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背景下龙泉青瓷文化和烧制技艺之历史传承与发展

2022-11-26季晓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龙泉窑龙泉青瓷

季晓艳

龙泉市非遗保护中心 浙江龙泉 323700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龙泉窑始烧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起步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其梅子青、粉青釉被认为是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龙泉窑青瓷传统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龙泉青瓷曾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影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杭州大学教授陈桥驿在《龙泉县地名志序》中说:“一千多年以来,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不有龙泉青瓷的踪迹,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龙泉青瓷开拓出来的。”[1]

龙泉青瓷文化和烧制技艺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该怎样进行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传承发展是当代青瓷从业人员和非遗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考题。文化是龙泉青瓷之魂,没有文化内涵的青瓷是没有生命力的普通工艺品。当前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瓷文化和青瓷产业的发展,致力于弘扬、重振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历史辉煌。以此为契机,我们首先要做好龙泉青瓷历史文化的梳理及基因解码工作,深入全面阐释龙泉青瓷的文化审美价值,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从而实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注重溯源工程,梳理龙泉青瓷历史文化

历史文脉中蕴含着各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和文化的信息,存在着不同发展时期的审美情趣和时代风格。龙泉青瓷始烧于1700多年前,于南宋时期达到巅峰,在海上丝绸之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遗”代表性名录的陶瓷类项目。龙泉青瓷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亟待深入挖掘。龙泉青瓷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符号和文化基因,如烧制工具、瓷土、釉料等生产发展的历史,考古学家朱伯谦教授认为,龙泉窑发端于三国两晋时期,2021年云和发掘的西晋纪年古墓的青瓷虎子和青瓷罐等文物就是明证。吕步坑青瓷窑址是龙泉窑早期的一处窑场,唐代,窑场向龙泉方向发展。在龙泉大窑和竹口黄坛等地的窑址中,考察其青瓷产品,发现主要体现为民用窑特征,其青瓷平民化倾向明显。五代以后,因吴越王钱氏王朝需要烧制贡瓷,龙泉窑烧制出翠绿或淡绿色的秘色瓷。在现在金村一带至少有五处窑场为吴越国试烧官物[2]。自五代始,龙泉窑出现了典型的贵族化倾向。北宋中期“制样需索”①,龙泉窑开始为北宋朝廷烧制宫廷用瓷和礼器,龙泉青瓷中仿青铜器的器型大量出现。龙泉窑因地处浙西南多金属矿带上,其瓷土釉矿铁元素较多,烧制的青瓷偏于青翠色。至南宋王朝开始,龙泉窑成为南宋朝廷的主要瓷器烧制地。龙泉窑至北宋中期开始探索的龙窑改进设立隔墙技术到南宋出现分室龙窑;龙泉窑按照宫廷需要于南宋初期成功烧制出哥窑瓷器;研制出薄胎厚釉烧制技术;又于南宋中期烧制出单色瓷釉的巅峰瓷釉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龙泉窑宋代的几项伟大的创新突破,奠定龙泉窑作为南宋名窑的基础。

梳理历史文脉时,要突出龙泉窑的器物设计制作特点、龙泉窑的器物设计艺术及其在器物上反映的审美文化理念;龙泉窑器物设计的审美行为形式,要有家国情怀,要注重探寻窑址蕴藏的龙泉青瓷文化艺术的源头密码。在当前非遗文化传播进程中,00后是当前社会最活跃的力量,80后、90后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些群体喜欢在互联网上冲浪,喜欢科技,但对历史文化却缺乏探索与研究[3]。因此要尽量将考古与史籍结合,严谨探讨龙泉窑的青瓷文化史,为当代青年提供文化参考和有益的指引。

龙泉青瓷的审美文化研究,可从青瓷器型开始。器型是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结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反映着时代的社会发展情形和文化追求。龙泉青瓷的典型器型,五管瓶、龙虎瓶、贯耳瓶、盘口弦纹瓶、龙耳簋式炉、三足鬲式炉、兽耳衔环直口深弧腹鼎式炉、釉弦纹三足瓷樽、弦纹扁鼓腹长颈盘口小瓷瓶、胆瓶、玉壶春瓶等器物,通过细微的变化可以判定其烧制时代,可以探索该类型青瓷的演变过程。各个时代的龙泉青瓷都蕴含着时代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宋元明时代的龙泉青瓷装饰,有着拙稚天然的民间意趣,其写意性半刀泥划刻,体现着浓厚的文化特色,我们今天依然能够感悟到其人文深度和历史温度。宋代龙泉青瓷简洁扑拙的形态凸显龙泉青瓷的釉色美,古拙自然的造型设计和简洁明了、淡泊质朴的美学追求,长久地影响着当代青瓷的发展。龙泉要通过梳理青瓷历史文化,筛选出龙泉青瓷的优秀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精神符号,以利于人们在青瓷的产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打造出根植于历史长河、富有人文精神的当代精美青瓷。

二、深度阐释龙泉青瓷的美学价值

龙泉青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器”的艺术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凭借非遗技艺孕育文化载体。打造好青瓷文化,解说阐释好青瓷文化是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龙泉青瓷文化充满着历史智慧,需要从尊重、敬仰、保护的历史深度去解说,更有必要从适合时代潮流、涵养性情等的独特审美高度去阐释。如果没有龙泉青瓷的高品位文化阐释,没有怡情养性的文化传达,许多人就只会看到其眼前盛菜盛饭的实用性,龙泉青瓷就缺乏人文深度,只是毫无生气、了无灵性的普通工艺品。

龙泉青瓷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龙泉青瓷从器型、釉色、装饰艺术到工艺都散发着美学情趣,其艺术想象性和创造性具有许多其他类型作品无可替代的风姿和品格。龙泉青瓷以其厚重莹润的质感和纯净青翠的色泽给人们带来怡人的视觉冲击和如玉的性情涵养。青瓷如玉,人们看到青瓷就能时时警醒自己,性情涵养是否温润如玉?道德素养是否纯洁如玉?品格是否如青瓷般晶莹玉润?距今2700年前的管仲曾经说过,“夫玉所贵者”②,因有九德。龙泉青瓷也是如此:第一,如玉温润而有光泽,是仁和仁爱的表现;第二,始终保持质地的清澈莹澈,是其智慧清明的表现;第三,瓷质坚硬而不屈缩,刚毅而坚强,是青瓷身上表现出坚守信仰的大义;第四,清廉纯正的品质而不会损伤人,是其品行高洁;第五,鲜明而没有一点垢污,是其性情纯洁;第六,宁肯折破碎裂而不可屈服,是其品性之刚勇坚毅;第七,缺点与优点都可以表现在外面,是它内心的诚实和光明;第八,华美与光鲜靓丽相互渗透而不互相干扰侵凌,是它的宽容;第九,叩击它,其声音清远悠扬,清脆纯正而不杂乱,是它如磬如竹给人以清雅和美之声的美德。所以文人雅士、圣人君子都喜欢收藏青瓷,摆设在厅堂雅室之中,烧制青瓷作为吉祥和美的符瑞,龙泉青瓷的九种品德全都表现出雅美高尚的风格。

龙泉青瓷培养一份雅致,一份涵养,一种气质。龙泉青瓷给人以美雅的形象、静穆敦和的暗示,龙泉青瓷创造二十四节气的诗意,给人安静的氛围,无形中激活人心底的智慧,提醒人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要具有德才兼备的品行,就要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而有龙泉青瓷的相伴,更易感悟到风清月朗、山水碧翠的诗情画意。

人们在青瓷的世界里修心养性。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各种竞争带给人们诸多压力、烦恼,人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和无助,人们迫切需要感受一种纯粹的宁静,需要一份心灵的放松。龙泉青瓷的温润如玉、含蓄内敛能让人静下心来,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与外界的和谐相处。

要传承好人类非遗,需要深度阐释龙泉青瓷的美学价值,以龙泉青瓷文化这块涵养性情的翠玉为精神种子,化身为国人骨子里宁静致远的理念。

三、植入非遗文化基因大胆创新

当前龙泉青瓷文化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艺术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现代龙泉青瓷应富有历史人文底蕴,又具有浓厚的时尚、时代特点,并最好能引导或体现当代审美趋势与生活情趣,但是当前的龙泉青瓷发展却显得力不从心,发展不充分,也不平衡,缺乏基于新时代美好生活所需要的新视野和具有审美高度的精湛艺术作品。

笔者认为,当代青瓷文化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现人文深度。比如,传统器物的创作要让人感悟温情历史的人文回响,而创新作品要融合创作者的学识智慧和生活体验,重塑青瓷审美价值和审美高度。青瓷艺人要做文化价值的创造者,审美高度的传达人,能在新时代青瓷文化传承与发展新体系中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精湛作品、创意作品。

传承与发展,人才是核心要素。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可以加快青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只有注重龙泉青瓷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地做好青瓷传承和文化挖掘梳理的工作。龙泉市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已经建成,龙泉市职业技术学院也即将建成,早已建好的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这些地方中高等院校应当主动地担负起龙泉青瓷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作。在陶瓷教育中,不能单纯地注重陶瓷技艺的学习,而应高度重视龙泉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合行业现实中艺术设计、艺术创新等专业人才较少的情况,切实地开展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引导学生以更先进、更专业的技术将龙泉青瓷的艺术文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龙泉青瓷的文化艺术。

现代青瓷人应传承宋人勇于创新的性格基因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提升为目标,以道技合一,追求卓越为指引,积极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传统技艺,厚植具有独特性、标志性的特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相融相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齐头并进的振兴发展之路。

【注 释】

①宋人庄绰的《鸡肋篇》,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1年。

②《管子·水地》,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8年11月。

猜你喜欢

龙泉窑龙泉青瓷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