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红楼梦》应鸣译本中修辞的英译
2022-11-20李晓玲何翠翠
李晓玲,何翠翠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不断推进,红学研究的热度居高不下,对《红楼梦》译本的研究也一直是翻译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刘佳、周琪玥对2011—2021年《红楼梦》英译研究的梳理,“学界对《红楼梦》的关注仍如火如荼”[1],但遗憾的是在这篇文献综述里未见对应鸣《红楼梦》译本的提及。《红楼梦》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而其中的各种修辞格又是语言艺术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2]而目前对《红楼梦》中修辞翻译的研究却非常少,这些有限的研究也主要是集中在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对其他译本的研究更为少见。
一、《红楼梦》应鸣译本简介
(一)译者简介
对于2018 年在美国出版的《红楼梦》新译本,即由应鸣(Eugene Ying)翻译,其子维克多·应(Victor Ying)编辑的英译本(Red Tower Dream),目前只见赵长江、郑中求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析,他们认为“应译本《红楼梦》为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某些借鉴”[3],除此以外,未见其他方面的研究。
译者应鸣1951 年生于上海,1 岁时随家人去了香港,18 岁时去了美国,至今已在美国生活了50 多年。他从小就非常喜欢中国古典文学,至今已翻译了7部中国名著,包括四大名著和《金瓶梅》《老残游记》和《儒林外史》。他喜欢下国际象棋和弹钢琴,还曾练过30多年的中国武术,这些多元化的教育经历以及他对写作和诗歌的热爱“帮助他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的编辑”。[3]
(二)译本简介
应鸣年轻时就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金瓶梅》《老残游记》和《儒林外史》,曾仔细研读过这些名著的每一个英译本,他认为这些译本里的数百个发音相似的中文名字甚至会让像他这样的以中文为母语的人感到困惑。此外,译本里还有大量的翻译错误和其他不准确之处,因此,他使用了“a new,revolutionary translation methodology”(一种革命性创新的翻译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他的译本是“the most accurate & reader-friendly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lassic Chinese novels”(最准确的读者友好型中国古典小说英译本)[4],他倾向于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翻译,其目的是让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中等英语水平的人能够阅读欣赏《红楼梦》”[3],因此,他的译本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红楼梦》应鸣译本中修辞的翻译
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红楼梦》修辞艺术的著作是林兴仁的《〈红楼梦〉的修辞艺术》,林先生在前言中说:“修辞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他认为《红楼梦》是“汉语修辞技巧、修辞方式、表达手段”[5]的集大成者。下面将对应鸣《红楼梦》译本中对偶、双关、用典、仿词等几个修辞格的翻译进行分析。
(一)对偶
“对偶”是一种修辞方式,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语言效果。[6]对偶句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能非常清晰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红楼梦》中,对偶的使用最为常见,每一章回目的标题都是对偶句。但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修辞格,这就给英文翻译造成了一定难度。
例1: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7]
译文:Happy Birthday to Jade.[8]
这句对偶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的标题,也是对此章节内容的概括总结。《红楼梦》中的回目标题都是“八字对仗,整齐划一,句式凝练而又富于变化”。[9]这个标题使用了 3/2/3 结构,“憨湘云”对“呆香菱”,“醉眠”对“情解”,“芍药茵”对“石榴裙”,原文语言对仗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原标题虽然只有16 个字,但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在这里,译者没有用对偶句翻译原文,也没有翻译出原标题对偶句的意思,而是用贾宝玉过生日“Happy Birthday to Jade”(祝宝玉生日快乐)简单概括了整章内容。标题翻译得虽然简洁,但也丢失了很多重要信息。贾宝玉的生日和薛宝琴、平儿、邢岫烟的生日都是同一天,这一章回里不仅有众人给他们四人一块儿过生日时行令喝酒的热闹场景,还描写了史湘云喝醉了酒在芍药茵石板凳上睡着的趣事以及在生日宴会后香菱和豆官、方官等斗草玩耍,和豆官打闹时不小心将新石榴裙弄脏,宝玉出主意让袭人用她一模一样的石榴裙给香菱换下来的故事。应鸣的翻译虽然让读者对此章节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但丢失了原文传递的其他重要信息,也流失了原本的中国风味和形式美。
(二)双关
在一定的语境下,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关系,使一句话具有两种意思,表面指的是一种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种意思,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主要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谐音双关,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语意双关是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将人物的人名、绰号同人物本身及作品主题联系起来,形成了人名、绰号的双关。如小说中的人物“甄士隐”,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不说实话一样,“甄士隐”和“贾雨村”是相对照而写的。不难看出,甄士隐的名和字都采用了谐音双关。应鸣的英译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其体现了出来。应鸣将“甄士隐”译为“Seer Gem”,在卷后的附录人名列表里给出了人物姓名的更完整信息,其中“甄士隐”的信息是这样的:英文名Gem,Seer;拼音Zhen Shiyin;汉语名甄士隐,角色Friend of Richard Jest。“Seer”一词意为“幻想家、预言家、先知者”,这个词在英语中的读音和汉语中的发音也有相似之处;“Gem”这个单词的发音和汉字“甄”的发音也很相像。可以看出应鸣对“甄士隐”的翻译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源语的发音,也向读者揭示了甄士隐看破红尘、醒悟出世的命运,但原著中“真事隐”的内涵却难以充分表达出来。
(三)用典
在《文心雕龙》里刘勰这样定义“用典”:“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10],即在诗词或文章中借用过去的有关历史人物或事件等的史实、神话故事或语言文字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抒发自己的愿望和情感。《红楼梦》借用的典故有很多,并且“其用典博采众长,杂取诸家,用典的手法巧妙娴熟”[11],但典故包含了太多文化背景信息,不太容易翻译。
例2: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7]
译文:Even an iron fence built to last 1000 years,would eventually crumble into a pile of rust.[8]
这一句出现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在他生日第二天看到了砚台下压着一张纸,原来是妙玉送来的字帖儿,宝玉看到妙玉下着“槛外人”三个字,不知该如何回帖,便去问黛玉,路上碰到了岫烟,从岫烟口中得知了其中原故:妙玉认为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7]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曹雪芹把“门限”改成了“门槛”,这就对应了《红楼梦》中“铁槛寺”和水月庵的别称“馒头庵”。《红楼梦》里的“铁门槛”用来表示门庭高贵,长盛不衰。所以,这一诗句的含义已经不言而喻,即使拥有“铁门槛”,想要长盛千年,也最终逃不过变成一抔土的结局。应鸣在翻译时,采取了意译的方法,将这句译为“即使建造了可以使用一千年的铁栅栏,它最终也会变成一堆铁锈”。他没有把“土馒头”这样的意象翻译出来,而是将其译为“a pile of rust”(一堆铁锈),读者很容易能明白其字面意思,但其中的内涵意义并没有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
在译本里也有生搬硬套地硬译的情况,如宝玉的丫鬟袭人的名字,应鸣翻译为“Foray”。在第二十三回中宝玉向父亲贾政解释“袭人”这个名字的由来。袭人原名叫珍珠,因其姓花,于是宝玉便依照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为其起名为袭人。应鸣将这句诗翻译为“The foray of bloom fragrance reminds me of the warm day”。[8]他将姓氏“花”直译为“Bloom”,将“袭人”直译为“Foray”。这句诗本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原句是“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了乡村生活,抒发了诗人欣赏晴朗春日时的喜悦之情:花香扑鼻,是因为天气忽然变暖和了。天气晴朗,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高兴地在林间飞来飞去。诗人从嗅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春天的气息和声音,使读者身临其境。曹雪芹将“骤”改为了“昼”。但在应鸣译本中,没有体现出“花气袭人”这个名字令人心情愉悦的意思。他先将“袭人”字面理解为“袭击人”(Attack People),再根据他自己在翻译仆人名字时用一个英文单词的方法原则,硬是将袭人翻译为“Foray”(突袭,闪电式袭击),这和“袭人”名字的来历相距甚远,也毫无美感可言。
(四)仿词
陈望道首次定义了“仿拟”的概念:为了滑稽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叫仿拟格。[12]仿词是仿拟的一种,是词汇的仿拟。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有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而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这种修辞格叫做仿词。根据构词形式,仿词通常可分为音仿和义仿。音仿是根据词的语音进行仿造,通过换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仿造出新的词语。义仿是根据词的语义进行仿造,通过换用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语素仿造出新的词语。在《红楼梦》中仿词这一修辞手法运用得十分广泛。
例3:五儿急得便说:“那原是宝二爷屋里的芳官给我的。”林之孝家的便说:“不管你方官圆官,现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你主子前辩去。”[7]
译文:Fifthie is scared and says,“That’s a gift from Sweetie of Jade’s quarters.”Mrs.Woods says,“I don’t care if it’s your Sweetie or your Hottie, I just want the evidence to report back, and let you defend before your boss.”[8]
芳官是《红楼梦》中十二优伶之一,原是因为元妃省亲需要,贾府从苏州买来十二个戏子在梨香院中居住并练习戏文,后来戏班解散,贾母将芳官送给了宝玉,芳官进入怡红院成了宝玉的丫鬟。五儿是大观园厨娘柳嫂子的女儿,和芳官要好,芳官向宝玉要了玫瑰露赠与五儿,后来五儿得了她舅母的茯苓霜,就用纸包了一半赠与芳官。因为她无职出入大观园,被贾府内院管家林之孝家的怀疑偷了玫瑰露。原来荣国府内出了盗窃案,为了给凤姐儿、平儿交差,林之孝家的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不管是否冤枉了柳五儿,要将其当成偷盗的嫌疑犯上交。在这里林之孝家的非常巧妙地用了仿词,她先将芳官中的“芳”字谐音为“方”,然后根据“方官”又造出“圆官”。汉字“方”和“圆”的意思有很多,而“方圆”这个词可以指“方形和圆形”,引申为“标准”,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可以指“周围的长度”,如“方圆二十里”等。而我们中国的古训:做人要“外圆内方”更是饱含深意。林之孝家的使用仿词,语气强劲有力,可以看出她的心计和狠毒。应鸣先由“芳”的汉语意思“芳香”联想到和它关系很近的词“甜美”(sweet),将“芳官”译为“Sweetie”,“方官”和“圆官”分别译为“your Sweetie”“your Hottie”,仿词的效果在译文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出来。第一个“Sweetie”是人名,后面的“your Sweetie”(你的甜心)“your Hottie”(你的辣妹)前面加上“your”则带有双关的意味,不管是“你的甜心”还是“你的辣妹”,林之孝家的都要将之呈报。应鸣的这种译法表达出了原作中林之孝家的强硬的呈报决心,“Sweetie”和“Hottie”的押韵也很好地体现出了仿词的效果。但对于“方”和“圆”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your Sweetie”和“your Hottie”却无法表达出来。
由以上几个修辞格的翻译可以看出,在应鸣《红楼梦》译本中,译者侧重的是意思的传达和故事性的翻译,而对于原文中这些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修辞格,并不能在音、形、意兼顾的情况下完美地翻译出来。
三、应鸣译本中修辞翻译的特点
(一)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
《红楼梦》博大精深,里面涉及的有些内容,有时对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国人来说,理解起来也并非易事。对于外国读者而言,理解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内涵的表达就更加困难。在翻译这些内容时,译者化繁为简,力求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尽量使用简单的英语,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有效的信息。比如,《红楼梦》原著中的回目标题都是对偶句,不但形式整齐,而且内涵丰富,而应鸣译本中回目的标题都是用一句话或是一个短语来简单概括本章回的主要内容,翻译简洁而明快,读者能快速了解章节的主要信息。对于原作中的人名,应鸣在翻译时主要按照汉语中人名的发音在英语中找一个发音相近的单词,用归化原则将汉语名字译成外国读者熟悉的名字。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在每卷后面的附录中,有该卷中出现的人名列表,包括英文姓名和拼音、中文姓名、角色。典故包含很多文化背景信息,不易翻译,为了不影响读者的理解,应鸣倾向于只翻译出其字面意思。在翻译仿词时,可以看出译者非常用心地在英语中尽量找和原文中一样有仿词效果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原作的语言魅力。总之,应鸣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他的翻译有利于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文化内涵有所缺失
应鸣在翻译这些有中国特色的修辞格时,未能同时兼顾内容、形式和内涵,不能充分地再现中国文化。比如,在翻译对偶句时,应鸣忽略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将意思翻译了出来,而对偶句的工整、对仗的形式美却难以再现;在翻译双关的人名时,译者只顾及到语音的部分相似,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及其与小说主题的内在联系,读者则很难从译文中体会;在翻译典故时,译者只注重了字面意思的表达,忽视了其背景文化信息及其所蕴含的深厚内涵,有时还出现了生译硬译的情况,导致了误译;在翻译仿词时,译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仿词的效果,但由于英汉语言的不同,其文化内涵却很难表达出来。
总体而言,应鸣的翻译基本上不会影响情节的进展,不影响读者的理解,但文字的精妙和中国文化的风味却稍稍减色。究其原因,首先是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了两种语言差别较大的语音,许多汉语中的词汇没有英语的对应词,特别是带有汉语特色的句式和词汇表达,比如汉语中独有的修辞格,在翻译时难度会很大。其次,《红楼梦》内涵非常丰富,曹雪芹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极致,成书又在清代文字狱盛行时期,用笔含蓄,因此,很多细节也是译者不容易体会到的。无论是从语言水平还是从中国文化内涵来看,《红楼梦》的翻译,特别是其中修辞格的翻译对译者都是很大的考验,翻译修辞格时如何能将内容、形式和内涵同时有效地传达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的翻译与对外传播需要译者不懈的努力与探索。