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的智能决策机制研究

2022-11-27郑陈曦陈茂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行政部门胜任评估

郑陈曦 陈茂建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2021 年4 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要求优化教师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功能,精准记录教师培训信息,对教师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适时提供反馈和跟踪指导,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和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1]。目前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未建立统一的教师培训(以下简称“师训”)管理平台,在制定师训计划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各师训机构的培训方案设计不够科学、活动管理不够有效;学员反馈各类师训活动的学习主题针对性不强、内容不成体系。一方面导致师训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师训效果,难以满足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要求。

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可尝试委托承担师训工作并具有行政和业务指导功能的单位着手构建规范且统一的新一代师训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或积极尝试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现有平台进行升级,以此提高教育行政部门项目规划的科学性;提升师训机构课程设计的质量和过程管理的效率;帮助学员更加便捷、系统地学习课程内容。核心就在于构建智能决策机制,由信息系统替代人工完成师训工作中耗时较长、标准不一、判别不准、反馈不及时的决策工作[2],从而提高师训项目规划的科学性、管理的有效性、内容的针对性和成果的实用性,进而为深化师训工作改革和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教师培训智能决策的目标与任务

师训智能决策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现阶段师训工作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智能化升级要实现以下三个主要目标:一是智能识别需求和监督过程。教育行政部门利用新平台,对辖区内教师进行统一的标准化评估(减少人为录入和主观评判),自动得到当前教师队伍发展水平和师训工作状况等报告,准确识别组织集体师训活动的需求,并实现对师训工作的综合监督与管理。二是智能评估水平和生成课表。将师训需求与师训课程数据库关联,设计群体师训需求分析和方案推荐模块。结合教师队伍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来推荐课程组合方案。师训机构可直接使用学情分析和课程方案设计结果,继续对师训内容进行优化或方法进行创新。三是智能优化方案和推送内容。将学员信息和师训课程数据库关联,设计个体师训需求分析和课程推送模块。针对学员个体情况优化课程内容,同时融入其他评估体系(如学习风格评估、闲余时间分布评估等),进一步自动优化推荐自学渠道、方案和材料等,充分适应学员个人特点并满足其个性需求,提高师训质量。

根据上述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可新建或升级现有平台,实现智能决策。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推进数据标准化和系统统一化,使教育行政部门、师训机构和学校在同一平台下采用统一标准处理各类数据;二是建设可保障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各类基础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模块,实现所需的功能;三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师训管理制度,特别是工作流程进行改革,使各相关组织和个人能快速了解并掌握新师训管理体系下的工作标准和方法。

二、基于新平台的智能决策建设路径

(一)数据标准化和系统统一化

师训工作智能化建设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高度规范且统一的标准,是解决数据离散问题的主要方式,对决策失真、沟通低效和评估失准等问题解决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是设计和实现智能决策的必要前提。仅就师训工作智能决策的目标来看,其所需数据标准化和系统统一化的重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制定执行数据标准化方案。教育行政部门以统一新平台中的数据名称、类型等为标准,所有下级部门、师训机构和学校自主开发的系统或工具都执行相同标准。新平台可直接从相应系统中共享数据,既能满足各部门和组织进行个性化管理的需求,也能推动统一化管理。如需从教育行政部门其他信息系统中共享数据时,应在新平台中设计数据转换模块,转制获取到的其他标准的数据。

第二,建立统一的教师信息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应将辖区内所有学校和师训机构的教师信息系统替换为统一的在线系统,按统一标准对教师信息进行重新采集,确保基础信息的完整性。重点补充教师胜任力评估结果、学习风格和工作安排等信息,其中前两类信息应以系统测试工具自动采集为主,极个别需要主观评价的部分,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透明、公正的考评活动来采集;工作安排信息可从学校教师排课系统共享的数据中抓取,替代人工录入。

第三,制定教师胜任力评估规范。系统内置经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的教师胜任力评估量表,再由技术部门转化为系统数据层的评估标准;经系统测试模块和物联网终端采集原始数据,再由系统数据层的中间件将采集模块获取的数据录入教师信息数据库;应用服务层中的教师胜任力评估模块定期(或由具备权限的系统用户执行评估指令后)对教师胜任力原始数据进行评估,并记录为带有评估时点、评估标准等信息的评估结果。通过这种智能化评估系统支持师训需求调查,系统直接评估、分析并识别需求,可替代大部分人工调查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第四,建立统一的师训课程系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师训课程系统,并向师训机构和学校开放课程共享与上传功能及部分使用权限。师训课程数据库应由师训机构和学校录入课程信息并导入课程资料,内容应包含课程名称、可培养的教师胜任力、教材或资料(含内容与形式)和其他相关特征信息等。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师训机构或学校共享或上传的课程进行审核和优选。此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体师训活动均应使用师训课程系统的教材和资料,以此保证师训工作质量。

(二)建设智能化管理服务模块

师训工作中的智能决策机制均为符号主义人工智能设计,即将人类经验转换为机器符号。本质是将人工评价、基于跟踪的预警和评价结果的决策标准转换为计算机判别标准,由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部分复杂决策。从未来师训大数据体系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基于新平台的师训工作智能决策机制建设需求来看,以下四个模块是最核心的技术性建设内容。

第一,建设教师胜任力自动评估模块。该模块定期调用学校的教师评估信息,同时自动发放教师胜任力测试,在无人工介入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和教师胜任力评估。模块需要将评估结果与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对,自动给出教师胜任力状况的综合评价,相应结果应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师训机构智能决策或人工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要严控学校和师训机构修改评估结果的权限,提高教师胜任力评估的公正性。目前,对在教师胜任力评估中还需保留校内人工评估的那一部分,新平台应直接向学校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开放数据接口[3];学校在内部评估过程中同步向教育行政部门共享评价结果,教育行政部门无需重复进行人工评价;未来校内评估可考虑增加物联网终端,以替代部分人工评价,比如课堂的视频监控与课堂秩序控制能力智能评估等。这一评估体系将作为师训需求判定、课程设计、操作优化和过程监督等工作的基础。

第二,建设行政部门的智能决策模块。该模块需要从数据库获取教师信息,并根据内置的师训需求评估标准,自动计算出组织集体师训的必要性,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同时设计师训跟踪监控模块,融合视频监控、师训进度、成绩动态及无项目阶段教师队伍总体胜任力发展动态等信息,使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对师训结果进行总览,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师训工作存在问题,进一步调整优化师训管理方案。

第三,建设师训课程的智能推荐模块。该模块主要面向师训机构提供智能决策服务,核心功能是推荐课表。模块需获取教师和课程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主要用到数据层中的学习风格评估、参训时间分析和课表生成等模块,自动向师训机构提供课程方案。模块按群体教师胜任力缺失要素的不同,自动提供课表建议。只有一类问题时,开展统一的综合师训;存在多类问题时,将教师胜任力指标与师训课程数据库关联,在对学员自动分组后,对具体师训机构提供分班建议,根据分班后教师胜任力发展需求,推荐差异化的课表方案。

第四,建设面向学员的智能服务模块。该模块通过学员使用的师训管理终端,实现教师胜任力评估、学习风格评估、通知、打卡和资料查询等部分功能。主要根据教师胜任力评估和学习风格评估等信息为学员推送相关课程,同时推荐符合其个性特点的学习材料;另外,可对师训机构安排的计划进行自动组合,将不同时间段开展的同一计划分配到不同的组合方案中,与学员工作时间进行比对,自动推荐合适的线下、线上学习计划,减少师训机构与学员频繁沟通的现象。

(三)建立一体化师训管理制度

为确保改进后的师训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教育行政部门需对现行师训管理制度,特别是工作流程进行改革,推进一体化师训管理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综合师训活动均应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或审批:本级规划的项目,需要将新平台的评估结果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辖区内师训机构和学校申请开展规模化师训活动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参考新平台评估结果后,对其申请进行审核。

第二,全面规范评估管理和监督。所有教师胜任力评估采用统一标准,并且严控基层部门录入和修改评价结果的权限;教育行政部门对师训工作中使用的所有课程方案、教材与资料等应进行统一管理,并经过全面研究、实验、评估、审核和监察,保证课程内容质量;新平台中所有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权限应集中到教育行政部门,监测信息和监督结果应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第三,严控评价权和决策权使用。包括学校和师训机构在线下工作中的部分决策权、线上系统用户的部分数据访问与修改权限,避免数据失真,确保师训结果、能力认证等数据的安全性。

三、基于新平台的智能决策机制应用

(一)面向教育行政部门的智能化管理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在使用智能化新平台时,可用以下智能决策功能完全(或部分)替代原来管理人员的工作:

第一,用平台自动判别师训需求的功能替代人工调查和需求分析。新平台定期进行教师胜任力综合评估,在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存在教师胜任力低于新平台设定标准时,及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师训活动。同时,根据教师的哪一类胜任力普遍低于标准和低于标准的程度,给出师训内容、周期等方面的具体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则需将原本负责该工作的人员调配到政策分析部门,分析最新师训政策,及时调整新平台的教师胜任力标准。

第二,用智能大屏数据可视化展示与监控替代项目现场监管工作。新平台根据收集的师训后效果和教师胜任力变化等情况,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组织新的师训项目,或对执行中的项目方案给出调整建议。智能大屏终端还可展示进行中的师训项目现场视频,以及课堂评估、视频课程访问量、完播率和获得师训证书率等实时数据,帮助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师训工作变化情况[4]。

第三,用平台的教育行政部门终端自动化数据分析替代人工分析。该模块通过普通WEB 端,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全信息查询和可视化展示,使其能够对师训后效果和教师胜任力变化等综合评估结果进行各种定制化查询(如按时间、分类和结果等查看师训工作质量变化和教师队伍总体的胜任力发展曲线等),为领导者的其他决策工作提供支持。

(二)面向教师培训机构的智能化组织支持

在新平台智能化升级、师训管理制度一体化建设完成后,师训机构不需要在课程设计和内容选择上投入过多资源,课程由新平台自动设计推荐,内容选自新平台课程资源库。师训机构的工作重心应转向对师训的方法创新和质量提升等方面,新平台可通过以下智能决策功能为师训机构提供完全(或部分)支持:

第一,用智能荐课表替代人工课程设计。新平台自动完成学员分类后,针对学员自动推荐课表。师训机构的工作由教育行政机构直接分配(如指派师训任务和学员统计表等),新平台直接给出分组建议和推荐课表,师训机构不需重新设计师训课程。这种服务能够大幅提高师训工作组织和实施效率。

第二,用自动化管理替代人工组织工作。在接到师训任务后,师训机构不需专门通知学员并告知其师训安排(如时间、地点等)信息。新平台梳理学员可参训的闲余时间,向师训机构推荐适合安排线下或线上师训的具体时间段,师训机构只需根据推荐的课表和推荐的师训时间段设计多种师训计划,录入新平台后,自动向学员推送师训通知和计划安排,师训机构与学员之间的单独沟通次数必然大幅减少。

第三,用物联网技术替代日常管理工作。如利用物联网终端自动采集师训过程中的签到、出勤信息,课堂表现状况信息和课堂同步测试结果等,减少人工干预和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第四,用自动化分析指导一对一的服务。新平台面向师训机构提供的WEB 终端权限还包括教师胜任力、学习风格、课程教材与资料等查询功能,由师训机构教师精准查询所带班级每位学员的实际情况,并由新平台给出一对一指导建议(如应推荐哪类教材、适合对其开展何种类型指导等)。此外,考虑未来持续智能化升级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还应提早布局师训大数据系统,重点收集师训质量相关数据,为今后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师训方法指导体系等提供支持。

(三)面向参训学员个人的智能化服务支持

学员使用新平台智能决策功能可完全(或部分)地完成自我评估,了解自我发展变化,同时获得更为便利的学习条件。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智能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智能评估提供更科学的发展规划。学员可定期从师训管理终端应用或其他社交APP 内嵌的智能评估程序中获得评估结果,推荐自我学习发展的方向或途径。在参训过程中,学员可通过新平台评估结果了解个人发展等,并接收自动推荐的学习方案调整建议,这能够帮助学员精准定位发展需求和目标。新平台在识别到仅少数学员的教师胜任力偏低时,不再直接提醒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师训计划,而是自动(通过教师胜任力评估系统)向校方和学员发送提醒:一方面提醒学校对个别学员进行师训,另一方面提醒学员开展自主学习,并在新平台中推送师训内容,提高其学习质量。

第二,通过智能推荐提供更人文的学习体验。新平台提供学习风格评估等测试模块,方便学员了解个人学习风格,同时新平台根据学员学习风格订制学习方案、选择学习材料,推荐更符合学员学习风格特点的课程资料、更匹配学员工作生活节奏的学习方式等,以此提高学员学习和发展效率。

四、结语

总体而言,师训工作的智能决策重点在于识别师训需求、生成师训课程和推荐课程资料;本质是明确师训目标、提高实施效率和保障师训质量。从智能化升级的角度来看,这种升级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例如未来还有通过机器学习来替代人工制定并录入规则的可能性[5],也有进一步减少人工评价的空间,当然还要考虑数据失真等风险。今后新平台的智能化升级要逐步转向对大数据、机器学习和区块链认证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师训管理和服务的安全性与智能化。

猜你喜欢

行政部门胜任评估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实现研究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试论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平衡计分卡在高职行政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