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携手前行
2022-11-30陈锦霞
陈锦霞
2017年暑假,我从县城幼儿园调到农村幼儿园,从一名一线教师成为分管教研的副园长。开学那会儿,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幼儿园地处郊区,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园里的教师流动性非常大,年轻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多。这些情况给园所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分管教研的副园长,又是一名新手,我要如何帮助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师们获得专业发展?众所周知,农村幼儿园资金有限,想请专家长期来园指导或让教师经常外出培训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主要还得利用幼儿园内部的资源支持教师成长。我通过跟班观察、记录等方法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我每天都会选一个班级进行持续观察、记录,在近两个月内,我共做了近10万字的观察笔记。我发现幼儿园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如我想象中的好。我决定从实际出发,从最基本的做起,与教师们一起,一步一个脚印携手前行。
学会观察
在阅读教师的观察笔记时,我发现部分教师虽然记了满满几页纸的笔记,却看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我找这些教师了解情况,他们告诉我自己不太明白怎么观察幼儿、怎么记观察笔记。
面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我告诉自己,不能心急,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来。第一步,从阅读、学习开始,先帮助教师弄明白关于观察的基本问题。我选择《观察儿童》这本书作为大家学习的主要材料,带领大家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交流讨论,每读一个章节我就组织大家结合实践谈体会。就这样,大家渐渐地明白了什么是观察、观察的意义是什么、观察有哪些方法、怎么记观察笔记等。第二步,我带领教师参照书中的方法进行观察实践,两周后,再组织教师分享观察记录。在教师分享的观察记录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虽然教师观察的是不同班级幼儿的游戏,但他们记录的内容却大同小异,大多是流水账,没有重点。在观察笔记的分析部分,大部分教师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摘抄一段文字完事,根本没有自己的分析。这说明教师的观察记录都在“说别人的话”,这样的观察不是真观察。
为此,我引导教师讨论:观察幼儿的意义是什么?有的教师说,观察是为了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如走、跑、跳的能力有没有达到常模指标;有的教师说,观察是为了评价幼儿个体在群体中处于什么发展水平。看来教师对观察的意义了解得不够全面、深入。于是,我又带领教师回到文本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观察的意义在于较客观地了解幼儿,从而根据幼儿的实际采用适宜的策略推进幼儿的发展。观察对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还从书中选择相关观察案例,让教师模仿学习,帮助教师明白如何确定及达成观察目标。
为了帮助教师有效地观察幼儿,我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观察目标、观察过程、分析说明、教育策略、自我反思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师们说自己初步明白了观察是怎么回事。我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模仿学习。每周,我们都会坐下来分享、交流观察记录和体会,在交流中教师有思考和顿悟,渐渐明白为什么观察、怎么观察、观察后怎么做。
中班的王老师发现这段时间经常有小朋友来告豆豆的状,以往碰到类似情况,王老师往往是直接喊豆豆过来谈话,把问题“扼制住”了事。这次王老师没有这么做,她连续几天对豆豆进行观察,终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前,豆豆不爱表达,喜欢独处,这段时间豆豆有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意愿,却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导致小伙伴的误会。了解情况后,王老师指导豆豆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与小伙伴交往。当小朋友再来告豆豆的状时,王老师会对他们说:“你可以问问豆豆想做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在追踪观察的过程中,王老师还发现豆豆的建构能力较强,在空间感、专注力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于是,王老师将他的建构作品展示出来,并请豆豆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作品,以此为契机,助推豆豆融入小伙伴之中。此后,豆豆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的频率越来越高了。王老师说豆豆的案例让她体会到了“通过观察能更客观地了解儿童”这句话的含义。
小班第二学期,张老师班里来了几个插班的幼儿,她决定对这几个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情况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张老师发现并不是所有幼儿都喜欢教师的陪伴。比如,其中有一个幼儿,每当教师接近他的时候,他都会背向教师并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张老师分析,幼儿在还未完全接纳教师时,可能对与教师交往有抵触,所以教师一厢情愿的陪伴、介入可能反而会增加幼儿的焦虑。张老师根据这几个插班幼儿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以帮助他们尽快缓解焦虑情绪,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学会讲故事
家園合作对幼儿、教师、家长的成长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年轻教师往往在家园沟通方面有困难。为此,我尝试采用“家园日反馈”的策略,促使年轻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积极进行有效的家园沟通。我要求教师每日至少对5名幼儿的在园表现向家长进行反馈。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年轻教师对幼儿的评语很笼统,可以说用到哪个幼儿身上都可以,如“很乖”“很能干”“有礼貌”“很调皮”等。看来年轻教师在观察、评价幼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决定一步一步地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我选出其中几位教师的评语,请教师分析,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有的教师说:“好像都写得差不多。”有的教师说:“好像用在大班、小班幼儿身上都可以。”接着,我请教师找出这些评语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教师们发现“有礼貌”“能干”“懂事”“调皮”等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我问:“这说明了什么?”有教师说:“评语太笼统了,没有说出幼儿具体的表现,所以用在哪个幼儿身上都可以。”我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教师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不出怎么表达。”有教师说:“我就是感觉某某很乖、很懂事。”我问:“乖、懂事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教师说:“我说不上来。”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只是凭感觉对幼儿做出评价,其实是没有细致地观察过幼儿,所以说不出幼儿的具体表现。接下来,我请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一起讲“幼儿的故事”。我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出两名幼儿,请班级教师和保育员分别讲一讲这两个幼儿在园一周的故事。结果,有的班级教师能讲出幼儿在园一周的很多故事,并且内容比较丰富、生动;有的班级的教师讲不出幼儿的故事,保育员却能讲出来,而且讲得很生动,主要是讲幼儿在生活中的故事;有的班级的教师没能具体地讲出幼儿的故事。我问教师们:“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具体地讲出幼儿的故事,有的教师却不能?为什么有的保育员能讲出幼儿的故事,教师却不能?”教师们表示,可能跟自己平时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全面有关。
为此,我给教师们提供了《幼儿周评价表》,要求他们每周对每个幼儿进行2—3次的观察并记录,可以由班级两位教师和保育员合作完成。两周后,我检查教师《幼儿周评价表》的记录情况,发现有的班级做得很好,每天在幼儿离园后,两位教师和保育员互相分享、补充幼儿的故事,并进行记录。他们认识到,这样做让他们对幼儿的关注更多了,观察更细致了,还促进了班级教师之间的交流,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有班级的教师遇到了困惑,比如,他们觉得有的幼儿的故事说不完,主要是那些表现突出的幼儿;有的幼儿却没有什么“故事”,主要是那些表现平平或默默无闻的幼儿。我组织教师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决?教师们认为,表现突出的幼儿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而表现平平或默默无闻的幼儿容易被教师忽略。有的教师认为,其实那些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幼儿也是有“故事”的,只要教师给予关注,细致观察,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教师们还提出了“按时段观察”“按场地观察”“定人观察”等策略,以解决有些幼儿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一个学期下来,教师基本能做到细致观察、记录幼儿的言行,具体生动地讲幼儿的故事。有些教师还创新了观察记录的方式,如用“思维导图法”“故事叙述法”等做观察记录。
学会等待
在观摩教师组织的半日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个别教师的教育行为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没有给幼儿充分的操作、体验、表现、表达的机会,当幼儿有疑问时,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寻找答案,而是直接把答案告知幼儿。例如,刚调入我园的徐老师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徐老师去年暑假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幼儿园在编教师,随即从外市调入我园,在这之前,她一直是当地乡村幼儿园的临时聘用教师。我感觉她虽然有一定的幼儿园工作经验,但她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存在偏差。如何改变徐老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呢?我了解到,徐老师“考编”的试题中有一道论述题是:“为什么要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想就从这个问题入手引导徐老师改变教育观念和行为。
有一天,我和徐老师聊起了她“考编”的事,我问这个论述题她是怎么答的。其实在书面考试时,徐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是比较全面的,观念也是基本正确的。我和徐老师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切实落实这一理念。我让她先反思自己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是否真正落实了这一理念,然后我们再进行讨论。几天后,徐老师找到了我,对我说自己在实践中确实做得不够好,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希望我能帮助她。我对徐老师组织的半日活动进行分析、点评,重点点评了她“高控”幼儿的教育行为。听了我的分析和点评,徐老师若有所悟,她说:“我有点明白了,我不能太多地干预幼儿的活动,要尽量让幼儿多想、多说、多做,以后我会注意的。”从此以后,我经常来到徐老师班里,观摩她组织的活动,与她一起分析、讨论。
又有一天,我走进徐老师的班里,看到徐老师在科学区观察幼儿的科学探究游戏。有几个幼儿在玩滚动游戏,他们把两块长木板连接起来搭成斜坡轨道,然后把乒乓球从斜坡上滚下去,可乒乓球每次滚到中途就弹出轨道。几个幼儿想找出其中的原因,就找来玻璃球、塑料球、皮球等进行尝试,可这些球还是会在中途弹出去。徐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很想上前指導幼儿,最后还是忍住了。后来,幼儿终于找到了球弹出轨道的原因,游戏得以继续。徐老师对我说:“我有点理解‘静待花开的意义了。”
过了几天,我又来到徐老师班里,看到徐老师正在组织幼儿开展绘画活动。绝大多数幼儿的画色彩鲜艳、明亮,只有欢欢的画面黑乎乎的,不知道画的是什么。看到欢欢的画,徐老师明显不高兴了,正当她想批评欢欢的时候,我跟她说:“先听听欢欢的想法。”欢欢说,他画的是一堆掉在地上的枯死的小草。听了欢欢的解释,徐老师有点难为情地对我说:“陈老师,还好你提醒了我,不然我又犯错了。”我跟她说:“你已经进步很大了,慢慢来,你一定会越做越好的。”
从此以后,徐老师的进步更快了。每次走进徐老师的班里,我都能看到她静静地陪伴在幼儿身边,细心地观察幼儿的活动,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有一次,我看到徐老师在教育笔记中写道:“过去近十年的工作惯性让我只知道埋头做事情,很少有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好不好的机会。现在,我经常反思自己的保育教育行为,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要改变固有的观念和行为不容易,但是我一定会找准方向,不断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几年的教师管理工作经历让我明白,对于没有更多外部资源可借助的乡村幼儿园来说,只有求真务实,从脚下出发,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成长,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