是高校录取通知书首次应用活版印刷工艺,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反响。“字有深度,学有深入”,凹凸的质感很好地传达了高校对新生殷切的期许,“手工”“厚重”“印痕”,较之不同制作方式,活版印刷更好地承载了文化产品的深层寓意和情感表达,得到了各界一致的好评。除此之外,活版印刷工艺在文创产品中也得到了创新应用。例如北京工业大学2018届毕业生纪念品、台北日星铸字行的铅字礼盒等。文创产品是当下最受欢迎的文化外延方式,将文化内核进行创意表达,把内容升级到体验,创造出多元、受大众欢迎的形式。活版印制基于手工运作,将文化故事深深地印压入纸中,使文创产品拥有叙事语境,凸显情感维度,更为大众所接收。

(三)文化活动与展览

无论是具有历史沉淀的活版印刷机器,还是活版印刷的手工工艺流程,都具有文化活动和体验的实践价值。成立于1969年的日星铸字行,专门生产金属活字供给印刷行业,是台湾现下仅存的金属活字铸字行。日星开展“字体铜模修复计划”,在一次次文化活动中推广活版印刷工艺,传承活版印刷文化。“时光印记”活字印刷体验馆于2013年在青岛开设,以活字印刷等传统手工艺体验的方式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和创意课程,至今已有近百家分店。2017年创办的“怪兽工坊”活版印刷工作室,在abC艺术书展、UNFOLD上海艺术书展、Booked:香港艺术书展等各类文化创意活动中积极推广活版印刷工艺。2018年,上海印研所与上海字模一场等集团共同举办了“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活字印刷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视觉设计中对活版印刷工艺的应用。活版印刷工艺在各种文化和创意设计活动中屡见不鲜,已经成为了当代视觉设计实践和文化创意体验极具特色的一环。

结语

活版印刷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中极具特色的成果,在当代焕发新的光彩。面对当代视觉设计师纸质媒介设计语言的创新化、丰富化,现代活版印刷工艺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和设计可能性。通过手工艺的运作方式和多维感官的形态特点,其成为叙事性的人文情感载体,很好地满足了大众个性化的需求,广泛地应用于视觉设计品印制、文化创意产品制作、文化活动和创意设计体验,呈现出现代活版印刷工艺的实践意义。当然,活版印刷在视觉设计的实践还比较初步,活版印刷文化的传播也不够全面,如何进一步发展活版印刷文化,如何将其与视觉设计深入结合从而真正融入生活,走进大众的视野,还需要多方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烁. 基于传统手工印刷技艺的文化类海报设计实践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21.

[2]姬文瑞,李静.数字印刷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上的应用[J].设计,2019,32(07):15-17.

[3]张城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保护研究[J].设计,2019,32(14):102-104.

[4]王婕.丝网印刷与独立出版的创新设计与市场推广[J].牡丹,2018(14):32-34.

[5]李刚,张晓雁,李唯羽.视觉艺术在高校文化衍生品中的价值研究[J].设计,2018(03):56-57.

[6]師曾志:《“新文创”的变与不变》[J],《人民论坛》,2018(22):128-129.

[7]任帅.Letterpress的一纸情怀——浅谈传统手工印刷方式的转型与回归[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2):124-125.

[8]宋梅梅.论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和谐关系[J].科技信息,2012(02):324+328.

[9]刘元满.近代活字印刷在东方的传播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151-157.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设计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蚌埠市双墩遗址对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影响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浅谈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现状及保护对策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电子商务网站视觉设计的策略
线上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年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