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2-11-27鲍道宏黄洪霖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性功能语文课程现代化

特约主持人:鲍道宏 黄洪霖

主持人语:本期关于教育现代化议题讨论,既有热点的德育、劳动教育话题,也有一般性学校课程,具体来说,是高中语文课程现代化研究。

李太平教授与石烨博士合作论文《德育功能:研究历程、成果及其现代化启示》,是从德育功能视角,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现代化的探索。论文提出,学术界对德育功能研究包含对德育存在价值和意义探究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德育功能研究历经了四个研究阶段:拨乱反正为德育功能研究准备思想资料;引入系统论、价值论拓展德育功能研究的理论视野;辨析德育功能和德育价值关系并就个体享用性功能展开争鸣;以及寻求德育功能实践路径以指导德育实践。论文认为,在此过程,这些研究借鉴系统论、价值论、主体性哲学,从社会变迁及主体需要两个维度不断丰富了德育功能的研究成果。论者提出,德育功能研究成果为现代化学校德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学校德育应从强调社会性功能到倚重个体性功能,由工具性功能向本体性功能发展。在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层面,又分别实现向全面功能和立体功能的转向。这是一篇对学校德育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

张鹏君博士论文《建构富有内在生命力的现代化劳动教育机制》是对学校“现代化劳动教育机制”的专题研究。论文提出,在中国,学校劳动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学校现代化劳动教育赋有新时代的意涵和特征,即具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特色,饱含新要求和新定位,关注新的劳动形态和劳动方式。但是,当前学校劳动教育也存在问题,有的甚至阻碍了学校劳动教育正常化、现代化。尤为突出的是,当前学校践行劳动教育缺乏较为健全的机制保障。论者研究认为,迫切需要建构富有内在生命力的现代化劳动教育机制体系,其构成包括学校劳动文化形成与践行机制、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机制、师生劳动心理认同机制、“以劳育人”的良性互动机制、劳动教育的优化保障机制等,从而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走上现代化轨道。

第三篇论文,是对高中语文课程现代化过程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是来自一线中学语文名师刘清群与课程理论工作者合作研究的成果。论文《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程实施路径探索——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为例》,通过对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如何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选择性必修课程探讨,即以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为例,体现语文课程现代化精神的实施研究,提出学校创造性的课程实施过程,应该保证落实这类课程“必修”的要求,又要体现“选择”的特点,发挥这类学习任务群独特的育人价值,即“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追求”需要,也是创建有特色、有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的需要,培养个性化、创造意识与能力的现代新人。学校现代化,根本应落实到具有现代精神的国民培养,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如何建立机制性、结构化的体现现代公民培育的运作模式,是课程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时代课题,是一个需要千万人持续探索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没有结果。我们设立这个栏目,期待更多关心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的理论工作者与一线名师加入这一行列,给我们赐稿。

猜你喜欢

性功能语文课程现代化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媒艺术媒介性功能的彰显
有些慢性病影响性功能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