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试析

2022-11-24黄民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显性隐性

黄民文

(1.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524048;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骨干课程之一,本文拟就其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略谈浅识,以求抛砖引玉。

一、“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含义与作用

显性教育是指各教育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进行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有形教育。显性教育的特点是有组织、有系统,目标明确、手段直接[2]。显性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学校的课堂教学,各种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各类行政机构的专题教育、主题讨论、学习整改、文件宣传以及报告解读等。“纲要”课的显性教育主要是指各高校直接围绕本课程开展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

隐性教育是指在各种教育机构、社会组织或政府机关的宏观主导下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的无形教育[3]。隐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及教育内容的隐蔽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主体的自主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特点。隐性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符合上述特征的课外主题展览、旅游参观、辩论赛、音乐会,以及课堂教育环境文化、教育过程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等。“纲要”课的隐性教育是指围绕本课程教育目标所开展的上述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相关的间接性、内隐性教育活动。

“纲要”课的显性教育是向广大大学生传递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主渠道。通过这一渠道进行集中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路的选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开展“纲要”课的隐性教育,譬如开展五四主题的演讲比赛、长征艺术图片的展览、改革开放成果的展览、红色基地的考察等活动,则可以让广大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中国近代以来的英雄人物及英雄事迹等产生更为感性的体悟。

如果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效开展并有机结合,则可以极大限度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4]。

二、“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容

(一)“纲要”课的显性教育

1.课程讲授

课程讲授是课程教学的首要途径,也是当前绝大部分课程教学所采用的主要途径,“纲要”课的课程讲授是指任课教师围绕教学目的以教材为依据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授课活动。授课的内容可以依照教材分上、中、下三篇,分别讲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也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设置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出路探索、走向富强四大专题,分别讲授近代以来中国各级各阶层的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进行改革探索寻求国强民富,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史。通过这种系统性的课程讲授,使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尤其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2.课堂辩论

课程讲授的主体是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可以就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开展课堂辩论。譬如开展“李鸿章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国失败了还是胜利了”“面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中国到底是改良好还是革命好”“抗美援朝中国该不该出兵”“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性质上是否一致”“面对技术创新直接购买好还是自主研发好”等类问题的辩论赛。开展这些问题的辩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加强了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访调研

近代中国,风云变幻,在历史变革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为了丰富“纲要”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带领、指导学生就近开展乡土历史调研。通过对乡土历史英雄人物和英勇故事的发掘,使沉睡的历史变得栩栩如生,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并促使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史的调研及访谈活动,让学生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产生活的变化与发展,深入地开展访谈、调研。通过这些访谈和调研,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4.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而且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得不想方设法进行复习和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纲要”的课程考核通常有考查和考试两种形式,考查往往比较容易,学生提交一些作业,写一些小论文就可以通过考核,考试的难度要大一些,教师要根据“纲要”课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命题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答,因此考试比考查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考试又分为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的难度通常较小,学生甚至可以从书本上找到部分答案,闭卷考试的难度较大,学生必须牢记甚至深刻理解知识才能做出答案,因此闭卷考试又比开卷考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有必要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纲要”课的课程考核。当然,闭卷考试的成绩只能作为课程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50%左右即可),课程考核的总成绩还必须包括平时的课堂辩论、采访调研、积极答问、课堂考勤及校园主题辩论等所得分数,因为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平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过程上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纲要”课的隐性教育

1.营造中国近现代历史隐性教育校园文化

“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促使学校更健康、稳定的发展。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影响甚大。”[5]为实现“纲要”课以史育人的目的,我们可以尝试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营造与之相关的校园文化。其一,结合历史敏感时段开展一系列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的演讲比赛。譬如,在5月开展五四主题的演讲比赛,在7月开展建党主题的演讲比赛,在10月开展长征主题或新中国成立主题的演讲比赛,在12月开展改革开放主题的演讲比赛。其二,结合红色主题精神召开各类音乐会,譬如召开弘扬革命主题的音乐会,演唱《十送红军》《映山红》等歌曲;召开歌颂祖国主题的音乐会,演唱《歌唱祖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歌曲;召开歌颂人民军队主题的音乐会,演唱《为了谁》《血染的风采》等歌曲;召开歌颂改革开放主题的音乐会,演唱《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其三,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成果开展各类绘画展览,譬如开展军事题材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成果展览,开展科技题材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电射望远镜图片展览,开展经济题材的人民收入增长图表展览,开展人民生产生活发展变化题材的近代中国服装变化图片展览、交通工具更生换代图片展等。通过各种比赛和艺术展览,以体念参与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启迪心灵、感化灵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知、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体念、感悟中国革命的精神,发现、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自觉或不自觉地树立民族复兴的使命感,自觉或不自觉地支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构建中国近现代历史校园网络资源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愈发明显,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甚至以之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藏性的特点,“通过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隐性教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学生对课堂教育产生的对抗心理和逆反心理,使理论入脑、入心”[6]142。因此,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对“纲要”课而言,负责本课程教学的教研室可以建立与本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平台帮助学生学习,平台上的内容除了教案教材、考试题库、参考资料、经典名著以外,还可以上传带有娱乐性质的中国近现代历史题材的电影,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走向共和》《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大国崛起》等以供学生观赏,这些历史影片不仅能愉悦学生的心情,而且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起到寓学于乐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上传一些经典的红色歌剧,如《金沙江畔》《长征》《沂蒙山》《江姐》《洪湖赤卫队》《白毛女》《刘胡兰》等以供学生欣赏,这些赏心悦目的红色经典歌剧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产生深深的感触,从而起到礼乐育人的效果。

3.开展具有历史特色的爱国主义基地参观考察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的旅游景点,这些旅游景点中有不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完全可以作为爱国主义历史教育基地使用。譬如孙中山、洪秀全、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近代伟人的故居,又如圆明园、虎门销烟池、广州湾法租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井冈山烈士陵园等历史教育基地,这些地方渲染着近代英雄的气息,反映了近代历史的沧桑,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去这些地方参观考察。学生在参观这些伟人故居和历史教育基地的过程中必然会身临其境而深受感动。这样,通过这种体念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近现代历史知识,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的必要性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有利弊。显性教育的目的明显、行为规范,有组织、有规模,能够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但显性教育偏重于灌输,在性质上是一种以德目主义为主的封闭教育,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且思想政治显性教育,教育的意图越明显越容易引起人的逆反心理,而隐性教育不利于全面、系统、精确地传授知识,但隐性教育在“过程与结果上具有分享性与体验性,在教育意图和目的上具有隐蔽性与暗示性,这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验知识与规范”[6]142,而且由于采取隐蔽、间接的隐性教育方法,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会使人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纲要”教学也是如此,必须将其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

(二)如何实现“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实现“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需要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学校教务主管部门及教辅单位协调合作、共同努力。

首先,从事“纲要”课教学的一线教师要引起重视。一线的教师要转变教书育人的理念,不能只把课堂教学看成是教书育人,既要重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课堂显性教育,也要重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课外隐性教育,更要注意两者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规划、课程内容的设置中都要体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两方面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努力施行。

其次,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教学大多数是在学校教务主管部门主导下进行的,各类资源的配置亦多由教务主管部门所掌握。因此要实现“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必须得到教务主管部门的支持。教务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并支持从事“纲要”课教学的一线教师进行此类教学改革,要加大中国近现代历史校园网络资源库的建设,要增加爱国主义基地考察等隐性教育的投入。

最后,学校各部门要给予配合。当前各高校都很重视课堂教学这样的显性教育,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事项学校各部门一般都会全力支持、积极配合,而对于历史主题的演讲比赛、红色主题的艺术雕刻、爱国主义基地参观考察等课外隐性教育一般不会特别支持,即使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如此。而这些隐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团委、宣传部以及后勤处等机构的支持配合。因此,学校相关领导要督促相关部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力配合“纲要”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开展此类隐性教育活动。

(三)“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主次分明,不可倒置

虽然隐性教育有诸多优点,能够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但当前“纲要”课的隐性教育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思想理念只是点点滴滴,而且十分分散。而我国目前的“纲要”课显性教育已经编辑出版了全国统一的教材和内容完整的指导大纲,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教育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能够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近现代的道路选择。因此,正本清源,在“纲要”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显性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可本末倒置地把隐性教育作为主要手段。

2.隐性教育,必须重视

虽然要坚持“纲要”课显性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但隐性教育也必须重视。当前多数国人在思想认识上通常只把课堂教学这种显性教育看成是教育,没有把各类课外隐性教育也看成是教育。其实,隐性教育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学对此极其重视。譬如,美国一些大学的历史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二战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历史景点以教育学生,日本一些大学的历史教师也会给学生播放电影以传播历史知识、宣传精神价值。当前我国高校对“纲要”课的隐性教育却常常予以忽视,很少有学校去系统地开展相关的隐性教育。因此,今后无论是教学一线的教师还是主管教务的领导都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要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到“纲要”课的隐性教育中去,要给先天不足的“纲要”课隐性教育补课、加油。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显性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